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仲杰++++++彭偉煒++++++譚介恒
[摘要] 目的 探討甲狀腺全切除或近全切除術治療甲狀腺癌的臨床療效及應用價值。 方法 選取該院收治的86例甲狀腺癌患者,對所有患者行甲狀腺全切除或近全切除手術,同時以I131核素治療和甲狀腺激素抑制治療為輔助治療,并對所有患者進行隨訪。 結果 12例患者術后出現(xiàn)暫時性聲音嘶啞,8例患者出現(xiàn)低鈣血癥, 經過合理的術后治療所有患者均在3個月內恢復正常,無一例出現(xiàn)永久性術后并發(fā)癥。隨訪期間,無一例死亡,無腫瘤復發(fā)、淋巴結轉移等情況發(fā)生,也未見明顯肝腎功能障礙、肺組織纖維化發(fā)生、骨髓抑制及白血病等嚴重后果。 結論 甲狀腺全切除術在治療甲狀腺癌上具有絕對的優(yōu)勢,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手術方法。通過術中正確嚴謹的手術操作和術后I131核素治療,能有效抑制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關鍵詞] 甲狀腺全切除;甲狀腺近全切除;甲狀腺癌
[中圖分類號] R736.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4)06(c)-0072-02
甲狀腺癌是常見的惡性腫瘤,其發(fā)病率逐年遞增,目前已成為發(fā)病率增加最迅速的惡性腫瘤,足以引起廣大醫(yī)生學者的注意。經過長達一個多世紀的研究,手術已成為治療甲狀腺癌的首選方法,特別是在美、英、日等一些國家,幾乎對所有甲狀腺癌患者均實行甲狀腺全切除手術治療[1]。而在國內,手術治療甲狀腺癌雖然得到很大程度上的認可,但是對于手術切除的程度及范圍仍存在較大爭議。甲狀腺葉切除術,單、雙側葉次全切除術,甲狀腺近全切除術和甲狀腺全切除術是治療甲狀腺癌的四種原發(fā)性手術方法,其中甲狀腺局部切除術和近全切除術術后易復發(fā),甲狀腺全切除也具有術后并發(fā)癥較多的弊端,因此,目前對甲狀腺癌的手術治療方法尚未形成統(tǒng)一的認識[2]。為探討甲狀腺全切除或近全切除術治療甲狀腺癌的臨床療效及應用價值,該院自2010年10月—2013年3月對86例甲狀腺癌患者行甲狀腺全切除或近全切除手術,同時采用I131核素治療和甲狀腺激素抑制治療為輔助治療,取得了良好的臨床效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收治的86例甲狀腺癌患者,其中男19例,女67例,年齡19~73歲,平均年齡(36±5.2)歲。對所有患者,原則上優(yōu)先考慮甲狀腺全切除術,行全切除術部分患者因個人條件限制,采用近全切除術。首次即行甲狀腺全切除術48例,同時進行改良或根治性頸部淋巴結清掃26例,合并頸部中央區(qū)淋巴結清掃22例;二次手術行甲狀腺全切除術25例,同時進行改良或根治性頸部淋巴結清掃11例,合并頸部中央區(qū)淋巴結清掃14例;3次手術完成甲狀腺全切除術5例;實行甲狀腺近全切除術8例。術中通過快速冷凍病理診斷證實所有患者均為甲狀腺癌,按病理類型分類,乳頭狀癌67例,伴有頸部淋巴轉移37例,肺部轉移10例;濾泡狀癌16例,伴有頸部淋巴轉移13例,肺部轉移2例;其他類型3例。
1.2 手術方法
患者取仰臥位,經麻醉后,在胸骨上方約2橫指位置橫形做7~8 cm的切口,游離皮瓣,將頸白線剪開,剖離甲狀腺組織,仔細分離緊貼腺體被膜,并將其歸入旁邊的纖維脂肪組織中。切斷并結扎甲狀腺中靜脈和下靜脈。解剖喉返神經,暴露甲狀旁腺并保留。剖離甲狀腺下極使下動脈暴露,靠近頸總動脈處切斷并結扎。分離氣管前間隙及斷峽部,將腫塊側甲狀腺切除,將標本進行冷凍快速病理診斷。病理結果若為良性,止血后安置引流管,逐層縫合創(chuàng)面;若為惡性,以同樣的方法對對側甲狀腺腺葉實行切除手術。對無明顯淋巴結腫大的患者,同時進行頸部中央區(qū)淋巴結清掃;對淋巴結腫大的患者,同時進行改良或根治性頸側區(qū)淋巴結清掃。
1.3 輔助治療方法
術后所有患者忌碘攝入,行I131核素治療1個月,以徹底清除甲狀腺全切除術或近全切除術后殘留的功能性組織,然后采用甲狀腺激素抑制治療療法,依據患者血清中甲狀腺激素水平合理服用甲狀腺激素,常規(guī)采用口服優(yōu)甲樂直至TSH降至0.5 μIU/mL以下[3]。
1.4 療效評價標準
術后血鈣<2.0 mmol/L或血清甲狀腺激素(PTH)低于9 pg/mL,并出現(xiàn)手足或面部麻木、抽搐等癥狀者為甲狀旁腺功能減退。其中,1年內血鈣、PTH水平恢復正常者為暫時性甲狀腺功能減退;術后1年內不能恢復正常水平為永久性甲狀旁腺功能減退。術后若出現(xiàn)聲音嘶啞或飲水嗆咳等癥狀,需進行喉鏡檢查聲帶運動情況:聲帶運動受限或固定不動為喉返神經損傷,6個月內如可恢復正常定為暫時性喉返神經損傷,否則定為永久性喉返神經損傷[3]。
1.5 統(tǒng)計方法
應用SPSS18.0統(tǒng)計軟件包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2 結果
2.1 術后并發(fā)癥
術后12例患者出現(xiàn)暫時性聲音嘶啞,經間接喉鏡檢查證實單側聲帶麻痹或者活動減弱,因個人情況不同均在2~5周內恢復正常;其中部分患者經間接喉鏡檢查發(fā)現(xiàn)雙側喉返神經損傷,聲門裂2~4 mm,對其氣管插管,約1個月后拔管出院,基本康復,劇烈運動時呼吸稍顯困難。8例患者出現(xiàn)低鈣血癥,臨床表現(xiàn)為口周或四肢末端麻木甚至手足輕度抽搐,在口服或靜脈注射鈣劑后癥狀均有所緩解,并在4~15 d內完全恢復,無一例出現(xiàn)永久性四肢麻木或抽搐。見表1。
表1 術后并發(fā)癥情況
■
2.2 隨訪與預后
所有患者在手術期及住院期間均無死亡,并對所有患者進行隨訪,隨訪時間6個月~3年,中位隨訪時間2年。隨訪期間,均無腫瘤復發(fā)及淋巴結轉移現(xiàn)象,無肝腎功能嚴重損壞及肺組織纖維化發(fā)生,未發(fā)現(xiàn)骨髓抑制及白血病病例。
3 討論
甲狀腺癌是多中心發(fā)病率最高的內分泌惡性腫瘤,目前甲狀腺全切除或近全切除術逐漸成為主流[4]。全切除或近全切除術的優(yōu)點是毋庸置疑的,其能最大限度地徹底切除原發(fā)灶。雖然甲狀腺全切除或近全切除術的致殘性我們無法忽略,但是通過合理的輔助治療如服用甲狀腺激素便可緩解手術給患者帶來的負面影響[5]。對于甲狀腺全切除或近全切除術的術后并發(fā)癥,預防的關鍵在于正確嚴密的手術操作。在入喉前與甲狀腺靠近時,只要仔細解剖近中腹側被膜就能較容易地避開對甲狀旁腺和喉返神經的傷害[6]。該研究表明,86例患者中僅有12例出現(xiàn)暫時性的術后并發(fā)癥,均能夠在短期內恢復正常,無一例對患者術后生活造成不可挽回的影響,無一例出現(xiàn)永久性并發(fā)癥。該結果有力說明,對待甲狀腺癌,全切除或近全切除是一種頗為安全有效的方法。并且,通過I131核素輔助治療可以降低患者的遠期復發(fā)率和病死率,對患者術后的長期生存至關重要[7]。
值得注意的是在甲狀腺切除或近全切除手術中冷凍病理檢查十分重要,只有探明甲狀腺癌的擴散程度和范圍,才能決定最優(yōu)的手術方法,避免短期內二次手術給患者帶來的創(chuàng)傷。同時可以用同位素檢測方法檢測甲狀腺癌復發(fā)的可能性,這一點對甲狀腺癌患者的預后至關重要,一旦發(fā)現(xiàn)某區(qū)域核素濃聚,即可診斷為轉移灶,及時采取有效的補救措施[8]。
[參考文獻]
[1] 屠規(guī)益.甲狀腺外科的國際動向及評價[J].中華耳鼻咽喉科雜志,2003, 38(4):310-313.
[2] 向俊,吳毅.甲狀腺癌臨床診治新特點(附572例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8,28(5):365-367.
[3] 張濱,李福榮,馮江,等. 甲狀腺全切治療分化型甲狀腺癌的臨床意義和并發(fā)癥分析[J].現(xiàn)代腫瘤醫(yī)學,2013,21(9):1967-1969.
[4] 魏偉,何向輝,章志翔.分化型甲狀腺癌的外科治療 [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外科雜志,2010,16(1):22-24.
[5] Glockzin G,Homung M,Kienle K,et al. Completion thyroidectomy: effect of timing on clinical complications and oncologic outcome in patients with 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J].World J Surg,2012,36(5):1168-1173.
[6] 劉安,李云梅.改良甲狀腺次全切除術的臨床應用體會[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0,7(24):71.
[7] 徐先發(fā),唐玲,李洪躍,等.甲狀腺全切除術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探討[J].臨床外科雜志,2010,18(5):329-331.
[8] 陳會彬.分化型甲狀腺癌診治的進展[J].醫(yī)學綜述,2011,17(2):218-221.
(收稿日期:2014-03-19)endprint
[摘要] 目的 探討甲狀腺全切除或近全切除術治療甲狀腺癌的臨床療效及應用價值。 方法 選取該院收治的86例甲狀腺癌患者,對所有患者行甲狀腺全切除或近全切除手術,同時以I131核素治療和甲狀腺激素抑制治療為輔助治療,并對所有患者進行隨訪。 結果 12例患者術后出現(xiàn)暫時性聲音嘶啞,8例患者出現(xiàn)低鈣血癥, 經過合理的術后治療所有患者均在3個月內恢復正常,無一例出現(xiàn)永久性術后并發(fā)癥。隨訪期間,無一例死亡,無腫瘤復發(fā)、淋巴結轉移等情況發(fā)生,也未見明顯肝腎功能障礙、肺組織纖維化發(fā)生、骨髓抑制及白血病等嚴重后果。 結論 甲狀腺全切除術在治療甲狀腺癌上具有絕對的優(yōu)勢,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手術方法。通過術中正確嚴謹的手術操作和術后I131核素治療,能有效抑制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關鍵詞] 甲狀腺全切除;甲狀腺近全切除;甲狀腺癌
[中圖分類號] R736.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4)06(c)-0072-02
甲狀腺癌是常見的惡性腫瘤,其發(fā)病率逐年遞增,目前已成為發(fā)病率增加最迅速的惡性腫瘤,足以引起廣大醫(yī)生學者的注意。經過長達一個多世紀的研究,手術已成為治療甲狀腺癌的首選方法,特別是在美、英、日等一些國家,幾乎對所有甲狀腺癌患者均實行甲狀腺全切除手術治療[1]。而在國內,手術治療甲狀腺癌雖然得到很大程度上的認可,但是對于手術切除的程度及范圍仍存在較大爭議。甲狀腺葉切除術,單、雙側葉次全切除術,甲狀腺近全切除術和甲狀腺全切除術是治療甲狀腺癌的四種原發(fā)性手術方法,其中甲狀腺局部切除術和近全切除術術后易復發(fā),甲狀腺全切除也具有術后并發(fā)癥較多的弊端,因此,目前對甲狀腺癌的手術治療方法尚未形成統(tǒng)一的認識[2]。為探討甲狀腺全切除或近全切除術治療甲狀腺癌的臨床療效及應用價值,該院自2010年10月—2013年3月對86例甲狀腺癌患者行甲狀腺全切除或近全切除手術,同時采用I131核素治療和甲狀腺激素抑制治療為輔助治療,取得了良好的臨床效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收治的86例甲狀腺癌患者,其中男19例,女67例,年齡19~73歲,平均年齡(36±5.2)歲。對所有患者,原則上優(yōu)先考慮甲狀腺全切除術,行全切除術部分患者因個人條件限制,采用近全切除術。首次即行甲狀腺全切除術48例,同時進行改良或根治性頸部淋巴結清掃26例,合并頸部中央區(qū)淋巴結清掃22例;二次手術行甲狀腺全切除術25例,同時進行改良或根治性頸部淋巴結清掃11例,合并頸部中央區(qū)淋巴結清掃14例;3次手術完成甲狀腺全切除術5例;實行甲狀腺近全切除術8例。術中通過快速冷凍病理診斷證實所有患者均為甲狀腺癌,按病理類型分類,乳頭狀癌67例,伴有頸部淋巴轉移37例,肺部轉移10例;濾泡狀癌16例,伴有頸部淋巴轉移13例,肺部轉移2例;其他類型3例。
1.2 手術方法
患者取仰臥位,經麻醉后,在胸骨上方約2橫指位置橫形做7~8 cm的切口,游離皮瓣,將頸白線剪開,剖離甲狀腺組織,仔細分離緊貼腺體被膜,并將其歸入旁邊的纖維脂肪組織中。切斷并結扎甲狀腺中靜脈和下靜脈。解剖喉返神經,暴露甲狀旁腺并保留。剖離甲狀腺下極使下動脈暴露,靠近頸總動脈處切斷并結扎。分離氣管前間隙及斷峽部,將腫塊側甲狀腺切除,將標本進行冷凍快速病理診斷。病理結果若為良性,止血后安置引流管,逐層縫合創(chuàng)面;若為惡性,以同樣的方法對對側甲狀腺腺葉實行切除手術。對無明顯淋巴結腫大的患者,同時進行頸部中央區(qū)淋巴結清掃;對淋巴結腫大的患者,同時進行改良或根治性頸側區(qū)淋巴結清掃。
1.3 輔助治療方法
術后所有患者忌碘攝入,行I131核素治療1個月,以徹底清除甲狀腺全切除術或近全切除術后殘留的功能性組織,然后采用甲狀腺激素抑制治療療法,依據患者血清中甲狀腺激素水平合理服用甲狀腺激素,常規(guī)采用口服優(yōu)甲樂直至TSH降至0.5 μIU/mL以下[3]。
1.4 療效評價標準
術后血鈣<2.0 mmol/L或血清甲狀腺激素(PTH)低于9 pg/mL,并出現(xiàn)手足或面部麻木、抽搐等癥狀者為甲狀旁腺功能減退。其中,1年內血鈣、PTH水平恢復正常者為暫時性甲狀腺功能減退;術后1年內不能恢復正常水平為永久性甲狀旁腺功能減退。術后若出現(xiàn)聲音嘶啞或飲水嗆咳等癥狀,需進行喉鏡檢查聲帶運動情況:聲帶運動受限或固定不動為喉返神經損傷,6個月內如可恢復正常定為暫時性喉返神經損傷,否則定為永久性喉返神經損傷[3]。
1.5 統(tǒng)計方法
應用SPSS18.0統(tǒng)計軟件包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2 結果
2.1 術后并發(fā)癥
術后12例患者出現(xiàn)暫時性聲音嘶啞,經間接喉鏡檢查證實單側聲帶麻痹或者活動減弱,因個人情況不同均在2~5周內恢復正常;其中部分患者經間接喉鏡檢查發(fā)現(xiàn)雙側喉返神經損傷,聲門裂2~4 mm,對其氣管插管,約1個月后拔管出院,基本康復,劇烈運動時呼吸稍顯困難。8例患者出現(xiàn)低鈣血癥,臨床表現(xiàn)為口周或四肢末端麻木甚至手足輕度抽搐,在口服或靜脈注射鈣劑后癥狀均有所緩解,并在4~15 d內完全恢復,無一例出現(xiàn)永久性四肢麻木或抽搐。見表1。
表1 術后并發(fā)癥情況
■
2.2 隨訪與預后
所有患者在手術期及住院期間均無死亡,并對所有患者進行隨訪,隨訪時間6個月~3年,中位隨訪時間2年。隨訪期間,均無腫瘤復發(fā)及淋巴結轉移現(xiàn)象,無肝腎功能嚴重損壞及肺組織纖維化發(fā)生,未發(fā)現(xiàn)骨髓抑制及白血病病例。
3 討論
甲狀腺癌是多中心發(fā)病率最高的內分泌惡性腫瘤,目前甲狀腺全切除或近全切除術逐漸成為主流[4]。全切除或近全切除術的優(yōu)點是毋庸置疑的,其能最大限度地徹底切除原發(fā)灶。雖然甲狀腺全切除或近全切除術的致殘性我們無法忽略,但是通過合理的輔助治療如服用甲狀腺激素便可緩解手術給患者帶來的負面影響[5]。對于甲狀腺全切除或近全切除術的術后并發(fā)癥,預防的關鍵在于正確嚴密的手術操作。在入喉前與甲狀腺靠近時,只要仔細解剖近中腹側被膜就能較容易地避開對甲狀旁腺和喉返神經的傷害[6]。該研究表明,86例患者中僅有12例出現(xiàn)暫時性的術后并發(fā)癥,均能夠在短期內恢復正常,無一例對患者術后生活造成不可挽回的影響,無一例出現(xiàn)永久性并發(fā)癥。該結果有力說明,對待甲狀腺癌,全切除或近全切除是一種頗為安全有效的方法。并且,通過I131核素輔助治療可以降低患者的遠期復發(fā)率和病死率,對患者術后的長期生存至關重要[7]。
值得注意的是在甲狀腺切除或近全切除手術中冷凍病理檢查十分重要,只有探明甲狀腺癌的擴散程度和范圍,才能決定最優(yōu)的手術方法,避免短期內二次手術給患者帶來的創(chuàng)傷。同時可以用同位素檢測方法檢測甲狀腺癌復發(fā)的可能性,這一點對甲狀腺癌患者的預后至關重要,一旦發(fā)現(xiàn)某區(qū)域核素濃聚,即可診斷為轉移灶,及時采取有效的補救措施[8]。
[參考文獻]
[1] 屠規(guī)益.甲狀腺外科的國際動向及評價[J].中華耳鼻咽喉科雜志,2003, 38(4):310-313.
[2] 向俊,吳毅.甲狀腺癌臨床診治新特點(附572例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8,28(5):365-367.
[3] 張濱,李福榮,馮江,等. 甲狀腺全切治療分化型甲狀腺癌的臨床意義和并發(fā)癥分析[J].現(xiàn)代腫瘤醫(yī)學,2013,21(9):1967-1969.
[4] 魏偉,何向輝,章志翔.分化型甲狀腺癌的外科治療 [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外科雜志,2010,16(1):22-24.
[5] Glockzin G,Homung M,Kienle K,et al. Completion thyroidectomy: effect of timing on clinical complications and oncologic outcome in patients with 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J].World J Surg,2012,36(5):1168-1173.
[6] 劉安,李云梅.改良甲狀腺次全切除術的臨床應用體會[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0,7(24):71.
[7] 徐先發(fā),唐玲,李洪躍,等.甲狀腺全切除術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探討[J].臨床外科雜志,2010,18(5):329-331.
[8] 陳會彬.分化型甲狀腺癌診治的進展[J].醫(yī)學綜述,2011,17(2):218-221.
(收稿日期:2014-03-19)endprint
[摘要] 目的 探討甲狀腺全切除或近全切除術治療甲狀腺癌的臨床療效及應用價值。 方法 選取該院收治的86例甲狀腺癌患者,對所有患者行甲狀腺全切除或近全切除手術,同時以I131核素治療和甲狀腺激素抑制治療為輔助治療,并對所有患者進行隨訪。 結果 12例患者術后出現(xiàn)暫時性聲音嘶啞,8例患者出現(xiàn)低鈣血癥, 經過合理的術后治療所有患者均在3個月內恢復正常,無一例出現(xiàn)永久性術后并發(fā)癥。隨訪期間,無一例死亡,無腫瘤復發(fā)、淋巴結轉移等情況發(fā)生,也未見明顯肝腎功能障礙、肺組織纖維化發(fā)生、骨髓抑制及白血病等嚴重后果。 結論 甲狀腺全切除術在治療甲狀腺癌上具有絕對的優(yōu)勢,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手術方法。通過術中正確嚴謹的手術操作和術后I131核素治療,能有效抑制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關鍵詞] 甲狀腺全切除;甲狀腺近全切除;甲狀腺癌
[中圖分類號] R736.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4)06(c)-0072-02
甲狀腺癌是常見的惡性腫瘤,其發(fā)病率逐年遞增,目前已成為發(fā)病率增加最迅速的惡性腫瘤,足以引起廣大醫(yī)生學者的注意。經過長達一個多世紀的研究,手術已成為治療甲狀腺癌的首選方法,特別是在美、英、日等一些國家,幾乎對所有甲狀腺癌患者均實行甲狀腺全切除手術治療[1]。而在國內,手術治療甲狀腺癌雖然得到很大程度上的認可,但是對于手術切除的程度及范圍仍存在較大爭議。甲狀腺葉切除術,單、雙側葉次全切除術,甲狀腺近全切除術和甲狀腺全切除術是治療甲狀腺癌的四種原發(fā)性手術方法,其中甲狀腺局部切除術和近全切除術術后易復發(fā),甲狀腺全切除也具有術后并發(fā)癥較多的弊端,因此,目前對甲狀腺癌的手術治療方法尚未形成統(tǒng)一的認識[2]。為探討甲狀腺全切除或近全切除術治療甲狀腺癌的臨床療效及應用價值,該院自2010年10月—2013年3月對86例甲狀腺癌患者行甲狀腺全切除或近全切除手術,同時采用I131核素治療和甲狀腺激素抑制治療為輔助治療,取得了良好的臨床效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收治的86例甲狀腺癌患者,其中男19例,女67例,年齡19~73歲,平均年齡(36±5.2)歲。對所有患者,原則上優(yōu)先考慮甲狀腺全切除術,行全切除術部分患者因個人條件限制,采用近全切除術。首次即行甲狀腺全切除術48例,同時進行改良或根治性頸部淋巴結清掃26例,合并頸部中央區(qū)淋巴結清掃22例;二次手術行甲狀腺全切除術25例,同時進行改良或根治性頸部淋巴結清掃11例,合并頸部中央區(qū)淋巴結清掃14例;3次手術完成甲狀腺全切除術5例;實行甲狀腺近全切除術8例。術中通過快速冷凍病理診斷證實所有患者均為甲狀腺癌,按病理類型分類,乳頭狀癌67例,伴有頸部淋巴轉移37例,肺部轉移10例;濾泡狀癌16例,伴有頸部淋巴轉移13例,肺部轉移2例;其他類型3例。
1.2 手術方法
患者取仰臥位,經麻醉后,在胸骨上方約2橫指位置橫形做7~8 cm的切口,游離皮瓣,將頸白線剪開,剖離甲狀腺組織,仔細分離緊貼腺體被膜,并將其歸入旁邊的纖維脂肪組織中。切斷并結扎甲狀腺中靜脈和下靜脈。解剖喉返神經,暴露甲狀旁腺并保留。剖離甲狀腺下極使下動脈暴露,靠近頸總動脈處切斷并結扎。分離氣管前間隙及斷峽部,將腫塊側甲狀腺切除,將標本進行冷凍快速病理診斷。病理結果若為良性,止血后安置引流管,逐層縫合創(chuàng)面;若為惡性,以同樣的方法對對側甲狀腺腺葉實行切除手術。對無明顯淋巴結腫大的患者,同時進行頸部中央區(qū)淋巴結清掃;對淋巴結腫大的患者,同時進行改良或根治性頸側區(qū)淋巴結清掃。
1.3 輔助治療方法
術后所有患者忌碘攝入,行I131核素治療1個月,以徹底清除甲狀腺全切除術或近全切除術后殘留的功能性組織,然后采用甲狀腺激素抑制治療療法,依據患者血清中甲狀腺激素水平合理服用甲狀腺激素,常規(guī)采用口服優(yōu)甲樂直至TSH降至0.5 μIU/mL以下[3]。
1.4 療效評價標準
術后血鈣<2.0 mmol/L或血清甲狀腺激素(PTH)低于9 pg/mL,并出現(xiàn)手足或面部麻木、抽搐等癥狀者為甲狀旁腺功能減退。其中,1年內血鈣、PTH水平恢復正常者為暫時性甲狀腺功能減退;術后1年內不能恢復正常水平為永久性甲狀旁腺功能減退。術后若出現(xiàn)聲音嘶啞或飲水嗆咳等癥狀,需進行喉鏡檢查聲帶運動情況:聲帶運動受限或固定不動為喉返神經損傷,6個月內如可恢復正常定為暫時性喉返神經損傷,否則定為永久性喉返神經損傷[3]。
1.5 統(tǒng)計方法
應用SPSS18.0統(tǒng)計軟件包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2 結果
2.1 術后并發(fā)癥
術后12例患者出現(xiàn)暫時性聲音嘶啞,經間接喉鏡檢查證實單側聲帶麻痹或者活動減弱,因個人情況不同均在2~5周內恢復正常;其中部分患者經間接喉鏡檢查發(fā)現(xiàn)雙側喉返神經損傷,聲門裂2~4 mm,對其氣管插管,約1個月后拔管出院,基本康復,劇烈運動時呼吸稍顯困難。8例患者出現(xiàn)低鈣血癥,臨床表現(xiàn)為口周或四肢末端麻木甚至手足輕度抽搐,在口服或靜脈注射鈣劑后癥狀均有所緩解,并在4~15 d內完全恢復,無一例出現(xiàn)永久性四肢麻木或抽搐。見表1。
表1 術后并發(fā)癥情況
■
2.2 隨訪與預后
所有患者在手術期及住院期間均無死亡,并對所有患者進行隨訪,隨訪時間6個月~3年,中位隨訪時間2年。隨訪期間,均無腫瘤復發(fā)及淋巴結轉移現(xiàn)象,無肝腎功能嚴重損壞及肺組織纖維化發(fā)生,未發(fā)現(xiàn)骨髓抑制及白血病病例。
3 討論
甲狀腺癌是多中心發(fā)病率最高的內分泌惡性腫瘤,目前甲狀腺全切除或近全切除術逐漸成為主流[4]。全切除或近全切除術的優(yōu)點是毋庸置疑的,其能最大限度地徹底切除原發(fā)灶。雖然甲狀腺全切除或近全切除術的致殘性我們無法忽略,但是通過合理的輔助治療如服用甲狀腺激素便可緩解手術給患者帶來的負面影響[5]。對于甲狀腺全切除或近全切除術的術后并發(fā)癥,預防的關鍵在于正確嚴密的手術操作。在入喉前與甲狀腺靠近時,只要仔細解剖近中腹側被膜就能較容易地避開對甲狀旁腺和喉返神經的傷害[6]。該研究表明,86例患者中僅有12例出現(xiàn)暫時性的術后并發(fā)癥,均能夠在短期內恢復正常,無一例對患者術后生活造成不可挽回的影響,無一例出現(xiàn)永久性并發(fā)癥。該結果有力說明,對待甲狀腺癌,全切除或近全切除是一種頗為安全有效的方法。并且,通過I131核素輔助治療可以降低患者的遠期復發(fā)率和病死率,對患者術后的長期生存至關重要[7]。
值得注意的是在甲狀腺切除或近全切除手術中冷凍病理檢查十分重要,只有探明甲狀腺癌的擴散程度和范圍,才能決定最優(yōu)的手術方法,避免短期內二次手術給患者帶來的創(chuàng)傷。同時可以用同位素檢測方法檢測甲狀腺癌復發(fā)的可能性,這一點對甲狀腺癌患者的預后至關重要,一旦發(fā)現(xiàn)某區(qū)域核素濃聚,即可診斷為轉移灶,及時采取有效的補救措施[8]。
[參考文獻]
[1] 屠規(guī)益.甲狀腺外科的國際動向及評價[J].中華耳鼻咽喉科雜志,2003, 38(4):310-313.
[2] 向俊,吳毅.甲狀腺癌臨床診治新特點(附572例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8,28(5):365-367.
[3] 張濱,李福榮,馮江,等. 甲狀腺全切治療分化型甲狀腺癌的臨床意義和并發(fā)癥分析[J].現(xiàn)代腫瘤醫(yī)學,2013,21(9):1967-1969.
[4] 魏偉,何向輝,章志翔.分化型甲狀腺癌的外科治療 [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外科雜志,2010,16(1):22-24.
[5] Glockzin G,Homung M,Kienle K,et al. Completion thyroidectomy: effect of timing on clinical complications and oncologic outcome in patients with 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J].World J Surg,2012,36(5):1168-1173.
[6] 劉安,李云梅.改良甲狀腺次全切除術的臨床應用體會[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0,7(24):71.
[7] 徐先發(fā),唐玲,李洪躍,等.甲狀腺全切除術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探討[J].臨床外科雜志,2010,18(5):329-331.
[8] 陳會彬.分化型甲狀腺癌診治的進展[J].醫(yī)學綜述,2011,17(2):218-221.
(收稿日期:2014-03-1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