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舒平
師生之間只有保證和諧相處,才能保證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只有一節(jié)課結(jié)束時候,學生學會了獨立思考、學會了主動探索、學會了自主解決問題,不再被動接受,而是主動去尋找和解決問題。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就是讓學生學會學習,在傳授知識的同時,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而課堂則是學生和教師之間互相溝通的最好的時間段,所以在保證互動式教學的有效性前提下,學生可以輕松地、投身其中地完成學習任務。
課堂教學互動語文教學一、互動教學中師生間存在的諸多問題
1.互動單一
在實際的課堂學習中,教師一般會偏愛與學生全體進行互動活動或者與學生個體之間的互動活動,但是教師與學生小組之間的互動活動則較為少見,此外,學生之間的個體與個體、群體與個體、群體與群體之間的互動也極為少見。我國有調(diào)查數(shù)據(jù)表明,課堂教學占總教學方式的87%,但是這87%的教學方式中,學生之間的互相之間的交流互動僅占13.5%左右。所以,對于很多專家學者來說,互動教學這個領域尚未開發(fā),正可以作為教育領域一塊可以深入開發(fā)的寶貴的人力資源,很多專家都認為,學生之間互動的效果好壞,直接決定了教師教學成績的好壞與否。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其他的影響因素都沒有學生之間的關系對學生的個人的成績以及面對社會時候的適應能力和發(fā)展能力的影響更大。所以,在進行課堂教學時候,關于師生以及生生之間的互動交流,一定要加強,可以充分借助教學中的人力資源,將教學的交流背景建立的更加廣闊,讓課堂教學變得更有活力。
2.點綴形式的互動
人際互動包含很多種方式,其中師生互動也是其中的一種,當然,關于其的互動方式也是多種多樣。一般的區(qū)分規(guī)則會將師生互動按照其內(nèi)容劃分為認知互動、行為互動以及情意互動。但是,現(xiàn)行的課堂教學都是把學習知識放在首位的,所以對于情感態(tài)度的形成等目標都不做太多關注,所以課堂教學上師生之間的認知互動較為虛假,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并非出自內(nèi)心,缺乏真誠的態(tài)度,從而與學生之間也就缺乏了真摯的情感交流;課堂教學本身就只有45分鐘,教師對于這種認知互動本身就沒興趣,所以更不會花時間讓學生交換意見和見解,以及發(fā)表自己的體驗其他的心聲;更不會分配時間給學生們讓他們展示自己的學習方式,以求得大家的共同借鑒和研究。這種互動更像是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所產(chǎn)生的效果不大。
3.互動深度缺失
在課堂教學的互動環(huán)節(jié),經(jīng)??梢钥吹?,很多教師在提問時候,問題就像連珠炮一樣不停,而學生也是一個一個的機械一樣的回答。乍一看這樣很是熱鬧,但是實際上卻是老師對于學生的思維啟發(fā)較少,學生也不會主動去深入的思考老師給的問題。而且,在很多時候,都可以發(fā)現(xiàn),學生在回答某問題的時候,多次的重復和雷同,而且基本是按部就班的回答,缺少應有的激烈的討論和反駁,沒了爭論,自然所學習到的知識深度也有限。
4.互動情感缺失
公開課一般都是展現(xiàn)最好的一面,所以,這種情感缺失的互動一般都是出現(xiàn)在日常的課堂。經(jīng)??梢钥吹?,老師提出一個問題,要求某學生回答,結(jié)果學生回答不出而遭受罰站甚至侮辱;學生聽不懂然后想對教師進行求助,之后會遭受教師的嘲諷;或者是為了所謂的安靜,在學生之間互相討論時候,也要進行打擊批評;甚至很多教師在與學生的交流時候,表情肅穆,語氣生硬,嚴重的影響了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畢竟互動是要求人與人之間的開放交流,這種單方面的交流,一定會效果很差,師生之間的交流無法做到平等,無法做到相互之間的溝通和相互理解,這樣的互動不帶有情感的互動,是不可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的。
二、相關問題的解決策略
1.加強師生之間的交往和共同對話
教育活動有很多方面,其中就包括了教學活動,同時,教學活動也是人類的交往活動中的非常特殊的一種。所以,教學過程可以認為是交往的一種方式。而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每一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著自己的獨立的人格,而且每個人與其他的個體之間都是彼此獨立而且互相認識和交流的對象。
2.設計相關的發(fā)散性問題
所謂的發(fā)散性問題,其實就是要具有很大的包容性和可選擇性,就像問一個圓形是什么東西,于是就可以有很多完全不同的答案。這樣類型的問題,可以讓學生對在關于問題的解決的方式的選擇,以及材料和思路的選擇,而不是簡單和局限的對某一單一具體的操作方法進行選擇。讓學生對需要面對的問題的解答做出無數(shù)種猜測和假設,而不是按照教科書一般的循規(guī)蹈矩的去做下去最后求得唯一的結(jié)果。這種發(fā)散性問題的好處就是,這樣的問題對于學生而言,等于置身于一個陌生的大環(huán)境,學生只有憑借自己的想法,最后靠著摸索和同學之間的互動交流,最終才能夠攻克難題。
3.把握課堂的信息并且及時調(diào)整互動內(nèi)容
雖然古板的傳統(tǒng)教學已經(jīng)離我們遠去,但是仍然不保證有很多的教師還是喜歡一切按照自己的“教案”來做,只關心自己的教學任務是否已經(jīng)完成,而不去操心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究竟如何。其實很多時候都是在不經(jīng)意間,學生就冒出一個堪稱典型的疑問或者產(chǎn)生一朵創(chuàng)新的火花。倘若教師在課堂上可以抓住這些稍縱即逝的機會而,對這些細微之處流露出來的信息進行放大和加以整合,這樣的神來之筆經(jīng)??梢砸鹨粓黾ち耶惓5挠懻摚蛘呤堑玫綄W生的深刻的認同,并且產(chǎn)生廣泛的共鳴,讓課堂的互動變得精彩紛呈。
4.展現(xiàn)真實的學習場景
因為中國千百年的傳承,所以學生在教師面前一般都盡量展現(xiàn)自己的優(yōu)點,這就造成了很多學生因為害怕自己的錯誤被別人發(fā)現(xiàn),所以在刻意的掩飾,讓自己的真實的學習過程變得不為人知,或者是很多學生擔心自己錯了,所以雖然有自己的思想?yún)s依然選擇跟隨大家的意見,有了疑問也只敢放在心里不敢說出來與大家進行互動討論。在這種狀況下,教師就需要與學生共同建立一些課堂制度,如對有異議或者疑問的同學進行獎勵,而對那些譏笑別人錯誤的同學則進行批評教育,引導學生去暴露自己真實的思維、表達自己真正的情感、展現(xiàn)自己獨有的方法策略等。
例如,金雞湖學校的某老師,在教學《田忌賽馬》一文時,讓學生分組動手演示賽馬過程并且討論為何田忌最終贏了,場面相當熱鬧,在小組長帶領下各組都做到了激烈討論并且紛紛提出自己的看法。這樣的課堂,學生不再是僅僅聽從教師一人的話,而是師生之間一個自由、開發(fā)的互動,學生在互動的過程中也產(chǎn)生了一個個新奇美妙的看法。
參考文獻:
[1]王麗娜.語文教學中運用課堂討論的策略[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17).
[2]孫曉英.淺談語文課堂如何滲透情感教育[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中旬),2013,(10).
[3]杜永強.小學語文課堂師生互動研究[D].寧波大學,20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