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忠文+張學梅+唐建兵+趙麗琴
內容摘要:智慧旅游公共服務的廣泛社會需求和當前各地正在興起的示范區(qū)建設,迫切需要智慧旅游公共服務體系構建理論作指導。本文從智慧旅游的視角,深入地研究了旅游公共服務概念、旅游公共服務主客體和服務供給之間的關系和供給模式選擇的依據(jù)。提出了智慧旅游公共服務的新特點、公共服務供給流程,基于安全關鍵分析的公共服務供給模式的選擇原理,最后給出了智慧旅游公共服務體系的構建方法。通過這一系列的研究希望為智慧旅游公共服務體系的理論研究做一些積累,同時也為當前的示范區(qū)建設提供有益的參考。
關鍵詞:智慧旅游 旅游公共服務體系 供給模式 安全關鍵系統(tǒng)
引言
移動便攜式終端和無線上網(wǎng)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和普及使計算技術從最初的科學計算和信息處理躍升為以物聯(lián)網(wǎng)、云計算、移動互聯(lián)和大數(shù)據(jù)處理為特點的新型計算。嵌入式計算系統(tǒng)、并行計算系統(tǒng)、移動計算系統(tǒng)和基于服務的計算系統(tǒng)大量應用于人們的日常生活,以前所未有的能量改變著人類的生活方式,促成了“智慧旅游”概念的提出和示范區(qū)的打造。2009年11月2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通過了《關于加快發(fā)展旅游業(yè)的意見》,旅游行業(yè)的信息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視。2010年江蘇省鎮(zhèn)江市在全國率先提出了“智慧旅游”的概念,從此不僅學術界圍繞這個概念開展了廣泛的理論研究,各級政府也紛紛出臺政策并和大型企業(yè)一起進行“智慧旅游”示范區(qū)的規(guī)劃和建設,取得了許多階段性的成果。
“智慧旅游”是計算技術在我國發(fā)展到一定程度的新產(chǎn)物,國外也沒有對應的詞匯。目前,國內無論是信息技術界,還是旅游學界和業(yè)界,都還沒有較為一致的定義。學術界針對智慧旅游的大多數(shù)研究主要集中在對“智慧旅游”概念和內涵的剖析方面,對于智慧旅游的公共服務系統(tǒng)、供給關系和公共服務體系等更深層次的理論探討目前卻是鮮有資料可查。
智慧旅游是一個全新的詞匯,據(jù)《智慧旅游》書中的定義:智慧旅游,是指利用云計算、物聯(lián)網(wǎng)等新技術,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或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借助便攜的終端設備,主動感知旅游資源、旅游經(jīng)濟、旅游活動、旅游者等方面的信息并及時發(fā)布,讓人們能夠及時了解這些信息,及時安排和調整工作與旅游計劃,從而達到對各類旅游信息的智能感知、方便利用的效果。國外沒有與”智慧旅游”對應的詞匯,中國學者普遍把”智慧旅游”譯成“Smart Toruism”筆者通過“Smart Toruism”檢索國外文獻,找到一篇國外學者對“Smart Toruism”的理解,他認為Smart Toruism(智慧旅游)是通過IT設備為游客方便地提供旅游信息和與旅游相關的服務,如旅游、食品、交通、預訂和旅游指南的一種方法。我國學術界對智慧旅游的定義與《智慧旅游》書中的定義基本相似,大多數(shù)研究主要集中在對“智慧旅游”概念和內涵的剖析方面:有的學者認為智慧旅游是一場管理的變革,有的則認為是全新旅游發(fā)展理念與新模式,……。由此體現(xiàn)了智慧旅游研究尚處于初始階段,目前多數(shù)研究還停留在面上。盡管國內關于“旅游公共服務(體系)”一詞,近幾年在各部門旅游工作報告中頻繁出現(xiàn),現(xiàn)有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從功能組件的角度探索旅游公共服務(體系)的構成,但對于旅游公共服務(體系)內涵、內容構成、如何運作等尚缺乏系統(tǒng)研究,對智慧旅游的公共服務(體系)的研究就更加鮮見。
張凌云、黎、劉敏(2012)提出了智慧旅游的能力、屬性和應用三個層面構成的CAA框架體系,指明了智慧旅游的屬性分為公益和營利兩種,闡述了基于多利益主體的智慧旅游價值供給。黃超、李云鵬(2013)從旅游者的需求出發(fā),認為智慧旅游公共服務體系應是集公共信息服務、公共交通服務、公共安全服務和公共環(huán)境服務“四位一體”,但是沒有給出服務體系的具體構成。由于沒有理論的支持,各地方政府正在規(guī)劃或者建設的智慧旅游示范工程也極具地方特點,是根據(jù)本地的技術和經(jīng)濟實力、旅游資源和現(xiàn)有的基礎設施而設計的,良莠不齊,提供的功能相差較大,缺少系統(tǒng)性、科學性和可重用性。
智慧旅游的出發(fā)點就是服務大眾,達到游客對各類旅游信息的智能感知并加以利用的目的。然而建立這樣一個系統(tǒng)又是一項極具挑戰(zhàn)性的復雜工程,因為旅游本身具有公益性和產(chǎn)業(yè)性雙重屬性,如何把這兩種屬性平衡于同一系統(tǒng)與經(jīng)濟實力、基礎設施,甚至與傳統(tǒng)文化都有關系,這顯然是一個難題;“智慧”性已極大地提高了公共服務系統(tǒng)的智能性,公共服務的供、需雙方角色已不在像過去那樣徑謂分明,如何界定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旅游公共系統(tǒng)建設的參與者包括政府、企業(yè)、媒體和行業(yè)協(xié)會等諸多主體,關系如何處理更是難題??墒侵腔勐糜喂卜盏膹V泛社會需求和當前各地正在興起的示范區(qū)建設,已經(jīng)對智慧旅游公共服務(體系)理論提出了迫切的需求。本文在此背景下開展研究。
智慧旅游公共服務(體系)的內涵與體系構建
目前學術界對“智慧旅游公共服務及體系”還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定義。筆者將對服務的主客體、供需關系和供給模式的選擇等方面進行探討。
(一)智慧旅游公共服務概念與傳統(tǒng)旅游公共服務概念的區(qū)別
學術界對于“旅游公共服務體系”尚未有統(tǒng)一的定義,筆者未查到對智慧旅游公共服務(體系)做出的專門定義,業(yè)界涉及到智慧旅游公共服務(體系)時還是基于傳統(tǒng)旅游公共服務(體系)的概念,而后者又受到傳統(tǒng)公共行政學的影響。從傳統(tǒng)公共行政學的角度來說,公共服務是不以營利為目的的服務和產(chǎn)品的總稱,前者是無形的,它指的是公共服務的提供者為滿足公共需求為公共服務的受益者從事的一系列活動,后者指的是有形的公共服務類產(chǎn)品。李爽、黃福才、李建中(2010)提出旅游公共服務是指由政府或者其它社會組織提供的,不以營利為目的,具有明顯公共性的,以滿足旅游者共同需要為核心的公共產(chǎn)品和服務的總稱。我國旅游公共服務“十二五”專項規(guī)劃提出旅游公共服務是指政府和其他社會組織、經(jīng)濟組織為滿足海內外旅游者的公共需求,而提供的基礎性、公益性的旅游公共產(chǎn)品與服務,主要包括旅游公共信息服務、旅游安全保障、旅游惠民便民服務、旅游行政服務等內容。endprint
智慧旅游公共服務系統(tǒng)是一個高技術的復雜系統(tǒng),它具有以下特點:
第一,投入高,智能性強。要實現(xiàn)云中心、移動計算、大數(shù)據(jù)處理和智能感知等,投資必然很大,同時系統(tǒng)的智能性也高,這樣才可以完成復雜的功能,比如山區(qū)視頻流的實時傳輸、旅客心理分析、環(huán)境監(jiān)測和精確定位等,可以定制服務。
第二,在這個系統(tǒng)中,服務的提供者同時又是被服務者。服務者必須要依賴這個系統(tǒng)提供的工具,比如統(tǒng)計、風險分析和信息發(fā)布等來進行新服務的規(guī)劃、實施和舊服務的下線等。
第三,這是一個涉及眾多保密信息、國家基礎設施的安全系統(tǒng)。服務提供者必須要通過國家安全保密資質的審查。
因此,無論從投入與產(chǎn)出比的角度、系統(tǒng)本身功能角度還是公共性的角度,筆者認為智慧旅游公共服務應該與傳統(tǒng)的旅游公共服務有所區(qū)別,一方面它不是為特定的人或團體服務的,即不能是以滿足旅游者共同需要為核心的公共產(chǎn)品和服務的總稱;另一方面對服務的提供者應該有嚴格的資質要求。簡言之,智慧旅游公共服務是指由政府和通過安全資質審查的其它社會組織或個人提供的,旅游者、旅游部門、旅游企業(yè)、旅游協(xié)會、媒體及本地居民等都可以享受的旅游服務和公共產(chǎn)品的總稱。智慧旅游公共服務體系是各種智慧旅游公共服務系統(tǒng)的有機組成,共同完成既定的公共服務任務,包括供給模式、運營方式和保障機制等。
(二)智慧旅游公共服務流程具有返回性而主體角色具有主體和客體雙重性
旅游公共服務的提供者(本文稱為主體)是誰的問題曾經(jīng)一度引發(fā)眾議,有的學者認為旅游公共服務提供者是政府;有的學者則認為服務的提供者有多個,其中政府是主導,還有其它組織的參與,即多利益主體。目前后者得到多數(shù)認可,肖婷婷(2012)還具體指出旅游公共服務提供者有政府、居民、旅游企業(yè)、旅游協(xié)會和旅游者。
針對旅游公共服務的被服務者也就是受益者(本文稱為客體)而言,傳統(tǒng)研究認為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認為政府等部門是旅游公共服務的中間受益者,也可以和游客一樣是服務的客體;狹義則認為服務的客體就是游客。在進行供給關系研究時一般都采用狹義概念。然而智慧旅游公共服務系統(tǒng)是一個高投入、高科技的復雜系統(tǒng),其主體自然是多利益主體,在進行供給關系分析時筆者認為根據(jù)智慧旅游公共服務系統(tǒng)的新特性,不能和傳統(tǒng)研究一樣采用狹義概念,即把旅游公共服務系統(tǒng)的客體定位于游客。智慧旅游公共服務系統(tǒng)提供的服務不是單向性的,即不能簡單地認為是服務從主體流向客體,事實上在這個智能系統(tǒng)中,服務反過來又流向主體,為主體提供服務。因此,從服務提供流程來看,主體既是主體又是客體:當主體成為服務的對象時,主體的角色就轉變成了客體,如圖1所示。
(三)智慧旅游公共服務供給模式的研究不能脫離安全工程
智慧旅游公共服務系統(tǒng)是一個安全關鍵系統(tǒng)。智慧旅游公共服務系統(tǒng)是一個復雜的系統(tǒng),其支撐技術跨計算機、電子工程、自動控制和系統(tǒng)工程等多個一級學科,所使用的平臺可以是基于windows、linux、安桌等多種異構環(huán)境,數(shù)據(jù)的處理分布在云端。這樣的系統(tǒng)無論是在系統(tǒng)需求分析階段還是系統(tǒng)設計與實施過程中都會毫無疑問地引入缺陷,最終表現(xiàn)為故障和失效,天然存在兩類安全問題,一個是security,即信息安全;另一個是safety,即事故安全。Security的出發(fā)點是保密技術,關注對信息的惡意攻擊;而safety處理的是能導致嚴重后果的故障,這類故障主要屬于疏忽行為,比如車毀人亡等。智慧旅游是智慧城市的組成部份,其所需的大數(shù)據(jù)處理中心和通信基礎設施等與智慧醫(yī)療、智慧農業(yè)和智慧交通存在共享或者是交叉性。公共服務系統(tǒng)是智慧旅游的一個應用系統(tǒng),它的security或safety安全問題都會帶來巨大的損失,因此智慧旅游公共服務系統(tǒng)是一個安全關鍵系統(tǒng)?;诖?,筆者認為智慧旅游公共服務供給模式的研究不能脫離安全工程。
(四)智慧旅游公共服務的供給需求關系
供給需求關系的分析是建立旅游公共服務體系的出發(fā)點和立項的依據(jù)。在智慧旅游的背景下,筆者認為旅游供給需求關系分析面臨的主要問題已經(jīng)超越了傳統(tǒng)的的觀點,也就是說不止是如何實現(xiàn)旅游者與當?shù)鼐用窨傮w需求最大化滿足的問題,而是要納入整個智慧旅游的大系統(tǒng)中去,要重點考慮到公共服務主客體之角色的可轉移性。
智慧旅游公共服務系統(tǒng)的被服務者由多種客體組成,需要針對不同的客體進行供需分析。對于游客而言,旅游服務需求可分為游前、游中和游后;智慧旅游服務體系對應的也有游前、游中和游后公共服務,服務的供給者有媒體、旅游企業(yè)、旅游部門等。圖2為基于游客視角的旅游公共服務供給需求圖。
從圖2可見,針對需求方在旅游過程中的不同階段,供給方都有相應的服務供給。服務供給方有媒體、旅游企業(yè)、旅游部門等雙方,具體哪些服務由哪些不同的主體來供給呢?這就與供給模式的選則原理有關。
旅游本身的公益性和產(chǎn)業(yè)性雙重屬性必然帶來多利益主體,進而出現(xiàn)多元供給模式并存。旅游公共服務可采用的供給模式有許多種,比如免費和付費相接合、補助、合同外包、政府間協(xié)議和特許經(jīng)營等,分為政府單獨提供、市場手段和政府與其它社會組織甚至個人合作共建等類型。在這些供給模式中,政府和它的合作者形成了競爭與合作、相輔相成的關系。旅游的公益性和產(chǎn)業(yè)性很難截然分開,我國是發(fā)展中國家,現(xiàn)階段不益過多強調不以營利為目的,但要作好對利潤比例的控制,事實上歐美等旅游發(fā)達國家盡管基礎設施好,但也采取了多種靈活的方式提供旅游公共服務。哪些旅游公共服務適合哪種類型的供給模式呢?智慧旅游公共服務系統(tǒng)本身就是一個安全關鍵系統(tǒng),筆者認為在“形成政府主導、各種社會主體共同參與的旅游公共服務供給格局”中,從安全工程的角度,對這些公共服務系統(tǒng)進行安全等級評估,安全關鍵部份由政府直接管理,其它的可以采用多種供給模式相結合。從旅游公共服務的內容入手,以安全和非安全為界定,這樣智慧旅游公共服務體系中的各項公共服務子系統(tǒng)可劃分為安全關鍵系統(tǒng)和非安全關鍵系統(tǒng),前者由政府主導后者由市場導向。endprint
(五)智慧旅游公共服務體系的構建方法
旅游公共服務體系的構成目前也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定義。2012年6月國家旅游局下發(fā)《關于進一步做好旅游公共服務工作的意見》,意見提出力爭到2015 年末,基本建設完善全國旅游信息咨詢服務體系、旅游安全保障服務體系、旅游交通便捷服務體系、旅游便民惠民服務體系、旅游行政服務體系等五大體系。筆者認為這五大體系可以作為智慧旅游公共服務體系的最基礎的公共服務子系統(tǒng),各地可根據(jù)本地的特點,增加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公共服務子系統(tǒng)。
智慧旅游公共服務體系構建方法之核心的步驟如下:
第一,確定應用層子系統(tǒng)的功能。旅游信息咨詢服務、旅游安全保障服務、旅游交通便捷服務、旅游便民惠民服務和旅游行政服務作為基本的五類子系統(tǒng),各地根據(jù)自己的特點對這五類子系統(tǒng)的功能進行補充和簡化。
第二,針對不同的客體,進行公共服務供給需求分析,把應用層劃分為窗口層和應用支撐層,前者為客體直接提供服務。
第三,對應用支撐層進行安全分析,根據(jù)安全等級原則,選則應用支撐層的供給模式。
第四,建立旅游公共服務質量監(jiān)管平臺,包括服務質量標準組織、第三方評估機構和行業(yè)協(xié)會監(jiān)督機構等。
結論
綜上所述,本文認為旅游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是旅游系統(tǒng)的重要組成部分。盡管都是基于一定的供給模式,在政府的監(jiān)管下,合理分配公共服務資料,為廣大需求者提供高效、科學和合理的旅游公共服務,但由于受技術帶來的投資規(guī)模呈指數(shù)級增長、系統(tǒng)智能化不斷提高和旅游觀念的多樣化等因素的影響,與傳統(tǒng)的旅游公共服務體系相比,智慧旅游公共服務體系有著自己的特點,比如國家安全、供給模式選則原理、供給的對象和服務的多樣性等方面。毫無疑問這些特點與科技能力和人們旅游觀念息息相關,并隨著它們的發(fā)展而不斷完善。我國旅游公共服務體系的研究和實踐本身就比較薄弱,智慧旅游公共服務體系的構建本身是一個全新的課題,在各大旅游強省紛紛實踐智慧旅游建設的時候,對智慧旅游公共服務體系的研究更應該加強。本文探索了智慧旅游公共服務體系的內涵,下一步將研究其架構及評價指標。
參考文獻:
1.王輝,金濤,周斌等.智慧旅游[M].清華大學出版社, 2012
2.徐波林,李東和,錢亞林等. 智慧旅游:一種新的旅游發(fā)展趨勢—基于現(xiàn)有研究成果的綜述[J].資源開發(fā)與市場,2013,29(7)
3.任瀚.智慧旅游定位論析[J].生態(tài)經(jīng)濟,2013(4)
4.羅成奎.智慧旅游的智慧性研究. [J].當代旅游,2013(2)
5.付業(yè)勤,鄭向敏.我國智慧旅游的發(fā)展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J].開發(fā)研究, 2013(4)
6.吳濤.國家旅游局確定18個城市為“國家智慧旅游試點城市”—揚州:首批智慧旅游試點城市[N].揚州日報,2012-5-24
7.金衛(wèi)東.智慧旅游與旅游公共服務體系建設[J].旅游學刊,2012,27(2)
8.張凌云,黎,劉敏.智慧旅游的基本概念與理論體系[J].旅游學刊,2012,27(5)
9.李爽,甘巧林,劉望保.旅游公共服務體系:一個理論框架的構建[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10(5)
10.徐菊鳳. 旅游公共服務:理論與實踐的若干問題[J].旅游學刊,2012,27(3)
11.馬峰.安徽旅游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研究[D].安徽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
12.肖婷婷.旅游公共服務體系驅動因素及發(fā)展路徑研究[D].桂林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
13.竇群.我國旅游公共服務體系:從理論到實踐的探索[J].旅游學刊,2012,27(3)
14.袁力.智慧蜀旅:四川旅游信息化公共服務體系創(chuàng)新發(fā)展芻議[J].四川烹飪高等??茖W校學報,2013(6)
15.葉菁.福州市旅游公共服務體系有效供給研究[J].價值工程,2013(24)
16.黃超,李云鵬.智慧旅游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研究[J].時代經(jīng)貿,2013(8)
17.中國旅游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八大工程構筑五大體系—中國旅游公共服務“十二五”專項規(guī)劃解讀http://wenku.baidu.com/link?url=sceGyIBfSTZS9D7f3LfjRwXK47KZwxm-C S N Q y m v C U X W 0 i N B Z r e o g q 9 g e w A U Y Q H d N y h g t Y U J e d K 9 K A O o q 9 p - E c T M H V F n D M U N7MgpP8MOulCC,2012
18.Chulmo Koo,Seunghun Shin, Keehun Kim,et al. Smart tourism of the korea: a case study[C],The Pacific Asia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Systems (PACIS). Proceedings of PACIS 2013,June 2013endprint
(五)智慧旅游公共服務體系的構建方法
旅游公共服務體系的構成目前也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定義。2012年6月國家旅游局下發(fā)《關于進一步做好旅游公共服務工作的意見》,意見提出力爭到2015 年末,基本建設完善全國旅游信息咨詢服務體系、旅游安全保障服務體系、旅游交通便捷服務體系、旅游便民惠民服務體系、旅游行政服務體系等五大體系。筆者認為這五大體系可以作為智慧旅游公共服務體系的最基礎的公共服務子系統(tǒng),各地可根據(jù)本地的特點,增加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公共服務子系統(tǒng)。
智慧旅游公共服務體系構建方法之核心的步驟如下:
第一,確定應用層子系統(tǒng)的功能。旅游信息咨詢服務、旅游安全保障服務、旅游交通便捷服務、旅游便民惠民服務和旅游行政服務作為基本的五類子系統(tǒng),各地根據(jù)自己的特點對這五類子系統(tǒng)的功能進行補充和簡化。
第二,針對不同的客體,進行公共服務供給需求分析,把應用層劃分為窗口層和應用支撐層,前者為客體直接提供服務。
第三,對應用支撐層進行安全分析,根據(jù)安全等級原則,選則應用支撐層的供給模式。
第四,建立旅游公共服務質量監(jiān)管平臺,包括服務質量標準組織、第三方評估機構和行業(yè)協(xié)會監(jiān)督機構等。
結論
綜上所述,本文認為旅游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是旅游系統(tǒng)的重要組成部分。盡管都是基于一定的供給模式,在政府的監(jiān)管下,合理分配公共服務資料,為廣大需求者提供高效、科學和合理的旅游公共服務,但由于受技術帶來的投資規(guī)模呈指數(shù)級增長、系統(tǒng)智能化不斷提高和旅游觀念的多樣化等因素的影響,與傳統(tǒng)的旅游公共服務體系相比,智慧旅游公共服務體系有著自己的特點,比如國家安全、供給模式選則原理、供給的對象和服務的多樣性等方面。毫無疑問這些特點與科技能力和人們旅游觀念息息相關,并隨著它們的發(fā)展而不斷完善。我國旅游公共服務體系的研究和實踐本身就比較薄弱,智慧旅游公共服務體系的構建本身是一個全新的課題,在各大旅游強省紛紛實踐智慧旅游建設的時候,對智慧旅游公共服務體系的研究更應該加強。本文探索了智慧旅游公共服務體系的內涵,下一步將研究其架構及評價指標。
參考文獻:
1.王輝,金濤,周斌等.智慧旅游[M].清華大學出版社, 2012
2.徐波林,李東和,錢亞林等. 智慧旅游:一種新的旅游發(fā)展趨勢—基于現(xiàn)有研究成果的綜述[J].資源開發(fā)與市場,2013,29(7)
3.任瀚.智慧旅游定位論析[J].生態(tài)經(jīng)濟,2013(4)
4.羅成奎.智慧旅游的智慧性研究. [J].當代旅游,2013(2)
5.付業(yè)勤,鄭向敏.我國智慧旅游的發(fā)展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J].開發(fā)研究, 2013(4)
6.吳濤.國家旅游局確定18個城市為“國家智慧旅游試點城市”—揚州:首批智慧旅游試點城市[N].揚州日報,2012-5-24
7.金衛(wèi)東.智慧旅游與旅游公共服務體系建設[J].旅游學刊,2012,27(2)
8.張凌云,黎,劉敏.智慧旅游的基本概念與理論體系[J].旅游學刊,2012,27(5)
9.李爽,甘巧林,劉望保.旅游公共服務體系:一個理論框架的構建[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10(5)
10.徐菊鳳. 旅游公共服務:理論與實踐的若干問題[J].旅游學刊,2012,27(3)
11.馬峰.安徽旅游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研究[D].安徽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
12.肖婷婷.旅游公共服務體系驅動因素及發(fā)展路徑研究[D].桂林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
13.竇群.我國旅游公共服務體系:從理論到實踐的探索[J].旅游學刊,2012,27(3)
14.袁力.智慧蜀旅:四川旅游信息化公共服務體系創(chuàng)新發(fā)展芻議[J].四川烹飪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3(6)
15.葉菁.福州市旅游公共服務體系有效供給研究[J].價值工程,2013(24)
16.黃超,李云鵬.智慧旅游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研究[J].時代經(jīng)貿,2013(8)
17.中國旅游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八大工程構筑五大體系—中國旅游公共服務“十二五”專項規(guī)劃解讀http://wenku.baidu.com/link?url=sceGyIBfSTZS9D7f3LfjRwXK47KZwxm-C S N Q y m v C U X W 0 i N B Z r e o g q 9 g e w A U Y Q H d N y h g t Y U J e d K 9 K A O o q 9 p - E c T M H V F n D M U N7MgpP8MOulCC,2012
18.Chulmo Koo,Seunghun Shin, Keehun Kim,et al. Smart tourism of the korea: a case study[C],The Pacific Asia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Systems (PACIS). Proceedings of PACIS 2013,June 2013endprint
(五)智慧旅游公共服務體系的構建方法
旅游公共服務體系的構成目前也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定義。2012年6月國家旅游局下發(fā)《關于進一步做好旅游公共服務工作的意見》,意見提出力爭到2015 年末,基本建設完善全國旅游信息咨詢服務體系、旅游安全保障服務體系、旅游交通便捷服務體系、旅游便民惠民服務體系、旅游行政服務體系等五大體系。筆者認為這五大體系可以作為智慧旅游公共服務體系的最基礎的公共服務子系統(tǒng),各地可根據(jù)本地的特點,增加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公共服務子系統(tǒng)。
智慧旅游公共服務體系構建方法之核心的步驟如下:
第一,確定應用層子系統(tǒng)的功能。旅游信息咨詢服務、旅游安全保障服務、旅游交通便捷服務、旅游便民惠民服務和旅游行政服務作為基本的五類子系統(tǒng),各地根據(jù)自己的特點對這五類子系統(tǒng)的功能進行補充和簡化。
第二,針對不同的客體,進行公共服務供給需求分析,把應用層劃分為窗口層和應用支撐層,前者為客體直接提供服務。
第三,對應用支撐層進行安全分析,根據(jù)安全等級原則,選則應用支撐層的供給模式。
第四,建立旅游公共服務質量監(jiān)管平臺,包括服務質量標準組織、第三方評估機構和行業(yè)協(xié)會監(jiān)督機構等。
結論
綜上所述,本文認為旅游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是旅游系統(tǒng)的重要組成部分。盡管都是基于一定的供給模式,在政府的監(jiān)管下,合理分配公共服務資料,為廣大需求者提供高效、科學和合理的旅游公共服務,但由于受技術帶來的投資規(guī)模呈指數(shù)級增長、系統(tǒng)智能化不斷提高和旅游觀念的多樣化等因素的影響,與傳統(tǒng)的旅游公共服務體系相比,智慧旅游公共服務體系有著自己的特點,比如國家安全、供給模式選則原理、供給的對象和服務的多樣性等方面。毫無疑問這些特點與科技能力和人們旅游觀念息息相關,并隨著它們的發(fā)展而不斷完善。我國旅游公共服務體系的研究和實踐本身就比較薄弱,智慧旅游公共服務體系的構建本身是一個全新的課題,在各大旅游強省紛紛實踐智慧旅游建設的時候,對智慧旅游公共服務體系的研究更應該加強。本文探索了智慧旅游公共服務體系的內涵,下一步將研究其架構及評價指標。
參考文獻:
1.王輝,金濤,周斌等.智慧旅游[M].清華大學出版社, 2012
2.徐波林,李東和,錢亞林等. 智慧旅游:一種新的旅游發(fā)展趨勢—基于現(xiàn)有研究成果的綜述[J].資源開發(fā)與市場,2013,29(7)
3.任瀚.智慧旅游定位論析[J].生態(tài)經(jīng)濟,2013(4)
4.羅成奎.智慧旅游的智慧性研究. [J].當代旅游,2013(2)
5.付業(yè)勤,鄭向敏.我國智慧旅游的發(fā)展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J].開發(fā)研究, 2013(4)
6.吳濤.國家旅游局確定18個城市為“國家智慧旅游試點城市”—揚州:首批智慧旅游試點城市[N].揚州日報,2012-5-24
7.金衛(wèi)東.智慧旅游與旅游公共服務體系建設[J].旅游學刊,2012,27(2)
8.張凌云,黎,劉敏.智慧旅游的基本概念與理論體系[J].旅游學刊,2012,27(5)
9.李爽,甘巧林,劉望保.旅游公共服務體系:一個理論框架的構建[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10(5)
10.徐菊鳳. 旅游公共服務:理論與實踐的若干問題[J].旅游學刊,2012,27(3)
11.馬峰.安徽旅游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研究[D].安徽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
12.肖婷婷.旅游公共服務體系驅動因素及發(fā)展路徑研究[D].桂林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
13.竇群.我國旅游公共服務體系:從理論到實踐的探索[J].旅游學刊,2012,27(3)
14.袁力.智慧蜀旅:四川旅游信息化公共服務體系創(chuàng)新發(fā)展芻議[J].四川烹飪高等??茖W校學報,2013(6)
15.葉菁.福州市旅游公共服務體系有效供給研究[J].價值工程,2013(24)
16.黃超,李云鵬.智慧旅游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研究[J].時代經(jīng)貿,2013(8)
17.中國旅游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八大工程構筑五大體系—中國旅游公共服務“十二五”專項規(guī)劃解讀http://wenku.baidu.com/link?url=sceGyIBfSTZS9D7f3LfjRwXK47KZwxm-C S N Q y m v C U X W 0 i N B Z r e o g q 9 g e w A U Y Q H d N y h g t Y U J e d K 9 K A O o q 9 p - E c T M H V F n D M U N7MgpP8MOulCC,2012
18.Chulmo Koo,Seunghun Shin, Keehun Kim,et al. Smart tourism of the korea: a case study[C],The Pacific Asia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Systems (PACIS). Proceedings of PACIS 2013,June 20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