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琪
(蕪湖職業(yè)技術學院)
淺析高職高專英語教學中的翻譯
安琪
(蕪湖職業(yè)技術學院)
當今社會對應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本文分析了培養(yǎng)高職高專學生翻譯能力的重要性,并有針對性地對高職高專英語教學現(xiàn)狀和問題提出了一些建議和方法。
高職高專英語 翻譯教學 問題 分析
隨著我國加入WTO以及奧運會的成功舉辦,國家對高職高專的英語教學提出了更加重視對學生應用能力培養(yǎng)的要求??梢钥闯?,隨著社會以及經(jīng)濟發(fā)展的需要,我們對翻譯方面的應用性人才有了更多需求。這就要求我們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加大對非英語專業(yè)學生實用交際技能的訓練,堅持“以應用為目的,實用為主,學用結合”的原則,把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翻譯能力作為教程的重要內(nèi)容,為他們打下一個良好的翻譯基礎,使他們今后從事一線工作時能盡快滿足實際的涉外交際需要。
(一)高職高專英語教學中翻譯的現(xiàn)狀
英語綜合能力包括聽、說、讀、寫、譯五個方面,翻譯是有效進行口頭和書面交流信息的重要技能。學習英語的目的就是為了使用英語,而翻譯能力是英語使用能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但我們發(fā)現(xiàn),英語學習了十來年,有些學生僅停留在說啞巴英語的狀態(tài),有些連翻譯簡單的商業(yè)信函都無從下手,許多學生在走向工作崗位時需要重新學習和培訓。
(二)翻譯在課堂教學中面臨的問題
1.學生英語基礎薄弱
高職高專學生英語水平低,這是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就筆者所在院校蕪湖職業(yè)技術學院而言,院校2013級錄取的新生中,11.2%的學生為職高生和中專生,相比同校參加過普通高考的學生,他們的英語基礎更弱。有些職高學生在中學甚至沒有聽力、寫作方面的練習和要求,掌握的單詞多是偏重于技術類的應用英語詞匯。這無疑是我們在開展翻譯教學時遇到的不少困難。
2.翻譯教學存在的誤區(qū)
在高職高專英語教學中,許多教師依然“傳承”了中學里的教法。在課堂上以講授語法、詞匯、語言點為主,忽視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講解占主導,致使課堂氣氛低沉,學生積極性不易被充分調(diào)動。與此同時,即使有些教師講解了翻譯,卻從未提及翻譯的方法和技巧。造成學生在英譯漢時漢語“洋化”,變成了漢字的堆積,甚至對母語的使用也覺得蹩腳和陌生。
(三)翻譯在教學中不受重視
我們可以看出,翻譯教學在大學英語教學中處于非常不受重視的地位。(1)從教材來看,學生缺乏翻譯理論和方法的指導。以《新編實用英語》為例,這本教材每個單元各編有一些英漢互譯的練習,編者的目的是使學生通過句型樣例和給出的定量練習(漢翻英),讓學生鞏固并掌握前面所學的詞匯與句型。但由于對翻譯知識、翻譯技巧缺乏理論指導,大多學生將翻譯僅看做是兩種語言之間的對等和轉(zhuǎn)換,常常借助詞典或是一些翻譯工具,死板遵從原文的詞性、語序和結構,往往忽略句子的語境,結果望文生義。(2)從考試題型和分值來看,對學生英語實用能力檢測不夠。從非英語專業(yè)學生參加的全國高職高專英語應用能力考試B級(也稱B級考試)來看,翻譯由漢英互譯兩個部分組成,英翻漢部分即讓學生從四個選項中找出最佳答案,即使學生沒有選擇出最佳答案,選擇另外兩個選項也可獲得相應分值。這自然給學生一定的誤導,并在某種程度上縱容了學生對翻譯的不重視。
(一)明確教學目標,有針對性地提出建議和方法
(1)在翻譯教學中,教師首先應當針對英語學習對象,即高職高專學生的能力水平和需求,設立具體的教學任務和課程目標,而不能不分對象地盲目推崇“信、達、雅”,高談闊論。(2)由于學生基礎相對薄弱,教師可建議學生翻譯時先對所吸收的詞匯進行梳理,在此基礎上注意到習得的語法,達到條理清晰、語言明確的目的即可。以這樣的翻譯標準要求學生,可以緩解他們從事翻譯活動時產(chǎn)生的壓力和畏懼心理,讓學生感覺翻譯活動是可以通過調(diào)動他們自身能動性,有希望獨自完成的一項教學任務。(3)高職高專學生在實際接觸的翻譯活動中,多以應用、商貿(mào)、科技方面的翻譯活動為主,可以結合樣例示范,逐步在課堂教學中介紹一些常見的翻譯技巧,比如增減譯法、詞類轉(zhuǎn)譯法等。
(二)反饋理論在課堂翻譯教學中的應用
反饋是指為了改進、提高學生的學習而對其一學習任務完成情況發(fā)回的信息。在翻譯教學環(huán)境中,可以在教師的組織、協(xié)調(diào)下,讓學生和學生之間展開信息交互活動,這樣能夠有效地提高教學效果。在進行課堂翻譯教學活動時,讓學生進行生生互評,如小組討論、相互提出建議和反饋意見、修改翻譯譯文等。教師在組織活動中指導、協(xié)調(diào),有意識地讓學生對同班其他同學的譯文從用詞使用得當、表達是否貼切等方面進行評價,讓學生對翻譯中的語法錯誤、搭配錯誤、句子意義模糊等情況加以重視。此外,教師對翻譯得好的學生給予及時肯定,激發(fā)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這可以改變教師單方面給出參考譯文、一統(tǒng)天下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這樣做的好處是:讓學生全面參與,不但可以營造一個積極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評估他人的譯文時也逐步學會如何批判性地審視自己的譯文,逐步提高自己的翻譯技能。
(三)將翻譯和閱讀理解相結合
教師應該幫助學生建立翻譯與閱讀的關系,讓學生明白翻譯與閱讀是同一過程中既有區(qū)別又有聯(lián)系的兩個階段。課堂上,安排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練習翻譯,在講授英語課文時,挑選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短語和句子讓學生練習翻譯,特別是能體現(xiàn)英譯漢技巧與方法的典型語句,做到閱讀與翻譯相互促進。這不僅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寫作能力,鞏固所學知識,提高英語水平,而且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漢語表達能力,從而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翻譯能力。
(四)在教學過程中強化翻譯意識
1.加強對英語習慣表達方式的應用
另外,教師要經(jīng)常鼓勵學生通過自編情景對話等方式,加強對教材學習過程中遇到的習慣表達方式的理解和應用。比如《新編實用英語》中練習上出現(xiàn)的一個例子“you get what you pay”,指的是“一分價錢一分貨”。在學習這一表達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下準備并操練,課堂上要求學生假設自己的角色,編寫情景對話。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對一些習慣表達方式加深了印象,與此同時還達到了練習口語的目的。
2.提高語感,培養(yǎng)英語思維習慣
提高英語語感,能幫助語言學習者將習得的知識轉(zhuǎn)化為語言能力。教師在課堂上借助多媒體對異國文化知識進行補充;充分利用網(wǎng)絡、電影、英文歌曲等手段,讓學生多接觸英語“原聲”,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同時,教師適當給出任務,讓學生通過模仿進行復述或者表演,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感,漸漸培養(yǎng)他們英語思維的習慣,提高英語語言能力,從而實現(xiàn)幫助他們提高翻譯水平的目的。
翻譯是大學英語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提高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比傳授新知識更重要。教師不僅是學生外語知識和技能的傳授者、外語課堂教學的組織者,更是學生翻譯能力的培養(yǎng)者。通過課堂教學實踐,將聽、說、讀、寫、譯并重,使學生提高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盡快滿足學生今后在生產(chǎn)服務一線的需要,從而達到“應用”和“實用”的目的。
[1]教育部《新編實用英語》教材編寫組.新編實用英語綜合教程1(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王穎.英語教學中反饋研究[M].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12.
[3]呂俊,侯向群.英漢翻譯教程[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