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春景
公平才是公務員漲薪的最大看點
文/黃春景
說到公務員工資,每次漲薪都會引來一片爭議。這不,社科院專家提出的“公務員月薪應在5000元,最好的應達1萬元”觀點,消息甫出,旋即引來板磚一片。公務員漲薪總是讓人“吐槽”和“反感”,這恐怕源自于部分人對公務員依然存在成見,總以為公務員福利好,灰色收入多,這種思維定勢,難免造成一些人對公務員漲薪的不滿。
長期以來,我國各地公務員工資參差不齊,且大規(guī)模的薪酬改革已多年未做調整。比如,北京市實施“3581”陽光工資體系已有10年,整體薪酬并未做過調整。去年,四川就有一副鎮(zhèn)長因“工作壓力大,收入低”而辭職。據該副鎮(zhèn)長所述,其工資收入僅夠給孩子買奶粉和尿布,工作6年還得靠父母接濟才能養(yǎng)家糊口。這些活生生的案例,說明公務員的薪酬并不高。
公務員適度漲薪,可謂箭在弦上。2013年年初發(fā)布的《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重點工作分工的通知》提出:建立公務員和企業(yè)相當人員工資水平調查比較制度,完善科學合理的職務與職級并行制度,適當提高基層公務員工資水平。亦即說,公務員漲薪即便不是像專家所說的5000元左右平均月薪,也應在工資待遇上作出適度上調,眼下的關鍵是公務員工資到底怎么漲才公平。
按照國務院安排部署,從去年開始人社部等方面就加快籌劃新一輪公務員薪酬改革。目前,基本的目標方向已經確定,概括起來,就是4句話,24個字——調整工資結構,擴展晉升空間,建立比較機制,實施配套改革。從總體上來看,新一輪公務員薪酬改革,是把重心放在“限高”“提低”上。那么,公務員平均月薪5000元到底高不高?如果是在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線大城市,平均月薪5000元并不算高。如果是在西部地區(qū)和艱苦邊遠地區(qū),或許是高了。
其實,我們不必糾結于公務員平均月薪是5000元還是1萬元,更應該關注的是在公務員漲薪上如何更接近于公平,這不僅是公務員薪酬改革的方向,亦是給納稅人的一個合理交代。公務員平均月薪到底漲到多少合適?各地應該拿出切合實際的方案,因為不同地區(qū)不同崗位,其標準不能做到“大一統(tǒng)”,唯有因地制宜,才能讓公眾少一些“吐槽”,多一些肯定。
說到底,國家根據經濟社會發(fā)展水平提高公務員的福利待遇,是基于公平的需求。尤其是在CPI屢創(chuàng)新高的背景下,公務員工資同步上調更是無可厚非。與其說公眾“吐槽”的是公務員5000元左右平均月薪,毋寧說是對公平的一種深切期待。需知,公平才是公務員漲薪的最大看點。公務員漲薪公平具有起點公平的意義,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可以使人們通過自身努力,提升參與平等競爭的能力,這有助于促進社會縱向流動。只有在“公平”二字上下功夫、做文章,公務員漲薪才能贏得民意,漲得讓人心服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