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愛娟
摘 要: 班主任會采用不同管理技巧管理班級,睜只眼閉只眼就是一種高水平的管理技巧,可以輕松解決問題又避免尷尬,收到不批評而勝批評的良好教育效果。本文從制度管理、學生相處規(guī)則、學生的隱私處理等方面闡述睜只眼閉只眼管理的良好作用。
關(guān)鍵詞: 制度管理 相處規(guī)則 隱私處理
曾看到過這樣一個故事:美國的開國元勛富蘭克林和年輕的助手一道外出辦事,在走廊里看見一位女職員突然跌坐在地上,富蘭克林趕緊把助手拉回走廊的拐角處,悄悄地注視那個女職員的一舉一動。面對助手的滿臉困惑,富蘭克林輕聲告訴他:“不是不幫她,而是現(xiàn)在還不是時候?!边^了一會兒,那位女職員站了起來,撣去身上的塵土,然后環(huán)顧四周,見沒人發(fā)現(xiàn)她尷尬的一幕,很快恢復常態(tài),若無其事地繼續(xù)前行。富蘭克林淡淡一笑,問助手道:“你不認為這個時候睜只眼閉只眼才是幫她的最好方式嗎?”助手恍然大悟。
故事中的富蘭克林用睜只眼閉只眼假裝沒看見的方式幫助下屬,既避免了下屬的尷尬,又使下屬的心理緊張得到了釋放。班主任在日常教育管理中,睜只眼閉只眼地進行管理,不僅能避免師生之間的矛盾,給學生調(diào)整“問題”的機會,而且能給自己處理“問題”留下余地。更重要的是遠離指責和批評這種比較“生硬”的教育手段,為管理方式的轉(zhuǎn)變提供思考空間。
一、在制度的剛性執(zhí)行中,睜只眼閉只眼
班級管理中制度管理的作用無疑是巨大的。所以制度在班級管理中必須不折不扣地執(zhí)行,班主任角色就是這些制度的執(zhí)行者。在制度的剛性執(zhí)行過程中,容易傷害學生的自尊心,使學生感到無地自容,從而促成學生反抗等事件的發(fā)生。究其原因,是因?qū)W生需要越來越豐富的人文關(guān)懷與制度的剛性執(zhí)行之間的矛盾造成的。
隨著“以人為本”管理理念深入人心,教師應給學生更多的人文關(guān)懷,這就要求班主任適時地睜只眼閉只眼,以取得無聲批評的教育效果。如學校為了防止學生亂丟亂扔,規(guī)定了學生在校內(nèi)不得吃“游食”(邊走邊吃),為了監(jiān)督這一制度的執(zhí)行,我在操場上巡查,突然發(fā)現(xiàn)我班學生薛某,嘴里含著棒棒糖,朝我這邊走來,我把臉朝向另一個方向,用眼睛的余光掃著他的一舉一動。他顯然發(fā)現(xiàn)了我,把棒棒糖從嘴里拿出來,藏在身后(我知道那是怕我一轉(zhuǎn)臉看到他),既而退到操場邊的垃圾箱,放了進去,然后輕松地朝我走來。在處理這一違紀事件中,我采用了適時睜只眼閉只眼的管理技巧,既避免了尷尬,促成了學生自我反省,又收到了不批評而勝批評的良好教育效果。
二、面對學生之間的相處規(guī)則,睜只眼閉只眼
班級中存在一些小團體,在這些小團體之間或者小團體的成員之間,客觀上存在一些特殊的相處規(guī)則,這些相處規(guī)則,用成人的標準衡量,似乎很不合理,甚至有失公平,卻在學生之間廣泛存在。客觀上說這些相處規(guī)則的存在,并沒有對社會、集體或他人造成傷害,相反它在學生之間起到潤滑劑的作用,使本來可能出現(xiàn)的矛盾因為某些規(guī)則的存在不僅沒有出現(xiàn),反而使問題輕易化解。
某些班主任認為學生吃虧了,或者認為會影響班級團結(jié)。實際上在處理這類問題時,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去審視,更不能把這種相處規(guī)則上升到有失公平的高度大加批評,否則會適得其反。
心理學理論認為:每個人都有心理安全區(qū),如果你侵入這個安全區(qū),就會讓對方時時警覺,即使是善意的侵入,也會使對方惴惴不安。所以,班主任應該以科學的態(tài)度認識、評價這些相處規(guī)則,只要這些規(guī)則是健康的、積極的,不必“橫加”干涉,不妨閉上一只眼。如張同學嫌王同學臟,不讓其站在自己身邊,便連推帶搡,嘴里喊著傷人自尊的話,將其推到一邊。王同學一句話沒說,一個人站一邊,我裝作沒看見,遠遠地走開了,不一會兩人就玩到一起。
班主任在管理學生的過程中,承認、重視、遵循學生之間的相處規(guī)則,并適時地睜只眼閉只眼,往往會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三、處理涉及學生隱私問題時,睜只眼閉只眼
班主任在管理班級的過程中,會經(jīng)常碰到涉及學生隱私的問題,這些班級事務(wù)涉及學生的隱私,如果處理不當可能帶來可怕的后果,所以班主任在處理涉及學生隱私時一定要慎重,睜只眼閉只眼不失為一種高超的技巧,既充分尊重學生的隱私,又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如某天下午,我走到教室門前,突然聽到女生王某和程某談話,王某談到她對本班的一位男生有一些微妙的感覺和良好的印象,但自己卻沒跟其說過一句話……聽了倆人的談話,我進行了分析:王某平時比較內(nèi)向,這是在說自己的心里話。據(jù)我觀察,她并沒有早戀的跡象,這應該是一個女孩子最純凈的想法,我沒有打擾她們的談話,而是采用睜只眼閉只眼的方式處理。后來證明了我的判斷,她仍舊輕松地學習、生活。試想如果我當時推門而入,并大聲訓斥,后果真是不堪設(shè)想。
隱私就像一張面具,每天都帶著。班主任在了解學生隱私時,應睜只眼閉只眼,不應主動摘下它。如果真的要摘下它,也要讓學生自己摘下,反而會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正所謂:“被別人摘下面具是一種失敗,自己摘下面具卻是一種勝利。”(雨果語)
睜只眼閉只眼并不是一種簡單的不負責任或不管理,它其實是一種靈活的、睿智的管理技巧,是經(jīng)過實踐檢驗的智慧,既可解決問題,又可避免矛盾。巧妙地運用它,可以避免教育方式的呆板,使教育更富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