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希山
(大連海洋大學應用技術學院,遼寧 大連 116300)
當我們駕駛汽車行駛時,車輪痕跡與我們如影隨形,我們把車輪痕跡簡稱為車痕。勻速前進、加速運行、緊急剎車,仔細觀察會發(fā)現車痕深淺各不相同。有時前輪車痕深,有時后輪車痕深,有時前后輪車痕一樣深;在柏油路面上行駛,車輪痕跡不很明顯,若在沙土路面上行駛,這種現象非常清晰。
實踐經驗告訴我們,無論汽車驅動如何配置,當勻速行駛時,前后輪車痕深淺相同。當汽車是后輪驅動時,加速行駛時,后輪比前輪車痕深,急剎車時前輪比后輪剎車痕深;當汽車是前輪驅動時,同樣是:加速行駛時,后輪比前輪車痕深,急剎車時前輪比后輪剎車痕深;當汽車是四輪驅動時,還是:加速行駛時,后輪比前輪車痕深,急剎車時前輪比后輪剎車痕深。三種驅動方式,車輪受力情況各不相同,但車痕情況相同。假設路況相同,車痕的深淺,意味著車輪對地面壓力的大小,也就是說車輪對地面的壓力大小與驅動方式無關。這是為什么呢?下面我們從動力學角度分析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
當汽車是后輪驅動時,即汽車發(fā)動機產生的動力通過機械傳動裝置傳遞給后輪,后輪就是主動輪,前輪是被動輪。我們分析汽車在運動時的受力情況如圖-1所示。
圖-1 汽車后輪驅動受力圖
汽車在運動時受到如下六個力的作用。汽車的重力G,作用于汽車質心C,豎直向下;前輪受到地面的支持力 N1,作用于前輪軸心,豎直向上;后輪受到地面的支持力 N2,作用于后輪軸心,豎直向上;車身受到的空氣阻力,作用于汽車質心,方向與運動方向相反。假設汽車低速行駛,由于汽車所受空氣阻力遠小于汽車牽引力,為簡化研究,空氣阻力忽略不計,這并不影響本問題的討論結果。后輪所受靜摩擦力f2,由于后輪是主動輪,發(fā)動機使輪子轉動,輪子與地面接觸點有向后運動趨勢,故地面對后輪產生一個與前進方向相同的靜摩擦力f2,作用于輪子與地面接觸邊緣,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牽引力。前輪所受滾動摩擦力f1,由于前輪是被動輪,車身在后輪的帶動下向前運動,故前輪受到一個與運動方向相反的滾動摩擦力 f1。 通常情況下,f1<<f2,依據牛頓定律,我們可以寫出汽車運動的動力學方程。
ac為汽車質心的平動加速度。取質心C為坐標原點,則力矩平衡方程為:
在豎直方向,力的平衡方程為:
由以上三個方程可以解得:
由(4)、(5)兩式可以看出:
當汽車加速前進時,加速度與車運動方向相同,即ac>0,N1<N2, 汽車后輪受到的地面支持力比前輪大,也就是汽車后輪對地面的壓力大于前輪對地面的壓力,后輪比前輪車痕深。
當汽車剎車時,加速度與車運動方向相反,即ac<0,N1>N2,汽車前輪受到的地面支持力比后輪大,也就是汽車前輪對地面的壓力大于后輪對地面的壓力,前輪比后輪車痕深。
當汽車是前輪驅動時,即前輪是主動輪,后輪是被動輪。分析汽車運動時的受力情況如圖-2所示。汽車在運動時受到的六個力中:重力G、前輪受到的支持力N1、后輪受到的支持力N2、空氣阻力與第一種情況相同。由于前輪是主動輪,輪子與地面接觸點有向后運動趨勢,故地面對前輪產生一個與前進方向相同的靜摩擦力f1,作用于輪子與地面接觸邊緣,對車產生向前的牽引力;后輪所受滾動摩擦力f2,由于前輪是主動輪,車身在前輪的帶動下向前運動,故后輪受到一個與運動方向相反的滾動摩擦力 f2,通常情況下,f1>>f2。
圖-2 汽車前輪驅動受力圖
同樣我們可以寫出汽車運動的動力學方程:
力矩平衡方程為:
在豎直方向,力的平衡方程為:
解以上三個方程得:
由(9)、(10)兩式可以看出:
當 ac=0時,汽車勻速行駛,,汽車前后輪受到的地面支持力相等,汽車前后輪對地面的壓力相等,車痕深淺相同。
當 ac>0 時,汽車加速前進,N1<N2,汽車后輪受到的地面支持力比前輪大,即后輪對地面的壓力大于前輪對地面的壓力,后輪比前輪車痕深。
當 ac<0 時,汽車減速剎車,N1>N2,汽車前輪受到的地面支持力比后輪大,即前輪對地面的壓力大于后輪對地面的壓力,前輪比后輪剎車痕深。
當汽車是四輪驅動時,即前后輪都是主動輪。汽車運動時的受力情況如圖-3所示。汽車在運動時受到的六個力中:重力 G、前輪受到的支持力 N1、后輪受到的支持力N2以及空氣阻力與前兩種情況相同。由于前后輪都是主動輪,輪子與地面接觸點都有向后運動趨勢,故地面對前后輪都產生一個與前進方向相同的靜摩擦力f1、f2,作用于輪子與地面接觸邊緣,即對車產生向前的牽引力。通常情況下,前后輪發(fā)動機輸出功率相同,可以視為 f1=f2。
圖-3 汽車四輪驅動受力圖
同樣,我們可以寫出汽車運動的動力學方程:
力矩平衡方程為:
在豎直方向,力的平衡方程為:
解以上三個方程得:
由(14)、(15)兩式可以看出:
當 ac=0時,汽車勻速行駛,,汽車前后輪受到的地面支持力相等,即汽車前后輪對地面的壓力相等,車痕深淺相同。
當 ac>0 時,汽車加速前進,N1<N2,汽車后輪受到的地面支持力比前輪大,即后輪對地面的壓力大于前輪對地面的壓力,后輪比前輪車痕深。
當 ac<0 時,減速剎車,N1>N2,汽車前輪受到的地面支持力比后輪大,即汽車前輪對地面的壓力大于后輪對地面的壓力,前輪比后輪剎車痕深。
綜上所述,無論是前輪驅動、后輪驅動還是四輪驅動,加速越快,后輪對地面壓力越大,車痕越深。這提醒我們,遇到松軟路面,不可加速太快,否則后車輪容易陷入。加速越快,前輪對地面壓力越小,車頭有上翹趨勢;當時,前輪對地面壓力為零,此時車前身翹起;這種現象在特技車手中常見,但對日常駕駛卻很危險,提醒我們加速不可太快。
剎車時,無論是前輪驅動、后輪驅動還是四輪驅動,剎車越快,前輪對地面壓力越大,車痕越深;后輪對地面壓力越小,車痕越淺。當剎車加速度的大小時,后輪對地面壓力為零,車后身脫離地面,易造成翻車事故。這提醒我們,剎車加速度不能太大,而剎車加速度又是由行駛速度和剎車緩急決定的。
汽車在勻速行駛時,前后輪對地面壓力均衡,車行駛平穩(wěn);但如果速度很大,遇緊急情況急剎車,剎車加速度很大,導致后輪對地面壓力急劇減小,極易導致翻車事故。
[1]宋士賢,郭曉楓,劉云龍.大學物理[M].西安:西北工業(yè)大學出版社,2002.
[2]鄧法金.大學物理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
[3]余虹,姜東光,張殿鳳,劉中原.大學物理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