趙樂 顧翔 陳林
(江蘇省南京市溧水區(qū)人民醫(yī)院骨科 南京211200)
鎖骨呈“S”型,是人體上肢與軀干的唯一骨性連接。鎖骨不僅是重要的上肢骨,也是美麗性感的象征。然而鎖骨很容易受傷,形成骨折,占全身所有骨折的4%,占肩部骨折的35%。鎖骨骨折通常是由于暴力或高能量損傷所致,也可因骨質(zhì)疏松由間接暴力所致[1]。鎖骨中段移位骨折的主流治療方法為手術切開復位內(nèi)固定術,內(nèi)固定方式包含:克氏針、重建鋼板、解剖鋼板、鎖定鋼板等。我院自2011年7月~2013年8月,對60例鎖骨中段骨折患者采用手術治療,分別采用解剖鋼板、重建鋼板內(nèi)固定,并對兩種內(nèi)固定方式的手術時間、出血量及術后6個月肩關節(jié)功能進行比較研究?,F(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1年7月~2013年8月需手術治療的鎖骨中段骨折患者60例,年齡23~58歲,平均年齡47歲,男31例,女29例。按術中鋼板選擇分為解剖鋼板組30例和重建鋼板組30例。兩組患者年齡、體重、身高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術方法 頸叢麻醉或全麻成功后,患者取沙灘椅位,肩部墊高,以骨折線為中心,沿鎖骨上緣切開,顯露骨折斷端,清理壞死組織及血凝塊后,直視下復位,對于蝶形骨塊通常鉆孔后用皮質(zhì)骨螺釘固定,而較小的骨碎片用可吸收縫線環(huán)繞鎖骨捆扎固定,帶組織復位,避免完全游離骨折塊。解剖鋼板組:根據(jù)骨折線類型選用適宜長度的解剖鋼板,置于鎖骨上緣(張力側),復位后于骨折斷端行冠矢狀位鉗夾維持穩(wěn)定,檢查骨折斷端對位情況,最大程度恢復鎖骨解剖形態(tài),兩端依次鉆孔、攻絲,分別擰入至少3枚適當長度的皮質(zhì)骨螺釘固定,釘尖超過對側皮質(zhì)1~2個螺紋[2]。重建鋼板組:根據(jù)骨折線類型選用適宜長度的重建鋼板,根據(jù)復位后鎖骨形態(tài)使用折彎器進行鋼板塑形,置于鎖骨上緣,使重建鋼板盡可能貼合鎖骨,避免局部應力,兩端分別擰入至少3枚皮質(zhì)骨螺釘固定,切口可吸收縫線縫合,所有患者術后患肢三角巾懸吊2周。嚴格按照于長隆《骨折康復學》中的肩關節(jié)康復方法[3]指導患者進行肩關節(jié)功能鍛煉。
1.3 觀察指標 根據(jù)Neer肩關節(jié)評分標準[4],對術后6個月時患者肩關節(jié)活動范圍、功能、解剖及疼痛情況進行評估??傇u分90分以上為優(yōu);80~89分為良;70~79分為中;小于70分為差。
1.4 統(tǒng)計分析 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計數(shù)資料采用%表示,采用SPSS16.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組間比較采用雙因素重復測量的方差分析,組內(nèi)比較采用單因素重復測量的方差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卡方檢驗或Fisher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比較 見表1。手術時間和術中出血量,解剖鋼板組均較重建鋼板組明顯減少(P<0.05)。所有病例均獲隨訪,隨訪時間6~12個月,平均8個月。手術均取得成功,兩組患者骨折均于術后6個月時臨床愈合,未發(fā)生鋼板斷裂及螺釘松動。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比較 (±S)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比較 (±S)
注:與重建鋼板組比較,*P<0.05。
組別 n 手術時間(min) 術中出血量(mL)解剖鋼板組重建鋼板組30 30 62.70±10.43*73.43±11.88 51.90±7.47*66.71±6.75
2.2 術后6個月肩關節(jié)功能、肩鎖關節(jié)創(chuàng)傷性關節(jié)炎發(fā)生率比較 見表2。解剖鋼板組術后6個月肩關節(jié)功能、肩鎖關節(jié)創(chuàng)傷性關節(jié)炎發(fā)生率均優(yōu)于重建鋼板組(P<0.05)。
表2 兩組術后6個月肩關節(jié)評分及肩鎖關節(jié)創(chuàng)傷性關節(jié)炎發(fā)生率比較 例
重建鋼板不易于骨面貼合,但有一定的可塑性,通過折彎器塑形,能滿足鎖骨骨折內(nèi)固定生物力學要求。由于鎖骨形態(tài)不規(guī)則,要做到完全與骨面貼合較為困難,從而導致鋼板兩端皮膚隆起,影響美觀,應力集中,嚴重時鋼板螺釘斷裂。術中反復行鋼板折彎塑形,不僅延長了手術時間,增加出血量及組織暴露機會。而且引起鋼板強度下降,金屬表面破壞,增加電解幾率,還可引起釘孔變形,與螺釘尾擠壓后,形成冷焊接,從而導致取內(nèi)固定困難[8]。本組患者中,有一例形成冷焊接,取內(nèi)固定時滑絲,導致鎖骨再骨折。而解剖鋼板是根據(jù)鎖骨解剖形態(tài)由重建鋼板改進而來[9]。與重建鋼板相比有如下優(yōu)點:(1)無需塑形,減少手術時間、組織暴露時間及出血量。(2)較重建鋼板窄,更加適應手術要求,減少骨膜間的遮擋[10],利于骨折愈合。(3)解剖型鋼板較重建鋼板釘距小,留有更多螺釘置入機會,固定骨折更為牢固。(4)符合鎖骨形態(tài),減低手術難度,更易恢復鎖骨解剖形態(tài),減少肩鎖關節(jié)創(chuàng)傷性關節(jié)炎發(fā)生幾率[11]。(5)符合鎖骨美觀要求。綜上所述,在手術治療鎖骨中段骨折內(nèi)固定物的選擇中,解剖鋼板為最佳選擇,重建鋼板應盡可能避免選擇。
[1]唐納德A.維斯(美).骨科標準手術技術叢書[M].第2版.沈陽: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2011.3-4
[2]Qin D,Zhang Q,Zhang YZ,et al.Safe drilling angles and depths for plate-screw fixation of the clavicle:avoidance of inadvertent iatrogenic subclavian neurovascular bundle injury [J].J Trauma,2010,69(1):162-168
[3]于長隆.骨科康復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0.656-662
[4]巫偉東,詹偉彥,何開正,等.鎖定鋼板治療肱骨近端復雜骨折[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03,11(22):1 526-1 528
[5]Lenza M,Buchbinder R,Johnston RV,et al.Surgical versus conservative interventions for treating fractures of the middle third of the clavicle[J].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13,6:113-114
[6]田偉.實用骨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961-967
[7]胥少汀,葛寶豐,徐印坎.實用骨科學[M].第4版.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12.400-401
[8]布霍爾茲(美),赫爾曼(美),布朗(英).洛克伍德 -格林成人骨折[M].第6版.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9.1 024-1 025
[9]Persico F,Lorenz E,Seligson D.Complications of operative treatment of clavicle fractures in a Level I Trauma Center[J].Eur J Orthop Surg Traumatol,2014,24(6):839-844
[10]Huang JI,Toogood P,Chen MR,et al.Clavicular anatomy and the applicability of precontoured plates[J].J Bone Joint Surg Am,2007,89(10):2 260-2 265
[11]Werner SD,Reed J,Hanson T,et al.Anatomic relationships after instrumentation of the midshaft clavicle with 3.5-mm reconstruction plating:an anatomic study[J].J Orthop Trauma,2011,25(11):657-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