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麗娜
[摘要] 目的 探討PICC在惡性腫瘤化療中的應用效果觀察及護理。 方法 選擇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行PICC置管的惡性腫瘤化療患者40例為觀察組,另選擇同期應用頸內(nèi)靜脈置管的惡性腫瘤化療患者40例為對照組,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平均操作時間、導管留置時間及兩組患者穿刺過程中的并發(fā)癥或意外情況,如周圍靜脈炎、血氣胸、重新調(diào)整導管位置、導管堵塞、導管相關(guān)感染、滲漏等。 結(jié)果 觀察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達90%(36/40),對照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達70%(28/40),觀察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平均操作時間、導管留置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或P<0.01);觀察組患者穿刺過程中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合計10%(4/40),觀察組患者穿刺過程中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合計25%(10/40),觀察組患者穿刺過程中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結(jié)論 在惡性腫瘤化療中應用PICC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縮短穿刺時間,延長導管留置時間,降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同時配合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可以減輕患者的痛苦。
[關(guān)鍵詞] 惡性腫瘤化療;PICC;并發(fā)癥
[中圖分類號] R473.7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4)32-0071-03
Observation on effect of application of PICC in malignant tumor chemotherapy and nursing
ZHENG Lina
Department of Surgical Oncology, the Fifth People's Hospital of Shenyang City, Shenyang 11002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of PICC in malignant tumor chemotherapy and nursing. Methods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3 to January 2014,PICC for malignant tumor chemotherapy patient tube 40 cases for the observation group, chose another application over the same period of internal jugular vein indwelling chemotherapy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tumor in tube of 40 patients as control group, the success rate of first puncture, the operation time, catheter indwelling time and two groups of patients during puncture complications, including peripheral phlebitis, hemopneumothorax, re-adjusting the position of the catheter, catheter blockage, leakage, catheter related infection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Results The once puncture success rate of observation group patients was 90%(36/40), the once puncture success rate of control group was 70% (28/40), the first puncture success rat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average operation time, indwelling catheter time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or P<0.01); The puncture complications rate was 10%(4/40)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25%(10/40), the puncture process complication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PICC in malignant tumor chemotherapy can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puncture, shortening the operation time, prolong the indwelling time, reduce the complication rate, at the same time with the effective intervention measures, can reduce the pain of patients.endprint
[Key words] Malignant tumor chemotherapy; PICC; Complication
惡性腫瘤的治療主要采取化療,但化療藥物對血管損害大,輸液方式選擇不當易引起嚴重的靜脈炎和藥物外滲,甚至造成功能障礙[1]。目前臨床上首選經(jīng)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PICC導管)給藥。PICC為惡性腫瘤化療患者提供一個可靠的靜脈輸液途徑,避免了機械性靜脈炎或化療藥物外滲所導致的化學靜脈炎和組織損傷壞死[2]。PICC的操作較為簡單,但是日常護理非常重要,應強調(diào)對PICC的護理工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行PICC置管的惡性腫瘤化療患者40例為觀察組,其中男25例,女15例,年齡最小31歲,最大82歲;另選擇同期應用頸內(nèi)靜脈置管的惡性腫瘤化療患者40例為對照組,其中男24例,女16例,年齡最小32歲,最大83歲。兩組患者在性別構(gòu)成比、平均年齡、惡性腫瘤類型等臨床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P>0.05)。所有入選病例均經(jīng)病理學或細胞學檢查確診,血常規(guī)、肝功能、心電圖正常,均簽署知情同意書,見表1。
1.2 方法
觀察組應用PICC置管。PICC管選用美國巴德公司產(chǎn)品,單腔,長45 cm。患者上臂外展90°,首先選擇貴要靜脈,其次肘正中靜脈,最后選頭靜脈,導管導入平均長43 cm。局部消毒鋪巾,行靜脈穿刺,穿刺成功后退出穿刺針從插管鞘置入導管,輕柔地推進導管至所需長度,撤出插管鞘,再緩慢將支撐導絲撤出。用生理鹽水抽吸見回血后沖洗管腔,脈沖式正壓封管,用透明敷貼固定,置管成功后局部壓迫30 min[3]。最后經(jīng)X線透視確認導管達到理想的上腔靜脈預定位置,才可進行輸液或化療。對照組應用頸內(nèi)靜脈置管[4]。
1.3 觀察指標
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平均操作時間、導管留置時間及兩組患者穿刺過程中的并發(fā)癥或意外情況,包括周圍靜脈炎、血氣胸、重新調(diào)整導管位置、導管堵塞、導管相關(guān)感染、滲漏。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2.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數(shù)據(jù)用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計數(shù)資料用相對數(shù)表示,組間比較分別采用t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2.1 兩組各項觀察指標比較
觀察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達90%(36/40),對照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達70%(28/40),觀察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有4例以頭靜脈穿刺后出現(xiàn)置管困難,胸部X線片示導管尖端未到位,導管尖端于鎖骨下靜脈處返折,在無菌操作下退管6 cm,尖端定位于鎖骨下靜脈,作為中長導管使用。觀察組患者平均操作時間、導管留置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或P<0.01),見表2。
表2 兩組各項觀察指標比較(x±s)
2.2 兩組患者穿刺過程中的并發(fā)癥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穿刺過程中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合計10%(4/40),觀察組患者穿刺過程中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合計25%(10/40),觀察組患者穿刺過程中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867,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穿刺過程中的并發(fā)癥情況比較
3 PICC置管護理
3.1 置管前護理
惡性腫瘤患者思想負擔重,常伴有悲觀、絕望和焦慮等負性心理,護理人員應耐心向患者及家屬講解置管的目的、意義、優(yōu)點、操作過程、注意事項及整個穿刺過程所需的時間,消除患者的后顧之憂。
3.2置管時護理
置管時密切觀察患者的面色、呼吸、表情等,囑咐患者不要緊張,關(guān)注患者有無疼痛、胸悶等不適。動作要熟練輕柔、速度適中,遇有阻力時可停頓片刻再繼續(xù)送管,也可適當調(diào)整針鞘的角度。術(shù)中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插管后立即用生理鹽水徹底清潔術(shù)周皮膚。
3.3 置管后護理
PICC置管后24 h內(nèi)要換藥1次,注意觀察穿刺部位的情況[5]。置管后每隔3 d更換透明敷貼及正壓接頭;嚴格無菌操作,加強消毒。注意觀察穿刺點有無異常及有無紅腫熱痛及局部硬結(jié),可涂抹多磺酸粘多糖乳膏防治靜脈炎。每次更換貼膜時將導管呈“s” 型放在貼膜內(nèi)固定。加強巡視,避免液體滴空。治療間歇期采用無縫接頭,每周用20 mL生理鹽水沖管1次,用生理鹽水封管,同時更換敷貼。加強護理同時術(shù)后健康宣教也很重要,告知病人避免置管側(cè)上肢劇烈活動或過度伸屈持重,避免游泳活動。宜穿著寬松柔軟的開衫上衣,并避免牽拉導管以防止脫出[6-9]。
3.4 加強對PICC穿刺過程中并發(fā)癥的護理
(1)感染:懷疑感染時,需要做血液培養(yǎng),情況嚴重時需取出導管,根據(jù)細菌培養(yǎng)情況使用抗生素[10]。(2)導管堵塞:可以使用尿激酶進行導管溶栓,再通導管。(3)機械性靜脈炎:多穿刺后2~3 d內(nèi)發(fā)生,表現(xiàn)為術(shù)肢紅腫、疼痛和功能障礙,伴有溫度升高,可局部涂抹喜遼妥軟膏,一般情況下不需要拔管[11]。(4)滲出和血腫:穿刺的時候可以皮下潛行一段,然后進入靜脈血管,可以降低局部滲血的機率。(5)靜脈血栓:通常表現(xiàn)為手臂的疼痛腫脹,采取溶栓治療或者介入治療取出。
4 討論
惡性腫瘤化療患者所用化療藥物對血管的刺激很大,有時只完成1個療程就難以找到血管進行第2次化療。PICC是一項操作方便、安全有效、創(chuàng)傷小、并發(fā)癥少的置管技術(shù),可減少頻繁靜脈穿刺帶給患者的痛苦和不適,不限制臂部的活動及其他日?;顒?,能使患者較舒適地完成中長期的靜脈治療;避免了股靜脈和鎖骨下靜脈插管的盲穿和威脅生命的并發(fā)癥。但其導管留置時間長,患者部分時間為非住院環(huán)境帶管,因此置管前后應對患者及家屬進行護理干預指導及健康教育,從而保證PICC的使用安全有效。本研究觀察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達90%(36/40),顯著高于對照組,且觀察組患者平均操作時間、導管留置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穿刺過程中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10%(4/40),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與蔡淑華等[11]報道的結(jié)果是一致的,進一步說明PICC在惡性腫瘤化療中的應用可提高穿刺成功率,縮短穿刺時間,延長導管留置時間,降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同時配合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可以減輕患者的痛苦。
[參考文獻]
[1] 王克珍,張靜. 50例惡性腫瘤患者PICC導管維護的體會[J]. 腫瘤基礎與臨床,2011,24(6):531-532.
[2] 張欣. 外周中心靜脈置管在乳腺癌化療中的應用及護理[J]. 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1,5(14):112-113.
[3] 韓興平,周平,陳卓園園. PICC技術(shù)在惡性腫瘤化療中的應用及護理[J]. 中國中醫(yī)急癥,2012,21(4):680-681.
[4] 羅萬珍,柳進花. PICC在治療惡性腫瘤中的應用與護理[J]. 中國實用醫(yī)藥,2009,4(30):174-175.
[5] 胡幼青,李珍,喻琴. 惡性腫瘤行PICC 125例并發(fā)癥觀察及護理[J]. 齊魯護理雜志,2011,17(19):92-93.
[6] 沈波涌,閻政禮. PICC在婦科惡性腫瘤化療中的應用及護理[J]. 醫(yī)學臨床研究,2010,27(9):1793-1794.
[7] 譚莉萍. PICC規(guī)范管理在惡性腫瘤患者中的應用[J]. 護士進修雜志,2011,26(15):1416-1417.
[8] 張玉好. PICC管在乳腺惡性腫瘤化療中應用護理[J]. 按摩與康復醫(yī)學,2011,6:141-142.
[9] 梅思娟. 腫瘤患者PICC置管后機械性靜脈炎的相關(guān)因素分析[J]. 護理實踐與研究,2008,5(8):13-14.
[10] 周敏. 惡性腫瘤患者行PICC置管178例臨床護理[J]. 中醫(yī)藥臨床雜志,2009,21(3):207-208.
[11] 蔡淑華,張?zhí)m鳳,袁麗. 惡性腫瘤患者行PICC置管化療的觀察與護理[J]. 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護理版),2009, 5(6):17-18.
(收稿日期:2014-08-04)endprint
[Key words] Malignant tumor chemotherapy; PICC; Complication
惡性腫瘤的治療主要采取化療,但化療藥物對血管損害大,輸液方式選擇不當易引起嚴重的靜脈炎和藥物外滲,甚至造成功能障礙[1]。目前臨床上首選經(jīng)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PICC導管)給藥。PICC為惡性腫瘤化療患者提供一個可靠的靜脈輸液途徑,避免了機械性靜脈炎或化療藥物外滲所導致的化學靜脈炎和組織損傷壞死[2]。PICC的操作較為簡單,但是日常護理非常重要,應強調(diào)對PICC的護理工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行PICC置管的惡性腫瘤化療患者40例為觀察組,其中男25例,女15例,年齡最小31歲,最大82歲;另選擇同期應用頸內(nèi)靜脈置管的惡性腫瘤化療患者40例為對照組,其中男24例,女16例,年齡最小32歲,最大83歲。兩組患者在性別構(gòu)成比、平均年齡、惡性腫瘤類型等臨床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P>0.05)。所有入選病例均經(jīng)病理學或細胞學檢查確診,血常規(guī)、肝功能、心電圖正常,均簽署知情同意書,見表1。
1.2 方法
觀察組應用PICC置管。PICC管選用美國巴德公司產(chǎn)品,單腔,長45 cm。患者上臂外展90°,首先選擇貴要靜脈,其次肘正中靜脈,最后選頭靜脈,導管導入平均長43 cm。局部消毒鋪巾,行靜脈穿刺,穿刺成功后退出穿刺針從插管鞘置入導管,輕柔地推進導管至所需長度,撤出插管鞘,再緩慢將支撐導絲撤出。用生理鹽水抽吸見回血后沖洗管腔,脈沖式正壓封管,用透明敷貼固定,置管成功后局部壓迫30 min[3]。最后經(jīng)X線透視確認導管達到理想的上腔靜脈預定位置,才可進行輸液或化療。對照組應用頸內(nèi)靜脈置管[4]。
1.3 觀察指標
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平均操作時間、導管留置時間及兩組患者穿刺過程中的并發(fā)癥或意外情況,包括周圍靜脈炎、血氣胸、重新調(diào)整導管位置、導管堵塞、導管相關(guān)感染、滲漏。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2.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數(shù)據(jù)用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計數(shù)資料用相對數(shù)表示,組間比較分別采用t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2.1 兩組各項觀察指標比較
觀察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達90%(36/40),對照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達70%(28/40),觀察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有4例以頭靜脈穿刺后出現(xiàn)置管困難,胸部X線片示導管尖端未到位,導管尖端于鎖骨下靜脈處返折,在無菌操作下退管6 cm,尖端定位于鎖骨下靜脈,作為中長導管使用。觀察組患者平均操作時間、導管留置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或P<0.01),見表2。
表2 兩組各項觀察指標比較(x±s)
2.2 兩組患者穿刺過程中的并發(fā)癥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穿刺過程中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合計10%(4/40),觀察組患者穿刺過程中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合計25%(10/40),觀察組患者穿刺過程中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867,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穿刺過程中的并發(fā)癥情況比較
3 PICC置管護理
3.1 置管前護理
惡性腫瘤患者思想負擔重,常伴有悲觀、絕望和焦慮等負性心理,護理人員應耐心向患者及家屬講解置管的目的、意義、優(yōu)點、操作過程、注意事項及整個穿刺過程所需的時間,消除患者的后顧之憂。
3.2置管時護理
置管時密切觀察患者的面色、呼吸、表情等,囑咐患者不要緊張,關(guān)注患者有無疼痛、胸悶等不適。動作要熟練輕柔、速度適中,遇有阻力時可停頓片刻再繼續(xù)送管,也可適當調(diào)整針鞘的角度。術(shù)中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插管后立即用生理鹽水徹底清潔術(shù)周皮膚。
3.3 置管后護理
PICC置管后24 h內(nèi)要換藥1次,注意觀察穿刺部位的情況[5]。置管后每隔3 d更換透明敷貼及正壓接頭;嚴格無菌操作,加強消毒。注意觀察穿刺點有無異常及有無紅腫熱痛及局部硬結(jié),可涂抹多磺酸粘多糖乳膏防治靜脈炎。每次更換貼膜時將導管呈“s” 型放在貼膜內(nèi)固定。加強巡視,避免液體滴空。治療間歇期采用無縫接頭,每周用20 mL生理鹽水沖管1次,用生理鹽水封管,同時更換敷貼。加強護理同時術(shù)后健康宣教也很重要,告知病人避免置管側(cè)上肢劇烈活動或過度伸屈持重,避免游泳活動。宜穿著寬松柔軟的開衫上衣,并避免牽拉導管以防止脫出[6-9]。
3.4 加強對PICC穿刺過程中并發(fā)癥的護理
(1)感染:懷疑感染時,需要做血液培養(yǎng),情況嚴重時需取出導管,根據(jù)細菌培養(yǎng)情況使用抗生素[10]。(2)導管堵塞:可以使用尿激酶進行導管溶栓,再通導管。(3)機械性靜脈炎:多穿刺后2~3 d內(nèi)發(fā)生,表現(xiàn)為術(shù)肢紅腫、疼痛和功能障礙,伴有溫度升高,可局部涂抹喜遼妥軟膏,一般情況下不需要拔管[11]。(4)滲出和血腫:穿刺的時候可以皮下潛行一段,然后進入靜脈血管,可以降低局部滲血的機率。(5)靜脈血栓:通常表現(xiàn)為手臂的疼痛腫脹,采取溶栓治療或者介入治療取出。
4 討論
惡性腫瘤化療患者所用化療藥物對血管的刺激很大,有時只完成1個療程就難以找到血管進行第2次化療。PICC是一項操作方便、安全有效、創(chuàng)傷小、并發(fā)癥少的置管技術(shù),可減少頻繁靜脈穿刺帶給患者的痛苦和不適,不限制臂部的活動及其他日?;顒樱苁够颊咻^舒適地完成中長期的靜脈治療;避免了股靜脈和鎖骨下靜脈插管的盲穿和威脅生命的并發(fā)癥。但其導管留置時間長,患者部分時間為非住院環(huán)境帶管,因此置管前后應對患者及家屬進行護理干預指導及健康教育,從而保證PICC的使用安全有效。本研究觀察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達90%(36/40),顯著高于對照組,且觀察組患者平均操作時間、導管留置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穿刺過程中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10%(4/40),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與蔡淑華等[11]報道的結(jié)果是一致的,進一步說明PICC在惡性腫瘤化療中的應用可提高穿刺成功率,縮短穿刺時間,延長導管留置時間,降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同時配合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可以減輕患者的痛苦。
[參考文獻]
[1] 王克珍,張靜. 50例惡性腫瘤患者PICC導管維護的體會[J]. 腫瘤基礎與臨床,2011,24(6):531-532.
[2] 張欣. 外周中心靜脈置管在乳腺癌化療中的應用及護理[J]. 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1,5(14):112-113.
[3] 韓興平,周平,陳卓園園. PICC技術(shù)在惡性腫瘤化療中的應用及護理[J]. 中國中醫(yī)急癥,2012,21(4):680-681.
[4] 羅萬珍,柳進花. PICC在治療惡性腫瘤中的應用與護理[J]. 中國實用醫(yī)藥,2009,4(30):174-175.
[5] 胡幼青,李珍,喻琴. 惡性腫瘤行PICC 125例并發(fā)癥觀察及護理[J]. 齊魯護理雜志,2011,17(19):92-93.
[6] 沈波涌,閻政禮. PICC在婦科惡性腫瘤化療中的應用及護理[J]. 醫(yī)學臨床研究,2010,27(9):1793-1794.
[7] 譚莉萍. PICC規(guī)范管理在惡性腫瘤患者中的應用[J]. 護士進修雜志,2011,26(15):1416-1417.
[8] 張玉好. PICC管在乳腺惡性腫瘤化療中應用護理[J]. 按摩與康復醫(yī)學,2011,6:141-142.
[9] 梅思娟. 腫瘤患者PICC置管后機械性靜脈炎的相關(guān)因素分析[J]. 護理實踐與研究,2008,5(8):13-14.
[10] 周敏. 惡性腫瘤患者行PICC置管178例臨床護理[J]. 中醫(yī)藥臨床雜志,2009,21(3):207-208.
[11] 蔡淑華,張?zhí)m鳳,袁麗. 惡性腫瘤患者行PICC置管化療的觀察與護理[J]. 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護理版),2009, 5(6):17-18.
(收稿日期:2014-08-04)endprint
[Key words] Malignant tumor chemotherapy; PICC; Complication
惡性腫瘤的治療主要采取化療,但化療藥物對血管損害大,輸液方式選擇不當易引起嚴重的靜脈炎和藥物外滲,甚至造成功能障礙[1]。目前臨床上首選經(jīng)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PICC導管)給藥。PICC為惡性腫瘤化療患者提供一個可靠的靜脈輸液途徑,避免了機械性靜脈炎或化療藥物外滲所導致的化學靜脈炎和組織損傷壞死[2]。PICC的操作較為簡單,但是日常護理非常重要,應強調(diào)對PICC的護理工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行PICC置管的惡性腫瘤化療患者40例為觀察組,其中男25例,女15例,年齡最小31歲,最大82歲;另選擇同期應用頸內(nèi)靜脈置管的惡性腫瘤化療患者40例為對照組,其中男24例,女16例,年齡最小32歲,最大83歲。兩組患者在性別構(gòu)成比、平均年齡、惡性腫瘤類型等臨床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P>0.05)。所有入選病例均經(jīng)病理學或細胞學檢查確診,血常規(guī)、肝功能、心電圖正常,均簽署知情同意書,見表1。
1.2 方法
觀察組應用PICC置管。PICC管選用美國巴德公司產(chǎn)品,單腔,長45 cm?;颊呱媳弁庹?0°,首先選擇貴要靜脈,其次肘正中靜脈,最后選頭靜脈,導管導入平均長43 cm。局部消毒鋪巾,行靜脈穿刺,穿刺成功后退出穿刺針從插管鞘置入導管,輕柔地推進導管至所需長度,撤出插管鞘,再緩慢將支撐導絲撤出。用生理鹽水抽吸見回血后沖洗管腔,脈沖式正壓封管,用透明敷貼固定,置管成功后局部壓迫30 min[3]。最后經(jīng)X線透視確認導管達到理想的上腔靜脈預定位置,才可進行輸液或化療。對照組應用頸內(nèi)靜脈置管[4]。
1.3 觀察指標
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平均操作時間、導管留置時間及兩組患者穿刺過程中的并發(fā)癥或意外情況,包括周圍靜脈炎、血氣胸、重新調(diào)整導管位置、導管堵塞、導管相關(guān)感染、滲漏。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2.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數(shù)據(jù)用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計數(shù)資料用相對數(shù)表示,組間比較分別采用t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2.1 兩組各項觀察指標比較
觀察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達90%(36/40),對照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達70%(28/40),觀察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有4例以頭靜脈穿刺后出現(xiàn)置管困難,胸部X線片示導管尖端未到位,導管尖端于鎖骨下靜脈處返折,在無菌操作下退管6 cm,尖端定位于鎖骨下靜脈,作為中長導管使用。觀察組患者平均操作時間、導管留置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或P<0.01),見表2。
表2 兩組各項觀察指標比較(x±s)
2.2 兩組患者穿刺過程中的并發(fā)癥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穿刺過程中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合計10%(4/40),觀察組患者穿刺過程中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合計25%(10/40),觀察組患者穿刺過程中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867,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穿刺過程中的并發(fā)癥情況比較
3 PICC置管護理
3.1 置管前護理
惡性腫瘤患者思想負擔重,常伴有悲觀、絕望和焦慮等負性心理,護理人員應耐心向患者及家屬講解置管的目的、意義、優(yōu)點、操作過程、注意事項及整個穿刺過程所需的時間,消除患者的后顧之憂。
3.2置管時護理
置管時密切觀察患者的面色、呼吸、表情等,囑咐患者不要緊張,關(guān)注患者有無疼痛、胸悶等不適。動作要熟練輕柔、速度適中,遇有阻力時可停頓片刻再繼續(xù)送管,也可適當調(diào)整針鞘的角度。術(shù)中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插管后立即用生理鹽水徹底清潔術(shù)周皮膚。
3.3 置管后護理
PICC置管后24 h內(nèi)要換藥1次,注意觀察穿刺部位的情況[5]。置管后每隔3 d更換透明敷貼及正壓接頭;嚴格無菌操作,加強消毒。注意觀察穿刺點有無異常及有無紅腫熱痛及局部硬結(jié),可涂抹多磺酸粘多糖乳膏防治靜脈炎。每次更換貼膜時將導管呈“s” 型放在貼膜內(nèi)固定。加強巡視,避免液體滴空。治療間歇期采用無縫接頭,每周用20 mL生理鹽水沖管1次,用生理鹽水封管,同時更換敷貼。加強護理同時術(shù)后健康宣教也很重要,告知病人避免置管側(cè)上肢劇烈活動或過度伸屈持重,避免游泳活動。宜穿著寬松柔軟的開衫上衣,并避免牽拉導管以防止脫出[6-9]。
3.4 加強對PICC穿刺過程中并發(fā)癥的護理
(1)感染:懷疑感染時,需要做血液培養(yǎng),情況嚴重時需取出導管,根據(jù)細菌培養(yǎng)情況使用抗生素[10]。(2)導管堵塞:可以使用尿激酶進行導管溶栓,再通導管。(3)機械性靜脈炎:多穿刺后2~3 d內(nèi)發(fā)生,表現(xiàn)為術(shù)肢紅腫、疼痛和功能障礙,伴有溫度升高,可局部涂抹喜遼妥軟膏,一般情況下不需要拔管[11]。(4)滲出和血腫:穿刺的時候可以皮下潛行一段,然后進入靜脈血管,可以降低局部滲血的機率。(5)靜脈血栓:通常表現(xiàn)為手臂的疼痛腫脹,采取溶栓治療或者介入治療取出。
4 討論
惡性腫瘤化療患者所用化療藥物對血管的刺激很大,有時只完成1個療程就難以找到血管進行第2次化療。PICC是一項操作方便、安全有效、創(chuàng)傷小、并發(fā)癥少的置管技術(shù),可減少頻繁靜脈穿刺帶給患者的痛苦和不適,不限制臂部的活動及其他日?;顒?,能使患者較舒適地完成中長期的靜脈治療;避免了股靜脈和鎖骨下靜脈插管的盲穿和威脅生命的并發(fā)癥。但其導管留置時間長,患者部分時間為非住院環(huán)境帶管,因此置管前后應對患者及家屬進行護理干預指導及健康教育,從而保證PICC的使用安全有效。本研究觀察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達90%(36/40),顯著高于對照組,且觀察組患者平均操作時間、導管留置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穿刺過程中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10%(4/40),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與蔡淑華等[11]報道的結(jié)果是一致的,進一步說明PICC在惡性腫瘤化療中的應用可提高穿刺成功率,縮短穿刺時間,延長導管留置時間,降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同時配合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可以減輕患者的痛苦。
[參考文獻]
[1] 王克珍,張靜. 50例惡性腫瘤患者PICC導管維護的體會[J]. 腫瘤基礎與臨床,2011,24(6):531-532.
[2] 張欣. 外周中心靜脈置管在乳腺癌化療中的應用及護理[J]. 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1,5(14):112-113.
[3] 韓興平,周平,陳卓園園. PICC技術(shù)在惡性腫瘤化療中的應用及護理[J]. 中國中醫(yī)急癥,2012,21(4):680-681.
[4] 羅萬珍,柳進花. PICC在治療惡性腫瘤中的應用與護理[J]. 中國實用醫(yī)藥,2009,4(30):174-175.
[5] 胡幼青,李珍,喻琴. 惡性腫瘤行PICC 125例并發(fā)癥觀察及護理[J]. 齊魯護理雜志,2011,17(19):92-93.
[6] 沈波涌,閻政禮. PICC在婦科惡性腫瘤化療中的應用及護理[J]. 醫(yī)學臨床研究,2010,27(9):1793-1794.
[7] 譚莉萍. PICC規(guī)范管理在惡性腫瘤患者中的應用[J]. 護士進修雜志,2011,26(15):1416-1417.
[8] 張玉好. PICC管在乳腺惡性腫瘤化療中應用護理[J]. 按摩與康復醫(yī)學,2011,6:141-142.
[9] 梅思娟. 腫瘤患者PICC置管后機械性靜脈炎的相關(guān)因素分析[J]. 護理實踐與研究,2008,5(8):13-14.
[10] 周敏. 惡性腫瘤患者行PICC置管178例臨床護理[J]. 中醫(yī)藥臨床雜志,2009,21(3):207-208.
[11] 蔡淑華,張?zhí)m鳳,袁麗. 惡性腫瘤患者行PICC置管化療的觀察與護理[J]. 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護理版),2009, 5(6):17-18.
(收稿日期:2014-08-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