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恩斌,湯 深,李集慧,曹海蓮,林鸝鳴,劉洪龍,熊冶紅,劉 平
超重和肥胖癥是心血管病、糖尿病、某些癌癥和其他一些慢性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肥胖癥的傳統(tǒng)治療方法包括改變生活方式和藥物治療等,但極少能達到長期而顯著減肥的目的。置入胃內水球(bioenterics intragastric balloon,BIB)是種行為治療,目的為幫助患者糾正不正常的飲食習慣。西方已證實它對誘導早期出現(xiàn)飽腹感從而減輕體重非常有效[1]。現(xiàn)將筆者所在醫(yī)院運用胃內水球的101位超重或肥胖癥患者的治療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0年12月—2012年12月開始接受并已完成胃內水球治療的超重或肥胖患者101例;男36例,女65例;平均年齡(37±9)歲;平均體重和體重指數(shù)分別是(86±16)、(30±5) kg/m2。所有患者均有≥5 年的超重或肥胖病史并且都曾嘗試過傳統(tǒng)的減肥治療,如飲食、行為、藥物治療等,但都未能成功減肥。有48(47.5%)例患有肥胖相關性疾病,35例患有脂肪肝,23例患有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20例患有糖尿病,15例患有高脂血癥,17例患有高血壓,12例患有退行性骨關節(jié)病變膝痛,10例女性有月經(jīng)周期不規(guī)律。
1.2 入選標準 年齡18~50歲的≥5年超重或肥胖患者,對采取飲食控制和藥物治療等方法減肥無效,且體重指數(shù)>26 kg/m2,不愿或不建議進行減肥手術者。禁忌證:①不能進行胃鏡檢查者;②近期有消化性潰瘍;③有上消化道手術史者;④胃腸道的解剖異常如食管裂孔疝;⑤需長期服用類固醇激素或非甾體類消炎藥或抗凝藥物者;⑥活動性精神病患者;⑦妊娠或哺乳婦女以及異食癖患者。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使用同樣的胃內水球(bioenterics intragastric balloon,BIB,ALLERGAN inc,美國,Irbine California)。
1.3.1 胃內水球治療操作 所有患者均給予地左辛、丙泊酚靜脈復合麻醉,首先胃鏡檢查排除胃潰瘍、胃癌等不適宜行球囊治療的情況。如無禁忌證,撤出胃鏡,經(jīng)口腔將球囊置入胃中,然后在胃鏡觀察下逐步將其放在胃底部或體部。確定位置合適后抽出導引鋼絲,在胃鏡直視下經(jīng)注水管向球囊內注入混有1%亞甲藍(便于術后能夠早期發(fā)現(xiàn)水囊破裂)的生理鹽水,注入量450~620 ml,平均為530 ml,使脹大的球囊與胃前后壁接觸,胃鏡觀察球囊與胃前壁接觸情況,以鏡身可自胃小彎側順利通過為標準,若接觸過緊,術后患者可出現(xiàn)梗阻癥狀,過松將不能達到滿意減肥效果。球囊膨脹后在胃鏡觀察下拔除注水管,球囊自動閉合。手術于胃鏡室進行,時間5~15 min,平均8 min。術后住院6 h至4 d。
1.3.2 術后處理 術后患者均出現(xiàn)程度不同的惡心、嘔吐以及腹痛、腹脹等癥狀,經(jīng)鎮(zhèn)靜、止吐及抑制胃酸分泌藥物治療后,癥狀逐步緩解。有3例術后不能耐受胃腸道癥狀,給予提前取出水球。術后1周內給予流食,患者進食量平均減少到術前的30%~50%。進食后感覺腹脹,有時有惡心、反酸,給予奧美拉唑、鋁碳酸鎂等口服治療后病情能緩解;80例訴有時腹脹、口臭,考慮為水球導致食物消化及排空減慢引起,未行特殊治療。出院后囑患者每日報告飲食和運動情況,給予指導,在取出水球后半年繼續(xù)每日報告飲食和運動情況,防止反彈。在水球取出前,所有患者需堅持<1500 kcal/d(1 cal=4.184 J)的飲食以及400 min/周的適度運動鍛煉。在整個隨訪期間患者需間斷服用質子泵抑制劑以防止胃黏膜糜爛和潰瘍。
1.3.3 球囊的取出 術后6~8個月,在胃鏡下使用21G穿刺針刺入球囊,用吸引器抽出球內液體,最后用異物鉗夾住囊壁取出球囊。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應用SPSS 11.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治療前后比較采用t檢驗。
患者住院和治療時間中位數(shù)分別為2 d和216 d;除提前取出球囊的3例外,98例體重均有下降,治療后平均體重下降(14.5±8.2) kg,平均體重指數(shù)下降(6.1±3.6) kg/m2;所有患者術后體重均較術前有明顯的下降(P<0.01,表1)。置入水球后的不良反應主要是胃擴張、胃容量減少引起的癥狀,包括惡心、嘔吐和胃絞痛[5],這些癥狀與水球的大小有直接相關性。一般可通過口服或靜脈注射止吐藥等緩解;惡心癥狀在水球置入后7 d內大多可消退。比較嚴重的并發(fā)癥有胃潰瘍、糜爛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幽門擴張等;其中1例水球破裂后進入小腸,出現(xiàn)腸梗阻,應用藥物治療后自行排出;1例水球破裂后無自覺癥狀經(jīng)消化道排出;8例糜爛性胃炎;7例反流性食管炎;5例接受了進一步的胃內水球治療;血糖血脂異常升高的患者,術后血糖血脂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轉;2例女性患者在置入水球后懷孕,于妊娠5個月時將水球取出。51例進行長期隨訪,平均隨訪時間5個月,其中17例取出水球后體重下降超過10%,其中10例患者體重反彈不超過減重的20%,所有患者均無嚴重并發(fā)癥。
表1 胃內水球置入前后資料(n=51,±s)
表1 胃內水球置入前后資料(n=51,±s)
置入水球時間 體重(kg) BMI(kg/m2)置入水球前 86±16 30±5置入水球后 3 個月 77.8±14.1 26.1±4.2置入水球后 6 個月 71.5±13.9 23.9±4.7
在胃內放置器械促進體重減輕不是一種新方法[2],在過去幾十年,研究者使用不同類型的球囊放入胃內治療病態(tài)性肥胖癥,他們認為這種方法優(yōu)于外科手術[3-6]。到1990年末,幾項前瞻性和對照試驗表明,Ballobes或Garren-Edwards型胃內氣囊對降低病態(tài)性肥胖癥的體重沒有顯著的效果,其原因主要是氣囊的容量過小 (Garren-Edwards型容積220 ml,Ballobes型容積400 ml),充滿氣體的氣囊無重力作用,對胃壁無影響;這種氣囊的形狀是圓筒狀的,有較高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包括胃糜爛、胃潰瘍、 Mallory-Weiss 綜合征等[3-5,7]。20世紀90年代開始,新的胃內水球(BIB)應用于臨床,在歐洲進行了廣泛的評估,其功效亦獲肯定。胃內水球術是利用胃鏡把一個體積如小香蕉的矽膠球送入胃部,先置放于胃底體交界處,球的近端接近賁門,隨后利用管線將含亞甲藍的鹽水注入水球里,就像打氣一樣,注入500~700 ml的鹽水后,一顆拳頭大的水球便于胃內形成,從而減少胃的容量,延長胃內食物停留時間,大量的臨床試驗表明,其并發(fā)癥很低[7,8]。
在歐美國家,BIB治療肥胖患者積累了豐富的經(jīng)驗。從15篇文章(3608例置入BIB)的meta分析顯示取出球囊時平均體重下降14.7kg,這種水球具有很好的耐受性,過早取出率4.2%,50例進行長期隨訪,平均隨訪時間7個月,其中16例取出水球5年后體重下降仍超過10%。一項對32篇文獻進行的統(tǒng)計分析顯示,4371例放置BIB的患者,平均體重下降 17.8 kg(4.9~28.5 kg),BMI降低 4.0~9.0 kg/m2。Genco等[9]觀察 2515 例放置 BIB 的患者,結果 BMI從平均(44.4±7.8) kg/m2減少至(35.4±11.8) kg/m2。一項對應用水球治療的500例患者的長期隨訪顯示,取出水球后的第6個月,387例(98%)的患者體重下降( 24.14±8.93) kg,BMI下降 (8.41±3.10) kg/m2;第 12 個 月 ,352 例 (89%) 體 重 下 降 (16.31±7.41) kg,BMI下降(5.67±2.55) kg/m2。表明胃內水球對減肥有持續(xù)性的效果[10]。
本文結果顯示,胃內水球具有減肥效果明顯、無創(chuàng)傷的特點,大多數(shù)患者接受胃內水球治療后有明顯的腹部飽脹感,體重下降持續(xù),僅有少許惡心、嘔吐等不適感覺。值得注意的是51例進行長期隨訪,平均隨訪時間5個月,其中17例取出水球后體重下降仍超過10%。2例患者于放置水球期間懷孕,并于妊娠期間成功將水球取出,未見明顯不良反應。
膳食結構改變和體力活動減少是發(fā)展中國家肥胖癥發(fā)病率迅速升高的主要原因。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后經(jīng)濟的迅速發(fā)展,超重和肥胖發(fā)生率也同時迅速增長。由于文化上的差異,多數(shù)傳統(tǒng)的中國人并不認為肥胖是一種慢性疾病,更不愿意接受較激進的外科手術法來治療肥胖。胃內水球正切合了這些不愿做手術的患者需要。由于其無創(chuàng)、痛苦小、放置時間短且減肥效果明顯的特點,國內運用胃內水球作為減肥治療的患者數(shù)量將會大大增加。
[1] Totte E,Hendrickx L,Pauwels M,et al.Weight reduction by means of intragastric defice:experience with the bioenterics intragastric balloon[J].Obes Surg,2001,11(5):519-523.
[2] McFarland RJ,Grundy A,Gazet JC,et al.The intragastric ballon:a novel idea proved ineffective[J].Br J Surg,1987,74(2):137-139.
[3] Benjamin SB,Maher KA,Cattau EL,et al.Double blind controlled trial of the Garren-Edward gastric bubble:an adjunctive treatment for exogenous obesity[J].Gastroenterology,1988,95(6):581-588.
[4] Mathus-Vliegen EMH,Tytgat GNJ.Intragastric balloons for morbid obesity: results,patient tolerance and balloon life span[J].Br J Surg,1990,77(1):77-79.
[5] Hogan RB,Johnston JH,Long BW,et al.A double blind,randomised,sham controlled trial of the gastric bubble for obesity[J].Gastrointest Endosc,1989,35(5):381-385.
[6] Meshkinpour H,Hsu D,F(xiàn)arivar S.Effect of gastric bubble as a weight reduction device: a controlled,crossover study[J].Gastroenterology,1988,95(6):589-592.
[7] Caglar E,Dobrucali A,Bal K.Gastric balloon to treat obesity:filled with air or fluid? [J].Dig Endosc,2013,25(5):502-7.
[8] Nikolic M,Mirosevic G,Ljubicic N,et al.Obesity treatment using a bioenterics intragastric balloon (BIB)-iminary croatian results[J].Obes Surg,2011,21(8):1305-10.
[9] Ercan C,Hélène T,Marleen D,et al.(2010) M1363 weight reduction by means of an intragastric balloon in daily routine practice:Resultsat removal and in long-term [J].Gastroenterology,2010,138(Suppl):S-389.
[10] Kotzampassi K,Grosomanidis V,Papakostas P,et al.500 intragastric balloons: what happens 5 years thereafter? [J].Obes Surg,2012,22(6):896-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