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蓮
摘 要:幼兒期是一個人心理發(fā)展迅速、可塑性很強的時期,“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個體生命早期的發(fā)展狀況對人一生的發(fā)展起著重要的奠基作用。正如賀拉斯·曼所說:“凡是任何事物生長的地方,一個塑造者勝過一千個再造者?!?/p>
關(guān)鍵詞:日常生活 幼兒 感恩品質(zhì)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4(b)-0230-01
幼兒階段是一個人的性格、習慣、品德形成的重要階段,在幼兒階段進行感恩教育有著十分特殊的價值及意義。因為幼兒天真、純潔,對愛有天生的需求,對善、美有本能的向往。教師如果在這一時期為幼兒創(chuàng)造一個充滿關(guān)愛的教育氛圍,運用合適的教育手段培養(yǎng)幼兒的感恩意識,就能增強感恩教育的效果,讓幼兒成長為一個知恩必報的人。
陶行知曾經(jīng)說過:“教師所要創(chuàng)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彼?,接受了幼兒園教育的幼兒,不能再出現(xiàn)年老的奶奶蹲在地上系鞋帶,幼兒卻心安理得地不說一聲“謝謝”的情況;也不能出現(xiàn)大小便在身上,老師毫無怨言地幫其換上干凈衣服,幼兒卻認為理所當然,沒有任何表示的情況;更不能出現(xiàn)媽媽、教師和小朋友費盡心思準備生日聚會,而小壽星卻只懂得高興地接受并沒有想到要感謝媽媽的養(yǎng)育、老師的教育和同伴的友情的情況……
所以,教師在幼兒園中應(yīng)當與幼兒一起創(chuàng)造一個真善美的小世界,讓孩子在感受別人愛的同時,也嘗試著去回報別人。
1 以身作則,培養(yǎng)幼兒的感恩意識
教師是幼兒的第二父母,在幼兒眼中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完美圣人,教師的言行對幼兒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所以,在平時一日活動中,要求幼兒做到的,教師自己必須先做好。對于幼兒表現(xiàn)出的關(guān)愛行為,教師應(yīng)及時說聲“謝謝”。
幼兒天生愛模仿。教師對他人的幫助時時懷有感激之心的行為與言談往往會給幼兒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得他們也會有意無意地做出類似的行為。
德育活動是一種養(yǎng)成教育,所以教師應(yīng)隨時注意自身的言行,用正面的言行影響勸兒,使幼兒在潛移默化中養(yǎng)成感恩品質(zhì)。
2 將感恩活動滲透于生活中
對幼兒進行感恩教育,教師應(yīng)注意時時、處處都要進行。
2.1 在日常生活中開展
晨間談話時,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安排一些“我為××做什么”“當××為我做什么時,我應(yīng)該怎么辦”等話題,讓全班幼兒都來分享他人幫助自己以及自己回報他人的快樂。
這可以讓幼兒明白,自己的成長需要很多人的愛,有很多人甚至包括陌生人都付出了心血,而他們同樣也需要愛,從而由“被愛”向“施愛”轉(zhuǎn)化。
每逢婦女節(jié)、母親節(jié)、父親節(jié)、重陽節(jié)等節(jié)日,教師還可以相應(yīng)開展一些活動,讓幼兒做一些給父母捶背、送杯熱茶、幫媽媽擦桌抹凳等感激、回報父母的事。
2.2 在課堂教學中開展
平時,教師可以收集一些與感恩有關(guān)的故事,如《羊羔跪乳》《烏鴉反哺》《陳毅探母》等,講給幼兒聽,然后讓幼兒討論,讓幼兒明白感恩的道理。
教師還可以帶領(lǐng)幼兒學唱《感恩的心》《媽媽的吻》《世上只有媽媽好》等“感恩歌”,或是在特定的日子,引導他們?yōu)樘囟ǖ娜俗鲆恍┝钇涓袆拥男∈虑椤?/p>
2.3 在游戲中開展
幼兒的一日生活離不開游戲。教師可以在游戲中對幼兒開展感恩教育,設(shè)計“我來當媽媽”“如果我是爸爸”“我做一天的小老師”等游戲,讓幼兒通過親身體驗,真切地感受到爸爸媽媽和老師對自己的付出。
比如,通過參與“我來當媽媽”這個游戲中抱著小娃娃走、吃飯、干活等環(huán)節(jié),幼兒往往會在媽媽來接時,選擇不讓媽媽抱而自己主動走回家。
可見,在游戲中體驗并學會感恩是讓幼兒形成感恩品質(zhì)的有效途徑。教師可以多設(shè)計一些類似的游戲。
2.4 引導幼兒換位思考
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shè)一些情境,引導幼兒用心理換位的方式積極參與感恩活動,體會父母呵護、養(yǎng)護他們的艱辛。比如,教師可以開展“我做貓媽媽”的活動,要求幼兒親自喂養(yǎng)小,讓幼兒通過活動感受到自己無憂無慮的生活是與父母的無私奉獻、殷切關(guān)懷分不開的,從而學著去感激父母、關(guān)心父母,然后再將此感恩之心擴大到其他人。
3 家園一致,使感恩教育無處不在
洛克說過:“兒童的舉止大半是模仿出來的?!背赡耆嗽谟變盒哪恐杏泻芨叩耐?,一言一行都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幼兒。幼兒園教育畢竟是有限的,幼兒有相當一部分時間是生活在自己家中的。如果整天看到父母冷漠、自私地對待老人,他很難學會感恩父母、感激別人。
相信很多人都還記得《媽媽,我?guī)湍阆茨_》的公益廣告。這則廣告告訴我們:家庭是幼兒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幼兒的第一任教師,幼兒的良好品質(zhì)的形成,首先源于家人有此良好品質(zhì),所以在得到家人幫助時,家長應(yīng)真誠地說“謝謝”,還可以擁抱他們,感謝他們的付出。這些事情看似不起眼、不經(jīng)意,但卻充滿“愛”,會慢慢地為幼兒所感受、所接受。久而久之,幼兒會在這樣的氛圍中不自覺地表達自己的關(guān)愛與關(guān)心。
教師可以對家長提一些建議,請他們注意自身的言行,給幼兒做出良好的榜樣。
感恩是對他人、社會和自然給自己帶來的恩惠和方便在內(nèi)心產(chǎn)生認可并意欲回報的一種認識、情懷和行為。這是每個人都應(yīng)該具有的基本道德準則,也是做人最基本的修養(yǎng)?!缎氯纸?jīng)》有云:“能溫席,小黃香,愛父母,意深長?!薄暗嗡?,當涌泉相報”?!罢l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教師應(yīng)讓這些優(yōu)良的首先文化滋潤和熏陶幼兒的心靈,并通過活動的培養(yǎng),身體力行的榜樣作用,讓幼兒成長為一個懂得感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