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瑜
(無錫外國語學校小學部,江蘇無錫,214000)
課外閱讀是指學生在課堂閱讀訓練之外的各種獨立閱讀,是課堂閱讀的繼續(xù)和擴展。隨著教育界對課外閱讀研究的深入,它所帶來的諸多益處是毋庸置疑的。低年段小學生正處于閱讀的起步階段,因此,教師及早引導他們?nèi)フ_面對豐富多樣的閱讀世界,增加知識儲備,以一種積極、主動、愉悅的心態(tài),高效地投入到課外閱讀中去,顯得至關重要。
一次正式的閱讀活動,首先要有一個明確的閱讀目標,然后便是為實現(xiàn)這個閱讀目標所要采取的種種閱讀手段。只有確定明確、符合實際的閱讀目標,選擇得力、切實可行的閱讀手段,才能取得良好的閱讀效果。結(jié)合《義務教育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及學生識字量、認知水平的實際,低年級的課外閱讀目標可以定為:讀物以注音的童話、寓言故事為主,能借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教師的指導能激發(fā)他們對課外閱讀的興趣;能逐漸學會獨立閱讀適合認知水平的讀物;能背誦一些短小易懂的古詩、兒歌或自己喜歡的精彩語句;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樂于與人交流。
有了目標,教師還得結(jié)合實際制定閱讀計劃,有序推進課外閱讀。雖然一二年級均為低年級,但是從識字量來說還是有很大差異的。所以學生閱讀的內(nèi)容應由“圖畫閱讀”到“以圖畫為主,文字為輔”,再到“以字為主,配些圖畫”,最后到“文字閱讀”;閱讀方式應從“動態(tài)畫面”到“傾聽故事”,再到“獨立自主閱讀”;閱讀模式應由“師生共讀”到“自主閱讀”;閱讀的篇幅應由短到長,使學生逐步愛上閱讀。當然,教師在實際操作中還可以制定以一篇課文的閱讀帶動多篇文本閱讀的閱讀計劃。如蘇教版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狼和小羊》《狐貍和烏鴉》都選自伊索寓言。那么教師可以這樣向?qū)W生推薦:“這兩篇文章里的四個小動物在動物王國里還與其他小動物發(fā)生著許多奇妙的故事,你們想聽嗎?故事都裝在古希臘著名的寓言家伊索的《伊索寓言》里呢,咱們一起去瞧瞧吧!”總之,對于班級學生一學期課外閱讀的內(nèi)容,教師一定要做到有計劃。
“人創(chuàng)造環(huán)境,同樣環(huán)境也創(chuàng)造人?!弊x者與環(huán)境之間是一種辯證的互動關系,相互依存又相互影響并能相互創(chuàng)造。事實證明,良好的環(huán)境有利于造就良好素質(zhì)的人。所以營造“學?!嗉墶彝ァ比灰惑w的讀書氛圍,“潤物細無聲”,會使閱讀成為學生的一種生活、一種需要、一種享受。
首先,學校要形成讀書的氛圍。要充分利用圖書館、閱覽室,每周讓學生去借閱書籍;每天設定固定的課外閱讀時間,由專人察看,納入班級考核;利用紅領巾廣播及時向?qū)W生推薦好書,表揚學校愛讀書的學生;有條件的,聯(lián)系作家來學校開講座、簽名售書,讓學生與作家零距離接觸。
其次,班級要利用好學生手頭的資源,成立圖書角,實現(xiàn)書香傳遞。同時定期更換讀物,保證書源的充足與新鮮,吸引更多的學生注意。這里需要指出的是,在借閱的過程中,教師也應當是借閱的一分子。蘇霍姆林斯基說:“把每一個學生都領進書籍的世界,培養(yǎng)對書的酷愛,使書籍成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燈——這些都取決于教師,取決于書籍在教師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種地位?!彼裕瑤熒沧x是最佳的讀書氛圍,比任何形式的宣傳更有力度。
課外閱讀的絕大部分時間是在課外,因此與家長的配合是很有必要的。教師要指導家長按照學校要求為學生提供讀物,低年級階段比較倡導親子閱讀,讓家長和孩子在一起看書,一起交流讀書的方法和心得。這樣,學生閱讀的興趣就越發(fā)強烈,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水平將得到長足的發(fā)展與提高。
讀書的方法、方式因讀物而異,也因人而異。雖不能強求一致,但教師教給學生一些常用的讀書方法,幫助學生科學地掌握讀書的基本方法是很有必要的。學生閱讀能力的不斷提高,往往是“得法于課內(nèi),受益于課外”。故此,語文教師應在日常的閱讀教學中教給學生一定的讀書方法。
1.讀前發(fā)問。在正式閱讀前,學生可以對自己提問:“我為什么要讀這本書?看了書名,我來猜猜可能會寫什么內(nèi)容?”心中有了疑問,再去看書就能有的放矢,盡快掌握全書的精髓了。
2.讀時圈圈畫畫,剪剪貼貼。俗話說,不動筆墨不讀書。閱讀時一邊讀,一邊圈畫,能增強低年級學生的有意注意時間,有利于學生在閱讀時加入思考,增加積累。學生可以畫出生字詞,向“字典老師”請教讀音、意思;可以畫出讓你感受深刻的詞語和句子及自己喜愛的詞句;還可以畫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并標上問號??傊畬W生可以通過閱讀,在課本上留下自己“鉆”過、“爬”過的痕跡。當然,在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起步期,教師不要強求學生在讀完每篇課外閱讀的時候都留有筆墨。教師可以把要求轉(zhuǎn)變成鼓勵,表揚讀課外書時動筆墨的學生。在課外閱讀中,如果遇到報刊類的,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在可能的情況下根據(jù)自己需要把感興趣的圖片或內(nèi)容剪下來,收集在一起,有序地粘貼在設計好的紙片上,制作成獨具個性的圖畫書或百寶書,這就是通常所用的“采蜜本”。學生在整個閱讀、制作的過程中既獲得了知識,又陶冶了情操,還培養(yǎng)了動手能力。
3.精讀、略讀相結(jié)合。所謂精讀,就是仔細閱讀。針對符合低年級學生閱讀水平的名家名篇,教師要求學生細細品味,感悟語言的優(yōu)美,并以背誦、摘抄來幫助記憶積累,積淀語言,培養(yǎng)語感。略讀就是將文章大略地讀一下,了解大意即可。葉圣陶先生曾經(jīng)說過:“如果只注重精讀,而忽視略讀,功夫只做了一半?!痹诋斀褡x物眾多、時間有限的情況下,略讀對增加閱讀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比如,童話故事可以采用略讀的方式。
低年級學生都希望自己得到表揚,所以適當給予他們一些物質(zhì)鼓勵和精神鼓勵能使他們的課外閱讀興趣的穩(wěn)定性進一步得到強化。
1.背誦古詩,加分評價。讓學生背誦《小學生必背古詩七十首》。教師安排背誦內(nèi)容,比如一個星期兩首,一個月八首,一個月作一次評價。評價的方式如下:最先背會八首的十個學生可以得到10分,然后這十個學生可以作為小老師,之后背會的學生可以到小老師那兒背誦,背完八首可以得到8分,背一首得1分。這樣,到中年級階段時大部分學生就已經(jīng)背完了課標規(guī)定的七十首古詩,教師可以安排他們背誦其他經(jīng)典詩詞。為了期末可以有個統(tǒng)一反饋,教師可以制作一張表格記錄加分,加分表格也可以讓學生自主管理,培養(yǎng)得力的小助手。(如表1)
表1 學生古詩背誦加分表
2.課前朗誦,掌聲響起來。每節(jié)語文課前,教師可給學生2-3分鐘,按學號讓學生展示自己的讀書成果,形式可以多樣,如講故事、詩歌朗誦、背誦等。在朗誦前,教師對于每個學生的內(nèi)容進行把關及對其表演加以指導,學生剛開始可能有些膽怯,但時間一長,便會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表演結(jié)束后,由臺下學生決定是否授予其“故事大王”“朗誦小明星”等稱號。
3.讀書分享,我來簽個名。教師要求學生在借閱別人的書籍后,在書籍借閱登記表(預先設計好貼在圖書上)上留下讀書一句話感言,簽上自己的姓名。一個月統(tǒng)計一次,書上感言多的學生就被評為“小小藏書家”,在別人書上留下的感言多的學生就被評為“書博士”,兩者均可得到一本課外書作為獎勵。
4.開展競賽,確保閱讀質(zhì)量。每學期開展“課外知識我知道”知識競賽(以選擇和判斷題為主),范圍以推薦課外閱讀書目及班級圖書角的書為主。每次比賽都設有獎項,評出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若干名,評獎的人次以多為好。
課外閱讀的成效雖然不能立竿見影,但它無疑是學生生命中一個重要的支撐點。低年級的學生正處于人生的起跑線上,作為小學教師的我們應該幫助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讓他們在閱讀中領悟人生、享受快樂。
[1]崔倩穎.勤于采蜜,快樂閱讀[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3(10).
[2]楊曉英.淺談小學低年級課外閱讀的指導策略[J].教學研究,2013(5).
[3]陳玲.引發(fā)興趣,循序漸進——談低年級課外閱讀指導[J].小學教學參考,2013(7).
[4]黃桂林.讓母語融入學生心靈——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高效施教藝術[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5]韋艷和.低年級課外閱讀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