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
39例急性盆腔炎臨床治療
李娟
目的 通過對39例婦科急性盆腔炎臨床治療資料進行分析和總結, 為臨床治療急性盆腔炎提供好的方法和建議。方法 分析39例急性盆腔炎患者臨床治療方法和護理方法。結果 39例急性盆腔炎患者經過臨床治療和精心護理, 治療效果顯著。結論 女性急性盆腔炎是臨床上非常普遍的一種婦科疾病, 但是盆腔炎是一種頑固性疾病, 可以引發(fā)彌漫性腹膜炎、敗血癥、感染性休克等疾病, 嚴重的患者可以致命, 但是如果能及時治療, 方法得當, 臨床的治療效果還是很顯著的。
婦科急性盆腔炎;臨床治療;分析與總結
盆腔炎是臨床上非常普遍的一種婦科疾病, 它的臨床特點就是頑固、發(fā)病時間長, 然而導致盆腔炎的原因多是因為個人衛(wèi)生比較差、不潔性交等衛(wèi)生問題和手術后感染及鄰近器官炎癥引發(fā)的。盆腔炎在臨床上可分為急性盆腔炎和慢性盆腔炎, 其中急性盆腔炎是由于女性的內生殖器及其周圍的結締組織、腹膜發(fā)生的急性炎癥[1]。
1.1 一般資料 本院2013年1~8月收治的39例婦科急性盆腔炎患者, 其中年齡24~30歲患者15例, 31~40歲患者15例;40~49歲患者9例;農村患者是30例, 城市患者9例;大專以下文化患者28例, 大專以上文化患者11例。
1.2 臨床表現 39例急性盆腔炎患者都有發(fā)熱現象出現,患者均小腹疼痛難忍, 白帶呈膿狀且量多, 渾身乏力, 經常腰疼, 月經不調。對于病程長的患者可能出現神經衰弱、精神不振、失眠等癥狀;嚴重患者會出現發(fā)熱、頭疼、食欲不振等癥狀, 這些都是急性盆腔炎在臨床上的一些表現。
1.3 臨床診斷 將39例急性盆腔炎患者的分泌物利用涂片方式進行臨床診斷。將患者的分泌物、宮頸管分泌物, 或者尿道分泌物、或腹腔液進行取樣, 做成涂片, 干燥之后以美藍染色, 但是宮頸管淋菌檢出率只有67%。
1.4 治療方法 對39例婦科急性盆腔炎患者, 根據不同程度的病情應用不同的治療方式, 其中, 輕型的急性盆腔炎患者, 臨床可以應用青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或者甲硝唑等藥物進行靜脈注射治療;重型急性盆腔炎患者, 可以同時使用兩種或者兩種以上的抗生素進行靜脈注射治療。而對于已經形成了膿腫的患者, 臨床上發(fā)現藥物治療特別慢, 而且沒有什么顯著的成效, 可以手術切開膿腫然后引出膿液, 根據取出的膿液再進行實驗室檢測, 根據結果選擇合適的抗生素進行治療, 效果很顯著。醫(yī)務人員一定要依照病情使用抗生素,要控制抗生素的藥量, 不要亂用抗生素, 西醫(yī)治療的同時要配合物理治療, 可以大大的增強治療效果。
39例急性盆腔炎患者經過臨床治療和精心護理, 治療效果顯著。
3.1 盆腔炎是臨床上最普遍的一種婦科疾病, 它發(fā)病時可以是一個部位, 也可以是多個部位同時發(fā)病。根據發(fā)病的過程和臨床發(fā)病癥狀可以將其分為急性盆腔炎和慢性盆腔炎。如今, 盆腔炎已經給婦女的生活、工作、家庭都帶來困擾[2]。3.2 引發(fā)盆腔炎的原因。盆腔炎是臨床普通的婦科疾病,多數女性是因為個人衛(wèi)生和不潔性交或者術后感染等原因引起的。引起急性盆腔炎的原因有:個人衛(wèi)生問題、宮內節(jié)育環(huán)的使用、產后感染、流產后感染, 某些手術術前和術后衛(wèi)生差, 不潔性交及經期性交等。
3.3 急性盆腔炎如何確診及分辨方法。臨床可以通過患者的分泌物涂片、病原體培養(yǎng)、腹腔鏡檢查等方法都可以辨別是否患有盆腔炎, 也是臨床常用的確診盆腔炎的方法。
3.4 預防盆腔炎。根據以上對盆腔炎的了解, 那女性朋友應該怎么樣才能預防盆腔炎呢?根據臨床資料可知, 女性無論多忙都要有運動的習慣, 平時要注意個人衛(wèi)生, 勤洗勤換內褲, 還要注意經期衛(wèi)生, 在性交時要使用避孕套, 避免交叉感染導致炎癥嚴重, 飲食上不要食用刺激性的食物, 多食用清淡的食物, 還要保持心情愉悅和避免不必要的婦科檢查等[3]。
若女性朋友得了急性盆腔炎, 不要有心理負擔, 更不要覺得羞愧, 要正確面對, 有積極的心態(tài)配合治療。要注意個人衛(wèi)生, 不要亂用藥, 根據醫(yī)囑來治療盆腔炎, 好的心情、好的心態(tài), 配合上好的治療和精心的護理, 會加快病愈。
[1] 張小莉, 楊夢耕, 邱學華, 等.宮腔藥物注射治療慢性盆腔炎182例療效分析.陜西醫(yī)學雜志, 2008, 27(10):623-624.
[2] 游文佳.對婦科急性盆腔炎治療的臨床分析.中國醫(yī)藥指南, 2012(3):181-182.
[3] 張華.甲硝唑聯合阿奇霉素治療急性盆腔炎臨床療效觀察.中外醫(yī)療, 2009(10):279.
2014-06-23]
130300 吉林省德惠市萬寶鎮(zhèn)衛(wèi)生院婦產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