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玉升
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稱的河北省保定市阜平縣海沿村山高草密,人多地少,是一個養(yǎng)殖奶牛的天然場所。草多牛壯,自然是美事,可天公不作美!每到春夏之交,雷電頻繁的時候,總有奶牛遭雷擊的事件發(fā)生。
4年間,海沿村竟然遭受了8次雷擊,先后有6頭奶牛被雷擊而死,十幾頭奶牛受傷。但是,近在養(yǎng)殖場邊的村民卻安然無恙。雷電為什么只傷牛而不傷人,難道雷長了眼睛嗎?
謎底一時無法揭開,雷擊奶牛的事在這個閉塞的山村里被傳得神乎其神。一種說法是,養(yǎng)殖奶牛,山場被糟蹋,冒犯了山神,這是報應;還有一種說法是,牛乃三牲祭品,是雷公拿它去祭天神;更有一種“無厘頭”的說法在村民中傳得沸沸揚揚:“人是站著生的,而牛是倒著長的,所以雷電只傷牛而不傷人?!?/p>
于是,揭開“雷電只傷牛而不傷人”之謎便迫在眉睫!保定市成立了專家組,對這一奇怪現象作了實地考察,并提出了四種猜測假想。
一種猜測是牛毛靜電惹的禍。牛有時一撲棱就有火花,那是不是牛毛靜電把雷給招來的呢?這種猜測很快被專家們否定了,因為雷電本身就是靜電的一種,空氣中的氣流運動造成云層的摩擦,就會聚集不同的電荷,云層不斷增厚,電荷也不斷增加,到了一定程度,就會穿過空氣放電,這就形成了雷電。牛毛上的靜電是因為天氣干燥,牛皮絕緣度增加,造成體內的靜電荷不斷增加,而導致放電。一個是陰雨時節(jié)的天氣現象,一個是空氣干燥時的放電反應,兩者風馬牛不相及。
到底是什么原因,讓奶牛把雷給招來了呢?專家們接著提出了第二種猜測——養(yǎng)牛場的位置易招雷。
海沿村兩面環(huán)山,像一個小盆地,東北和西北各有一個風口,容易形成上升氣流爬坡,造成電荷聚集,而招致雷電。但是,為什么雷電不會落在山頭上呢?通過在兩面山坡和養(yǎng)牛場分別取土,再通過專業(yè)儀器分析土壤電阻率,結果發(fā)現,養(yǎng)牛場的土質屬于黏土,電阻率比較低,而山體的土質屬于沙土,電阻率比較高,不容易落雷。
那么,為什么雷電不會落在民宅,而偏偏盯上了牛棚呢?養(yǎng)牛場的位置處在干河床,比較開闊,而且河床的地下水位比較高,這就很容易遭到雷擊。而村子里樹比較多,民房被雷直接擊中的可能性要比養(yǎng)牛棚小。
這種猜測雖有科學性,但還是不能解釋清楚“雷電只傷牛而不傷人”的問題。專家們又提出了第三種猜測——隔離奶牛的鐵欄桿容易招來雷擊。
擠奶大廳的屋頂全部是焊接的鐵架子,為了防止奶牛亂跑,大廳內和各家的牛棚都采用了鋼鐵結構,建起了鐵欄桿。在喂牛和擠奶的時候,都會用鐵欄桿圈住奶牛。難道這些鐵欄桿就是引雷的罪魁禍首嗎?
自然界中還有種感應雷,它一般在金屬結構上才會出現。因為奶牛吃料時被鎖在鐵欄桿上,奶牛跟鐵欄桿是直接接觸的,所以打雷時,這個鐵欄桿又會感應出一個高電流,這個高電流直接通過奶牛的脖子和腳,對地釋放了,所以奶牛就被擊中了。而打雷的時候,人直接接觸這個鐵欄桿的機會很少,所以不易造成人員傷亡。
這種看似有根有據的說法,當場就被村民們否定了。村民們說,當奶牛被雷擊的時候,他們同樣也接觸到鐵欄桿,但只是手腳發(fā)麻,并沒有生命危險。也就是說,擊死奶牛的雷電,并沒有放過村民,只是電流變弱了。同樣的一個雷,為什么打在牛身上和打在人身上,有這么大的不同呢?
以為找到了問題癥結的專家們,聽到村民們的否定后,并沒有泄氣,又提出了第四種猜測——膠鞋的絕緣底讓人免遭雷擊。
在喂?;蛘邤D奶的時候,村民們經常穿著膠鞋。但是這種說法一經提出,就遭到了“不攻自破”的否定。對于專家們來說,這是一個最低級的問題:膠鞋的鞋底絕緣性好,可以防止電流的傳導,但是在身體遭到雷擊的時候,絕緣體的鞋底是起不了多大作用的,反而會因為接地不暢,造成電荷聚集,形成更大的傷害。
四種猜測都“胎死腹中”,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讓雷電專門跟奶牛過不去,卻從不傷人呢?
通過一段時間的調查,村民們越傳越訛的“人是站著生的,而牛是倒著長的,所以雷電只傷牛而不傷人”的說法引起了專家們的興趣。
這里就又提到了一個物理知識——跨步電壓??绮诫妷壕褪请x地面0.8米距離的電壓,跨的步越大,這個電壓就越大。在雷電傳入地面時,在雷擊點附近的跨步電壓較高。在奶牛附近行走的人,兩腳之間就形成了電壓差。根據人的平均電阻率,再加上每個人的步伐一般都在0.8米左右,如果雷雨時節(jié),人大步奔跑的話,跨步大于0.8米,就會突破承受電壓的極限,造成電擊事故。而一頭成年奶牛前后腳之間的距離達到2米,遠遠超過了0.8米的距離,所以牛的跨步電壓比人要大得多。也因此,就出現了“雷電只傷奶牛不傷人”的奇怪現象。
原來,是感應雷和跨步電壓共同謀殺了奶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