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梓杉
每次帶兒子回老家,我都會抽出時間帶孩子去看望他的太姥姥,看著小家伙和太姥姥有說有笑地度過一段美好的祖孫時光,我也很欣慰。
太姥姥去世時,我的心很平靜,覺得老人到另一個世界享福去了。但我擔(dān)心的是,有一天當兒子問起的時候,我會手足無措。
果然無巧不成書。有一次,在兒子的央求下,我給他買了三條金魚。小家伙稱呼這三條金魚為“魚爸爸”“魚媽媽”“魚寶寶”,起初總是在魚缸邊看魚游泳,而且還一個勁兒地問我:“媽媽,它們是不是餓了?”我告訴他:“金魚不能總吃東西,跟人一樣,吃太多了肚子會難受,甚至?xí)纹贫瞧ぁ!?/p>
一天,我發(fā)現(xiàn)那個“魚爸爸”無精打采的,只有碰碰它,才勉強地撲騰兩下。我感到這條魚的壽命沒有多久了,于是跟兒子說出了真相。兒子聽完我的話,盯著那條“魚爸爸”看了好長時間,小胳膊緊緊地摟著魚缸。小家伙的眼圈漸漸紅了,抽動著鼻子哭了起來,邊哭邊說:“媽媽,都是我不好,這幾天沒有好好照顧它們?!?/p>
一霎那,我的眼睛也潮濕了。我把兒子摟在懷里,輕輕拍打著兒子的肩膀,腦中迅速地思考著究竟怎么才能夠把生離死別這樣沉重的話題向他解釋清楚。
我忽然想起曾看過的一篇文章,于是跟兒子細細道來:春天樹上發(fā)出了嫩嫩的綠芽,讓人們看到了希望;到了夏天,樹上的葉子茂盛了,老人們在樹下乘涼,孩子們在樹下玩耍;秋天來了,樹葉變黃了,看上去仍然很美;但不久,隨著秋風(fēng)一陣一陣的猛吹,樹葉輕輕地飄落下來,離開了陪伴它成長的樹。樹葉是這樣,“魚爸爸”是這樣,人也是這樣。我看到他似懂非懂的樣子,但明顯情緒已經(jīng)緩和多了。
過了幾天,那條魚真的死了。兒子跟我說:“我們一起跟魚爸爸說‘再見吧!”于是我響應(yīng)小家伙的號召,把那條魚埋在了樓下的花園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