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幸福離陳學昭多遠

        2014-12-02 04:37:04彭新琪
        上海采風月刊 2014年7期

        文/彭新琪

        彭新琪中國作協(xié)會員,歷任中國福利會文化館文藝組組長,《兒童時代》雜志社編輯,《收獲》《上海文學》編輯,編審。著有《動畫大師萬籟鳴》《包身工的眼淚》《巴金的世界》等

        陳學昭1936年回國后在上海

        2006年4月,是我國第一代法國文學博士,“五四”時期女作家陳學昭老師的百歲誕辰。對她的革命精神和學術業(yè)績,有很多文章闡述。我,作為晚輩,和她有過交往的人,只能從我的感受中,表達對她的懷念之情。

        第一次見到陳學昭

        那是十年動亂結束以后,《上海文學》(當時稱《上海文藝》)剛復刊半年,我從“四個面向”的中學調回編輯部不久,第一次外出組稿,想請文化老人為我們寫稿,因為他們大都在駭浪怒濤的政治旋渦中翻滾過,搏擊過,他們的靈心慧眼,經過熬煉,更解人生真諦,我由衷地佩服他們。我去了杭州,看望“五四”時期就寫了不少好作品的老作家陳學昭。請當時還在杭州工作的李小林陪我去。

        那時,陳學昭還沒有徹底平反改正。她唯一的女兒陳亞男,還在浙大校辦工廠當雜務工。她們相依為命的母女倆,住在杭大宿舍的危樓上。

        我們踩著吱嘎作響的樓梯,走進她們的木板房,見到的是兩張木板床,一張油漆剝落的書桌,幾只木凳。室內無一長物。我心頭不禁涌上一縷凄惶寒意。這就是“五四”時期女作家,我國第一代法國文學博士的家么?當我流動的目光轉向手中遞來茶水的陳學昭時,我的思想凝住了。

        她當時已是古稀之年,頭發(fā)完全銀白。一身干凈合體平貼的藍布對襟罩衫、西式長褲,襯托出她的臉色更加白皙細潔。一雙清澈明亮的大眼,透出純凈、真誠、熱切、柔和的目光。我們雖是初次見面,卻沒有生分感。她和小林較熟,她用帶有浙江鄉(xiāng)音的普通話先向小林詢問些她們熟人的近況。當知道我是為《上海文藝》向她組稿時,眼睛里亮了一下。她向我講述了那些年在茶場、在農村、在學校的種種情況,平緩地、娓娓地,像在說別人的故事。話語中透出凈化后的睿智達觀灑脫。但她說,一時還無法寫出新的感受。我稍稍知道一些她的革命經歷:她1940年就去了延安,投身革命,還參加了延安文藝座談會。在1957年那場眾所周知的大災難中,她被打成另類,下放農村、茶場勞動。三十年代,她還在上海與魯迅先生有過來往。在法國讀書時,是作為天津《大公報》駐歐特派記者為《大公報》寫稿獲得生活費的。她的長篇小說《工作著是美麗的》很有影響……我請她想想能不能寫一點過去的回憶。她略略靜默一下,來了精神,講了些在四川、延安的生活片斷。我真看不出,她還有如此大的韌勁。對那些不公正的對待,沒有什么怨言。她說,剛剛跌傷過腰腿,走路還不太方便。但我看她腰骨挺拔,全無傷病的樣子。她的舉手投足,言談笑顰,處處顯出脫俗高雅的氣度,與我想象中的“老革命”很不一樣。

        小林有事,就先離開了,我留下來再談了會。我走時,陳老師怕我摸不著方向,送我下樓;在柳樹綻出嫩綠的小徑上,走了好遠。臨別時,她又向我詢問起上海一位女作家菡子的近況。

        菡子是老《收獲》的編委,1957年就和我有來往,后來她調到上海,我們還一起下鄉(xiāng)勞動,很熟。我如實告訴她,菡子的第一次婚姻破裂,實屬莫名其妙,又是很無奈。她單身生活了很久。文化大革命中,又突然經人介紹和一位部隊的老同志結婚。聽人說,她很想當一位受歡迎的后母,但事與愿違,這種家庭關系很難相處,這使她非常痛苦。第二次短暫的婚姻也是很不幸的。

        她嘆了口氣,不無感傷地說:“她何必自找苦吃呢?我早就勸過她!”

        我們站在春寒料峭有些潮濕的校園里,在這個話題上,談了很久。突然,她眼神黯淡,嘴唇微微顫抖地說,“我這一輩子也不知道什么叫幸福!”

        四周一片靜寂?;以频痛埂K屓藥缀跤X察不到地抿了抿嘴唇,迅即揚起了頭。她的話語,她的神情,像刀刻斧鑿般,深深印在我的腦海,她不知什么叫幸福!如果不是錯失過刻骨銘心的愛情,不是遭受過九死一生的磨難,不是經歷過滅頂掙扎的坎坷人生,是絕不會發(fā)出如此慨嘆的。

        為了崇高理想跋涉

        我?guī)е鴳崙嵅黄?,回到上海,立即找來她的名著《工作著是美麗的》一口氣讀完。我是多么難以平靜。聯(lián)系她和別人對我說過的一些事情,更理解她在書中所寫的關于女主人翁不幸婚姻的一段話:“她好像一只戒備男人很森嚴的小雀子,如果你慢慢走近去,走近去,她會飛了。你只有趁她不備時,一下?lián)溥^去,就勝利了?!蔽野堰@段話抄在日記本上,以為自己理解了她婚姻上的不幸,從心底升起真摯的同情與敬愛,也為她抱屈。難怪周恩來同志1942年在延安見到她時說,“你沒有做錯什么事,就這件事做錯了,沒有處理好自己的私生活,你年輕時不識人,要識人??!……”

        真難以想象,是什么力量支撐著她,經受住那么多的打擊與磨難。

        1938年,她在法國生養(yǎng)的聰敏活潑的男孩棣棣,3歲時帶回災難深重的祖國,長到6歲,在重慶因出麻疹轉為腦炎,不幸夭折;1942年8月,她在延安生下女兒還不滿九個月,就發(fā)現(xiàn)丈夫已移情別戀,不得不和丈夫辦了離婚手續(xù)。那時,她才36歲。從此,獨自挑起撫養(yǎng)女兒的擔子……

        1943年延安開展大生產運動,這個從未摸過紡車的大知識分子,每天伏案之余,坐在窯洞外,專注地紡線3小時以上。她紡的線質優(yōu),每月除了完成上繳任務外,還能攢積幾個零用錢買雞蛋、麥芽糖,給住宿在保育院的女兒吃。她還學會在行軍途中騎馬、打槍。她是那么真誠地為著崇高的理想而忘命地學習、勞動、工作。

        有那么多了解她的人,關心她、愛她、幫助她。有人要她改變一下在國外養(yǎng)成的習慣,多和別人交談,融進勞動人民的生活中??伤茈y完全做到,因此而感到痛苦。1947年,蔡暢大姐到法國參加國際婦女大會回來,為她帶回一封充滿友愛之情的信。那是她在法國讀書時的好友蔡柏齡寫的。蔡柏齡從蔡大姐處聽到自己“極親愛的女友”嘗盡了艱辛而難以平靜,他立即給女友寫了這封信請蔡大姐帶來。信中寫道:

        我極親愛的女友:

        在戈登夫人家里見到了蔡大姐,得到關于您的消息,我是多么地快樂??!自從您回國以后,我只收到過您一封信,也不知道您的通信地址。從蔡大姐口中知道您嘗盡了艱辛,我聽了很難過!又得知您的男孩已經死了,您已離了婚,這很使我惶惑!我自從我姐姐過世后,完全失去了生活的意義和樂趣,得到您的消息,使我好像在關得密密層層的不透氣的屋子里開了一扇窗。蔡大姐告訴我,說您還要到巴黎來,這對我是多么的快樂,能夠在這里再見到您是多么的幸福。極親愛的朋友,希望不久就能再見您!

        請接受我最真誠的情意和祝福!

        您最忠實的蔡柏齡

        1947年3月27日

        我猜想,在當時孤寂艱難處境下,這封信會是股暖流,給了她慰藉。確實如此,陳學昭讀完信以后,大哭一場,傾瀉了多年郁積于心的悲愁。

        后來,她法國之行的安排被莫名其妙地取消了。她不僅沒能和蔡柏齡相見。在1957年那場席卷全國的政治風暴中,她被打成了右派。

        這位懷著對祖國深深的熱愛,毅然從法國奔赴延安,兢兢業(yè)業(yè)、認認真真走與工農兵結合道路的善良知識分子,怎么懂得在波譎云詭中保護自己?她只是說過浙江省委“對文藝工作不夠重視”的話,就遭受了20多年的磨難與痛苦。

        我很擔心,我們在小徑上關于婚姻問題的談話,會牽動她深藏心底的痛楚;真怕她承受不了如此巨大的傷痛。

        陳學昭(右)和母親在海寧家中(1926年)

        陳學昭與女兒在一起(1951年)

        她給了我一篇散文

        我的擔心是多余的。回滬后,很快收到了她寄來的散文《難忘的年月,難忘的同志》。文章記敘了1946年她行軍到瞻榆地區(qū),遇見《大刀進行曲》的作者,當時任地委宣傳部長的麥新同志,第一次見面就成永訣的往事。文章寫得清麗動情。這說明她已不再為個人的不幸傷感,又進入對革命歲月美好的回憶中去了。我很為她高興。這篇散文,立即編發(fā)在1978年第6期的《上海文藝》上。

        刊物出版后,我陸續(xù)收到不少讀者來信。具體內容我已記不得了。我不忍心讓讀者的種種問題去打擾她,我便以編輯的名義,給讀者一一復了信,當然沒有把作者的地址告訴他們。我告訴讀者,如有必要,我們可以幫助解答問題。

        過了兩年,我還想請陳學昭為我們寫點什么,就給她寫了一封約稿信,并將我如何代她給讀者復信的情況講了講,還附了我處理過的讀者來信原件給她。過了一段時間,收到了她的回信,她寫道:

        新琪同志:您好!

        您的信及附來讀者的信,已收到好些日子了!謝謝您對我的關懷及鞭策!杭州自入秋以來,經常下雨,潮濕陰涼,我的坐骨神經痛,經常發(fā)作,簡直無法久坐。信就這樣拖一天又一天。到今天才給您寫信,請您原諒!

        您不把我的通訊地址告訴這些陌生人,我很感謝您。讀者的來信太多,我整天寫復信,精力時間都不夠用。我老又病,無助手,真覺做人太難。多謝您給我的幫助!我現(xiàn)在只好讓人去罵了。

        參加全國第一次婦女代表大會時陳學昭與鄧穎超合影(1949年)

        目前我在寫《工作著是美麗的》第三集的末一節(jié)。原想能在九月底寫成,結果現(xiàn)在快到10月底了,還沒寫成,被亂糟糟的雜事打斷,加上身體不好。謝謝您給我的鞭策,可是眼前我還沒想到寫別的小說。

        匆匆恕草敬祝

        撰安!

        陳學昭

        10月26日 1981年

        再次向她約稿

        一晃10年過去了。很多人事都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淡化消失,可是陳學昭老師獨特的風韻,飽經風霜苦難的慨嘆,一直讓我難忘。

        我的生命也流逝了大半,已從工作了30幾年的編輯崗位退了下來,但又不甘休息,參加了《文化老人話人生》的編輯工作。我再向陳學昭老師約稿。從1991年7月9日開始,給她連續(xù)寄去四封約稿信和“簡報”。直到10月8日,也沒得到回音。我有些焦躁不安,猜測她外出了,搬家了,也許病了……

        沒有想到,10月9日收到單位收發(fā)室電話,通知我去取信。因為我退休后每月只回單位一次,而這次是為出版社編書,約稿信是用出版社的信封。我到自己單位去取信,打開一看,竟是陳學昭寄來的手稿。文章的題目是《可貴的痕跡》,字數(shù)不多,但卻是晚年生活的真實寫照。她在文中寫道:

        當我拿起筆來寫東西,就忘記了自己的年齡及一切——幾種難過的疾病:患坐骨神經痛,坐硬板凳坐不住,但腰椎骨增生,必須坐硬板凳;雙腳浮腫,需要擱在一塊高、低的木板上——專請木工師傅做的——剛擱上木板,腳好過一點,但擱上一忽,這塊木板就在腳底下漸漸離去。我患糖尿病這不能吃,那不能吃,我的日子是這樣過的,已經成了習慣,也無所謂痛苦、難過。人生到處知何似,應是飛鴻踏雪泥。人生就是這樣,留著可貴的痕跡。

        她還在稿件里附了一封簡短的信:

        彭新琪同志:您好!

        蒙您四次惠示,我因寫不出什么,到今天才寫了幾句,現(xiàn)在寄奉,請您給我指正!如不合用,請不要難為您們了!請恕我至今才寫奉,不像樣吧!荒煤同志的話很好,“人老,心不老?!?/p>

        匆匆恕草,敬祝大安!

        陳學昭

        八月十六日 一九九一年杭州

        呀,看見信末的日期,我愣住了。原來文稿在50天前就已寄出,只是被兩個單位的收發(fā)室積壓批轉,整整耽擱了48天才到我手中!我真氣憤!但又奈何不得。

        從信的歪歪扭扭字跡看,作者寫得極為辛苦,是躺在床上草就的。她一定奇怪我沒有及時回信,我怕她會等急了。

        我很希望她能從這封真摯的信中,獲得一點久盼不見回音的補償。

        寄出這封信,我就到西天目山去了。只等筆會結束,再去訪她。

        萬萬沒有想到,筆會結束前夕,我從臨安文化局一位同志那里,聽到陳學昭已于10日凌晨病逝的消息。我先是執(zhí)意不信,說是誤傳。他再三說是他親耳聽見杭州電話,后來還見了報;我還是半信半疑。直至見到《浙江日報》頭版,加著黑框的遺像,我才感到無以言狀的悲哀。一種難以彌補的遺憾,襲上心頭。這一夜,我沒能合眼,我真懊惱,我的通訊地址只寫在信末而沒在出版社的信封上,加寫自己的住址。我還懊惱,怎么沒有早幾天再寫封催稿信,讓老人知道一點信息……

        現(xiàn)在一切都晚了,無法彌補了。她再也見不到我的回信,再也聽不到我發(fā)自內心的敬愛之聲。而這些,她原本可以見到,完全應該收到,可就是沒能收到。這事多么荒唐,無法想象。

        只見到了她的遺像

        筆會一結束,我就迫不及待地趕到陳學昭先生的寓所。這是一幢如上海新式里弄樣的樓房,保養(yǎng)得很好,油漆一新的樓梯,平緩亮潔,和10多年前大不一樣。她們家就住在二樓。

        我走進陳學昭生前作臥室兼書房的寬敞屋子,面對鮮花簇擁的老人遺像,看著臺子上她生前用過的遺物:眼鏡、鎮(zhèn)紙、泡著老姜的酒精瓶、溫度計、鋼筆……止不住淚水泉涌,我的心似被沉重的鉛砣往下拽去。

        我恭敬地獻上鮮花。

        和陳學昭相依為命共同度過50個春秋的亞男,酷似她的母親,她特地留在家中等我。雖然我們沒有見過面,但她讀了我寄去的每一封信,特別是最后的那封信,使我們一見如故。她向我講述了老人病重及彌留期間的一些情況。

        維護社會穩(wěn)定一直是“楓橋經驗”的價值追求。尤其是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不斷涌現(xiàn)出的社會問題和矛盾,成為影響社會穩(wěn)定的重要因素。在當?shù)攸h委政府的重視下,“楓橋經驗”推陳出新,不斷加大各項維穩(wěn)投入,著力開展社會綜合治理和網(wǎng)格化管理,進一步形成“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zhèn),矛盾不上交”的基層維穩(wěn)經驗。面對群眾法治意識普遍提高,權利訴求更加強烈的新形勢、新情況,諸暨楓橋乃至整個紹興地區(qū),創(chuàng)新社會管理理念和方式,注重民生改善和權益保護,在處置群體性事件、化解社會矛盾等工作中,偏重對公眾利益和權利的考慮,把傳承和發(fā)展“楓橋經驗”推向一個新的高度。

        老人很早就患了高血壓癥,可一直也沒有很好休息治療。1979年徹底改正,調回浙江省文聯(lián),恢復副主席職務后,才認真到醫(yī)院看病。這時,查出她患有糖尿病、坐骨神經痛、脊椎骨質增生等多種疾病。可是她急于要補回白白流逝的20多年寶貴時間,不顧年老體病,夜以繼日地寫作。短短12年,她已帶病寫出小說、散文、回憶錄和翻譯作品共11部,最后一部散文集《心聲寄語》15萬字的校樣也已經校閱過了。

        亞男的愛人陳樹淼,一位憨厚的工程技術人員,是在亞男當雜務工時成為她家成員的,一直敬重自己的岳母。近年來,見岳母身體如此虛弱,寫作又如此艱辛,多次勸她好好保養(yǎng)身體,不要再寫了??墒抢先巳园醋约旱囊庠妇髲姷貙懴氯?。每天每天,每餐每餐,都吃著同樣單調、無味少油的微量粗糧和蔬菜,難得家里用瘦肉包餛飩,她會高興得不得了。她每次都是坐在硬板凳上一筆一畫寫幾段,又躺到床上休息片刻,再坐起來繼續(xù)寫。他們心痛老人,可又拗不過老人……

        我想,老人是急于在生命之火燃盡之前,為人類留下更多的財富,她的一生不是都在為別人嗎?她何曾為自己想過?老人把事業(yè)看得比生命重啊!

        亞男指著窗下的一張大寫字臺說:母親這么病,每天還要把自己的寫作情況記在臺歷上。

        我走到收拾得干干凈凈的書桌前,看到案頭的臺歷。翻到8月17日的這一張,上面記著:上午起草回答上海文藝出版社文章《可貴的痕跡》寄彭新琪收,夜才抄清。亞同意。

        日歷的前一頁,記了她給《西湖》編輯部一篇文章的事,并寫道:“我說,那我這稿必須10月里發(fā)稿?!蔽乙咚麄儼l(fā)表,我寫了短信給高松年同志附去。(這就是《我在法國的日子》一文——彭注)

        日歷的后幾頁,沒有再記寫稿的事。從日記上看,給我的這篇《可貴的痕跡》是她生前最后一篇文章,是她的絕筆。也看出,她多么急切地希望見到自己的文章早日刊出,也許她已有了某種預感……

        8月底,老人糖尿病加重,日記中斷。亞男告訴我:9月20日,老人住進了醫(yī)院,由于抵抗力太差,28日肺部受感染發(fā)高燒,經過搶救,老人從昏迷中醒來,還念念不忘自己的創(chuàng)作,喃喃自語:怎么辦,怎么辦?女婿問她,是不是想回家?她說,是。可是她已不能離開醫(yī)院了。

        亞男夫婦和念中學的女兒,日夜輪流守護在老人病榻旁,老人彌留期間,他們一直陪伴著她。

        雖經醫(yī)院大力搶救,但終是回天無術,老人仙逝了。老人體質實在太差了!

        亞男取出一張過期報紙告訴我,早在母親辭世前一年,父親病逝了。母親見到父親去世的訃告和這篇報道,曾平靜地說:“看來,這個人后來變好了?!?/p>

        真是善良、大度啊,她最終還原諒了這個毀了她一生幸福的男人。她過去從不向別人提到這個人的名字。我本來也遵從她的做人準則,不提其名了,但后來看到有些媒體的報道中提到了何穆的名字,而且人已作古,我在這里也就不妨提一提他的大名:何穆。我從這張報紙上,讀到了悼念何穆文章,還印著他的遺像,從照片上看,慈眉善目,有著長長的胡子。文中談到他的夫人已雙目失明……”他自己是勞模,在延安時就是醫(yī)院院長……人與人的關系該怎么說呢?

        亞男還告訴我,五十年代末,陳學昭被打成右派,何穆曾帶信來給亞男,如果生活困難可以到北京他那里去……亞男沒有理他。她不能離開相依為命的母親。雖然后來,亞男確實因受到“牽連”沒能上大學。但母親身上的灰塵掃去后,她染了頭發(fā),坐在青年人中間讀夜校,還是拿到了大專文憑,圓了大學夢……

        我向亞男要了幾張老人從年輕到晚年的照片。60多年前,她在法國讀書的一張,自然卷曲的短發(fā),圓圓的娃娃臉,目光流盼,光彩照人,真叫我愛不釋手。

        巴金先生認識她

        回到上海,我去看望巴金先生,我將在杭州學士坊所見所聞所想告訴了他。我看見巴老鏡片后面瑩瑩的淚光。他幽幽地說,1928年他在法國時,收到胡愈之的信,要他為陳學昭找一個食宿比較便宜的地方,但當時他正要回國,所以沒有幫上忙。他想了想,又說,1955年他剛從霞飛坊(現(xiàn)在稱淮海坊)搬來武康路住所的第二個月,陳學昭陪同法國作家薩特和薩特的終身伴侶一起到家里來過,聽說是陳毅副總理把接待任務交給陳學昭的,從北京、上海、杭州、廣州,一路陪同,薩特很滿意,臨走前,寫了《我的中國之觀感》。

        我告訴巴金先生,陳學昭走得很快,沒有太大痛苦。先生接口說了一句,她的事情已做完了。

        是的,我說,要寫的東西基本上都完成了。

        也就是這天,巴金先生教我要在信封上寫明自己的地址,他說,人的習慣是照信封上的地址寫回信。他自己就是這樣……

        看來,巴老對陳學昭的情況相當熟悉,也很關懷。就在l991年5月份,巴老在杭州小住,還讓小林和侄孫李舒代他去探望過陳學昭。李舒那天還為老人拍過照片。為了拍照,老人還特地戴上法國小帽。她是那么愛整潔,注意儀表。

        照片上,她消瘦了,但眉眼中依然透出俊秀、豪爽、炯炯有神,多么美呀,過去、現(xiàn)在以至永遠,在我心目中,她都是美麗的!

        最近從亞男回憶母親的文章中得知,學昭先生在八十年代終于見到了年輕時的摯友蔡柏齡的一家人,也和季志仁互通了音訊。她寫道:

        (1980年7月1日下午4時)蔡先生夫婦到龍游路看望母親。蔡先生走進這間房,立在原地略微環(huán)視一下后,請他的夫人落座?!詾椴滔壬鷷谖鲏Φ纳嘲l(fā)上以便與母親交談,可是他卻不,顧自坐到母親的床沿上,還兩腿懸空,以顯示他坐得很舒服。

        陳學昭八十五歲生日時

        兩人用中國話交談,頂多l(xiāng)O分鐘吧,聽到母親喚我。我進屋,發(fā)現(xiàn)蔡先生兩眼晶瑩閃光。他正仰著頭,面色沉重,沉入一種不愉快的冥想中。如此短暫的時間敘述完自己苦難經歷,蔡先生不可能完全領會,可是有一點可以相信,蔡先生已經明白,我母親自從離婚后沒有再組建新的家庭,母女相依為命??上?,蔡先生為朋友難過,有物質的,也有精神的,精神更勝于物質。他們彼此都了解對方各自對物質的需求看得很淡薄,唯獨精神方面,思想感情方面,卻深沉而凝重。

        學昭先生從1980年底開始和她的另一位摯友季志仁也取得了聯(lián)系,書信不斷。亞男寫道:

        母親愉悅欣慰,歷經22年之久的坎坷磨難之后,終于等到了這一天,有機會將積壓心頭多年的心里話和生活感受與青年時期的朋友傾訴交談,她的心愿實現(xiàn)了。

        重拾巴黎的溫情,友情依然,情景不再。與朋友之間的距離并未阻隔母親對往事的懷念,在憶舊中寄托純真的友情,成為母親晚年生活的一個組成部分。被朋友理解的淡淡的慰藉和著友情的淡淡的甜潤,其間伴隨著虔誠的追悔的心情。

        亚洲av精品一区二区三 | JIZZJIZZ国产| 91麻豆精品激情在线观最新| 激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99国产精品久久久蜜芽| 99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 日本在线免费精品视频| 少妇又紧又爽丰满在线视频| 久久久久亚洲av片无码| 六月丁香婷婷色狠狠久久|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草草| 欧洲中文字幕| 韩国美女主播国产三级| 亚洲最大中文字幕熟女| 亚洲中文久久精品无码| 被黑人做的白浆直流在线播放| 国产尤物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色小姐在线视频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国内老熟妇对白xxxxhd| AV无码免费不卡在线观看| 日韩中文字幕熟女人妻| 国产乱妇无码大片在线观看| 日本55丰满熟妇厨房伦| 国产麻豆精品久久一二三| 国产91精品高潮白浆喷水 | 红桃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无码av| 性生交大片免费看淑女出招| 91孕妇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自拍视频在线| 日本熟日本熟妇中文在线观看| 两个黑人大战嫩白金发美女| 另类人妖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白嫩人妻少妇偷人精品| 福利体验试看120秒| 亚洲电影久久久久久久9999| 日韩在线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99久久人妻无码精品系列| 日本一本久道| 蜜桃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人妻少妇精品久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