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天姮
中南大學湘雅二醫(yī)院,湖南長沙 410000
人工髖關節(jié)置換是指用生物相容性和機械性能良好的金屬材料制成的一種類似人體骨關節(jié)的假體,利用手術方法將人工關節(jié)置換被疾病或損傷所破壞的關節(jié)面,其目的是切除病灶,清除疼痛,恢復關節(jié)的活動與原有的功能。人工關節(jié)置換具有關節(jié)活動較好,可早期下地活動,減少老年病人長期臥床的并發(fā)癥等優(yōu)點[1]。在對患者進行手術治療之前需要對患者進行麻醉,選擇恰當的麻醉能夠有效的減輕患者的病痛。目前對于髖關節(jié)置換手術的麻醉方法并不是十分的明確,為探討全麻和腰硬聯麻醉用于髖關節(jié)置換術的臨床效果,該院2012年3月—2014年4月間共對140例患者分別采取了全麻和腰硬聯合麻醉兩種麻醉方法,現報道如下。
選取該院接收的140例進行髖關節(jié)置換手術的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包括80例男性患者和60例女性患者,接受治療的140例患者的年齡在55~80歲之間,患者的身高在160.3~178.2 cm之間體重在45~70 kg之間,兩組患者的出現傷情的原因包括兩種:一種是交通事故,另一種是意外的摔傷,兩組患者的病情均符合進行髖關節(jié)置換手術的要求和疾病納入標準(患者有有關節(jié)破壞的X線征象,伴有中度至重度持續(xù)性的關節(jié)疼痛和功能障礙,而且通過其他各種非手術治療都不能得到緩解的疾病,都有進行人工關節(jié)置換術的指征),兩組患者的年齡、身高、體重、性別等,沒有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
對這140例患者隨機的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保證70名患者,對照組患者采用全麻的方法進行麻醉,觀察組患者采用腰硬聯合麻醉的手法進行治療。兩組患者在進行手術治療30 min之前進行10 mg地西泮和0.5 mg阿品脫的注射,并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監(jiān)控,對患者一次注入2.0 mg/kg的推注丙泊酚,1.0μg/kg的瑞芬太尼以及0.2 mg/kg的維庫溴銨[2-4]。
對照組患者采用呼吸道吸入式全身麻醉,通過氣管插管讓患者吸入1.0%異氟醚,在手術的過程中間斷的增加維庫溴銨0.05 mg/kg芬太尼1.0μg/kg,每隔1 h對患者進行丙泊酚的注射2.50 mg/kg。觀察組患者采用腰硬聯合麻醉的方法進行操作,首先讓患者保持左側臥姿勢利用腰硬聯合麻醉穿刺針對患者的L3~4的間隙部位進行穿刺,穿刺完成后對患者進行蛛網膜下間隙注射2 mL的0.75%羅哌卡因以及1 mL的10%葡萄糖注射液,注射完成之后將硬膜外導管留置。手術中對患者的心率、血氧飽和度、血壓以及心電圖進行嚴格的檢測。
觀察兩組患者在治療前后的血液動力學的變化,以及在手術過程中的麻醉劑使用量和患者的術后蘇醒時間。
所得到的數據均采用SPSS12.0統計學數據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進行χ2檢驗。
兩組患者的蘇醒時間和麻醉劑的使用劑量進行對比可發(fā)現觀察組患者的麻醉使用劑量要明顯的低于對照組患者,觀察組患者使用麻醉后的蘇醒時間也要比對照組患者要短,對邊兩組患者的血液動力學發(fā)現觀察組患者比對照組患者更為穩(wěn)定。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DBP、SBP以及HR的情況對比觀察()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DBP、SBP以及HR的情況對比觀察()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分組SBP(mmHg)DBP(mmHg) HR(次/min)觀察組 治療前治療后對照組 治療前治療后P 130.89±10.76102.21±10.23139.13±10.45120.24±16.56<0.0271.89±6.9267.87±5.3475.21±7.5181.71±7.93<0.0380.54±10.4568.65±5.7185.71±10.1390.69±12.14<0.02
兩組患者的麻醉劑使用劑量以及麻醉的使用量,阻滯時間以及患者的蘇醒時間對比,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麻醉劑使用劑量以及麻醉的使用量,阻滯時間和起效時間以及患者的蘇醒時間對比()
表2 兩組患者的麻醉劑使用劑量以及麻醉的使用量,阻滯時間和起效時間以及患者的蘇醒時間對比()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分組 麻醉劑使用量(mg)起效時間(s)阻滯時間(min)持續(xù)時間(min)蘇醒時間(h)觀察組對照組P 16.76±4.76139.66±20.78<0.0445.96±14.12237.69±39.54<0.0113.65±3.7922.56±6.23<0.03114.33±17.6489.58±11.65<0.034.23±1.157.78±2.34<0.05
手術后兩組患者的疼痛程度和不良反應的對比情況,見表3。
表3 手術后兩組患者的疼痛程度和不良反應的對比情況[n(%)]
兩組患者治療之后的總體健康和恢復狀況詳情,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治療之后的總體健康和恢復狀況()
表4 兩組患者治療之后的總體健康和恢復狀況()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總體健康 生理功能 精神健康 情緒狀態(tài)觀察組對照組P 79.72±3.1474.52±4.51<0.0480.23±4.7675.59±4.62<0.0178.46±3.0673.33±5.12<0.0279.35±3.6874.44±5.43<0.04
人工髖關節(jié)置換術的治療效果經過30多年的臨床實踐,已經得到充分的肯定并已經發(fā)展成為一種可靠的治療手段。人工關節(jié)置換術主要目的是緩解關節(jié)疼痛、矯正畸形、恢復和改善關節(jié)的運動功能。骨性關節(jié)炎是人工關節(jié)置換術的首選適應征,其它依次為骨無菌性壞死(如股骨頭壞死等)、某些髖部骨折(如股骨頸骨折)、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創(chuàng)傷性關節(jié)炎、良性和惡性骨腫瘤、強直性脊柱炎等[5-6]??傊?,只要有關節(jié)破壞的X線征象,伴有中度至重度持續(xù)性的關節(jié)疼痛和功能障礙,而且通過其他各種非手術治療都不能得到緩解的疾病,都有進行人工關節(jié)置換術的指征。對于雙側股骨頭壞死、雙髖或雙膝骨性關節(jié)炎病人,有時需要同時或先后行雙髖或雙膝人工關節(jié)置換術。對于嚴重的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強直性脊柱炎病人,由于全身多關節(jié)疼痛、僵直、功能障礙,有時往往需行多關節(jié)的人工關節(jié)置換。人工髖關節(jié)置換是指用生物相容性和機械性能良好的金屬材料制成的一種類似人體骨關節(jié)的假體,利用手術方法將人工關節(jié)置換被疾病或損傷所破壞的關節(jié)面,其目的是切除病灶,清除疼痛,恢復關節(jié)的活動與原有的功能。人工關節(jié)置換具有關節(jié)活動較好,可早期下地活動,減少老年病人長期臥床的并發(fā)癥等優(yōu)點[7-8]。
全身麻醉是指從呼吸道吸入或靜脈注射麻醉藥物,出現可逆性意識喪失、痛覺消失的狀態(tài),相對于全麻腰硬聯合麻醉利用了腰麻和硬膜外麻醉的特點將麻醉的效果加以改善,腰硬聯合麻醉有著起效迅速、效果良好、麻醉時間不受限制、麻醉劑用量小、麻醉中毒概率低等等特點。該文對觀察組70例患者采用了腰硬聯合麻醉的方法,從兩組患者的蘇醒時間和麻醉劑的使用劑量的對比中可發(fā)現,觀察組患者的麻醉使用劑量要明顯的低于對照組患者,而觀察組患者使用麻醉后的蘇醒時間也要比對照組患者要短,對邊兩組患者的血液動力學發(fā)現觀察組患者比對照組患者更為穩(wěn)定。
綜上所述,患者采用腰硬聯合麻醉能夠更好的幫助醫(yī)生進行手術治療,患者的身體狀況在后期恢復情況也十分的良好,這種麻醉手法值得在臨床治療中進行推廣。
[1]趙艷敏,牟俊英,劉川鄂.全麻喝藥聯合麻醉用于髖關節(jié)置換術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3,1(4):90-92.
[2]刑相記,申家美,孟慶玲.觀察全麻和腰硬聯合麻醉用于髖關節(jié)置換術(HR)的臨床效果[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3(24):441-442.
[3]曾令全,石宗莉,劉艷,等.兩種麻醉方式用于髖關節(jié)置換術的臨床比較[J].重慶醫(yī)學,2011,12(35):3607-3609.
[4]徐文鍇.全身麻醉和腰硬聯合麻醉用于髖關節(jié)置換術(HR)的臨床效果[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2(17):217-218.
[5]蔣旭.全麻和腰硬聯合麻醉用于髖關節(jié)置換術的臨床比較分析[J].中外醫(yī)學,2012,11(17):27-28.
[6]郭小文,黃蓉蓉,金海燕,等.腰硬聯合麻醉與全身麻醉在老年高血壓患者髖關節(jié)置換術的應用比較[J].浙江醫(yī)學,2010,32(3):393-395.
[7]楊曉斌,廖張軍.兩種不同麻醉方法在老年患者低位手術中應用的比較[J].浙江實用醫(yī)學,2010,15(5):400-401.
[8]傅博宇.腰硬聯合麻醉在老年患者髖關節(jié)置換術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1,10(6):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