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海峰
[摘要] 目的 分析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與經(jīng)腹子宮肌瘤剔除術的臨床應用。方法 該院2012年1月1日—2014年1月31日間子宮肌瘤剔除術患者98例,其中49例患者是從123例做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的患者中隨機選取的,為觀察組;49例患者是從97例做經(jīng)腹子宮肌瘤剔除術的患者中隨機選取的,為對照組。對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手術時的出血量,術后的不良反應,傷口愈合程度和住院時間對比。結果 觀察組手術時間(93.56±7.52)min、術中平均出血量(104.37±10.24)mL、術后不良反應5例、傷口甲級愈合度為77.55%。對照組手術時間(108.54±9.47)min、術中平均出血量( 129.45±13.35)mL、術后不良反應30例、傷口甲級愈合度為57.14%。均明顯好于照組(P<0.05)。結論 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在子宮肌瘤剔除術中相對安全,有效,值得在臨床上推廣。
[關鍵詞] 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
[中圖分類號] R737.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4)08(c)-0011-02
子宮肌瘤多見于30~50歲的女性,是最長見的女性生殖系統(tǒng)的良性腫瘤,發(fā)病率在20%~25%之間[1],由于多數(shù)患者有生育,形象等要求,對手術的效果也就要求更高,醫(yī)護人員和患者都希望有更好更安全的手術療法。為了分析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與經(jīng)腹子宮肌瘤剔除術的臨床應用。該研究于2012年1月1—2014年1月間通過對98例患者病例進行回顧性分析,探索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在臨床上的應用療效。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所有患者均為該院婦產(chǎn)科收治的子宮肌瘤患者。觀察組年齡20~41歲,平均年齡為(35.41±4.17)歲,子宮肌瘤數(shù)平均為(3.76±1.35)個,已生育者30例,未生育這19例;對照組年齡20~41歲,平均年齡為(33.67±3.84)歲,子宮肌瘤平均為(3.48±1.42)個,已生育26例,未生育23例?;颊咴谛詣e,年齡,病程等多因素,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觀察組 采用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在臍部上緣皮膚,做一10 mm切口,氣腹針穿刺進入腹腔,注入生理鹽水證實在腹腔后接氣管注入氣體,使腹腔負壓達到12~14 mmHg,插入10 mm Trocar后放入腹腔鏡。在左、右下腹分別做1~2個小切口,在3個切口中分別插入10 mm,5 mm Trocar,進入腹腔,在鏡下進行手術,用抓鉗托起子宮,動作輕柔,防止抓傷子宮,往子宮內注射垂體后葉素,用單極電凝切開子宮肌瘤表面組織及包膜,剝離子宮肌瘤,"00"可吸收線縫合子宮切口。放置碎瘤器械,將子宮肌瘤粉碎,再取出,用生理鹽水清洗腹腔,撤除腹腔負壓,將傷口縫合[2]。
1.2.2 對照組 常規(guī)的開腹子宮肌瘤剔除術:進行開腹手術,醫(yī)生切開腹壁,找到子宮肌瘤,將子宮肌瘤一一切除,"00"可吸收線縫合子宮切口,再進行腹腔內清理,最后縫好傷口[3-4]。
1.3 對比指標
對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手術時的出血量,術后的不良反應,傷口愈合程度和住院時間進行對比分析。
1.4 統(tǒng)計方法
采用SPSS 15.0軟件處理,為保證準確度數(shù)據(jù)均取3次處理的平均值,用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計量數(shù)據(jù),采用t檢驗;用χ2檢驗計數(shù)資料。
2 結果
觀察組的手術時間、平均住院時間明顯比對照組短,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手術中平均出血量明顯比對照組少,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術后不良反應明顯比對照組患者的不良反應少,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傷口愈合程度明顯比對照組好,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的時間與手術時出血量及平均住院時間對比(x±s)
注:與觀察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手術時間和手術時出血量及平均住院時間都比對照組少。
表2 兩組術后的不良反應對比[n(%)]
注:與觀察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不良反應明顯比對照組少。
表3 兩組患者傷口愈合程度對比[n(%)]
注:與觀察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傷口愈合程度明顯比對照組好。
甲級愈合:形成細窄的線行瘢痕,瘢痕較正常皮膚為白。乙級愈合:瘢痕愈合未有出血狀況。瘢痕較正常皮膚為紅色。丙級愈合:還存在滲血狀態(tài)。
3 討論
目前,子宮肌瘤的發(fā)病率越來越高,子宮肌瘤越來越青睞于中年女性,特別是未育女性以及性生活失衡和情志抑郁的三四十歲的女性[5]。導致患有子宮肌瘤的女性月經(jīng)失調、經(jīng)期延長。嚴重時大量出血,甚者發(fā)生貧血。引起急性下腹疼痛,還會引發(fā)各種并發(fā)癥,造成尿頻,腎盂積水,白帶增多甚至導致不孕,給患者造成了極大地痛苦。隨著這種疾病的發(fā)病率的提高,也引起了廣大醫(yī)務工作者和研究人員的重視,在臨床上展開了系統(tǒng)科學的研究,采取各種方法減輕患者痛苦,提高醫(yī)療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
對于子宮肌瘤的患者,大都選擇采用手術切除的治療方法,在傳統(tǒng)治療方法中我們一般選擇經(jīng)腹子宮肌瘤切除術,這種治療方法在臨床上使用了很長時間,也取得了一定的治療效果。但是在臨床實際操作中也存在這一些問題[6]。比如經(jīng)腹子宮肌瘤切除術會對患者造成很大的創(chuàng)面,患者感到很痛苦,而且該研究在傷口的愈合以及預防感染[2]等方面需要投入很大的工作量,遠遠達不到理想中的效果。病人傷口愈合時間長,而且現(xiàn)代女性對于自身的要求更高,傳統(tǒng)的治療方法,會造成手術疤痕的遺留,對于廣大愛美女性來說,他們的都不愿意接用。而且這種方式容易發(fā)生盆腔粘連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女性的生育能力[7]。造成很大的術后遺留問題,給患者和醫(yī)務工作者都帶來了很大的苦惱。
而該文對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做了研究和探索,表明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在臨床治療中具有良好的效果。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僅需要很小的創(chuàng)口,腹內粘連少,可以很大程度上減輕患者的痛苦,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腹腔鏡手術采用封閉的治療方式,創(chuàng)造了一個良好的無菌環(huán)境[8],能夠有效地與外界環(huán)境相隔離。避免了與病原微生物的接觸。降低了二次感染的風險,而且病人傷口愈合快,住院時間就會縮短,減少了換藥次數(shù),也大大降低了住院費用,減輕了患者的痛苦和負擔[9]。
該次實驗,觀察組手術時間(93.56±7.52)min、術中平均出血量(104.37±10.24)mL、術后不良反應5例、傷口甲級愈合度為77.55%。對照組手術時間(108.54±9.47)min、術中平均出血量(129.45±13.35)mL、術后不良反應30例、傷口甲級愈合度為57.14%。均明顯好于照組(P<0.05)。同羅鳴,唐均英等[10]所報道的相一致。
采用這種方法,傷口的愈合程度非常好,不會留下手術疤痕,完全滿足了廣大女性愛美的需求,而且保證了女性生育的能力。避免了術后的各種遺留問題。給患者和廣大醫(yī)務工作者帶來了切實的實惠。
[參考文獻]
[1] 顏為紅,陳葵喜,馬俊.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剜除術60例臨床分析[J].北方藥學,2010,4(2):13-14.
[2] 陳平忍,石彬.腹腔鏡大子宮肌瘤切除術與開腹手術的對比研究[J].腹腔鏡外科雜志,2011,9(3):24-25.
[3] 吳國英,章穎,袁桂蘭,等.子宮肌瘤剔除術三種術式臨床效果比較[J].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2008,7(5):37-38.
[4] 鄭伯雙.經(jīng)腹與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的對比觀察[J].首都醫(yī)藥,2009,18(4):54-55.
[5] 張立英,張玲玲.經(jīng)腹、經(jīng)陰道與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的比較分析[J].中國內鏡雜志,2007,13(6):624-626.
[6] 李正芬,彭冬先,郭遂群,等.經(jīng)陰道、腹腔鏡與開腹子宮肌瘤剔除術的臨床比較[J].廣東醫(yī)學,2010,31(16):2085-2086.
[7] 胡慶蘭,黃華儀,劉永珠,等.腹腔鏡與開腹子宮肌瘤剔除術的對比研究[J].廣東醫(yī)學,2008,29(4):608-610.
[8] 魯春雁.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的臨床價值分析[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0,7(30):36-37.
[9] 王一斌,黃柳,唐家齡,等.子宮肌瘤剔除三種術式的臨床比較[J].南方醫(yī)科大學學報,2009,29(9):1945-1946.
[10] 羅鳴,唐均英.腹腔鏡下與經(jīng)腹子宮肌瘤剔除術的臨床比較[J].家庭醫(yī)藥·醫(yī)藥論壇,2010,2(10):691-695.
(收稿日期:2014-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