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君君
〔關鍵詞〕 幼兒;游戲;意義;作用;
方法
〔中圖分類號〕 G613.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
21—0067—01
一、游戲對幼兒的意義
1.游戲對幼兒來說是一種輕松愉快、自愿、自由的活動。幼兒總是在情緒積極時做游戲,通過游戲獲得更大的快樂。所以它是沒有負擔的活動,是人的一種精神和身體的享樂過程。比如,幼兒在玩“沙”的游戲時,劉思博(化名)小朋友推著小車說:“你們等一下,我先去把這車煤卸了。”他把自己想象成司機,把沙子想象成煤,將自己置身于運煤的快樂中,平時愛哭的他此時完全沉浸在游戲的角色里。
2.游戲不以結果為目的,而游戲的過程卻快樂無比。幼兒對游戲有著強烈的興趣,他們沉湎于游戲過程而不追求明確的目的,沒有心理壓力和負擔,因此幼兒在游戲中總會有愉快的情緒體驗。例如,在一次撕紙活動中,我班小朋友撕的紙片太大了,我就問:“小朋友們下的面片太大了,可不可以下小一點?。俊睘榱耸褂螒蚋腥?,我又為幼兒提供了彩色的紙片,提示他們做出豐盛的菜肴,這樣幼兒覺得自己在當小廚師,撕得更加認真了。
3.游戲中幼兒注重的是活動的手段而不是活動的最終目的。游戲活動的最終目的是幼兒提出來的而不是由個別人強加的,不需要別人批準,活動的最終目標會隨幼兒的愿望而發(fā)生改變。如,在捏橡皮泥時,本來我要求幼兒搓面條,可他們搓著搓著就變了,有的將面條切成了小段,有的團成了小蛇,各種形狀都有,千姿百態(tài)。這離我的教學目標好像遠了,可幼兒卻玩得不亦樂乎。
二、游戲對幼兒成長的作用
1.能促進幼兒身體的發(fā)展。幼兒正處在意識、記憶、思維、想象等各種心理機能及個性形成與發(fā)展的時期,幼兒在游戲中常常需要將視覺信息、聽覺信息以及主觀感受、愿望或要求轉換成語言,因而游戲能激發(fā)幼兒語言交往的積極性。如,在游戲“小孩小孩真愛玩”中,幼兒的各器官都處于積極的活動狀態(tài),他們要用耳朵去聽老師發(fā)出的口令,要用眼睛去看要摸的物體,還要參與跑步活動,這不僅促進了幼兒各器官的發(fā)育,而且還發(fā)展了幼兒的基本動作。
2.能促進幼兒良好行為品質的形成。游戲可以縮短幼兒掌握道德行為的過程,幼兒在游戲中通過扮演角色提高了道德認識,激發(fā)了道德情感,實踐了社會道德行為規(guī)則,有利于他們在現實生活中掌握和形成良好的道德行為品質。如,有的幼兒不愛護玩具,不能做到輕拿輕放,我就說:“有個玩具生病了,今天不能跟小朋友玩了,為什么呢?”再講原因:“是小朋友把它摔倒在地,大聲吵鬧,它的耳朵聽不見了,有的小朋友還咬它一口,它的身上流血了。等把玩具送到玩具醫(yī)院治好病了再和小朋友們玩?!痹俳M織幼兒討論:“怎樣玩玩具不會生病呢?以后應怎樣做?”形象化的語言幼兒更容易接受,他們在以后的游戲中改掉了不愛護玩具的毛病。
3.能促進幼兒美感和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展。游戲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反映活動。在游戲中幼兒反映著自然和社會生活中美好的形象,使用藝術語言從事著音樂與美術的活動,這些都是增進幼兒美感和創(chuàng)造力的活動。我在教幼兒認識“三原色”時,為使幼兒明白紅、黃、藍是三種基本的顏色,每次繪畫時我都會給幼兒變一個“顏色魔術”,使幼兒知道紅加黃是橘色、黃加藍是綠色、紅加藍是紫色,還通過加水、加白讓幼兒觀察顏色的深淺變化。通過做游戲,大部分幼兒能獨立配色,對色彩的冷暖、深淺、明度、純度等都有了一定的感受力。
三、讓幼兒真正“自由”游戲起來
1.保證自由活動時間,實行玩具開放。根據幼兒園的特點,教師可充分利用入園早、課前課后、戶外活動時間多的特點,組織幼兒自由活動,讓他們自由選擇玩具、自由結伴,按自己的喜愛和意愿進行游戲。
2.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優(yōu)勢,開展豐富多彩的游戲活動,發(fā)展幼兒的智能。如,為培養(yǎng)幼兒的獨立生活能力,教師可以開展扣紐扣、系鞋帶、扎蝴蝶結、梳小辮等活動;還可準備一些舊報紙、廢布料,開展拼布塊、做錢包、釘紐扣、縫衣褲等游戲,通過這些游戲讓幼兒自我服務的能力得到提高。
3.對于自主、自由、開放的游戲活動,教師需制定周密的計劃。教師在指導幼兒進行各種游戲活動時,要善于發(fā)現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偶發(fā)事件所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鼓勵他們大膽探索與表達。游戲結束后,要提醒幼兒整理好玩具,逐步引導幼兒學會自我管理。
另外,還要建立良好的活動常規(guī),制定必要的游戲規(guī)則,使游戲活動在寬松、友好、愉悅的氛圍中進行。
?笙 編輯: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