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大平
2014年暑期,發(fā)生了太多的讓家長們心懷忐忑的意外情況。新學年開學,他們對孩子學習及成長環(huán)境的焦慮有增無減。留意他們的擔憂與困惑,積極加以疏導和化解,或許是擺在政府相關部門和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新課題。
反思開學之際的悲劇
開學前一天,江西橫峰縣港邊鄉(xiāng),一名14歲的孩子跳入水庫尋短見,其母隨后也跳入水庫,結(jié)果雙雙遇難。知情者稱,孩子因在橫峰縣交不起借讀費求學受阻,憤而輕生。開學當天,湖北鄖西縣東方小學,一成年男子持刀闖入校園刺向師生,造成4死5傷。當?shù)鼐匠醪秸{(diào)查顯示,起因是一名女生沒完成暑期作業(yè),老師不讓其報到,其父懷恨在心,遂實施報復。
與上述悲劇相關的學校,如果人為設置入學障礙,違規(guī)收費,要被追究責任;如果老師僅因?qū)W生沒有完成假期作業(yè),就不讓學生報到,同樣涉嫌違法,因為《義務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護法》,都明確規(guī)定學校不得剝奪學生的受教育權(quán)利。然而即便如此,家長和學生也不該以傷害自己、傷害無辜的方式走極端,這樣只會加劇矛盾,甚至造成災難性的后果。
前一個案例,說明學校、家庭和社會都忽視了對學生成長極為重要的生命教育。生命教育會告訴成長中的學生,生命只有一次,要學會珍惜;人生路上不可能事事順遂,一旦遭遇挫折、失敗,要學會堅強面對。在后一個案例中,老師的處理方法顯然是錯誤的,家長本來可以據(jù)理力爭,求得解決,可他卻選擇了暴力毀滅。
學校教育存在的偏差、缺失,必然會增加家長、學生的焦慮感,而嚴重的焦慮又會使家長、學生失去平常心,出現(xiàn)行為扭曲。教育改革的追求,是讓每個學生的教育生活幸福美好。開學之際的悲劇,值得每個與教育相關的成人反思。
校園安全治理要有長效機制
許多家長對于4年前發(fā)生在福建南平市的8名小學生被殺的惡性殺人案記憶猶新。那一年,在不到40天時間里就連續(xù)發(fā)生了5起校園血案。中小學校園安全問題被上升到國家高度,公安部、教育部和中央綜治辦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學校幼兒園及周邊地區(qū)安全防范工作的意見》,要求建成適應學校、幼兒園安全防范工作需要的組織網(wǎng)絡、制度體系、工作機制和保障機制。比如要落實好24小時值守制度、安全信息第一時間報告制度,以及專人全天候觀看校園監(jiān)控視頻等。
然而此后4年間,又至少發(fā)生了十幾起校園血案,造成了眾多師生死傷,這說明校園安全治理存在著明顯的漏洞。比如不少地方在緊急配備安保力量之后,過一段時間卻由于政府財政原因又辭退了校園保安。一些地方至今還在發(fā)出緊急通知,要求各中小學幼兒園配齊配足安保力量和安保器材。在人們看來,這更像是“重視校園安全”的一種作秀。
說到底,校園安全治理的關鍵在防患于未然,當務之急是政府必須確保校園安保的預算。預算不到位,政府相關部門、學校就會圍繞校園踢皮球。同時,需要國家立法機構(gòu)加快制定《校園安全法》,理順校園安全體系,明確公安部門、教育部門、社區(qū)、學校各自在校園安全治理中的責任。否則,總是依據(jù)行政規(guī)章或“緊急通知”精神進行的校園安全治理,終會變?yōu)橐魂囷L。
“教材瘦身”能否減負
上海中小學開學前幾天,提前拿到新版課本的家長發(fā)現(xiàn),一年級語文課本又瘦身了:不僅比舊版少了1個單元5篇課文,沒有了舊版中的8首古詩,而且識字量和寫字量也有不同程度減少。一些家長為此呼吁應該給一線老師、家長、學生更充分的話語權(quán)和選擇權(quán)。
教材變薄,本是教改方向。但若認為學生負擔因此可以大為減輕,則過于樂觀。至于教材編寫者事先不廣泛聽取公眾意見,就刪除了詩歌,則更顯武斷。過去多年,中小學生的教材已經(jīng)越來越薄,但對應的卻是教輔讀物越來越厚。誠然,有些地方的語文課已改為閱讀與理解、藝術與審美等課程,老師布置的作業(yè)也變?yōu)橐恍﹦邮植僮鞯念}目,比如小課題研究報告、社會調(diào)查分析、與父母的主題聊天等??杉议L卻困惑于這些積極的變化往往不久又回到原點,到頭來校內(nèi)減負只成了校外教育培訓機構(gòu)的“福音”。
其實這正是制度導向所致。我國的升學考試制度,一直把學生的考試成績作為唯一錄取標準,而教育部門、學校卻要求學生不關注考試成績,這顯然是一種分裂的狀態(tài)。多年來的減負令,往往一廂情愿地認為只要減少作業(yè)、壓縮教材,學生的負擔就會輕下來。殊不知學生獲得的自由發(fā)展空間,需要評價體系支撐才能長久。
可見,要想實現(xiàn)真正的減負,需要政府部門改革升學考試制度。只有推進考試招生分離,推進學校自主招生,才能打破教招考一體化的現(xiàn)行教育考試格局,中小學校才能獲得自主辦學的空間,教材編寫機制才會打破壟斷的格局,學校自主根據(jù)老師、家長的意見,選擇適合本校的教材。如此,既有利于促進教材編寫質(zhì)量的提高,也有利于每所學校真正辦出個性。
警惕明星吸毒新聞的負面作用
這個暑期接連曝出多名明星涉嫌吸毒的丑聞,著實令人痛惜。這些明星都有大量未成年“粉絲”,人氣偶像柯震東的“粉絲”數(shù)就高達3000多萬。正如柯震東經(jīng)紀公司發(fā)表的聲明所言,“做出錯誤的行為,是最壞的示范”。
當下的娛樂圈,流行著“吸毒是一種時尚”的觀念。明星的行為,已然辜負了“粉絲”的厚愛。而有的自稱“腦殘”的“粉絲”,竟把做和偶像一樣的事,視作自己對偶像的崇拜和支持。這種盲目、扭曲的愛,可能帶來更嚴重的負面影響,家長對此豈能掉以輕心?
這首先取決于涉毒明星及時認錯,不能出了事,就以“年少輕狂”“是人都會犯錯” “只要改了就好”來掩飾,而應該告訴所有人,要以自己為戒。其次,教師和家長要讓孩子通過那些觸目驚心的案例,深刻認識吸毒的危害,最重要的是要培養(yǎng)孩子分辨是非的能力和良好的行為習慣。健全的生活教育,尤其需要家長花費更多的精力,與孩子平等溝通、交流,陪伴孩子成長。
當前我國16歲以下的吸毒人員數(shù)以萬計。為踐行新修訂的《中小學生守則》提出的“遠離毒品,珍惜生命”,新學年開學,學校教育應直面明星吸毒話題,通過主題活動的方式,引導青少年對“遠離毒品”產(chǎn)生深刻的認識。
走進留守兒童的內(nèi)心
今年暑期的一個傍晚,四川富順縣安溪鎮(zhèn)一名3歲女童外出玩耍時失蹤。兩天后警方確認,鄰家的13歲女孩小敏當晚開門時不小心將女童撞倒,以為撞死了,因擔心家里賠不起錢,便將女童扔進糞坑。這起悲劇,與當年的藥家鑫案何其類似,同樣是惹了禍擔心“麻煩”,便采取另一個更錯誤的方式來“彌補”,結(jié)果鑄成犯罪。
警方走訪時發(fā)現(xiàn),小敏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她跟著爺爺奶奶一起生活。相比同齡人,她還算聽話、懂事。我國學校、家庭都希望孩子“聽話”, 可卻不了解孩子內(nèi)心的真實感受。現(xiàn)實中,“聽話”的孩子如果犯錯,往往會想辦法掩蓋事實真相,逃避譴責和懲罰。
留守兒童的問題更為復雜。他們平時很少獲得父母的關愛,代為監(jiān)護他們的人,很少關注他們內(nèi)心的想法,使他們大多生活在孤獨、恐懼之中。我國幾千萬留守兒童中,有不少生活在沒有安全感的恐懼里,時刻擔心自己被打工在外的父母拋棄。
讓孩子們有一個安全的生活環(huán)境是留守兒童教育的前提。學校教育之外的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基本缺失,是導致留守兒童問題頻發(fā)的主要原因。給孩子快樂的童年,與學校一起培養(yǎng)有獨立人格的合格公民,是留守兒童家長不可推卸的責任。當下,解決這一問題的最佳途徑,是讓孩子們能在父母打工地上學、生活。
要告訴孩子世界的“另一面”
在被稱為“黑色”的8月,接連發(fā)生了多起女生意外被害事件,自然引起家長們的擔憂。盡管事發(fā)的地方不同,但被害女生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先在遇到陌生人后輕信了陌生人,又在陷入困境后不懂得如何保護自己,最終導致了悲劇的發(fā)生。
學校當然要教育孩子相信世界的美好及人性的善良,因為這是世界的底色和主流。而隨著孩子心智的慢慢成熟,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還應告訴孩子世界的“另一面”——那是灰色甚至是黑色的,有謊言、欺騙與兇險,雖然讓我們不忍直視,但卻是客觀存在的事實。
只有讓孩子認識到世界的“另一面”,他們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才會完整。更為重要的是,他們才能在獨自面在陌生環(huán)境時,能夠更好地保護自己不受到這個“另一面”的傷害。學校教育應該教會他們辨識“另一面”的真面目,提高他們的安全意識,增強他們的自我防范能力。這不是教孩子世俗與圓滑,而是一個人步入社會的必修課。
(責 編 子 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