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忠孝 張莉
【摘要】可以說只有完善的教師,才會有進步的學生。教師的自我完善是有效教育的前提,本文對此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教師;自我完善;有效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教師在社會歷史中扮演的是一個傳承文明的角色,其職業(yè)的崇高與神圣,是社會對教師的期望,是教師群體的一種理想人格,帶有很大的“先在性”,但具體落實到作為教師的個體,則是另外一碼事。也就是說,教師職業(yè)的崇高,并不等于教師個體具備了應有的崇高,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本身的修煉。
有人說,政治家掌握了現(xiàn)在,教育家掌握了未來,如果作為個體的教師,我們自己情感冷漠,不曾有多少道德上的操守,不可能指望學生有高尚的情操、理想,更談不上掌握未來。教師的雙重角色表明,他既是知識的傳播者,更應該是道德、理想的塑造者。古人云:“言傳不如身教”,教師的世界觀、人生觀、工作責任感和敬業(yè)精神對學生的影響具有直接性、生動性和示范性,其一言一行,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所以,作為教師,其道德品質(zhì)的修養(yǎng)與自我完善,是貫穿始終的一種人生修煉,只有不斷地超越自我,才能在“學為人師”的同時,達到真正意義上的“行為世范”。
教育和教學的過程是教師與學生相互參與的過程,是心靈與心靈相互碰撞的過程,是情感相互滲透的過程。教師高尚的道德行為,在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過程中所取的作用,是其他任何形式的教育所無法替代的。多少年來,我們教師往往以居高臨下的姿態(tài)教訓人,喜歡空洞的說教,在潛意識中總以為自己是真理的代言人,不自覺地扮演生動的傳道者角色,而很少反思自己是否“有道”。陶行知先生認為:“教師的任務是‘千教萬教,教人求真”,一個好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對教師職業(yè)充滿理想追求的人,要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情感,教師只有通過自己內(nèi)在的精神力量去感染學生,用情感的琴弦去撥動學生渴求知識的欲望。我們多年的教育實踐表明,空洞的說教是無法真正從內(nèi)心塑造學生的靈魂的。外在強加的東西可以使學生懾于教師的威嚴而被動接受,但無法在他們的心靈深處開花結果。相反,往往造成學生對教師的極度反感,形成種種逆反心理,甚至學生的個性、情感、創(chuàng)造精神都在我們空洞乏力的說教中喪失殆盡,導致其負面影響比正面教育更大。生命教育觀認為:對待學生要上升到生命的高度,課堂教學過程不只是傳授知識的簡單化過程,而應該體現(xiàn)生命的價值,應該是生命的碰撞過程。要體現(xiàn)這些,教師只有依賴于自己高尚的品質(zhì)所形成的人格魅力,以此作為支點,讓這種力量滲透學生的心靈。
面對一個新的班級,一張張陌生的面孔,靠什么去縮短師生間的距離,使學生相信你,接納你,愿意輕松和諧地與你共同完成教學工作呢?當然除了你淵博的知識、不凡的儀表、高雅的談吐外,最重要的還是你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情感的投入。俗話說:“親其師,而信其道。”只要學生打心眼里佩服你,愿意學好你所教的課程,積極性調(diào)動起來了,那么其他問題就不是問題了。教師的不斷自我完善,要堅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要微笑,這是至關重要的。教師面帶微笑,從容而自信地步上講臺,會縮短師生間的心理距離,微笑是加強友好合作的橋梁。人與人相逢時,各種表情中,只有微笑最拿人,微笑會給人以春風拂面的感覺,才會給你贏得好的第一印象。
二是多贊美,少批評。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優(yōu)點,了解學生的優(yōu)點,并加以真誠的贊美。對于大多數(shù)學生來說,你說他行,他就行;你說他不行,他就不行。這個原理也符合當今流行的賞識教育理論。
三是要有一顆寬容豁達的心。寬容是教育影響學生的必要條件。為人師者,要讓自己擁有自然、寬容和達觀的德行,也就是爺爺待兒孫們的那樣一種發(fā)自心底的喜愛和由衷的欣賞,這唯有不斷學習、提煉和獨特的人生感悟才能使然。
四是要尊重學生。為人師者,要銘記愛和尊重是教育的前提。我們永遠不要小視自己的教育對象,要學會尊重他們,平視他們。當我們發(fā)現(xiàn)孩子犯了錯誤,要留給他們自我悔過的機會,要傾聽他們內(nèi)心的真實想法,要依人之平常心看待他們的問題。
記得我曾經(jīng)帶過一個班級,上完第一節(jié)課,心中失望了好一陣子,簡直沒有信心能否把這個班帶出來。但后來的實踐證明,教師的情感與關愛能創(chuàng)造神話、能變荒漠為綠洲,更能將“死馬”醫(yī)成“活馬”。這個班五十人,大多男生調(diào)皮搗蛋,學習英語極其偷懶,且英語基礎較差,于是我利用節(jié)假日找學生談話,進行家訪,從中了解到大多數(shù)學生求知欲很強,在掌握全班情況后,我首先在班上培養(yǎng)了正確的輿論導向——拼搏進取,知難而上。我每天給他們教一些非常簡單的課本上沒有的東西,他們很容易學會,我就逐一表揚他們,把學生的勁先鼓起來,情緒先調(diào)動起來,然后利用空閑時間給他們補習之前沒有學會的東西。學生看到我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而不計報酬,一心放在班級工作及英語教學上,自然人人非常感激,學習也就更加積極主動了。有些生活上有問題、經(jīng)濟上有困難的學生,我也盡力幫助他們,俗話說:“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就算是一塊頑石,只要你誠心對待,以情換情,他也會被感化,心甘情愿的按照你確定的目標去奮斗。
在平時的教學中,我盡量去挖掘學生的潛力,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優(yōu)點,不同的學生給定不同的奮斗目標。哪怕學生取得了一點點進步,我都要適時地給予鼓勵與表揚,并提出新的奮斗目標。這樣在潛移默化中,在師生的長期合作中,學生就會形成一種默契:知道什么是對與錯,什么是他應該追求的,什么是他應該舍棄的;學生就會不斷地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達到老師的期望。
(編輯:陳 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