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宇倫
有外媒報道,日前一架美軍直升機在波斯灣起飛執(zhí)勤后不久墜海,一名海軍陸戰(zhàn)隊隊員陣亡,這是美軍空襲“伊斯蘭國”(ISIS)以來首次有美軍士兵在行動中陣亡。與此同時,有“巴基斯坦塔利班運動”宣誓效忠ISIS,表示將命令其武裝分子向ISIS在中東地區(qū)的“圣戰(zhàn)”提供援助,還將幫助其建立“全球性的哈利發(fā)國”。
據悉,ISIS是一個自稱建國的活躍在伊拉克和敘利亞的極端恐怖組織,其前身是2006年在伊拉克成立的“伊拉克伊斯蘭國”。今年6月29日,該組織領袖阿布·貝克爾·巴格達迪自稱為哈里發(fā),將政權更名為“伊斯蘭國”,并宣稱自身對整個穆斯林世界擁有權威地位。目前,美國已組建包括英、法等54個國家和歐盟、北約以及阿盟等地區(qū)組織在內的國際聯盟對其進行打擊。
恐怖襲擊、種族屠殺、奴役婦女兒童……這些可以稱得上喪心病狂的行為,ISIS早已不知道做過多少回。但更讓人感到恐懼的,是隱藏在黑色面罩之后的一張張年輕的面孔。
面具之下的各種國籍
不久前,“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ISIS)”公布了一段名為“給美國的信”的血腥視頻。被害人詹姆斯·福萊是美國戰(zhàn)地記者,現年40歲,曾就職于美國《環(huán)球郵報》、《星條旗報》、法新社等,長期工作在世界各地沖突第一線。
其實,2011年在利比亞工作期間,福萊就曾被當地武裝人員逮捕,幸運的是六周之后他被釋放。僅僅一年多之后,他在敘土邊境再次被強行帶走,而這次,他沒有那么幸運。
在4分鐘的視頻最后,另外一名美國記者,曾為《時代》撰稿的史蒂文·索特魯夫,也身穿囚服被恐怖分子押解著,而他很可能就是ISIS下一個處決目標。
近年來,在敘利亞失蹤的另外20余名記者的性命,顯然也已岌岌可危。
事實上,對于從今年年初起就在伊拉克和敘利亞肆虐的ISIS來說,單純的處決人質,對于他們來說幾乎稱得上家常便飯。
恐怖襲擊、種族屠殺、奴役婦女兒童……這些可以稱得上喪心病狂的行為,ISIS早已不知道做過多少回。本就滿目瘡痍的伊拉克因ISIS的存在,如今更是災民遍地、戰(zhàn)亂連天。人道主義,似乎從來不曾出現在恐怖分子的詞典之中。但真正讓我們感到恐懼的,是隱藏在黑色面罩之后的那一張張年輕的面孔。
在福萊被殘忍殺害之時,那個戴著黑色面罩的年輕男子,用帶著濃重英國口音的英文宣布這是對美國人空襲的回應。而事后,英國情報部門經過調查,認為這名斬首福萊的“劊子手”很可能是來自西倫敦、23歲的阿卜杜勒·馬吉德·阿卜杜勒·巴里。巴里之前是說唱歌手,去年前往敘利亞。今年8月初,他通過推特發(fā)布了一張手提頭顱的照片,照片中的他穿著軍事偽裝服,頭戴黑色面罩。這樣的裝扮,著實讓人不得不相信他與伊斯蘭極端組織的聯系之密切,懷疑他與此次事件的關系。
同時被英國情報部門鎖定的還有另外兩名英國人,其中一人是20歲的阿布·侯賽因·布里塔尼,來自伯明翰,2012年因竊取前首相布萊爾的信息被捕入獄,獲釋后前往敘利亞。據消息稱,他是一名黑客,幫助極端組織攻擊英國銀行。另一嫌疑人則為阿布·阿卜杜拉·布里塔尼,經常利用社交網絡上傳自己的照片,藉此吸引西方國家中信奉伊斯蘭教的少女,吸引她們加入極端組織。
幾個來自英國的年輕人,緣何會與血腥暴力的恐怖組織ISIS扯上關系,成為所謂“伊斯蘭圣戰(zhàn)者”死心塌地的馬前之卒,并犯下如此罪行?而這,僅僅是ISIS在全球范圍內肆無忌憚擴張的一個縮影。日前,英國駐美大使韋斯特馬科特在接受美國全國廣播公司采訪時表示,據英國情報部門估計,約有500名英國人加入ISIS,這意味著他們幾乎不受任何阻礙地回到英國或飛往美國,對英美來說是巨大的潛在威脅。
這樣的情形,不僅存在于英國、美國,在德國、澳大利亞、沙特阿拉伯……不斷有當地民眾成為所謂“伊斯蘭圣戰(zhàn)者”,ISIS如同附骨之蛆,一步步滲透與擴張。
肆意飄揚的“黑旗”
據悉,在世界的某一個角落,伊斯蘭極端分子通過通向全世界的發(fā)達網絡,發(fā)布極具煽動性的言論、圖片與視頻,然后,在世界的另外一個角落,就會有不明所以的年輕人被蠱惑、被煽動、被洗腦,千里迢迢趕來中東荒漠,成為ISIS一分子。
諷刺的是,潛移默化的滲透中,美國人掀起的社交軟件狂潮成為ISIS最佳幫手——風靡全球的Twitter和Facebook,成為ISIS宣傳極端思想的“重災區(qū)”,任何具有一定個人魅力的狂熱好戰(zhàn)分子,都能通過這些平臺獲得一批追隨者。
ISIS在利用一切可能的媒體和網絡資源,向全世界人布道——“有比你自己更為重要的事業(yè)正在發(fā)生,你必須參與其中”。斬首美國記者福萊的視頻,也不例外地成為ISIS煽動人心的手段之一。
其實只要略微注意一下之前被英國情報部門鎖定的三個“斬首”嫌疑人,就會發(fā)現這三個名字是典型的帶有穆斯林色彩的名字,所以不難發(fā)現,ISIS會優(yōu)先針對擁有阿拉伯血統(tǒng)或信仰伊斯蘭教的穆斯林們下手,一步步讓他們激進,好戰(zhàn),最終淪為ISIS的爪牙。
而與中東相似,擁有眾多穆斯林的東南亞國家首當其沖,成為ISIS滲透與擴張的重要目標。日前,新加坡副總理張志賢在新加坡國會回答議員提問時說,“少許”新加坡人已前往敘利亞參加內戰(zhàn),其中一名加入新加坡籍的男子甚至攜妻子和3個2至11歲的孩子赴敘;一名新加坡籍女子也偕同外籍丈夫和兩個孩子赴敘,以多種形式參加敘內戰(zhàn)——“或加入恐怖組織,或向他們提供支持和援助”。
所幸的是,當局已成功攔截多名試圖前往敘利亞或其他沖突地區(qū)的新加坡人,但究竟有多少新加坡人沒被攔截下來,卻不得而知。
新加坡多年以來在防范恐怖主義方面所做的工作還算到位,效果也不錯,而東南亞最大的伊斯蘭教國家印度尼西亞情況就不樂觀了。在印尼,激進恐怖分子已不局限利用網絡來宣傳他們的思想。在印尼爪哇省塞姆普島的清真寺門口,最新一期《Al Mustaqbal》雜志被免費派發(fā)給穆斯林。這本馬來語雜志制作考究,銅版紙印刷的封面上,一名極端組織ISIS士兵正揮舞著該組織標志性的黑白旗幟。endprint
如何合理有效地反擊ISIS的滲透,又不會傷害國內民眾情緒,成了印尼政府最大的苦惱。這或許不僅僅是印尼的苦惱,對每一個以伊斯蘭教為國內主要宗教的國家,如何防范ISIS都成為重要的議題。
對于非穆斯林國家,尤其是西方世界來說,抵抗ISIS入侵也成為不可掉以輕心的重大事項。英國國王學院一項研究表明,前往敘利亞參戰(zhàn)的“外援”至少來自14個歐洲國家。其中英國、法國和德國參與的絕對人數最多,每個國家都有數百人參戰(zhàn),此外還有不少挪威、丹麥、比利時、奧地利等國公民,“如果按照占本國人口的比例來算,這些小國輸出的‘外援比例反而更高?!?/p>
ISIS,龐大的野心
在ISIS“外籍軍團”愈發(fā)引人關注的同時,外籍軍團的年輕化趨勢也成為人們不得不關注的點。此前ISIS發(fā)布的視頻中,不過20歲出頭的德國年輕人烏薩馬號召更多人加入ISIS,而《每日郵報》甚至報道一對16歲孿生姐妹連夜從家中逃走,經由土耳其轉機奔赴敘利亞。
法國內政部長曼努埃爾早在今年1月就曾表示,僅在敘利亞活躍的圣戰(zhàn)者中,18歲左右的法國公民就有數十人,這些年輕人大多通過互聯網被招募。
這一現象的產生,一方面由于年輕人接觸網絡很多,但辨識能力較差,另一方面卻也凸顯出ISIS的龐大野心——從青年人下手,然后一步步蠶食各個國家的未來基石。
這是多么險惡的用心?試想,一個國家的年輕人從小就接觸到恐怖主義的“熏陶”與引誘,缺乏完善認知能力和豐富人生閱歷的他們,極易成為恐怖分子手中的棋子任其擺布。而當一個國家充斥這樣的年輕人后,國家的未來就變得撲朔迷離,隨時都有陷入動亂乃至被傾覆的可能。
那些年輕人們,以為加入ISIS能實現在中東建立統(tǒng)一的伊斯蘭國的夢想,殊不知這樣一個視生命如草芥的組織帶來的只有混亂。而如果說ISIS在全球不斷滲透的目的,真的只是為了建立一個泛伊斯蘭主義國度的話,這樣的理由未免太過冠冕堂皇。
事實上,吸收越多的人加入ISIS,ISIS所能獲得的人力與財富也就越來越多,獲取更多利益或者好處,恐怕才是ISIS的最終目的。而通過斬殺美國記者來威脅美國放棄轟炸,應該也是ISIS的目的之一。
伴隨勢力的不斷坐大,ISIS的胃口越來越大。西班牙一網站說,一份ISIS在網上發(fā)表的五年計劃顯示,該組織計劃攻占地區(qū)包括數百年前曾皈依伊斯蘭教的安達盧西亞,ISIS還聲稱“西班牙是我們祖先的土地”。而在一份ISIS公布的地圖中,所謂ISIS的“未來國土”從北非摩洛哥一直延伸到中國的新疆,儼然一個橫跨歐亞非三大洲的超級大帝國圖景。
這樣一種可以稱之為狂妄的自信,不知會在世界各國心中留下怎樣的印記。 (文據《新民周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