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芳
西方有位哲人曾說過:“一個人不會把生命賣給你,但是會為了一條彩色的綬帶把生命奉獻給你?!辈噬木R帶就是賞識!新版《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總目標為:培育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增強學習語文的自信心,養(yǎng)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初步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因此,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關注教材的應用、知識的傳授,更要關心學生接受信息過程中的情感體驗。
如果每一位學生都能從老師“親切的言行中”讀到信任、激勵、期待;從同學贊許的表情中讀到認可、鼓勵和崇拜。如果每一位學生都從教師的賞識中意識到自己存在的價值,他們就會感受到語文學習是一種“享受”,從而成為“語文學習的主人”,主動自覺地參與各種語文實踐活動。
一、為答題中的賞識點贊
說不僅是為了表達主體的理解結果,或者說對事物認識過程的陳述,更是一種互動的過程。學生由不善說到善說,要經(jīng)歷心理反復沖突過程,又要經(jīng)歷一個經(jīng)驗不斷積累的實踐過程。而學生要實現(xiàn)這一跨越,教師要結合教材,著力發(fā)掘學生說的源泉,激發(fā)說的欲望,營造說的氛圍,這樣學生才能敢說、樂說。贊賞就是一種最為直接,最為有效的方法。
無論何時何地,語文教師都應該立足于創(chuàng)設能鼓勵學生樂于發(fā)表一些與眾不同的意見的情境。
如一位年輕的老師公開教學《荷葉圓圓》:“誰來說說,讀了課文,你發(fā)現(xiàn)哪些朋友喜歡荷葉?”這其實是個挺簡單的問題,一個學生因為緊張,臉漲得通紅,說話語無倫次,回答結結巴巴,而那位老師不緊不慢地,溫和地鼓勵他:“孩子,不急,慢慢介紹朋友,大家記得更牢?!睂W生囁嚅著“喜歡荷葉的有……有小水珠,有……”其他的學生不干了,這么簡單的都不會?“我來,我來?!睂W生們爭先恐后地喊。如果這時候老師請別的學生回答,這個站起來的學生一定會因為懊惱,整節(jié)課陷入沮喪中。只見年輕的老師繼續(xù)鼓勵“荷葉朋友好多,老師和同學們都認真地聽你介紹呢……”普通的,帶有引導性的,肯定的評價,讓孩子不再緊張,更重要的是老師還走到他的身邊,撫摸著他的頭發(fā),真像慈愛的媽媽,把人文的關懷表現(xiàn)在了細微深處。孩子依舊結巴地回答了問題,而教師卻及時地要求全班掌聲鼓勵他,介紹得這么完整。
教師的信任、激勵、期待,給了這個學生關懷和賞識。果然,他在整節(jié)課里表現(xiàn)的很積極,以至于后來一激動,說小蜻蜓把荷葉當作 “傘”,不等老師點評,自己就立即訂正:“不對不對,小蜻蜓是把荷葉當作‘停機坪。”樂于表達,敢于表達的教學的氛圍在老師的贊賞中形成了。
二、為質疑中的賞識點贊
思維是從問題開始的,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也?!睈垡蛩固乖f過“發(fā)現(xiàn)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薄墩n標》也要求學生;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要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并能運用合作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如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雖已被我們所擯棄,但在具體的操作層面上,又總是流于形式,不盡如人意。教師的賞識卻能為學生開拓一片質疑的天地。
如學習《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一課。教師這樣說:“讀著課題,同學們猜猜老師會提什么問題?(注意不重復)”。學生興趣盎然提出了許多問題“自己指誰?”“別人指誰”“為什么自己的花讓別人看?”“自己的花讓別人看有什么深刻含義?”等等。無論質疑的問題是否有價值,教師都充分尊重學生,激發(fā)學生質疑的興趣。學生大膽猜測后,教師再充分肯定學生的質疑有效,并大膽梳理。“猜”,讓同學聽出了賞識鼓勵,破除了學生怕提問,怕師生嘲笑的心理疑慮,產(chǎn)生了大膽猜,毫無顧忌地猜的效果,為下一環(huán)節(jié)理解德國人“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深刻含義做了很好的鋪墊。
變指向性的問題為賞識性的質疑,學生有了新奇感、認同感,特別想與老師“英雄所見略同”。這樣的課堂賞識,應該點贊。
三、為辯論中的賞識點贊
學生敢于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是養(yǎng)成創(chuàng)造性思維習慣的重要前提。有時,賞識性的語言能有意識地讓學生參與爭論,既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主動參與學習的機會,又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充分表現(xiàn)自己的機會。
如口語交際課《我是小小推銷員》,教師提出“你心目中的最佳推銷員是誰?同學們都有一雙慧眼,一定能根據(jù)他們的推銷,根據(jù)交際要求,再加上自己的感受體會,評出最佳推銷員?!钡玫浇處煹目隙?,被稱為有一雙慧眼,學生很開心。他們認真回顧小推銷員們的推銷過程,與同組同學熱烈討論,組織語言,大膽地闡明自己的觀點。有人推薦A同學,理由是:A同學不但介紹了產(chǎn)品的外形特點,還介紹了產(chǎn)品的使用方法,說得清楚、說得明白,所以他是最佳推銷員。教師鼓勵:這個同學能針對推銷的要點評價,不錯。有人反駁:A同學在推銷的時候,雖然介紹了產(chǎn)品特點,但夸大了產(chǎn)品的功能,不能評最佳推銷員。教師又及時肯定:你能推銷的重點,要實事求是。有人又推薦B同學,理由是:他語言幽默,用上了舉數(shù)字,作比較的說明方法,具體介紹了產(chǎn)品的特點和作用。教師又適時鼓勵:用上適當?shù)恼f明方法使推銷真實可信。有人又反對,稱B同學在推銷時只顧推銷他的產(chǎn)品,卻沒有辦法回答顧客的質疑,他的推銷不真誠。教師又肯定該生的理由:你說得有理。推銷時要能真誠地合理解釋產(chǎn)品的質疑,才能獲得顧客的認可。面對學生的不同聲音,教師始終微笑著聆聽,針對交際要求,稍加點撥,最后闡述個人觀點:最佳推銷員應符合這樣的要求:1.實話實說。能緊扣特點,運用恰當說明方法,準確有條理地介紹“商品”。2有問必答。針對顧客或主持人提出的關于“商品”的問題,能進行耐心地解答,力求使大家滿意。3支持率高。態(tài)度親切、熱情有禮,能激起顧客購買欲望。
在這一階段的教學中,學生認真傾聽,積極思考,熱烈討論,極力找出說服對方的理由;他們興趣濃,思維活,在對交際內容、要求的理解和運用中不時迸發(fā)出創(chuàng)新的,充滿個性色彩的小火花。教師也不是以一己之見覆蓋全篇,而是引導他們各抒己見,盡情爭辯。在爭辯中,增強了學生的主體意識,盡情發(fā)揮了學生的個性潛能。
同時,在這一階段中,學生認真看書,積極思考,找出說服對方的理由。他們興趣濃,思維活,在對課文的內容的理解和運用中不時迸發(fā)出創(chuàng)新的,充滿個性色彩的小火花。教師引導他們各抒己見,盡情爭辯。在爭辯中,突破了課文的難點,增強了學生的主體意識,盡情發(fā)揮了學生的個性潛能。
因為教師充分賞識學生,學生在課堂上心情愉悅。小小的課堂成為教師與學生共同發(fā)掘生命意義,發(fā)掘人之潛能和創(chuàng)造生命價值的場所。
為了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在興奮中增強學習語文的自信心,輕松地養(yǎng)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在被尊重中成為自我發(fā)展的主人,讓我們將洋溢人性之美的,傾注愛的賞識教育帶入課堂中。為這樣的賞識點個贊。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