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軍 蔣寧鵬
涉眾型利益矛盾處理的宜城經驗
徐志軍 蔣寧鵬
涉眾型利益矛盾,一般具有形成時間長、涉案金額多,涉及人數多、人員構成復雜,利益協調困難、矛盾尖銳對立,群體性上訪鬧訪頻發(fā)、組織性趨向明顯、影響社會穩(wěn)定等明顯特征,由于化解難度大,往往要在幾乎無解的情況下找到有效解決辦法。
成立處理矛盾的有力班子。矛盾爆發(fā)初期,市委市政府第一時間進行研究,成立相應的領導小組和工作班子,牽頭召開協調會、推進會,落實責任、明確要求,并按照屬地管理原則指定街道黨工委書記任工作組組長。
尋找化解矛盾的有效路徑。第一步摸清情況,工作組成立后迅速介入相關單位,在較短時間內通過審計、財務牽頭摸清經濟收支、債權債務等基本情況;第二步擬定方案,聽取工作小組中專業(yè)人員的意見,集體討論、擬定總體方案和工作步驟,必要時提交宜興市委常委會議討論研究;第三步制定工作預案,針對重要時間節(jié)點的工作,充分考慮各種可能發(fā)生的情況制定應急預案,建立臨時指揮部統籌協調,掛圖作戰(zhàn),迅速果斷處置各種情況,務求必勝。
依法定程序有序推進。嚴格依照法律規(guī)定、按規(guī)范程序推進,做好每個階段的工作,積小勝為大勝,逐步化解涉眾型利益矛盾。
搭建資產盤活的有用載體。街道在處理矛盾過程中,積極搭建資產盤活的平臺和載體,通過招商引資引才注入資金、重組資產、改善管理,把優(yōu)質資產項目化運作,通過發(fā)展把涉事單位的資產盤活起來,推動矛盾的解決。
我們體會到,在堅持穩(wěn)定的前提下,手握“依法處置、市場法則、群眾工作”三大法寶,辯證處理好、平衡好幾個方面的關系,就可以有效推進涉眾型利益矛盾的處置工作。
堅持在穩(wěn)定的前提下化解矛盾。沒有穩(wěn)定什么事也干不成,處置涉眾型利益矛盾,同樣需要穩(wěn)定的環(huán)境。這需要我們,一是及時掌握群訪集訪信息,把可能發(fā)生的群訪事件化解在萌芽狀態(tài);二是公開工作進程,及時公布相關信息;三是充分整合資源維護穩(wěn)定,運用當事人的同事、同學、親戚等社會關系,匯聚各方力量化解不穩(wěn)定性因素,維護好穩(wěn)定的局面。
堅持依法處置原則。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處理涉眾型利益矛盾。從處理工作的開始,就沿著法律軌道逐步推進,使法律原則、法律要求體現到處置工作的全過程。實體事項,對照法律規(guī)定進行界定和認定;程序上,嚴格按法律規(guī)定的程序進行。
堅持市場經濟法則。按照市場法則,厘清政府與市場的分工、政府與市場的邊界,政府矛盾化解不是大包大攬,很多時候是搭建平臺,牽頭有關當事人進行協商、進行調解;確立當事人身份,并承擔相應的權利與義務;遵循市場經濟規(guī)律處理相關企業(yè)的設立、運行、關閉乃至破產;公開公平公正處置資產所有權、經營權等,實現資產變現最大化,最大限度保障債權人的利益。
堅持做好群眾工作。一方面是堅持群眾路線,找到解決辦法。我們在解決農村土地款分配矛盾中,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組織相關村民進行標準和方案的民主商定。另一方面是做好群眾工作,保障矛盾處置的有序展開。我們在涉眾型矛盾處置的重要時間節(jié)點或重要措施出臺時,一對一上門做當事人的工作,正面宣傳,正確引導。我們體會到,換位思考,理解當事人(非涉嫌違法犯罪的當事人),站在當事人角度作一些思考,進行一些情感認同的交流,可以奠定矛盾化解的群眾基礎。實踐說明,群眾工作做與不做不一樣,群眾工作做細做深了,會創(chuàng)造有利于矛盾化解的氛圍和條件。
(作者分別為江蘇省宜興市宜城街道黨工委書記、副書記)
責編/劉赫 美編/于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