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鈞
一位同事告訴我說,他老父親住院了,起因是一對兒核桃。
原來,老爺子受老伙伴們的影響,對“文玩核桃”著了迷,一擲千金買了一對兒,供在了書架上。沒想到,一轉(zhuǎn)眼工夫,孫子就和他的小伙伴把那對寶貝核桃砸著吃了。老爺子心疼得嗷嗷叫,暴怒地舉起手,在空中懸了半晌,卻舍不得落在寶貝孫子身上。急火攻心,老爺子的心臟病犯了。
孩子心里,沒有價格、價值的概念,看見核桃就想吃。成人則不同,面對一對兒尋常的核桃,他的眼會衡量,他的心會掂量。交易雙方講著與他們本心南轅北轍的話語,讓山里來的、沒見過世面的核桃聽得心驚肉跳。只有不懂事的孩子,還原了核桃的原本價值。孩子送給核桃的評判語可能就一個字:“香。”而核桃聽了,一定會特別受用吧。
曾經(jīng),我們都是不懂得“值錢”為何物的孩子。但是,慢慢地,我們懂得了。懂得之后,我們的生命就多了一份負累;并且,懂得越多,負累越重。
(陳婧薦自《渤海早報》)
責(zé)編:水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