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毅萍 常 宇 高 巖▲
(1.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學研究所 江蘇 無錫 214151;2.道路交通安全公安部重點實驗室 江蘇 無錫 214151)
機動車駕駛人是道路交通系統(tǒng)中的核心因素,大多數(shù)情況下,車輛、道路、環(huán)境等相關因素通過駕駛人對交通事故的發(fā)生起影響作用。2013年,我國93.1%的道路交通事是由因機動車駕駛人因素直接肇事導致[1]。駕駛機動車是1項操作技能,駕駛經(jīng)驗的積累會使駕駛操作更適當、更準確、更嫻熟,直接影響駕駛安全。作為駕駛經(jīng)驗的1項重要參考指標,駕齡易于獲取也相對客觀。研究不同駕齡駕駛人的交通事故特征,可為分析不同駕齡駕駛人駕駛行為、實施相應的安全管理和事故預防措施提供參考。
近年來,隨著經(jīng)濟社會的持續(xù)快速發(fā)展,我國正快速邁入機動化社會,小汽車已逐步進入家庭,駕駛汽車也由1項職業(yè)技能逐漸轉變成為基本生活技能。如圖1 所示,2003年以來,我國機動車駕駛人數(shù)量進入爆發(fā)式增長期,每年新增數(shù)量都在1 300萬人以上,其中2011年、2012年新增數(shù)量超過2 000 萬人,2013 年增幅略有下降,也近1 800萬人[1]。2013 年全國機動車駕駛人已近2.8億人,其中汽車駕駛人2.2億人,相當于全國每6人中有1人是汽車駕駛人;與1990年相比,機動車駕駛人數(shù)量增長了16倍,其中汽車駕駛人數(shù)量增長了27倍。
圖1 1990~2013年全國機動車駕駛人數(shù)量Fig.1 Number of licensed drivers in China,1990~2013
持續(xù)攀升的駕駛人數(shù)量給道路交通安全帶來了相應的壓力。2013年,全國共發(fā)生持證駕駛人肇事導致的人員傷亡道路交通事故15.3萬起,造成4.5萬人死亡、16.2萬人受傷[1]。駕駛人事故率為5.5/萬人[2]。
肇事駕駛人的駕齡段分布與駕駛人數(shù)量的駕齡分布基本一致。5 年以下駕齡駕駛人肇事最多,導致的事故起數(shù)占總數(shù)的47.7%,其中1 年以下駕齡駕駛人肇事占總數(shù)的15.3%,比其駕駛人數(shù)量占比高出7.4個百分點,說明1年以下駕駛人肇事比較突出。6~10 年駕齡駕駛人,肇事占總數(shù)的26.2%,略低于其駕駛人數(shù)量占比。11~15,16~20,20年以上駕齡駕駛人肇事占比均略高于其駕駛人數(shù)量占比。見圖2。
圖2 各駕齡段駕駛人數(shù)量與肇事起數(shù)占比Fig.2 Proportion of licensed drivers and caused accidents by different driving experiences
1年以下駕齡駕駛人事故率最高,為10.6/萬人。分析其原因,1年以下駕齡的新駕駛人由于駕駛經(jīng)驗缺乏,實際道路駕駛技能生疏,復雜路況下抗干擾能力相對較差[2]、應急反應處理能力不足,容易發(fā)生事故。2~3年駕齡駕駛人的事故率最低,為3.4/萬人,主要是因為這些駕駛人已具備一定的駕駛經(jīng)驗,同時作為新駕駛人還處于比較謹慎駕駛的階段,所以事故率較低。11年以上駕齡駕駛人事故率均超過了6/萬人,可見他們雖然掌握了較為豐富的駕駛經(jīng)驗,危險知覺能力較高[3],駕駛時比較放松,但是部分駕駛人過于自信,可能會疏忽大意,反而容易發(fā)生事故。各駕齡段駕駛人的萬人事故率可以反映出駕駛技能、駕駛經(jīng)驗和駕駛心理等對事故的綜合作用。見圖3。
圖3 各駕齡段駕駛人萬人事故率Fig.3 Accidents rate per 10000licensed drivers by different driving experiences
筆者以我國東部地區(qū)某省2013年事故數(shù)據(jù)為研究對象,按肇事駕駛人的駕齡1年以下、2~3,4~5,6~10,11~15,16~20,20年以上進行分組,通過事故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不同駕齡組的事故特征。
按車輛使用性質統(tǒng)計,約七成事故是由私用車肇事引進的。1年以下駕齡組駕駛私用車肇事最多,占本組總數(shù)的82.1%,2~3,4~5年駕齡組的肇事占比為77%左右;隨著駕齡增加,私用車肇事逐漸減少,20 年以上駕齡組的肇事占比為44.4%。這與近年來我國私用車保有量迅猛增長的情況基本符合,新增的私用車也大多由新駕駛人駕駛。見圖4。
圖4 不同駕齡段駕駛人肇事車輛使用性質分布Fig.4 Proportion of accidents by different vehicle usage and driving experiences
依據(jù)公安部令“機動車駕駛證申領和使用規(guī)定”,申請增駕中型客車、牽引車、大型客車準駕車型的,需要在取得一定準駕車型資格3年以上、甚至5年以上[4],因此駕駛大、中型營運車輛的駕駛人駕齡相對較高。各駕齡段的分布也體現(xiàn)出相同特征,即客運、貨運車輛肇事占比隨駕齡增加逐步增加,20年以上駕齡組駕駛客運、貨運車輛肇事占比最多,分別為11.3%和34.3%。見圖4。
對于各駕齡組來說,操作不當都是排名第二的直接肇事原因,總體上12.3%的事故因駕駛人操作不當肇事,說明駕駛人的應急處置能力普遍較差。5年以下駕齡組多為駕駛私家車肇事,1年以下新駕駛人經(jīng)驗欠缺,相較于有經(jīng)驗的駕駛人,應急反應時間長[5],因操作不當肇事占本組13.2%,2~3,4~5年駕齡組因操作不當肇事所占比例呈遞減趨勢。說明隨著駕駛經(jīng)驗增長和駕駛心理的成熟,操作不當肇事隨之減少。
按事故直接原因統(tǒng)計,14.4%的事故由駕駛人不按規(guī)定讓行肇事,是肇事最多的直接原因。其中1年以下、2~3年駕齡組肇事突出,分別占本組總數(shù)的16.4%和15.0%。未按規(guī)定讓行中主要的違法行為是轉彎機動車未讓直行的車輛、行人先行,其次為機動車通過無燈控、交警指揮、交通標志標線控制的路口不讓右邊道路的來車先行。可以看出,我國駕駛人尤其新駕駛人對道路上的讓行規(guī)則執(zhí)行得不好,本質上是對路權的概念不清晰。
按肇事時的車輛行駛狀態(tài)統(tǒng)計,總體上車輛直行時肇事最多,占總數(shù)的72.9%,其次為左轉彎,占總數(shù)的9.0%。1年以下、2~3年駕齡組左轉彎時肇事分別占本組總數(shù)的11.3%,10.1%,分別高出平均水平2.3 個、1.1 個百分點。我國的機動車通行規(guī)則是右側通行,相對于右轉彎,左轉彎行駛時會遭遇更多的交通沖突點,需要更多的駕駛技巧和經(jīng)驗。因此3年以下駕齡駕駛人左轉彎時事故多,也反映出駕駛經(jīng)驗的欠缺。
按道路類型統(tǒng)計,34.5%的事故發(fā)生在三級及以下低等級公路上,其中1年以下,2~3,4~5年駕齡組肇事占比最高,分別占本組總數(shù)的36.3%,36.8%和36.7%,6~10,11~15,16~20年駕齡組肇事占比依次減少,20年以上駕齡駕駛人肇事僅占本組總數(shù)的26.8%??梢?,三級及以下低等級公路通行條件差、配套安全設施少,5年以下駕齡的駕駛人肇事較多,而隨著駕駛經(jīng)驗的積累,肇事比例逐漸減少。
2.6%的事故發(fā)生在高速公路上,其中11~15,16~20,20年以上駕齡組肇事比較突出,分別占本組總數(shù)的3.4%,3.3%和5.0%。高駕齡段駕駛人在高速公路上肇事更多,主要原因包括3方面:①相對于低駕齡駕駛人,高駕齡段駕駛人行駛高速公路比例更高,風險暴露度更大;②高駕齡駕駛人由于駕駛經(jīng)驗豐富,容易盲目自信,超速行駛、隨意變更車道、不保持安全車距等違法行為較多,容易引發(fā)事故;③部分年齡大的駕駛人由于生理機能衰退,視覺、反應能力等相對壯年駕駛人減弱,在高速駕駛中易因應急反應不及時造成事故。
我國機動車總體上安全技術狀況較差,隱患多,加上大多數(shù)駕駛人未養(yǎng)成出行前檢查車況的習慣,因此因機動車機件問題肇事較多。最為突出的16~20年駕齡組,駕駛機件不符合技術標準的機動車肇事占本組總數(shù)的3.7%,其次是11~15年駕齡組,占比為3.6%,與11~20年駕齡組駕駛安全性能不良的貨車肇事較多有關。2~3年駕齡組因駕駛機件不符合技術標準的機動車肇事最少,占本組總數(shù)的2.9%,主要原因是目前2~3年駕齡組多駕駛小、微型車輛,其中相當一部分為私家車,車況相對較好,且駕駛人積累了一定的經(jīng)驗。
目前我國每年新增駕駛人2 000萬人左右,新駕駛人的培訓教育對交通事故預防工作尤為重要。新駕駛人的駕駛培訓教育是駕駛人系統(tǒng)學習交通安全法律法規(guī)、交通安全常識、駕駛技能和養(yǎng)成良好駕駛行為習慣的主要途徑和重要環(huán)節(jié),應在目前駕駛培訓內容的基礎上,強化突出重點。
1)強化路權意識教育。我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實施條例的“機動車通行規(guī)定”中明確規(guī)定了車輛在多種情形下的讓行規(guī)則[6],但是在駕駛培訓教育中,并沒有強化讓行規(guī)則教育,也沒有明確地給學員講授“路權”的概念和原則,造成目前未按規(guī)定讓行違法肇事較多。因此,建議在新駕駛人駕駛培訓中強化“路權”理念和讓行規(guī)則。
2)加強機動車安全性能基本知識培訓。在駕駛知識培訓和實踐學習中,要加強機動車安全性能基本知識及維護保養(yǎng)知識的培訓,讓學員了解機動車主要部件與駕駛安全的關系。尤其在實踐教育中,強化出行前車輛安全檢查的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學員養(yǎng)成良好習慣,減少因車輛故障導致的事故。
3)增加低等級公路駕駛實踐培訓。我國三級及以下低等級公路里程長,交通安全設施不完善,道路通行條件差的現(xiàn)狀在短期內難以根本改善。針對新駕駛人在三級及以下低等級公路上事故多發(fā)的特點,應增加三級及以下低等級公路的培訓內容和強度,使新駕駛人掌握低等級公路的駕駛技能。
目前,我國駕駛考試內容中實際道路駕駛里程較短,考試方式單一,加上大部分地區(qū)的駕駛培訓以“應試”教育為主,學員在駕駛實踐學習中能掌握到的實用性駕駛技能比較有限,亟需改進新駕駛人培訓考試方式方法。
1)強化實際道路駕駛培訓考試力度。增加駕駛考試中實際道路駕駛環(huán)節(jié)的考試比重,通過增加考試道路類型、增加考試里程等手段,引導改變當前駕駛培訓中以場地駕駛技能培訓為主的現(xiàn)狀,促使駕培機構和教練員、學員重視實際道路駕駛培訓,多上路、上長路,通過實際道路駕駛,訓練學員實際駕駛能力、豐富駕駛經(jīng)驗。同時,教育學員如何守法、安全、文明駕駛,養(yǎng)成良好的交通安全意識和正確的駕駛習慣。
2)增加模擬駕駛培訓考試環(huán)節(jié)。應用面向交通安全教育的駕駛模擬器[7],增加惡劣天氣、交通突發(fā)事件等駕駛環(huán)境下的模擬駕駛考試;增加相應的模擬駕駛培訓,通過體驗式、互動式培訓和考試,讓學員身臨其境地掌握雨、雪、霧、大風等惡劣天氣下的駕駛技能、夜間不同照明條件下的駕駛技能、交通突發(fā)事件條件下的應急處置技能等,體會超速行駛、違法超車、逆向行駛等違法行為的危害,提高復雜交通環(huán)境駕駛技能和應急處置能力。
3)開展駕駛生理心理測試。在駕駛技能考試通過后,利用專業(yè)測試儀器、測試量表和計算機軟件等,開展駕駛人生理心理測試,對駕駛人的視覺特性、操作準確性、速度判斷能力,以及駕駛安全度、駕駛性格、危險感知能力[8]、駕駛應變能力等進行評估,將評估結果反饋給駕駛人,指導其進行自我認知、自我調節(jié)、自我干預,提高安全駕駛意識和技能。
目前我國駕駛人再教育主要針對客貨運職業(yè)駕駛人、交通違法記滿分、按規(guī)定進行審驗教育[3]的駕駛人等群體,其他駕駛人教育則以社會公眾的交通安全宣傳教育為主,力度有待加強。
1)制定駕駛人再教育計劃,全面開展駕駛人再教育。根據(jù)不同駕齡段、不同年齡段駕駛人的生理、心理、適應能力等特點,設計、安排教育內容,利用處理事故、違法行為處罰、駕駛證審驗等機會,有針對性地開展宣傳教育活動,強化作為駕駛人的社會責任感,養(yǎng)成守法文明駕駛的自覺性,提升預測及規(guī)避危險的應急處置能力等。
2)提高客貨運駕駛人的職業(yè)素養(yǎng)。對于將駕駛作為職業(yè)的客貨運駕駛人,應以所屬運輸企業(yè)為責任主體,定期開展交通安全再教育活動。重點突出提高交通安全意識、提高社會責任感和駕駛職業(yè)道德、提高應急處置與避險能力。教育內容中增加車輛安全知識,讓駕駛人掌握所駕車輛的車型特點、安全行車要點等;增加駕駛行為相關知識,讓駕駛人了解隨年齡增長生理和心理的變化情況,避免因盲目自信、麻痹大意造成事故。
3)強化典型案例教育。定期組織駕駛人觀看典型交通事故案例教育警示片,有條件的地區(qū)可以采用基于多媒體技術的事故案例3D 警示教育系統(tǒng)[9],最好選擇所在地區(qū)的事故案例,以身邊事教育身邊人,讓駕駛人全面了解交通事故概況和致因,認知交通違法行為和不良駕駛習慣的危害,感受交通事故受害者及家庭的悲痛,從而提高安全駕駛意識。
筆者基于交通事故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從相對事故率、主要肇事原因、肇事車輛使用性質、肇事車輛行駛狀態(tài)、道路類型等方面,分析了不同駕齡段駕駛人的交通事故特征。分析結果表明,3 年以下低駕齡駕駛人和營運車輛駕駛人是駕駛人管理的重點人群,在駕駛人安全管理方面應完善新駕駛人駕駛培訓內容和重點,改進新駕駛人駕駛培訓考試方式方法,提升駕駛人再教育針對性。同時要認識到,本研究以駕齡作為駕駛經(jīng)驗的參考指標具有一定局限性,不能完全準確地評估駕駛經(jīng)驗對駕駛行為的影響。駕駛人的實際駕駛里程是能準確反映駕駛經(jīng)驗的指標,但不易獲得大樣本量的準確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這也是本研究下一步的改進方向。
[1]公安部交通管理局.道路交通事故統(tǒng)計年報(2004—2013年度)[Z].北京:公安部交通管理局,2005.P.R.C.Traffic Management Bureau of Ministry of Public Security.Road traffic accident annual statistical report(2004—2013)[Z].Beijing:Traffic Management Bureau of PRC,2005.(in Chinese).
[2]張開冉.低駕齡駕駛人典型駕駛心理-行為特性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學,2008.Zhang Kairan.Study on novice driver’s typical psychology-behavior[D].Chengdu: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2008.(in Chinese).
[3]董 悅,常若松,孫 龍.駕駛經(jīng)驗對駕駛人危險知覺的影響[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4,22(1):37-38.Dong Yue,Chang Ruosong,Sun Long.Effect of driving experience on driver’s hazard perception[J].China Journal of Health Psychology,2014,22(1):37-38.(in Chinese).
[4]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機動車駕駛證申領和使用規(guī)定[Z].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2012.The Ministry of Public Securit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Rules for Driver’s License Application and Use[Z].Beijing:The Ministry of Public Securit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2012.(in Chinese).
[5]劉苗苗.低駕齡駕駛人交通安全特性及事故預防對策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12.Liu Miaomiao.Research on low-drive experience driver traffic safety characteristics and accident prevention countermeasures[D].Changchun:Jilin University,2012.(in Chinese).
[6]法律出版社.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含實施條例)[S].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Law Press.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n Road Traffic Safety(Including implementing regulations)[S].Beijing:Law Press,2011.(in Chinese).
[7]高 巖,繆小冬,尤志棟,等.面向交通安全教育的駕駛模擬技術研究[J].交通信息與安全,2011,29(2):79-82.Gao Yan,Miao Xiaodong,You Zhidong,et al.Technology of driving simulator for traffic safety education[J].Transport Information and Safety,2011,29(2):79-82.(in Chinese).
[8]張 暉,嚴新平,尤志棟,等.駕駛人安全意識提升方法與實現(xiàn)[J].交通信息與安全,2011,29(6):89-93.Zhang Hui,Yan Xinping,You Zhidong.Et al.Method and implementation to improve driver’s safety awareness[J].Transport Information and Safety,2011,29(6):89-93.(in Chinese).
[9]張愛紅,常 宇,李帥佶.基于多媒體技術的駕駛人交通安全教育系統(tǒng)[J].交通信息與安全,2013,31(2):64-68.Zhang Aihong,Chang Yu,Li Shuaiji.Driver safety education system based on multimedia technology[J].Transport Information and Safety,2013,31(2):64-68.(in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