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勇 周春秀
心理學家Murry 最早開始研究成就動機,將其定義為“一種努力克服各種障礙、操縱權力、力求盡可能又快又好地完成某件事情的愿望和趨勢”[1],是重要的社會性動機之一。Atkinson 認為每個人都有追求成功和避免失敗兩種相互沖突的成就動機取向,并提出用量化的方法計算成就動機:追求成功的動機減去避免失敗的動機。Weiner 的成就動機歸因理論認為個體的歸因對以后從事成就任務的態(tài)度和行為產(chǎn)生不同的影響。
職業(yè)歸因風格是在進行職業(yè)探索、選擇和進入職場等階段中,對發(fā)生在工作中的各種事件進行歸因時所表現(xiàn)出的個體歸因傾向的差異[2]。有關職業(yè)歸因風格的研究大多在國外,但近年來國內逐漸有學者開始重視從歸因角度來深入理解個體的職業(yè)決策與生涯規(guī)劃問題,探究職業(yè)歸因風格與職業(yè)決策自我效能、擇業(yè)心理等因素之間的相關關系。
隨著心理學在國內的逐漸發(fā)展,各大高校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關注也隨之日益增加。然而針對高校的心理學研究中,大學生往往是主要研究對象。高校心理咨詢師作為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引導者,承擔著及時協(xié)助大學生解決大學生活中面臨的各種心理問題的重任,有關其成就動機的實證研究卻極少。針對此方面研究的不足,本研究通過對新疆高校心理咨詢師成就動機和職業(yè)歸因風格的調查,分析現(xiàn)狀、探索關系并提出相關的建議,以促進高校咨詢師成就動機的提高,從而更好地協(xié)助高校來訪者解決心理問題。
1.1 對象 被試來自于新疆自治區(qū)普通高校的在職心理咨詢師(在高校各機構就職、持心理咨詢師資格證書、近1年內在職做心理咨詢的高校教師)。采取整群抽樣共發(fā)放問卷35份,收回有效問卷30份,被試平均年齡34.23歲;其中男8人,女22人;工作年限1~20年,平均從業(yè)年限5.28年;心理咨詢師資格證書三級12人,二級18人;漢族25人,維吾爾族2人,回族2人,其他民族1人。
1.2 方法
1.2.1 成就動機量表 由T Gjesme和R Nygard 編制、我國學者葉仁敏修訂,分為追求成功和避免失敗兩個維度:追求成功,如“我喜歡對我沒有把握的問題堅持不懈地努力”;避免失敗,如“我討厭在完全不能確定會不會失敗的情境中工作”。量表采用4 點記分:“3 表示完全正確”、“2 表示基本正確”、“1 表示有點正確”、“0 表示完全不正確”,成就動機的得分由追求成功的動機減去避免失敗的動機得分構成,得分越高表明成就動機越強。該量表的分半信度是0.77,效度為0.58,內部一致性系數(shù)為0.68[3]。
1.2.2 職業(yè)歸因風格問卷 由胡艷軍修編,分為積極事件問卷和消極事件問卷兩個部分,由6個場景、每個場景4個維度(歸因的傾向性、穩(wěn)定性、普遍性和可控性),共48 道題組成。分問卷由3 種類型的事件構成:成就事件、關系事件以及關系+成就事件。總問卷信度為0.874,問卷除一個維度的克隆巴赫系數(shù)在0.7 以下,其他均在0.740 以上;問卷通過最大似然法對題目做驗證性因素分析,多種擬合指數(shù)均達到良好水平,有良好的結構效度[2]。
1.2.3 研究程序 本研究采取整群抽樣的方法,將問卷交予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或心理咨詢部門,再由有關部門向該校心理咨詢師進行發(fā)放,要求被試以自己作為心理咨詢師的身份認真填寫后收回。
1.3 統(tǒng)計處理 運用SPSS 19.0 進行描述統(tǒng)計、t 檢驗、方差分析、Spearman 相關分析。
2.1 新疆高校心理咨詢師成就動機現(xiàn)狀 見表1。分別對成就動機各維度進行性別、年齡分組、工作年限分組、資格證等級、民族、所在學校支持力度、是否做心理咨詢兼職的差異檢驗。結果表明,成就動機各維度在這些人口學變量上的差異均不顯著。對追求成功動機與避免失敗動機進行相關樣本t 檢驗,結果表明,新疆高校心理咨詢師追求成功動機顯著高于避免失敗動機(t=3.551,P<0.01)。
表1 新疆高校心理咨詢師成就動機基本情況
2.2 新疆高校心理咨詢師職業(yè)歸因風格基本情況 見表2。根據(jù)職業(yè)歸因風格各維度平均分事件總均分及歸因總問卷均值的統(tǒng)計,從總體上來講,歸因總問卷均分小于理論值3,表明新疆高校心理咨詢師傾向于進行內向、穩(wěn)定、普遍和可控性歸因。而從分量表和各位度上來講,得分低于歸因總問卷均值傾向于進行內向、穩(wěn)定、普遍和可控性歸因。從表2 可看出,對積極事件,咨詢師傾向于進行內在、穩(wěn)定、普遍和可控性歸因;而對消極事件,咨詢師傾向于進行外在、不穩(wěn)定、不普遍和不可控性歸因。
2.3 不同成就動機水平咨詢師職業(yè)歸因風格的差異情況見表3。將全體被試按照成就動機從高到低排序,前27%的被試歸為高成就動機組,后27%的被試歸為低成就動機組。將高成就動機組和低成就動機組在職業(yè)歸因風格的各個維度上進行獨立樣本t 檢驗,發(fā)現(xiàn)兩者在消極可控性上存在顯著差異,高成就動機組在對消極事件的可控性歸因上顯著低于低成就動機組(P<0.01)。
2.4 新疆高校心理咨詢師成就動機與職業(yè)歸因風格的相關
見表4。對成就動機和職業(yè)歸因風格進行相關分析,發(fā)現(xiàn)對積極事件的傾向性、穩(wěn)定性、普遍性、可控性歸因不存在相關,對消極事件的可控性歸因與成就動機呈負相關。消極事件的穩(wěn)定性歸因和追求成功之間、消極事件的普遍性歸因追求成功之間、以及消極事件的可控性歸因與避免失敗和成就動機之間均達到顯著相關。
表2 新疆高校心理咨詢師職業(yè)歸因風格基本情況(±s)
表2 新疆高校心理咨詢師職業(yè)歸因風格基本情況(±s)
表3 不同成就動機水平咨詢師職業(yè)歸因風格差異情況(±s)
表3 不同成就動機水平咨詢師職業(yè)歸因風格差異情況(±s)
3.1 新疆高校心理咨詢師成就動機與職業(yè)歸因風格的基本情況 本研究結果顯示,新疆高校心理咨詢師追求成功的動機顯著高于避免失敗的動機,與前人有關成就動機的研究結果相符[4]。心理咨詢是一個服務性質的工作,咨詢師對來訪者的感同身受促使他們渴望成功,渴望幫助自己的來訪者成長自我、強大內心去面對和解決他們自身的問題。咨詢師們更期待成功帶來的積極情感(例如自豪感、自我滿足等),從而促使他們朝向可能的成功而不斷努力。然而,心理咨詢見效慢,常致使來訪者中途退出咨詢、不滿咨詢效果,絕大多數(shù)經(jīng)過自我成長的咨詢師往往能夠正確認識這樣的情況,辯證地面對失敗后所體驗到的消極情感(如羞恥、屈辱等),積極調解自己的狀態(tài),因而他們通過退縮或不作為以避免失敗發(fā)生的動機并不會很高。此外,相對社會上的心理咨詢師,高校心理咨詢任務成功率相對高,加上高校心理咨詢的管理機制,風險性比社會心理咨詢低很多。而且高校學生理解接受能力較強,咨詢師對咨詢效果較大的把握也致使他們更追求成功。
表4 成就動機與職業(yè)歸因風格的相關(r)
新疆高校心理咨詢師總體傾向于進行內部的、穩(wěn)定的、普遍的、可控的歸因;積極事件中的4個因子得分均低于歸因總問卷均值,說明新疆高校心理咨詢師在面對積極事件時傾向于進行內部的、穩(wěn)定的、普遍的、可控的歸因;消極事件的4個因子得分均高于歸因總問卷均值,說明新疆高校心理咨詢師在面對消極事件時傾向于進行外部的、不穩(wěn)定的、不普遍的、非可控的歸因。這一結果與王同軍[5]的研究是一致的。因此總的來說,新疆高校心理咨詢師的職業(yè)歸因風格是積極的。
本研究結果還表明,高成就動機組在對消極事件的可控性歸因上顯著低于低成就動機組,說明高成就動機的咨詢師比低成就動機的咨詢師在對消極事件進行歸因時,更傾向于進行可控性歸因,傾向于認為消極事件是自己可以掌控的。因為低成就動機的咨詢師似乎對成功的渴望和失敗的懼怕都顯得比高成就動機的咨詢師更少,他們對于自己的咨詢成就追求的少,對自我的反省和總結提高可能也不如高成就動機的咨詢師進行得有效。因此他們在面對咨詢失敗時,往往會認為這樣的情況是自己所不能掌控的。
3.2 新疆高校心理咨詢師成就動機與職業(yè)歸因風格的關系 本研究結果表明,新疆高校心理咨詢師的成就動機與職業(yè)歸因風格在總體上并不呈現(xiàn)顯著相關,但其中對消極事件的穩(wěn)定性和普遍性歸因與追求成功、對消極事件的可控性歸因與避免失敗呈中等程度相關,對消極事件的可控性歸因與成就動機也呈現(xiàn)顯著相關。說明咨詢師對不盡如人意的咨詢結果是否會再次出現(xiàn)、是否會影響其他工作生活的預期會影響其對成功的追求,且他們對導致不滿意咨詢結果發(fā)生的因素的可控制性會影響他們避免失敗的動機和整體的成就動機。相比積極事件,對消極事件的歸因與成就動機有更高的相關,可見咨詢師面對咨詢失敗時的歸因更能影響他們的成就動機。心理咨詢的顯效慢,要處理好一個人錯綜復雜的心理問題并非一件容易事,當咨詢師投入自己大量的情感、時間和精力去協(xié)助來訪者解決問題后,卻得不到一個令人滿意的結果,著實對每個咨詢師來說都是很大的打擊。因此,咨詢師在面臨消極事件時如何歸因,更能影響他們日后如何看待自己和他們如何對待咨詢工作的態(tài)度。而在高校咨詢環(huán)境中,遇到咨詢失敗概率相對較小,在成功案例較多的環(huán)境中,突然有咨詢失敗的案例,可能會導致印象更深刻,而影響到成就動機。
3.3 啟示與對策 成就動機是激勵自我成就感和上進心的心理機制,是決定一個人事業(yè)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6]。研究發(fā)現(xiàn),高成就動機者喜歡中等難度、具有挑戰(zhàn)性的任務,并全力以赴去獲取成功;對那些潛在著個人成就的工作全身心地投入,比大多數(shù)人更執(zhí)著,具有堅持性和高效率的特點,常常表現(xiàn)出高自控和對未來時間的規(guī)劃性[7]。
影響消極咨詢事件產(chǎn)生的因素中,存在客觀的不可控影響因素(如咨詢師與來訪者之間存在嚴重的個性、價值觀、情感沖突)和咨詢師主觀認為的不可控因素(如主觀認為自己無法有效幫助來訪者解決問題、主觀認為來訪者不予以配合自己無能為力等)。客觀存在的不可控因素是難以改變的,所以轉變咨詢師對其主觀認為的不可控性歸因,將失敗歸于自己認為可控性更高的因素上,便成為提升成就動機的主要方面。
因此,當在咨詢中遇到消極事件時,咨詢師可以進行歸因訓練,采用改變歸因方式的方法,努力讓自己把失敗歸于對自己來說可控性比較高的因素上,如:自己沒有與來訪者達到更有效的共情,自己沒能給予來訪者有效的反饋和回應等。這樣,他們會認為自己有能力去克服這些自己發(fā)現(xiàn)的不足之處,通過不斷努力來提升自己,并希望下一次的咨詢中自己能有所提高。此外,咨詢師還可以通過注重自身素質修煉、參加專業(yè)培訓、接受咨詢督導來成長自我和提升自我效能感,將主觀認為的不可控因素歸因為可控,并且是歸到自己認為可控性更高的原因上,增加自身對消極事件影響因素的可控性歸因。
[1]金成玉.朝鮮族學生的成就動機、家庭教養(yǎng)方式與學業(yè)成績的關系[D].吉林:東北師范大學,2010
[2]胡艷軍.父母支持與職業(yè)歸因風格對大學生職業(yè)決策自我效能感的影響[D].天津:天津師范大學,2009
[3]王曉琳,劉培偵.優(yōu)生與差生成敗歸因、成就動機差異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8,16(9):998-999
[4]佟麗君,張守臣.高校青年教師成就動機研究[J].心理科學,2008,31(4):861-865
[5]王同軍.大學生的職業(yè)歸因風格、職業(yè)價值觀、職業(yè)決策自我效能與求職行為的關系[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07
[6]侯霞,張莉.軍隊醫(yī)院護士時間管理傾向與成就動機[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3,21(2):228-229
[7]譚雪晴.高師生職業(yè)決策自我效能與成就動機的關系[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9,17(8):1008-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