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平
(河南大學體育學院 河南開封 475001)
我國學校體育從20世紀50年代時開始沿襲前蘇聯(lián)的模式,教學內(nèi)容基本以“競技體育”為核心,70年代又步入了“體質(zhì)教育”的軌道,80年代日本的快樂體育傳入中國。近幾年,廣大體育教育工作者也按照“健康第一”學校體育思想,開展體育課程,進行體育教學實踐。但是,不同的體育工作者理解“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也存在很大差異,尤其是對“運動技能教學”真義理解偏頗,在課堂教學中對“運動技能教學”的把握出現(xiàn)了一些偏差。那么,在新課程理念下,如何正確看待運動技能教學。特別是在新課程標準下不再具體規(guī)定體育教學內(nèi)容以后,要不要進行運動技能教學、讓學生學什么、學多少運動技能,如何科學、有效地進行運動技能教學,這些問題比以往更受關注,也面臨著更多的困惑。
體育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文化活動,應伴隨著人生的各個階段。從體育運動入門,到運動項目選擇,到終生體育活動參與,都離不開運動技能的學習、提高和完善。健身作為體育的一項重要職能,必須通過不同的體育運動項目來實現(xiàn),具體就體現(xiàn)在運動技能上。對于個體而言,運動技能使人們終身受益。推動人們學習和掌握運動技能的動力在于在學習和實踐的過程中能體驗到體育運動的快樂。進行運動技能教學,指導體育活動實踐,帶來的是參與者身體方面的健康,同時也帶來了精神層面上的愉悅。
在進行運動技能教學中,要抓住趣味性高、技能性強的素材。趣味性強能提高學習者的學習積極性,特別增加對少年兒童的吸引力。技能性強的內(nèi)容,能激發(fā)起學習者濃厚的興趣,鍛煉和健身的價值也會相對較高,持續(xù)性較強。此類素材應作為教學的主要內(nèi)容,搭建體育活動大的框架。例如,在教籃球中的運球時,我們首先可以通過游戲的形式,讓學生大體了解運球的基本方法,讓學生從中得到樂趣,然后再進行技能傳授,讓學生掌握運動技能。
技能性強、但趣味性不高的內(nèi)容,在實際體育教學中也必須占有一定比重,但要講究教學的方式方法。這些內(nèi)容雖然相對枯燥,但對人體身體素質(zhì)發(fā)展,人體健康特別重要,所以必須選擇。例如,田徑中徑賽的教學是枯燥無味的,雖然它的技能性很強,也是我們教學中的必教的內(nèi)容,但學生幾乎都很討厭這種體育課。因此在體育教學中,在傳授時可以通過將其競賽化,將跑百米轉化為4個人進行跑接力比賽,這樣學生既不會感到厭倦而且也能從中學好技能。
對“技能性不強但趣味性強”的教學內(nèi)容,我們可以選擇部分內(nèi)容作為調(diào)節(jié)教學的輔助內(nèi)容來運用,如在準備活動、或休息放松時,這類內(nèi)容不能作為教學的主要教材。這類內(nèi)容在小學低年級的體育課中可以適當占一定比重,但在其它教學中,這類教材內(nèi)容比重不能過大。
對“趣味性和技能性都不強”的教材,在不同時期針對不同的教學對象適時選用,這些內(nèi)容趣味性不高,技能性不強,但是對人體的健康和堅韌意志品質(zhì)的形成會有很大幫助。如在冬季組織學生進行長跑活動,能提高學生們的耐力和堅韌的意志品質(zhì)。運用這類教材必須有針對性地選用,不能濫用,否則會激起學生們對體育活動的反感,甚至厭惡。
從內(nèi)容層面上來看,技能性和趣味性是體育活動的本質(zhì)所決定的,并不是所有時候都是相對應的。作為體育教育工作者來說,可以調(diào)節(jié)不同內(nèi)容以達到合適的比例,領悟和讀懂各類教材,針對不同的內(nèi)容采取適宜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達到寓教于樂的境界。如合理地采用有利于掌握運動技能的練習法、念動法,有利于學生體驗運動樂趣的游戲法、比賽法等。讓教學的對象在學習時既能掌握各類運動技能,為鍛煉健身所用,又能寓學于樂,達到精神上的快樂和成功的體驗。
不同的個體,具有身心發(fā)展的共同規(guī)律,同時也存在各自的特性以及不同個體之間的差異。首先,他們存在能力上的不同,如運動能力;其次,主觀認識方面的差異,如興趣、愛好、態(tài)度等。主觀和客觀方面存在的差異,決定了他們在運動技能學習的過程中是有差異的。所以在實際教學中,要關注不同年齡段的學生,選取不同的內(nèi)容、方法和技巧。即便是同一個水平階段,也要在課標要求的前提下,差異性教學,從而達到全體學生們的整體提高。
新課程所倡導的運動技能學習要關注學生的生活實際和經(jīng)驗。教師通過關注學生的生活實際和經(jīng)驗,使學生的興趣、情感充分調(diào)動起來,將過去機械被動地學轉化為積極地學,使學生不僅學到了應掌握的運動技能而且體驗到了運動樂趣。
有問題才會思考,有思考才會去探究體驗,有探究體驗才會有解決問題的方法。創(chuàng)設問題,就是在教學過程中提出問題,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習慣去思考。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就能激發(fā)起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和求知的欲望,在探究體驗的過程中,學生也會更主動的學習、更加智慧的學習、更有興趣的學習。北京一位特級教師教小學生的經(jīng)典案例:首先提出第一個問題:“人在低頭的時候怎樣才能看到天?小朋友的求知欲一下子迸發(fā)出來,紛紛嘗試、體驗,尋找解決問題的答案——低頭團身從胯下看。第二個問題:“站在墊子后面的人怎樣才能快速坐到墊子上”,請一位學生與老師比賽,學生快速跑到墊子上坐下,教師則做了一個前滾翻坐在墊子上。顯然教師勝了,這個案例中教師用兩個問題誘發(fā)學生學習,很自然地突破了技能學習的障礙,輕松學會前滾翻。
現(xiàn)代社會,倡導人格平等,現(xiàn)在的師生關系應該平等,超越以往的上與下的關系。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有充足的耐心,足夠的熱心,公正地對待每一位學生。贊賞和鼓勵每一位學生,善于發(fā)現(xiàn)和總結他們的優(yōu)點和亮點,讓每一位學生體驗成功學習的愉悅和成就感。教師自身也應不斷地學習和提高,不但博覽全書,還應幽默開朗,這樣更有助于創(chuàng)造良好的教學和學習氛圍,培養(yǎng)學生們對體育活動的熱情和主觀能動性,更好地促進體育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
以往的評價,往往是量性的評價,標準往往也是恒定的,能體現(xiàn)出體育成績方面不同個體在全體中所處的位置,而不能體現(xiàn)出個體本身的進步和發(fā)展。評價內(nèi)容要趨向多元化,評價模式要質(zhì)性化,注重對于個體的分析和肯定,尊重個體差異性,讓不同的學生都能從評價中得到肯定,體驗到付出以后的獲得,體驗成功的快樂,從而對后續(xù)的學習產(chǎn)生推動力。
傳統(tǒng)意義的體育學習最為主要的目的是運動技能的掌握,評價標準較為單一,有一定的狹隘性。體育的功能除去強身健體以外,還有心理的健康。良好的運動技能的掌握,能給參與者帶來成就感,帶來更多的自信。
運動的成功體驗反過來會增強參與者對體育活動和運動技能的興趣,對運動技能的掌握會帶來極大的促進,從而完成課程的各項標準和要求。
[1]毛振明,賴天德.論運動技能教學和體育運動樂趣的關系[J].中國學校體育,2005(1):55-56.
[2]董文梅.體育學理之探究——關于運動技能教學原理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8(6):763-766.
[3]高勝光.新課程理念下運動技能教學策略[J].體育教學,2006(3):8.
[4]余雙艷.體育教學中應重視學生的快樂體驗[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4(4):116-117.
[5]劉成永.運動技能教學之研究[J].內(nèi)蒙古體育科技,2007(4).
[6]葉獻丹.論運動技能目標在《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五大目標中的地位[J].浙江師范大學學報,2006,29(4).
[7]吳旭東.試析運動技能概念的本質(zhì)屬性及其學習含義[J].山西師大體育學院學報,2006(1).
[8]章建成,任杰,余亞虹,等.追加反饋對運動技能學習影響的國外研究進展[J].心理科學,2001,24(2):230-231.
[9]辛磊.淺談體育教學對學生個性發(fā)展的影響[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0(2).
[10]陳曉鵬,費甫明,王章明.成功快樂挫折體育教學思想探討[J].體育文化導刊,2008(10):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