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滟,易 旭
(貴陽醫(yī)學院,貴州 貴陽550004)
黃柏為蕓香科落葉喬木植物黃檗(關黃柏)和黃皮樹(川黃柏)的干燥樹皮。黃柏樹皮含小檗堿、藥根堿、木蘭花堿、黃柏堿、N-甲基大麥芽堿、巴馬汀、蝙蝠葛堿等多種生物堿,另含黃柏酮、黃柏內脂、白鮮交酯、黃柏酮酸等成分。黃柏膠囊內容物為黃色粉末,主要用于清熱燥濕、瀉火除蒸、解毒療瘡等[1]?,F(xiàn)代藥理試驗已經證實,黃柏對多種病原性細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或殺滅作用[1-2],但未見關于黃柏與抗生素聯(lián)合抗菌的相關報道。
1.1 黃柏膠囊 每粒0.5 g,相當于原藥材1 g,由貴陽新天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批號111002。
1.2 菌種 金黃色葡萄球菌(ATCC26112-5)、大腸埃希菌(ATCC25922)、白假絲酵母菌(ATCC10231),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提供,貴陽醫(yī)學院微生物教研室保存;銅綠假單胞菌(臨床分離菌株)、肺炎克雷伯菌(臨床分離菌株)、新生隱球菌(臨床分離菌株),由貴陽醫(yī)學院微生物教研室鑒定、保存。
1.3 培養(yǎng)基 水解酪蛋白液體培養(yǎng)基(M-H液體培養(yǎng)基),杭州天和微生物試劑有限公司,按2.5 g/100 mL配制,121℃20 min滅菌,貯于4℃?zhèn)溆?YPG培養(yǎng)基,按蛋白胨1%,酵母浸出物0.5%,葡萄糖2%配制,115℃ 10 min滅菌,貯于4℃?zhèn)溆谩?/p>
1.4 抗菌藥物 注射用頭孢曲松鈉,中諾藥業(yè)有限公司,批號110345015;硫酸阿米卡星注射液,蘇州第六制藥廠,批號090903;鹽酸林可霉素注射液,蘇州第六制藥廠,批號090103;氟康唑氯化鈉注射液,江西東亞制藥有限公司,批號2010110613。
1.5 方法
1.5.1 最低抑菌濃度(MIC)試驗[3]用無菌雙蒸水將黃柏膠囊內容物和各抗生素分別稀釋成系列濃度,用M-H液體基分別將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埃希菌、銅綠假單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24 h培養(yǎng)物稀釋成(0.5~1)×105個/mL,用YPG培養(yǎng)基分別將白假絲酵母菌和新生隱球菌的48 h培養(yǎng)物稀釋成(0.5~1)×105個/mL。在96孔板中,每孔分別加入90 μL菌液和10 μL不同稀釋度的黃柏膠囊內容物溶液或抗生素溶液,同時設置不含藥物的各菌陰性對照和不含菌不含藥的空白對照。置孔板于恒溫孵育箱內,37℃培養(yǎng),24 h后觀察抗細菌作用結果,48 h后觀察抗真菌作用結果。觀察培養(yǎng)基中細菌或真菌的生長情況,以完全無菌生長的提取物最高稀釋度作為該藥的MIC。
1.5.2 分級抑菌濃度(FIC)指數(shù)測定[3-4]在96孔板中每孔加入80 μL菌液和10 μL不同稀釋度的黃柏膠囊內容物溶液以及10μL一種不同稀釋度的抗生素溶液,用棋盤格法測得黃柏膠囊與4種抗菌藥聯(lián)合用藥的MIC,從而計算出FIC指數(shù)。黃柏膠囊與抗菌藥物配伍的作用效果通過FIC指數(shù)為判定依據。FIC指數(shù)=甲藥聯(lián)合時MIC/甲藥單用時MIC+乙藥聯(lián)合時MIC/乙藥單用時MIC。判斷標準:FIC指數(shù)≤0.5為協(xié)同作用;FIC指數(shù)>0.5~1為相加作用;FIC指數(shù)>1~2為無關作用;FIC指數(shù)>2為拮抗作用[5]。
2.1 黃柏膠囊的MIC實驗結果 黃柏膠囊對金黃色葡萄球菌(MIC=2.5 g/L)、大腸埃希菌(MIC=12.5 g/L)以及單細胞真菌(白假絲酵母菌、新生隱球菌)(MIC=2.5 g/L)具有較好的抑制作用。而對于銅綠假單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100 g/L黃柏膠囊無抑菌作用(MIC均>100 g/L)。
2.2 黃柏膠囊與抗菌藥物聯(lián)合抗菌作用 黃柏膠囊與林可霉素聯(lián)合用藥后對大腸埃希菌和銅綠假單胞菌及與頭孢曲松聯(lián)合用藥對肺炎克雷伯菌的抗菌作用,與阿米卡星聯(lián)合用藥的抗菌作用表現(xiàn)為拮抗作用外,黃柏膠囊分別與頭孢曲松、阿米卡星、林可霉素聯(lián)合用藥后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埃希菌、銅綠假單胞菌、肺炎克雷伯菌聯(lián)合用藥的抗菌作用均表現(xiàn)為協(xié)同作用(FIC=0.1~0.506)。黃柏膠囊與氟康唑聯(lián)合用藥后對白假絲酵母菌和新生隱球菌均表現(xiàn)為協(xié)同作用(FIC=0.314),見表1。
隨著抗菌藥物的廣泛應用,細菌的耐藥性也日益增加,造成了臨床治療細菌性感染的困難。中草藥在現(xiàn)代預防和控制細菌性感染疾病方面發(fā)揮了積極作用,由于中藥的特殊性,細菌較少對中藥產生耐藥性,因此研究和開發(fā)抗菌中藥對解決耐藥菌株的產生和抗生素短缺問題具有重要意義[6]。
同一中草藥對不同菌,其抑菌效果存在著較大的差別,可能是藥物成分對不同菌作用機制不同所致,中草藥殺菌劑的研究,尤其是抗菌機制方面還處于研究階段。本研究通過微量液體稀釋法檢測了黃柏膠囊對多種病原性細菌和單細胞真菌的抑菌活性,黃柏膠囊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和大腸埃希菌以及白假絲酵母菌和新生隱球菌表現(xiàn)出較好的抑菌活性(MIC=2.5~12.5 g/L),其抗菌機制有待進一步研究。
民族藥黃柏是我省地產大宗藥材,含小蘗堿、苦味素、甾醇衍生物、巴馬亭、木蘭堿、黃柏堿等有效成分,目前我省黃柏膠囊已經投入生產,主要用于清熱燥濕、瀉火除蒸、解毒療瘡等[1-2]。本研究證實,黃柏膠囊不僅本身具有抑菌活性,當其與抗生素聯(lián)合應用時大多數(shù)情況下表現(xiàn)為協(xié)同作用,此結果為黃柏擴大臨床應用提供了實驗依據。中藥成分聯(lián)合抗生素使用,能減少抗生素用量、提高療效,從而降低不良反應,甚至能夠逆轉細菌對某些抗生素的耐藥性,這對于新型抗菌劑尤其是抗耐藥菌藥物的開發(fā)是一個有效的途徑[7],可望成為抗細菌感染治療的一個新突破。
表1 黃柏膠囊與抗菌藥物聯(lián)合對常見病原菌的FIC指數(shù)
[1]李峰,賈彥竹.黃柏的臨床藥理作用[J].中醫(yī)藥臨床雜志,2004,16(2):191
[2]呂燕寧,邱全瑛.黃柏抑菌效果的實驗研究[J].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2005,21(20):2746 -2747
[3]李儀奎,金若敏,王欽茂,等.中藥藥理實驗方法學[M].2版.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2006:755
[4]李明遠.微生物學與免疫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401
[5]Arikan S,Lozano-Chiu M,Paetznick V,et al.In vitro synergy of caspofungin and amphotericin B against Aspergillus and Fusarium spp[J].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2002,46(1):245 - 247
[6]曾春蘭,鐘振國.中藥抗菌作用的研究進展[J].廣西中醫(yī)學院學報,2006,5(1):51
[7]劉華鋼,申慶榮,劉麗敏.中藥抗菌研究進展[J].時珍國醫(yī)國藥,2010,21(2):463 -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