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業(yè)永 劉德連
1.山東省泰安市中醫(yī)醫(yī)院藥劑科,山東泰安 271000;2.山東省泰安市腫瘤防治院,山東泰安 271000
慢性咽炎大多屬祖國醫(yī)學“喉痹”的范疇,醫(yī)家多認為臟腑陰虛為本病的主要病因病機,源于肺、脾、腎功能失調。蓋因肺、腎陰虛,水不制火,相火妄動,循經熏蒸咽喉,氣血陰虛,津液失養(yǎng);脾胃虛弱,水循環(huán)運化失常,腎陰脾虛,津液不得上承,咽喉失養(yǎng)易發(fā)病?,F代臨床醫(yī)學研究者認為慢性咽炎是由咽部慢性感染引發(fā)的彌漫性病變,發(fā)病率主要集中在成年人,并且常伴隨其他呼吸道疾病,病程長,較難治愈。其主要臨床癥狀表現為:咽部有異物感,作微癢痛,干燥灼熱,惡心、嘔吐,咽部不適,咽痛,頭暈乏力等。該病的局部病理改變主要為單純性咽炎粘膜層慢性充血,粘膜下淋巴組織和結締組織增生導致粘液腺肥大,分泌亢進。臨床目前對該病的確切病因尚不明確,其致病因素主要有慢性咽炎可能會是全身性疾病的部分表現、急性咽炎病情反復,未得到徹底治愈而轉為慢性咽炎、職業(yè)因素等。因此,單純的西醫(yī)治療尚不能被廣泛運用。為探討和評價玄參甘桔飲在慢性咽炎中的治療效果,該研究選取2011年3月—2012年2月就診于該院門診及住院的10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自身臨床經驗并參考經典文獻理論,自擬玄參甘桔飲治療陰虛型慢性咽炎,取得一定療效,現報道如下。
所有100病例均來自2011年3月—2012年2月就診于該院門診及住院的符合有關診斷標準和納入標準的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50例,年齡18~65歲,病程3個月~數年。其中實驗組男28例,女22例;對照組男31例,女19例;各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1]、《中醫(yī)耳鼻咽喉科學》[2]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3]:①疾病史:存在急性咽炎反復發(fā)作史,由于鼻病導致長期張口呼吸,吸煙、飲酒過度,粉塵,空氣干燥以及刺激性氣體感染等。②臨床癥狀:咽喉癢痛,咽部有異物感,惡心,頭暈,咽部干燥灼熱,用力咳嗽會咳出分泌物。病程在8周以上,由于感冒、著涼、多言或疲勞等會導致病情加重。③臨床檢查:咽部呈現暗紅色或樹枝狀慢性充血;咽粘膜增生肥厚,或干燥、萎縮、變薄,有分泌物附著;或咽側索腫大;咽后壁淋巴濾泡增生。具上述癥狀1項或1項以上檢査所見,即可診斷。
①診斷為單純性慢性咽炎且符合中醫(yī)辨證分型的氣血陰虛型者;②年齡18~66歲,病程>12周者;③自愿接受4周觀察并治療者;④近期為采用其他方式或口服藥物進行治療者。
根據《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規(guī)定:①有慢性咽炎且伴隨扁桃體明顯腫大者;②有慢性咽炎且伴隨慢性喉炎或喉源性咳嗽等慢性喉部疾病者;③有慢性咽炎且伴隨下呼吸道慢性炎癥者;④慢性咽炎的中醫(yī)辨證分型不屬于氣血陰虛型者;⑤通過臨床確診由鼻咽、口咽、咽喉、食管、喉、鼻、頸部和全身某些隱匿性病變到這者;⑥年齡<18歲或>65歲者;體質易過敏者;妊娠期或者哺乳期婦女;⑦并有心、腦血管疾病、造血系統(tǒng)或肝腎等嚴重的原發(fā)性疾病或精神病者;⑧在院觀察期間未按規(guī)定服用藥物接受治療者,臨床資料不全者,無法判定臨床療效者以及治療期間自行中斷者。
玄參10 g,桔梗10 g,麥冬10 g,甘草5 g。以上中藥加水 500 mL濃煎至200 mL。
實驗組予玄參甘桔飲,每日一劑,共200 mL,其中20ml以霧化吸入形式攝入,10 mL/次,2次/d;剩余180 mL口服攝入。對照組予咽部涂用2%碘甘油制劑,3次/d,并含服西地碘口含片(商品名:華素片,北京四環(huán)醫(yī)藥科技有限公司)1.5 mg/次,3次/d。各組患者4周后進行療效判定。
根據中華人民中醫(yī)行業(yè)標準的中醫(yī)辨證進行療效判定:療效指數 N=[(治療前積分–治療后積分)÷治療前積分]×100%。①治愈:患者治療后各項臨床癥狀、體征完全消失,身體恢復正常,診斷病癥積分療效指數 N≥90%。②顯效:患者較治療前,各項臨床癥狀、體征有明顯減輕,身體基本恢復,診斷病癥積分療效指數 66.67%≤N<90%。③有效:患者較治療前各項臨床癥狀、體征有所減輕,身體有所恢復,診斷病癥積分療效指數 33.33%≤N<66.67%。④無效:患者在治療前后無明顯變化甚至加重,診斷病癥積分療效指數 N<33.33%。
主要臨床癥狀表現為:咽喉痛,咽干、咽癢、干咳、異物感、粘膜充血水腫、淋巴濾泡增生、分泌物情況等,以上各項:正常0分,輕度1分,中度2分,重度 3分;中醫(yī)證候包括:潮熱盜汗、午后黃昏癥狀加重、多言加重、舌紅少津或薄黃、脈細數,以上各項:無計0分,有則計1分。癥狀評分以29分作為滿分。其中輕度為1~10分,中度為11~20分,重度為21~29分。
采用SPPS18.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 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各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和治療前后癥狀積分等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1~3、表 5。
各組療效比較,實驗組,治愈3例,顯效26例,有效14例,無效7例,治愈率6%,顯效率52%,總有效率86%;對照組,治愈1例,顯效9例,有效29例,無效11例,治愈率2%,顯效率18%,總有效率 78%。 χ2檢驗,χ2=15.379,P=0.002<0.01,結果提示實驗組療效明顯好于對照組,見表4。
t檢驗,兩組治療前癥狀積分比較,t=0.643,P=0.158>0.05,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兩組治療后癥狀積分比較,t=8.171,P=0.02<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后積分差值比較,t=9.407,P=0.01<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實驗組治療前后積分比較,t=4.366,P=0.02<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對照組治療前后積分比較,t=5.675,P=0.02<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果提示實驗組在改善臨床癥狀方面優(yōu)于對照組,見表5。
表1 性別、年齡比較
表2 病程比較
表3 病情比較
表4 療效比較
表5 治療前后癥狀積分對比
歷代各醫(yī)家對喉痹的認識不盡相同,有以脾胃論治喉痹的,有以肝氣郁結論治喉痹的,有以痰濕論治喉痹的,有以外感風熱毒論治喉痹的,更多的醫(yī)家以陰虛論治喉痹?!鹅`樞·經脈》云:“腎足少陰之脈,是主腎所生病者,咽腫上氣,嗌干而痛?!薄鹅`樞·經脈》又曰:“大腸手陽明之脈……是主津所生病者,目黃,口干,鼽衄,喉痹,……”,明確指出了腎、大腸及三焦等臟腑與慢性咽炎之間的關系。《醫(yī)學入門·卷四》提出:“咽喉病皆屬于火”的著名理論,并指出“火分虛實”,咽喉疾病的發(fā)生為肝、脾、腎三臟陰虛火旺所致,對后世臨床醫(yī)家以陰虛立論,辨證論治喉痹提供了理論基礎?!锻饪普凇分杏涊d“夫咽喉雖屬于肺,……假如虛火者,色淡微腫,脈也細微,小便清白,大便自利,此因思慮過多,中氣不足,脾氣不能中護,虛火易致上炎……”。說明了脾氣不足可致虛火上炎而發(fā)為喉痹。后《血證論·咽喉》亦指出:“脾氣不布則胃燥不能食,食少不能化,譬如釜中無水,不能熟物也……不能生血,血虛火旺”。說明脾胃虛弱,化生不足,同時脾散布水谷精微功能失常,不能為胃行其津液,也可以導致虛火喉痹的發(fā)生。
結合臨床所見,慢性咽炎以陰虛型較為多見。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當時之人患慢性咽炎者大多嗜食煙酒及肥甘厚膩,濕熱瘀結;氣候環(huán)境的改變,燥熱毒邪損傷陰津,津液虧耗,濡養(yǎng)不足,發(fā)為喉痹。喉為肺系所屬,與肺相通,是氣體出入之要道,若熱病傷津,津液不足,咳久傷肺,長期煙酒過度,化學氣體等刺激,粉塵。環(huán)境干燥,咽喉失于津液的濡養(yǎng)而干燥,表現為咽干、灼熱、微痛等?,F代醫(yī)學認為各種不良刺激可引起粘膜下淋巴組織和結締組織增生導致粘液腺肥大,分泌亢進而形成本病。根據臨床經驗,以解毒利咽的治則選藥組方制成玄參甘桔飲,用于治療陰虛型慢性咽炎取得良好效果。本研究結果顯示玄參甘桔飲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具有良好的臨床應用前景。
[1]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 [M].第一輯,1993:308.
[2]王士貞.中醫(yī)耳鼻喉科學[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3:158.
[3]田勇泉.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M].6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105.
[4]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yī)藥行業(yè)標準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