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冰++王曉梅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載體是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的具體活動形式,是聯(lián)系思想政治教育過程各要素的紐帶。增強民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應對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載體,課堂載體、管理載體和活動載體進行適時優(yōu)化。
關鍵詞:民辦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載體 創(chuàng)新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3(c)-0139-01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的主要內容,在各級各類學校都要擺在重要位置,任何時候都不能放松和削弱。[1]當前,民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受到了廣泛的關注,中共中央、國務院十六號文件強調高度重視民辦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民辦高校學生的思想狀況有其獨特性,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存在特殊規(guī)律。探索、找尋規(guī)律對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是非常必要的。
1 民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載體狀況分析
1.1 課堂載體功能的僵化
課堂是學生學習知識、提高思想政治覺悟的主陣地。民辦高校中應充分利用課堂載體,堅持傳授知識與提高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相統(tǒng)一,幫助學生形成完善的人格。民辦高校政治理論課課堂載體主要存在三個方面的問題。首先,教學內容的滯后性。民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仍以政策說教和道德規(guī)范為主,鮮有文化、經濟、軍事等科學知識。理論脫離現(xiàn)實,就會失去根基,沒有說服力,這也是學生容易對政治理論課產生逆反心理、不愿接受的主要原因。其次,教學方法的單一性。民辦高校政治理論課教師的教學方法仍是以課堂講授為主,一味突出教師的主導作用,僅讓學生被動接收,缺乏激發(fā)學生思考、主動積極參與的方法和手段。最后,不能與專業(yè)課課堂形成合力。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應該只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輔導員、學生工作管理者的“獨唱”,而應是全體任課教師的“合唱”。很多專業(yè)課教師隨便的對社會現(xiàn)象進行不負責任的評價,課堂上宣泄自己的情緒,會對學生產生長久的不良影響,毀掉政治課教師長期努力的成果。
1.2 管理載體功能的弱化
民辦高校學生的學習基礎遠落后于公辦院校。多數(shù)學生缺乏主動學習意愿,經常三分鐘熱情,不能夠保持持久學習的狀態(tài)。因此必須切實落實管理載體的作用,督促學生養(yǎng)成學習習慣。目前部分民辦高校管理部門和管理者缺乏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知識和自覺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意識,把管理與思想政治教育分割開來。部分管理者認為只要學生不出現(xiàn)安全事故、不違反學校規(guī)定,安心上課,順利拿到畢業(yè)證就萬事大吉了,把學生的思想問題、心理包袱完全交給輔導員與政治理論課教師。管理載體功能的弱化,直接影響了民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的發(fā)揮。
1.3 活動載體的形式化
民辦高校的學生多數(shù)在高中階段成績不本班級的中等學生,并非各類學霸,他們往往是班級中的活躍分子,具有多種多樣的才華。因此他們喜歡參加各種活動,渴望通過活動施展自己的才華并得到大家的認可。故此,活動載體是民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載體中最具吸引力的形式。目前,部分民辦高校在運用活動載體時片面追求形式而非內容,使活動成為與思想政治教育無關的 “裝飾”或“表演”。例如:一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組織活動時單純追求流行和時尚,最終起到的作用只能是以樂代教而不是寓教于樂;還有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把組織活動總體數(shù)量作為考核業(yè)績的標準,忽略了活動的實際效果;此外一些活動存在嚴重的短期性、暫時性等問題,活動大張旗鼓的開始,但隨后又悄無聲息地結束了。活動載體的形式化,嚴重束縛了民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與作用的發(fā)揮。
2 優(yōu)化民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實現(xiàn)載體創(chuàng)新
民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應充分發(fā)揮主要載體的優(yōu)勢,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
2.1 活化課堂載體
活化課堂載體,就是在課堂教學中,講授知識的同時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使學生促使學生成長、成功、成才。首先,豐富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要緊密聯(lián)系現(xiàn)實,弘揚時代主旋律,這就要求我們活化教學內容,增強時代感。除了對受教育者進行傳統(tǒng)的“三觀”、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愛國主義教育外,還要不斷充實反映時代特征,與受教育者學習、生活息息相關的教學內容,如心理健康教育、競爭意識教育、誠信意識教育等。其次,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鼓勵學生與教師進行直接對話、交流與協(xié)商,變常規(guī)的“請假條”為“問事條”。最后,強化專業(yè)課教學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在民辦高校專業(yè)課教學過程中,也要滲透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宣傳主流文化、團隊精神、創(chuàng)新精神等,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形成合力,共同向學生傳遞正能量。
2.2 強化管理載體
沒有管理的教育是空洞的教育,沒有教育的管理是低層次的管理。強化管理載體,就是做到把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與管理有機結合起來,從而達到提高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目的。首先,轉變管理者理念,改變原有簡單粗暴的管理模式,樹立“以學生為本”的管理思想。把管理提高到育人高度,管理也是為學生成長、成才服務。對學生不良現(xiàn)象,既要有高度責任心敢抓、敢管,又要運用靈活方法會抓、會管,更要管之有據(jù)、管之有效。其次,民辦高校管理者也要重視而非忽視或無視思想政治教育的功效,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而不是單憑制度、處罰來約束人。
2.3 優(yōu)化活動載體
優(yōu)化活動載體,就是有意識地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寓于活動之中,使人們在活動中受到啟發(fā),提升思想道德素質。開展的各種活動具有三個特點:生活性、普遍性、長久性。生活性就是各項活動要與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與實際需要緊密結合,切實解決學生的思想困惑,解決學生思想、學習、生活等方面遇到的難疑問題。廣泛性就是要求活動形式生動活潑,內容健康豐富,具有思想性的同時也具有趣味性和吸引力,使學生能夠廣泛參與。持久性是指活動應穩(wěn)定、長久地開展,而不是來時一陣風,過后便消失得無影無蹤。
3 結語
總之,必須活化民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堂載體、強化管理載體、優(yōu)化活動載體,使各種主要載體功能互補,作為一個整體將社會主義主流文化潛移默化地滲透到學生的血脈中。讓學生真正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并在實踐中自覺運用所學理論指導自己的行動。
參考文獻
[1] 十五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M].中央文獻出版社,2001:87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