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妙真
摘 要:截止到2012年,泰國國內開設漢語課程的學校已經達到3000余所,學習漢語的人數突破了80萬。泰國國內真正掀起了一股學習漢語的熱潮。如何應對這場熱潮,怎樣提高泰國漢語教學的水平、教學中存在什么樣的問題成為泰國漢語教學的研究熱點。筆者就公立學校漢語教學的情況進行了初步的調查,從教師、學生和教材等三個方面來分析了一下影響漢語教學的情況,希望能夠有助于提高泰國的漢語教學水平。
關鍵詞:公立學校;漢語教學
隨著中泰兩國交往的日益頻繁以及泰國社會對于掌握漢語人才的大量需求,泰國開設漢語課程的學校已經多達3000余所。就泰國南部來說,絕大部分的大學、中學和小學均普遍開設了漢語課程。而越來越多的泰國學生為了以后能獲得良好的就業(yè)機會,在小學、中學和大學階段開始選擇學習漢語課程或專業(yè)。目前,泰國的漢語教學呈現(xiàn)良好的發(fā)展趨勢。師資方面,除了有越來越多的本土教師加入到漢語教學的隊伍中來以外,每年中國國家漢辦還會選派很多的志愿者和公派教師來支援泰國的漢語教學;教材方面,越來越多的泰國本土教師加入到教材編寫的行列中,每年中國國家漢辦還會贈送很多的漢語教材來豐富學校的漢語教學;在教學方法方面,越來越多的專家學者投入到泰國漢語教學的研究領域中來,并取得了很多優(yōu)秀的研究成果,對于提高泰國的漢語教學水平有著非常積極的影響。
泰國曼谷地區(qū)公立學校的漢語課程設置情況是每周一節(jié)。顯然,這樣的課程設置對于一種語言的學習來說是顯然不夠的。因為在語言學習方面強調的是每天都要學習。在這樣的課程設置的情況下,怎么提高每節(jié)課的漢語教學效率是我一直苦苦思索的問題。在這樣的課程設置下,學生缺少華校的漢語環(huán)境,又應該如何提高公立學校學生的漢語學習興趣呢?
就教師方面來講:泰國的漢語教師中存在著這樣一種現(xiàn)象即“量多資少”,即從事漢語教學的人非常多,但是真正優(yōu)秀的漢語教師卻比較少。因為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首先要具備豐富的漢語知識,同時還要具備崇高的師德。通過筆者的研究,泰國本土漢語教師的主要問題是在漢語知識方面還遠遠沒有達到合格漢語教師的要求。本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過多的使用泰語,長此以往,讓學生漸漸的養(yǎng)成依賴泰語的習慣。這種做法對于第二語言的學習是極為不利的。同時,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必須要時刻貫徹“精講多練”的原則,在聽說讀寫四個方面給予學生練習的機會。增加課堂中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培養(yǎng)學生的漢語思維習慣,調動學生的漢語學習興趣。使學生的學習一步一步向前推進,逐步習得漢語。但是,實際的教學過程卻是在漢語課堂教學中,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聽老師用泰語講解課文,念幾遍生詞、課文、再讓學生念并背誦課文。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用泰語代替漢語來識記生詞。練習的方面也很少,只有默寫或者抄課文等練習的形式。
就學生方面來講:現(xiàn)在學生對漢語學習越來越感興趣,現(xiàn)在泰國正在掀起一股漢語學習的熱潮。筆者認為,如果要學好漢語,最好選擇一所華校來上,因為那里為缺少目的語環(huán)境的泰國人營造了一個練習漢語的環(huán)境。華校從幼兒園到初中,每天都安排有漢語課程,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練習目的語的環(huán)境。而普通的公立學校強調的培養(yǎng)學生的漢語學習興趣與中國文化的宣傳。
根據筆者的經驗,對于第二語言的學習,年齡越小越容易,并且學習的效果也最好。因為嬰幼兒的模仿力非常強。小學生的漢語教學是從語音入手,先學拼音,再學漢語。這樣做的結果就是學生能夠輕松的讀出漢字的拼音,但是在漢字的認讀、識記、書寫等方面卻存在著很大的問題。另外,泰國學生的漢語發(fā)音也常常受到漢語發(fā)音和英語發(fā)音的影響。在泰語文化中,泰國人的講話習慣溫柔含蓄,語調上也會拖長一點,這樣顯得比較有禮貌。受此影響,泰國學生在學習漢語語音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是:第三聲不夠長,第一聲不夠高。在學習當中學生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 比如:發(fā)音、語法、漢字。在語音方面 比如:讀 z 、 c、 s 與 zh、 ch、 sh 混讀。在漢字方面,因為課時的影響,學生沒有足夠的時間來練習書寫漢字。這是泰國學生在漢字方面遇到的比較大的一個障礙。因為課時量不足,使得泰國的漢語教學總呈現(xiàn)出一種“重復教學”的感覺。即小學、初中和高中的漢語教學都是從語音開始,缺少各個年級之間的系統(tǒng)性和連貫性。
就教材方面而言,曼谷公立學校的漢語教材存在的問題主要是課程內容安排不夠合理,沒有切實考慮到泰國學生的學習特點與特殊的文化。每種教材之間缺少必要的系統(tǒng)性和連續(xù)性,內容選擇不夠合理,不能充分體現(xiàn)泰國的文化特點。教材方面的另一個問題就是教材的來源廣泛,各個教材之間缺少聯(lián)系,不利于學生后續(xù)的學習活動。另外,在課程內容、練習形式等方面每種教材之間也有著非常大的差異。在生詞、課文和練習的設置等環(huán)節(jié)沒有充分考慮到泰國學生的特點,因此很多教材缺乏的是實用性和針對性。這是目前曼谷公立學校在教材方面遇到的最大的障礙。
參考文獻:
[1]吳瓊,李創(chuàng)鑫;泰國華語及華語教育現(xiàn)狀[J];暨南大學華文學院學報;2001年04期
[2]董明,桂弘;談談好教材的標準[J];語言文字應用;2005年S1期
[3]佟秉正;初級漢語教材的編寫問題[J];世界漢語教學;1991年01期
[4]劉美玲;泰國華校小學漢語教學現(xiàn)狀研究[D];暨南大學;2006年
[5]游輝彩;泰國華文教育現(xiàn)狀分析[J];東南亞縱橫;2005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