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山 許鵬 徐洋 遲強 王洪發(fā)
(解放軍第406醫(yī)院215臨床部,116041)
潛艇官兵出海前后心理健康狀態(tài)比較分析
(解放軍第406醫(yī)院215臨床部,116041)
目的研究分析潛艇官兵出海前后心理健康水平的變化,為潛艇官兵出海前后的心理疏導及干預提供有利材料。方法選擇某部潛艇官兵110例,采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對其出海及出海后進行心理測評,并對比分析。結果潛艇官兵出海后的SCL-90的因子中總均分、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各項因子明顯高于出海前(P<0.05)。并且干部的焦慮、抑郁程度顯著高于士兵(P<0.05);士兵的軀體化、人際關系敏感、強迫癥狀程度顯著高于干部。結論潛艇官兵在出海過程中心理健康水平明顯下降,應采取相應的心理疏導及干預治療。
】潛艇官兵;心理健康;心理訓練
潛艇官兵是海軍作戰(zhàn)部隊的核心成員之一,在現(xiàn)代化的海戰(zhàn)中承擔著重要的使命,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由于其復雜的工作環(huán)境及特殊的工作性質,致使?jié)撏Ч俦纳硇某惺苤h高于常人的壓力。我們?yōu)榱私鉂撏Ч俦龊G昂笮睦斫】禒顟B(tài)的變化情況,對某部潛艇官兵采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進行出海前后的心理健康狀態(tài)比較分析,現(xiàn)報告如下。
1.1 對象選擇某部潛艇官兵110例,均為男性。年齡19~35歲,平均24.6歲。文化程度:初中18例(16.3%);高中、中專52例(47.3%);大專以上40例(36.4%)。級別:干部50例(45.5%);兩年兵以上35例(31.8%);兩年以下兵(包括兩年)25例(22.7%)。本組官兵均體檢復查合格,排除藥物、酒精依賴者及患心理疾病、身體疾病者。
1.2 方法采用SCL-90分別對潛艇官兵出海前和出海歸來后(稱出海后)的官兵進行心理健康狀態(tài)測評。SCL-90共有90個條目、9個因子分值組成,內容包括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zhí)、精神病性等癥狀。癥狀的嚴重程度采用5級評分制,無(0分)、輕度(1分)、中度(2分)、重度(3分)、極重度(4分),得分越高表示新兵心理健康水平越低,越容易發(fā)生心理疾病。測試前由專業(yè)的心理醫(yī)生進行詳細的講解和說明調查的目的及意義,在統(tǒng)一指導語下進行。問卷回收率100%。
1.3 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SPSS 11.0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潛艇官兵出海前后SCL-90各因子分值比較潛艇官兵出海后總均分、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各項因子明顯高于出海前(P<0.01,表1)。
表1 出海前后潛艇官兵SCL-90各因子分值比較(±s,n=110)
表1 出海前后潛艇官兵SCL-90各因子分值比較(±s,n=110)
注:與出海前比較,*P<0.01
項目出海前出海后軀體化1.49±0.531.60±0.59*強迫癥狀1.51±0.501.62±0.51*人際關系敏感1.53±0.561.64±0.49*抑郁1.52±0.531.64±0.52*焦慮1.42±0.501.55±0.51*敵對1.40±0.601.50±0.59*恐怖1.35±0.671.40±0.51偏執(zhí)1.54±0.481.57±0.64精神病性1.48±0.441.52±0.43總均分1.49±0.541.62±0.58*
2.2 不同級別軍人出海后SCL-90各項目間比較干部的焦慮、抑郁程度顯著高于士兵(P<0.05、P<0.01);士兵的軀體化、人際關系敏感、強迫癥狀程度顯著高于干部(P<0.05、P<0.01,表2)。心理疾病發(fā)生程度與文化程度呈負性關系。
表2 出海后不同級別官兵SCL-90各項目間比較(±s)
表2 出海后不同級別官兵SCL-90各項目間比較(±s)
注:與士兵比較,*P<0.05,**P<0.01;與干部比較,#P<0.05,##P<0.01
項目干部(n=50)士兵(n=60)軀體化1.55±0.201.64±0.25##強迫癥狀1.56±0.301.65±0.32##人際關系敏感1.59±0.391.64±0.49#抑郁1.63±0.56*1.58±0.50焦慮1.60±0.55**1.51±0.42敵對1.51±0.141.49±0.12恐怖1.38±0.241.40±0.21偏執(zhí)1.55±0.381.57±0.44精神病性1.52±0.161.50±0.15
潛艇官兵經(jīng)常處于孤立的、密閉的、受限制的環(huán)境里進行著特殊工作[1],其信息閉塞,水下環(huán)境極為惡劣,再加上精神高度緊張,操作動作極其精細度、水下不可預測的危險及生活困境等眾多因素,導致潛艇官兵的心理健康水平下降。本次調查中,出海后海潛官兵的SCL-90總均分、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因子分值顯著高于出海前因子分值,出海后SCL-90表調查中干部的抑郁、焦慮因子分值高于士兵,士兵的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因子分值高于干部。調查結果顯示,潛艇官兵在出海期間心理健康水平發(fā)生了不健康傾向。因此,我們建議應加強對潛艇官兵出海前的健康教育、心理干預及出海后的心理治理,才能使每一位潛艇官兵成為祖國海洋的健康主宰者。
3.1 出海前的心理健康咨詢衛(wèi)生部門領導要高度重視,并組織經(jīng)驗豐富的心理醫(yī)生對即將出海的潛艇官兵進行心理巡診,及時發(fā)現(xiàn)不良情緒的官兵,及時進行面對面的咨詢、分析、疏導,使其心理不健康的傾向得到及時更正,并為出海官兵建立心理健康檔案,為出海歸來后官兵心理變化調查提供準確的資料。并把好出海前的“出海關”,即禁止有明顯心理不健康傾向的官兵出海。
3.2 適應環(huán)境因素的綜合訓練有文獻報道[2-4],水下潛艇特殊的自然環(huán)境壓力,致使?jié)撏Ч俦睦斫】邓酱蟠笙陆?。例如:潛艇的震動、運行產(chǎn)生的噪聲、艙內的大氣水平、頻繁的輪換值班崗位等,致使?jié)撏Ч俦霈F(xiàn)煩惱、軀體化、強迫癥狀及焦慮等,并且引起職業(yè)緊張和工作效能的減退,尤其是初次出海的官兵,進而導致潛艇官兵心理健康狀況的下降。調查中有近50%的官兵擔心自己的身體健康出了問題。因此,應加強人機環(huán)境相適應等方面的研究,建立模擬水下潛艇環(huán)境的訓練場[5-6],提高官兵應對水下突發(fā)事件的心理應激能力,使出海官兵盡快適應潛艇的環(huán)境;建立科學合理的訓練計劃,做到勞逸結合,循序漸進。并且指揮員應依法施訓、科學施訓,尤其在出海過程中,官兵的活動空間有限,后勤保障匱乏條件下的訓練。制定良好的心理訓練也是提高官兵作業(yè)成績、增強身心健康需要的一種訓練技術[7]。
3.3 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我國長期處于和平環(huán)境,優(yōu)越的生活使官兵的心理承受能力大大降低。而且有關研究表明,心理準備程度越高,其心理的承受能力越強,所感受到的心理壓力就越小,所以應教育潛艇官兵(尤其是低兵齡的軍人)如何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加大戰(zhàn)斗精神教育和心理磨練訓練,大力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進行愛國主義、革命主義和戰(zhàn)斗精神及為國戍僵教育,不斷錘煉機智果斷、處變不驚、臨危不懼的心理品質,改善其認識水平,提高其角色適應性。
3.4 提升社會支持度社會支持是促進人類健康的一個重要社會因素,已得到廣泛的承認和重視[8]。有文獻報道:在家人、朋友和其他3種社會支持中,軍人的其他支持度明顯低于地方人群,尤其是生活在偏遠邊海島部隊的官兵。這就要求我們?yōu)樗麄兲峁└嗟摹捌渌С帧?,如提供物質支援、增多文化娛樂措施、增加社會信息的流通、定期的人員換防、增加軍人家屬就業(yè)率及子女的教育問題,使他們獲得更多與社會交流的機會,獲得人心的關懷和理解,得到社會的認可,從而減輕其不良心理,更好地應對潛艇環(huán)境下的心理應激。
3.5 改善業(yè)余文化生活潛艇官兵出海過程中,尤其在潛水中,活動空間狹小有限、與外界失去聯(lián)系,導致部分官兵出現(xiàn)人際關系敏感、焦慮、抑郁等表現(xiàn)。針對潛艇特有的環(huán)境及官兵的興趣愛好,開展行之有效的娛樂活動,調動官兵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活躍海上娛樂生活,減輕官兵心理負擔,釋放心理壓力,始終保持旺盛飽滿的精神和斗志。
3.6 心理疏導與治療,做到“四早”潛艇上配備經(jīng)過專業(yè)培訓的心理醫(yī)生,在出海過程中及時發(fā)現(xiàn)有心理問題的官兵及時給予心理疏導,對心理問題嚴重的官兵,進行有效的心理干預或藥物治療,減輕或抑制心理不健康傾向的蔓延。出海后及時對出海官兵進行心理疾病方面的調查,做到“四早”即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早治療、早痊愈,讓每位潛艇官兵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
[1]劉曉明,劉虹,金宏章,等.潛艇環(huán)境下艇員心理壓力及應對方式[J].解放軍預防醫(yī)學雜志,2001,28(4):306-308.
[2]王建國,劉坦,祝杰,等.潛艇官兵心理健康狀況的影響因素及對策[J].海軍醫(yī)學雜志,2011,32(2):85-87.
[3]蔣一平,沈澄.潛艇艇員SCL-90調查結果分析[J].臨床軍醫(yī)雜志,2004,32(3):128.
[4]黃興,許家央.潛艇艇員遠航前后心理狀態(tài)分析[J].國防衛(wèi)生論壇,2004,13(1):52-54.
[5]Wilk CV.Submarine escape:the effect of training on anxiety [J].Military Medicine,1998,163(2):68-70.
[6]JOHNSEN B H.Stress and coping in a week long disabled submarine exercise[J].Aviation Space Environml Med,2004,75 (7):616-621.
[7]白忠書.部隊心理醫(yī)生培訓教材[M].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1:108-187.
[8]熊波,李愛霞,斯銀平,等.潛艇艇員社會支持的心理社會應激因素研究[J].華南國防醫(yī)學雜志,2009,23(4):53-55.
2014-02-10)
1005-619X(2014)06-0543-02
10.13517/j.cnki.ccm.2014.06.042
徐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