亢愛琴
摘 要:浙江省近年來大力推進教育教學改革,現在開設選修課已成為一個大趨勢,更是成為眾多學校評選特色學校的硬指標之一。因此我們教師也在不斷的致力于個人進修,充電,來適應教育的需求。那么到底可以開設哪些課程,以什么方式進行組織和評價,便成為選修課教學的重要課題。
關鍵詞:木工小制作 選修課 開設 評價 通用技術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6(b)-0219-01
浙江省近年來加大改革力度,加強選修課程建設是深化普通高中課程改革的重點。加強選修課程建設,構建各具特色的選修課程體系,是轉變育人模式,實現學生自主選課、推進高中多樣化的重大舉措,對于促進學生個性發(fā)展、培育學校特色、為國家培養(yǎng)各類人才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1 開設本選修課的初衷
1.1 通用技術必修課程的需求
通用技術必修一和必修二課本內容都是側重于理論方面,許多內容對于學生來說是紙上談兵,有句話說的好“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特別是必修一第七章的內容,都是講述工具的使用和操作問題,而且這些內容考試時的考點也都是工具的正確使用。理論講的再多,也不如讓他們親手操作來的印象深刻。所以通過該選修課增加學生的動手操作機會,既鍛煉了動手能力,也鞏固了考試考點,還減輕了課堂課時的壓力,同時也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促進其潛在能力和個性特長的充分發(fā)展。從而達到必修課與選修課優(yōu)勢互補、動態(tài)平衡,充分釋放各種課程的潛在功能,發(fā)揮每一個學生的聰明才智,為現代社會輸送各級各類高素質人才。
1.2 現實生活中的實用價值
通過本選修課的開設,讓學生了解木工基礎,會基本操作,能正確使用框鋸,刨,鋼絲鋸,鑿,羊角錘,手電鉆等工具。并通過制作小板凳,桌上小書架等讓學生對這些知識進行強化和應用,以后在生活中能夠自已動手解決問題,也給一些愛好木工操作的同學一些興趣,有可能以后以此作為職業(yè)提供一些嘗試的機會。高中階段是學生認識自我、形成專業(yè)興趣與職業(yè)傾向的關鍵時期。在普通高中開設技能類選修課,目的是通過“做中學”,轉換育人模式,增強學生動手實踐能力,豐富學生對今后所學專業(yè)或從事職業(yè)的認識與體驗,為形成專業(yè)興趣與職業(yè)性向奠定基礎,為適應社會和大學專業(yè)學習奠定基礎。
2 選修課程的開設
該選修課程的開設應做到以下幾點。
2.1 以任務驅動的方式
我們以前的傳統(tǒng)課程,教師在上面辛苦的講授,學生在下面被動的接受。有些學生處于無目的狀態(tài),像無頭蒼蠅一樣,無所事事,瞎碰亂撞。而任務驅動式目的明確,有任務,有目標,學生才有努力的方向,才更有動力,每堂課老師把要完成的任務及操作要點先板書在黑板上或投影屏幕上,讓學生一目了然,目標明確。
2.2 以學生為本
本課程根據學生興趣和學科的專業(yè)特點,對所有內容知識點不做僵化統(tǒng)一處理,比如小板凳的制作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教師不對制作方式做統(tǒng)一要求,給每個學生充分發(fā)揮的空間,你可以用釘接,也可以用插接,還可以用榫接等等,只要你能完成最終目標。
2.3 多樣化、特色化,多交流,多評價
上一點我們已經提到制作方式不統(tǒng)一,僵化,那么學生必須會出現多種思路,多種不同的方法,我們不能做過就撂過了,要把學生的各種奇思妙想發(fā)揚光大,每完成一項任務,我們要進行總結交流評價,教師負責拍攝經典作品,交流時讓學生講解自己的思路,操作要點,這樣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經過交流,那么我們都有了兩種思想。對于不太成功的作品,我們也不能置之理,而是要讓大家?guī)兔?,找出失敗的原因,并進行修正,這樣以后操作中都不會再犯類似錯誤。
本著以上幾點,該選修課內容主要設置以下幾項內容。
本課程計劃共開設18課時1學分
第一、二課時:基本木工工具的使用介紹。
第三、四課時:凳腳的制作(榫接)
第五、六、七、八課時:小板凳的制作(插接,釘接)。
第九、十、十一、十二課時:六根孔明鎖的制作。
第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課時:桌上小書架的制作。
木工小制作課程要先設計再實施,需要設計好,學生為什么而做,怎么做,實踐中要強調哪些過程和步驟,學生應提交的結果是什么,教師應怎樣給予指導等等。在教學中,教師必須向學生交待清楚目標、任務、要求。在任務和要求中,要讓學生明白,是從設計開始的,而不是想到哪做到哪。
3 該選修課對學生成績的評價—過程性評價與結果性評價相兼顧
為了及時了解學生對選修課程知識的掌握程度,我們需要對學生進行成績評定。成績評定應由考勤、課堂表現及完成作品情況等幾項指標決定。
過程性評價:主要從學生課堂表現,作品展示時的解說,對他人作品的評價等方面來考慮。
結果性評價:我們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關注學生的不同興趣、不同表現和不同學習需要,因此不能“一考定終生”,以統(tǒng)一的考試來作唯一的標準,而是采用靈活多樣的形式對學生進行考核。只要作品能夠完成,而且能達到每堂課要求的基本操作要求,那么該學生本堂課的學習任務就算圓滿完成,不管他采用的方法是否是最笨拙的,還是最恰當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