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師叫學生回答問題不叫學生的名字是一種不關注學生的現象,若長期這樣就不利于學生的健康發(fā)展。通過對不叫學生名字的原因、記住學生姓名的必要性進行了分析,探討了記住學生姓名的方法與策略。
關鍵詞:記住學生姓名;必要性;有效性
最近聽了好多課,發(fā)現存在多數教師上課叫學生回答問題,不喊學生的名字,而用“這一組第幾個”或者直接用手揮向舉手的同學的方式來叫學生的現象。筆者認為這種不叫學生的名字來叫學生回答問題的方式欠妥?!瓣P注人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這就意味著要關注每一位學生。每一位學生都是生動活潑的人、發(fā)展的人、有尊嚴的人,在教師的課堂理念中,包括每一位學生在內的全班所有的學生都是自己應該關注的對象,關注的實質是尊重、關心、牽掛,關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p>
一、教師不叫學生名字原因的分析
通過筆者的調查與分析發(fā)現,學期過半,教師只記得自己所教班的幾個學生的名字。這幾個學生通常是上課一直舉手成績較好的學生,還有上課經常搗亂成績較差的學生。大多數學生的名字教師都不知道。其中原因是:(1)教師根本就不想去記學生的名字,沒有認識到記住學生名字的重要性。(2)現在雖然推崇小班化教學,但在大部分地區(qū),由于教學資源有限,還是大班化教學,班級人數眾多。教師所教班級也多,特別是美術科教師,一教就是五、六個班,每個班50人,就要記住250~300個學生的名字,想要記住每個班的學生的名字實在困難。(3)個別學生的名字很難記。①現在學生的名字字數打破了兩字和三個字常規(guī),出現了四字、五字的現象,記起來費勁。②不認識學生的名字。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高等教育的普及,學生的家長都是知識分子,識字眾多,給孩子起的名字,教師一時也說不出來是什么字,例如“昶”“赟”“聃”“燮”等生僻字。
二、作為教師記住學生姓名的必要性
當每個孩子來到人間時,他們的長輩尤其是父母特別高興,因為孩子不僅是血脈的延續(xù),更是給不管是貧窮還是富裕的家庭帶來了新的希望。于是,有的家庭深思熟慮,有的家庭拿出家譜,有的家庭到處尋找高人。他們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給孩子起一個好名字。有的希望孩子能健健康康地生活,給孩子取名“康”;有的希望孩子有出息,給孩子取名“偉”“國強”“國富”;有的孩子五行缺火,給孩子取名為“炎”;有的按家譜排是“文”字輩,給孩子取名“文豪”。從名字的由來,筆者發(fā)現,每個名字的背后都蘊含一種思想,都蘊含著一種寓意,都蘊含著一段故事,都蘊含著一個希望。所以每個學生的名字都來之不易,教師要向他們的家長一樣,珍惜和關注這些名字,更要尊重這些名字。
名字不僅是個代號,更是情感的紐帶。著名教育家李鎮(zhèn)西在《盡快記住孩子們的名字》中寫道:“知道新入學的孩子是在什么時候感到老師在關注他嗎?是在第一次聽到老師叫出他的名字的時候?!睆谋砻嫔峡矗种皇莻€代號,但在每個名字的背后都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一個個心智還不成熟的人,一個個渴望得到溫暖和關注而有著豐富情感的人。筆者在一次課后,就遇到了這樣的情況。一個學生跑到我的身旁氣沖沖地問我:“老師,我剛才上課時一直舉手,為什么不叫我?”其實,筆者看到了他,只是不記得他的名字,干脆就只叫還記得名字的學生。由于筆者一個想當然的舉動,卻傷害了這位學生幼小的心靈,試問,學生有過這樣的經歷后,他下次還有興致舉手嗎?他還會對這門課感興趣嗎?其答案不言而喻。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學校無小事,處處皆教育,教師無小節(jié),事事為楷模。教師平時教育學生時都要求學生要尊敬師長,見到教師要主動打招呼“老師好”。可是當自己所教班的學生們叫著“某某老師好”的時候,我們卻不記得他姓什么,他叫什么。筆者認為這是對學生的一種不尊重,這是教師的失敗,因為“師生在道德關系上是相互尊重、關心、幫助、合作的關系。”
相信針對以上學生的問好,老師的回答是“某某學生好”的行為,要比回答“你好”的行為要好,因為教師的身體力行告訴學生我們要尊重他人,而這種尊重是相互的。
三、記住學生名字的方法與策略
1.做好開學初的準備,充分利用好各班級學生的名單與座位表
(1)開學初,拿到所教班的學生的名單,首先把學生的名字先認識一邊,尤其對于那些含有自己不認識的字的名字,查閱字典,標注拼音。認識這些生僻字后,就很容易記住這些人的名字,因為他們的名字比較特殊。其次,把各班學生的名字根據“姓”的首字母按A~Z的順序來進行歸類,歸類后記憶起來就比較容易。
(2)著名特級教師于永正說過:“直呼其名相對于不指名道姓課堂效果會更好,把所授班級的學生座次表寫出來,上課時放在講桌上,這樣做,有助于記住學生的名字,盡快地了解每個學生?!遍_學初的幾周上課時,對于舉手回答問題的學生,呼其名,這項工作尤為困難,因為教師和學生彼此之間都很陌生。這時講臺上貼著的座位表就發(fā)揮了巨大的作用。它把每個名字與學生一一對應起來,教師就可以根據各個同學的外表與內在特點進行直觀形象的記憶。
2.在候課中關注學生
教師候課是指任課教師在預備鈴響之后,正式上課之前幾分鐘提前到教室門口或教室內等候上課。利用好候課的時間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在候課時教師可以做很多有利于課堂的事,其中就包括記住學生的名字。教師在教室中巡視,查找還未記住姓名的學生并與之交流,從而記住這些學生的名字。
3.在課堂上常叫學生名字,鞏固記憶
德國著名心理學家艾濱浩斯1885年提出了著名的遺忘曲線,指出遺忘的進程是不均衡的,其規(guī)律是先快后慢,呈負加速型。根據這一特點,當記住學生的名字時,要一如既往地呼叫下去,這樣就不會很快地忘記。筆者曾經這樣做過,效果不錯。雖然,生物學科只有七、八年級有,但是畢業(yè)幾年后,在大街上與學生的偶遇,筆者還能破口而出地呼出學生的名字,我感覺很驕傲。
4.利用好批改作業(yè)的機會,查漏補缺
每次批改完作業(yè),在名單上登記學生作業(yè)等第時,可以發(fā)現那些還未記住姓名的學生,然后在候課、上課時再進行認識與記憶。
在生活中,課堂上,當我們在茫茫學生中能叫出學生的名字的時候,他們會很驚喜,對教師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這無疑是學生提高學習成績的催化劑。請教育者關注學生,從關注學生的姓名開始。
參考文獻:
[1]朱慕菊.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王志平,和靜.教育理論基礎知識[M].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12.
作者簡介:陳忠,男,本科,就職于常州市新北區(qū)實驗中學,研究方向:初中生物教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