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剛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8-079-01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讓學生掌握難溶電解質的溶解平衡及溶解平衡的應用,并運用平衡移動原理分析、解決沉淀的溶解和沉淀的轉化問題。
(2)培養(yǎng)了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動手實驗的能力、實驗探究的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
2、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設計實驗、動手實驗、分析實驗、自主學習、獨立思考,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學會分析、解決問題。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在活動中增強團結、協(xié)作的合作意識,培養(yǎng)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以及對立統(tǒng)一的辨證唯物主義觀點。
二、教學重難點:難溶電解質的溶解平衡
三、教學方法:實驗法、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多媒體動畫展示
四、教學過程:
新課引入:展示一瓶飽和NaCl溶液
演示實驗:向飽和溶液中滴加幾滴濃鹽酸溶液,觀察現(xiàn)象
學生觀察:有大量晶體析出
討論、回答:由于濃鹽酸的加入,使得溶液中C(Cl-)增大,加快了Cl-與Na+的結晶速率,使溶液達到過飽和狀態(tài)而析出晶體。
追問:如果繼續(xù)向飽和溶液中加入NaCl晶體,溶液中c(Na+),c(Cl-)是否會變化?
學生思考并回答:說明Cl-與Na+的結晶與NaCl晶體的溶解是一個平衡過程,溶液中C(Cl-)增大,平衡向結晶方向移動,故有晶體析出,也就是產(chǎn)生了沉淀。在飽和溶液中加入NaCl晶體,平衡不發(fā)生移動,溶液中c(Na+),c(Cl-)不會變化。
板書:食鹽飽和溶液中:NaCl(s) Cl-(aq)+Na+(aq)
過渡:NaCl是一種可溶性的強電解質,晶體與溶液中的離子存在溶解平衡,那么難溶電解質在水溶液中是否也存在溶解平衡呢?
板書:第四節(jié)、難溶電解質的溶解平衡
思考與交流:指導學生閱讀P61-62,思考:
1、難溶電解質的定義是什么?難溶物的溶解度是否為0?你如何理解溶解性表中的“溶”與“不溶”?
2、以AgNO3與NaCl反應生成難溶AgCl為例,根據(jù)你對溶解度及反應限度、化學平衡原理的認識,說明生成沉淀的離子反應是否能真正進行到底?溶液中是否含有Ag+和Cl-?
3、難溶電解質是否存在溶解平衡?請寫出AgCl的溶解平衡的表達式,與電離方程式有何區(qū)別?并解釋之。
實驗探究:取有AgCl沉淀的飽和溶液中上層清液,即AgCl的飽和溶液滴加幾滴KI溶液,觀察現(xiàn)象。你能解釋觀察到的現(xiàn)象嗎?
現(xiàn)象:原本澄清的溶液出現(xiàn)了黃色沉淀
解釋:出現(xiàn)的黃色沉淀應該是AgI,那么就意味著盡管AgCl固體難溶于水,但仍有部分Ag+和Cl- 離開固體表面進入溶液,同時進入溶液的Ag+和Cl-又會在固體表面沉淀下來,當這兩個過程速率相等時,Ag+和Cl-的沉淀與AgCl固體的溶解達到平衡狀態(tài)即達到沉淀溶解平衡狀態(tài)。
板書:一、難溶電解質的溶解平衡
1、定義:一定條件下,難溶電解質溶解成離子的速率等于重新結合成沉淀的速率,溶液中各離子的濃度保持不變的狀態(tài)。
2、特征:逆、等、動、定、變
3、表達式:AgCl(s) Ag+(aq) + Cl-(aq)
練習:書寫碘化銀、氫氧化鎂溶解平衡的表達式
遷移:既然存在著平衡關系,請大家分析影響平衡移動的因素有哪些?
板書:4、影響難溶電解質溶解平衡的因素:
(1)內(nèi)因:電解質本身的性質(本質原因)
展開:不同的電解質在水溶液中溶解度的程度不一樣,而且差別很大,有得溶解度很大,像NaCl、KCl、NaOH等,這些物質的溶解度大于0.1g通常把它們稱作易溶物質。有的溶解度很小,如CaSO4 、Ca(OH)2 等,這些物質的溶解度在0.01g到0.1g之間,我們通常把它們稱為微溶物。有的溶解度更小,像CaCO3、AgCl等,這些物質的溶解度在小于0.1g,我們通常把它們稱作難溶物,在水溶液中稱作沉淀。
追問:難溶物質的溶解度很小,有沒有可能等于零呢?
解釋:1、絕對不溶的電解質是沒有的。2、同時難溶物質,溶解度差別也很大。3、易溶電解質作溶質時只要是飽和溶液也可存在溶解平衡。
板書:(2)外因:遵循平衡移動原理
講述:通常我們講的外因包括濃度、溫度、壓強等。對于溶解平衡來說,在溶液中進行,可忽略壓強的影響。下面請同學們考慮濃度、溫度對溶解平衡分別有什么影響?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①濃度:加水,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動②溫度:升溫,多數(shù)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動
教師總結:實際上,沉淀的生成和溶解這兩個相反的過程它們相互轉化的條件是離子濃度的大小,控制離子濃度的大小,可以是反應向所需要的方向轉化。難溶電解質的溶解平衡作為一種平衡體系,遵循平衡移動原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