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繼欣 李雪梅 王旭東 河北省唐山市豐潤區(qū)中醫(yī)醫(yī)院(唐山064000)
小兒面神經炎又稱面神經麻痹或貝爾麻痹,可見于任何年齡,無性別差異,多為單側,雙側者甚少,發(fā)病與季節(jié)無關。大多數面癱患兒發(fā)病前曾有感冒、咽炎等病毒感染史,通常起病急,一側面部表情肌突然癱瘓,可于數小時內達到高峰。檢查可見同側額紋消失,不能皺眉,眼裂增大,做閉眼動作時眼瞼不能閉合或閉合不全。病側鼻唇溝變淺,口角下垂,不能做噘嘴和吹口哨動作,鼓腮進病側口角漏氣。筆者對小兒面神經炎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聯合中藥貼劑、針灸,療效顯著現報道如下。
臨床資料 選取本院2010年1月~2013年10月住院病例102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其中治療組52例,男性27例,女性25例,年齡最小10個月,最大12歲,平均年齡5.6歲;對照組50例,男性24例,女性26例,年齡最小6個月,最大15歲,平均年齡6.3歲。所有病例均符合《神經病學》[1]第五版中特發(fā)性面神經麻痹診斷標準,并排除中樞性面神經麻痹、腦血管病、腦腫瘤以及顱腦損傷、顱內感染等并發(fā)的面神經麻痹及周圍性面神經麻痹超過3個月。
治療方法 對照組均予常規(guī)西藥治療:急性期減輕神經水腫,改善局部血液循環(huán),予地塞米松0.2-0.5mg/kg/d靜脈滴注,連用5~7d,合用甘露醇靜脈滴注連用3~5d,輔以抗病毒治療:阿昔洛韋5mg/kg/次,4次/d口服,連用10d;在加以維生素B族藥物可促進受損的面神經髓鞘的恢復。
治療組在常規(guī)西藥治療的基礎上加用中藥貼劑和針灸治療,采用本院自制貼劑,以牽正散合補陽還五湯加減為主方:黃芪30g,當歸20g,白附子、僵蠶、防風、白芷、天麻、川芎各10g,半夏9g,全蝎6g,貼于患側陽白穴、下關穴、地倉穴、頰車穴。隔日更換1次。
針灸治療:祛風通絡。主穴:取患側陽白、四白、下關、地倉、頰車、翳風、合谷、人中、承漿。針用平補平瀉,急性期手法不宜過重,針刺不宜過深,在針刺得氣后用電針機通電,用連續(xù)波留針20min,7d為1療程。連續(xù)治療1~2個療程,兩組均在1個療程后評定效果。
療效標準 參照《臨床常見病診療標準》[2]制定痊愈:癥狀與體征完全消失,口、眼及面部肌肉活動自如,神經系統(tǒng)檢查功能恢復正常;顯效:癥狀與體征基本消失,口、眼及面部肌肉基本活動自如,神經系統(tǒng)檢查功能基本恢復正常;好轉:癥狀與體征有一定好轉,口、眼及面部肌肉有所改善,神經系統(tǒng)檢查功能恢復較差;無效:癥狀體征無改善,神經系統(tǒng)檢查功能無恢復。
治療結果 兩組在治愈率、顯效率、總有效率等主要指標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1),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臨床療效對比
討 論 小兒面神經炎為臨床上常見病、多發(fā)病,中醫(yī)稱面癱、口眼斜等,現代醫(yī)學認為:周圍性面神經麻痹屬急性非化膿性病,是莖乳孔內發(fā)出的面神經感受病毒感染或臨近組織炎性病變損傷,從而使局部營養(yǎng)血管痙攣而致神經缺血或水腫[3]。感冒及面部受涼是引起兒童面癱的主要因素,由于兒童面部組織的血管神經表淺,容易受到寒冷的強烈刺激,導致神經缺血、缺氧,繼而出現麻痹。
祖國醫(yī)學認為,周圍性面神經麻痹的病因主要多為“內虛邪中”為主,在《諸病源候論·偏風口候》中闡明:“偏風口是體虛受風,風入于夾口之筋也。足陽明之筋,上夾于口,其筋偏虛,而風因乘之,使其經筋急而不調,故令口僻也?!敝嗅t(yī)認為正氣不足,絡脈空虛,衛(wèi)外不固,風寒或風熱或風邪夾痰濕瘀血乘虛入中面部經絡,導致經氣阻滯,脈絡失養(yǎng),氣血痹阻,筋肉縱緩不收,而發(fā)生口眼斜。因此,其形成以風、痰、濕、淤為標,以虛為本??偟闹委熢瓌t是以祛風化痰、活血通絡、補氣活血為主,牽正散為中醫(yī)治療面癱的常用方劑,具有解痙化痰、祛風通絡之功。方中白附子主入陽明經,善行頭面,祛風化痰止痙,僵蠶、全蝎二者皆可熄風止痙,全蝎長于通絡[4],僵蠶并可化痰。補陽還五湯主治氣虛血瘀之脈絡瘀阻,方中重用黃芪,大補脾胃之元氣,使氣旺血行,淤去絡通,當歸補血活血,川芎助當歸活血化瘀,兩方合用祛風化痰、益氣活血通絡,標本兼治。針灸治療能調節(jié)面部肌肉的張力,具有增強肌肉收縮,恢復神經傳導,改善局部血液循環(huán)增加面部供養(yǎng),減少滲出,從而達到“疏通經絡,調和氣血”的作用。本病聯合中藥、西藥、針灸治療,效果明顯,且無不良反應。
[1]王維治.神經病學[M].5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90-91.
[2]陶天遵.臨床常見疾病診療標準[M].北京:北京醫(yī)科大學,北京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聯合出版社,1993:9898.
[3]李良平.腕踝針治療面神經麻痹40例臨床觀察[J].中國針灸,2001,21(4):199200.
[4]張伯叟.中醫(yī)內科學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88:212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