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軍
(揚州市寶應縣曹甸高級中學,江蘇 揚州 225803)
弱化教學比賽在體育教學中的消極影響簡析
陳 軍
(揚州市寶應縣曹甸高級中學,江蘇 揚州 225803)
教學比賽是體育教學中常用的一種教學手段,不論體育教學還是運動訓練都顯示了其獨特的優(yōu)勢和積極的作用。但通過多年實踐,我們也不難發(fā)現(xiàn),再好的教學方法一旦運用不當就會帶來某些反面的消極影響。本文僅就體育教學中對教學比賽運用的反面消極影響及優(yōu)化改進等問題,闡述個人觀點。
2.1 教學比賽安排不合理容易打亂正常教學計劃
教學比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調節(jié)教學氣氛和節(jié)奏,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好勝心的作用,但一旦學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教學比賽勝負上,就會忽視對技術動作的學習和運用,從而打亂了正常的教學計劃。
2.2 片面地放大教學比賽的作用,容易忽視教學的目的性
每一個教學內容都有其特點和教授原則,不是所有的教學內容都適合安排教學比賽。所以我們正常的體育教學時,如果不考慮不同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學習情況,一味地安排教學比賽,片面放大教學比賽的作用,忽視教學的目的性,那樣只會適得其反。
2.3 分組不合理容易打擊部分學生的積極性
大多時候教學比賽分組,教師只是一貫讓學生自由組合,而忽視了小組之間的實力分配的合理化和平均化,往往是從一分組部分學生就從心理上已經(jīng)分出了勝負,這樣就造成了一部分學生即使竭盡全力去投入比賽,也難以獲得勝利,得到的多是失敗的打擊,這樣會使他們對比賽的積極性大大降低,進而會對體育學習產(chǎn)生厭倦情緒。
2.4 頻繁的教學比賽會激化學生的矛盾
青春期的學生,特別是高中的男生,生理和心理都走向成熟,都帶有強烈的好勝心和個人英雄主義,都喜歡在集體活動中表現(xiàn)自己,注重他人的評價,想要滿足個人小小的虛榮心。而有比賽就必然有勝負,一旦頻繁的運用,會在獲勝方和失敗方的心理上造成強弱之分,會讓一方產(chǎn)生驕傲的情緒,一方產(chǎn)生自卑的情緒,久而久之就會激化學生間的矛盾,產(chǎn)生不和諧的局面。而且無論班級間交往還是個別小群體間的交往中,不可避免地存在著封閉性和排外性,故而比賽的勝負更會讓雙方在交往的過程中出現(xiàn)不平等現(xiàn)象,容易出現(xiàn)疏遠與排斥,激化的學生間的矛盾,產(chǎn)生不和諧,失去體育教學的德育意義。
2.5 教學比賽中容易發(fā)生意外傷害事故
激烈對抗是教學比賽的主題。所以教學比賽,積極的一面是隊員往往為了勝利拼勁全力去贏得比賽,讓大家的技術動作在實踐中獲得考驗和磨煉;消極的一面是隊員為了勝利往往會做出平時無法完成的動作,超越了自身的身體極限,這樣就容易出現(xiàn)意外傷害事故,對身體和心理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2.6 教學比賽時機安排不合理
動作技能的形成一般要經(jīng)過模仿與粗略掌握動作、改進與提高動作、鞏固與熟練運用3個階段。教學中,只有當學生的技能動作和體能儲備到了一定的成熟階段再開展教學比賽,往往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如果在技能動作學習初期就去安排教學賽,往往會起到事倍功半的消極影響。比如:籃球教學時,當我們剛學習運球時,就要求學生進行運球過障礙比賽。而結果只會出現(xiàn)學生運球慢、運丟球、過不了障礙物等等不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的情況,從而打擊了學生的信心,失去學習的熱情。
3.1 教師要讓學生明白教學比賽的作用和意義
讓學生了解教學比賽是教學內容的一部分,是一種教學手段,是為了讓技術動作在不同的教學環(huán)境下到磨煉,而不是單單為了分出勝負,那樣就違背了教學比賽的初衷和偏離了體育教學的目標,失去了體育教學的德育意義。
3.2 教師在教學比賽分組時,要根據(jù)學生實力水平,平均分配組間人員
每個小組的實力平均化,讓每組學生都有贏得比賽的可能,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好勝心和積極性。讓每組學生了解要想取得勝利,必須要態(tài)度積極、要技術運用合理、要團隊協(xié)作,才能贏得比賽,享受成功的喜悅。
3.3 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情緒變化去主動及時調節(jié)比賽走向,發(fā)揮教學比賽的最大作用
在比賽時,教師除了要時刻關注比賽的走向,還要及時關注學生的情緒變化,要將期間可能出現(xiàn)的情況告知學生,并提醒學生注意意外情況的發(fā)生,還要特別鼓勵學生在比賽創(chuàng)造屬于個人的比賽風格,樹立“我能行”的信心。并善于通過比賽去提高學生的應變能力和調控能力,從而使他們能夠在比賽中做到頭腦反應多變、技術運用自如和配合默契。總之,教師要將比賽的狀況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才能更好地調節(jié)比賽節(jié)奏,調節(jié)好課堂教學節(jié)奏,調節(jié)好學生情緒,使教學比賽的作用最大化。
3.4 教師要根據(jù)整體教學計劃合理安排教學比賽
教學比賽是體育教學的一種手段,是為教學內容服務的,是為了學生更好地掌握技能動作。所以,不是任何時間、任何技能動作學習、任何教學階段下的體育教學都適合運用教學比賽。教師在制訂教學計劃時,要根據(jù)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對技術動作的掌握情況,合理安排教學比賽的時間和內容,不可一味盲從依賴教學比賽的作用。
3.5 教學比賽次數(shù)安排要適宜,不可過度頻繁,否則事倍功半
(1)容易降低比賽對學生的刺激程度和鍛煉效果,使學生對參與比賽的興趣和積極性大大降低;(2)容易造成學生間的矛盾和不團結,產(chǎn)生不和諧;(3)容易造成不必要運動傷害事故,使學生心理和生理上造成陰影,故而安排要適宜,并每次賽后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對勝利一方戒燥戒嬌的警示,失利一方再接再勵的鼓勵。
教學比賽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有著獨特的教學作用和意義,能在一定程度上最大化地提升教學效果。但是教學比賽的作用也不是萬能的,所以我們一線教師在平時教學中,要多多思考、多多實踐,掌握教學比賽在不同教學環(huán)境下的利與弊,從而更好地發(fā)揮其積極作用,削弱其消極影響,以便更好地服務于教學工作,服務學生。
G807
A
1674-151X(2014)12-111-02
2014-09-22
陳軍(1981 ~),中教一級,本科。研究方向:體育教學與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