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四縫”健胃消食
冬天天氣寒冷,不少人胃口大增,這是一年當中,人的體重增加最快的時候。如果不注重葷素搭配,攝入過多高蛋白食物,體重會有明顯變化。因此,要注意健胃消食,保持健康的體形。
四縫穴為經外奇穴,是消宿食、化積滯的專屬穴位,位置在人體第2、3、4、5手指掌面,近端指關節(jié)橫紋中央點。四縫穴原本是用來治療小兒消化問題的穴位,成人按摩“四縫”效果也很好,對胃痛、腹痛、腹脹、消化不良、惡心嘔吐、呃逆等癥均有輔助治療作用。最好用大拇指的指甲掐按,力度以稍有痛感且能耐受為宜,每個手指掐2~3分鐘。
(摘自《醫(yī)藥養(yǎng)生保健報》文/易陽)
茶水超70℃,患癌風險增8倍
喝茶有益健康,有助于防癌,不過喝茶時如果水溫過高,反而適得其反。伊朗研究人員在2009年曾發(fā)表研究指出,每天喝1杯熱茶,容易增加食道癌風險。而且,當茶水水溫介于65~69℃時,食道癌發(fā)生風險會翻倍;一旦茶水的水溫超過70℃,食道癌發(fā)生率會增加8倍。若茶水倒出后2分鐘內就喝完,罹患食道癌的風險會比等4分鐘后再喝上升5倍左右。而另有研究發(fā)現(xiàn),喝茶時,茶水溫度介于56~60℃,對健康較為有利。
除了茶水溫度過高可能增加患癌風險,臺灣營養(yǎng)師張斯蘭提醒,喝茶時若茶葉殘留農藥,也可能不利于健康。張斯蘭建議在第一泡時將水倒掉,泡茶時將蓋子打開,不要悶住水蒸氣,這樣有些農藥物質會隨水蒸氣蒸發(fā)。選購茶葉時,也要盡量選有機茶葉,較為安全。
(摘自《健康報》文/蘇湘云)
身體里的好“大夫”
手:腎不好手心會冒汗。練練小指勾重物,雙手的小指互相勾拉,具有強腎作用。手部鍛煉還有防病保健功效,比如激發(fā)防感冒的免疫力,要多搓手,特別是互搓大魚際(手掌大拇指一側隆起處),雙手合掌對搓大魚際,至發(fā)熱為止。
骨:對于保養(yǎng)骨頭,平時試著按壓骨骼,找到疼痛或不舒適的部位。然后,循著骨骼生長的方向進行按摩;俯臥在床上時,努力將手臂和腿腳向上拉伸,頭部上揚,形成一個“弓形”,停留兩三秒,可使骨骼得到很好的滋養(yǎng)和鍛煉。
胸背:應保持胸背血液流暢。平時,可將五指并攏,掌心中空,對準胸部正中間的胸骨,以適當力度拍擊。每次拍擊3~5下,每天3~5次即可。
(摘自《中老年健康》文/李仲文)
輕敲顴骨,促胃腸運動
如今,很多白領一族,由于長期久坐、缺乏運動,再加上經常吃一些難消化、油水大的食物,導致腸道長時間處于“半休眠”狀態(tài),蠕動能力減弱,很容易出現(xiàn)消化障礙。而且,秋冬干燥,容易導致排泄不暢。中醫(yī)認為,肺與大腸相表里。不妨試試下邊這個小動作,來幫助腸道運動起來。
眼睛的正下方顴骨處,是大腸經絡貫通處。早餐后10~15分鐘是大腸活躍的時間。這時,并攏食指、中指、無名指,用指肚有節(jié)奏地輕敲顴骨幾分鐘,可促進腸胃運動,預防季節(jié)性便秘,人也會變得精神。
(摘自《老年日報》文/張振輝)
地磚一壞,疾病常來
衛(wèi)生間地磚損壞后容易滋生細菌,或會致使過敏體質的人出現(xiàn)過敏、皮疹等疾病。地磚縫隙中填充的防水材料脫落、老化或地磚破裂,更容易導致水汽進入,滋生霉菌。一有霉菌,疾病就不遠了。霉菌容易導致過敏反應,如眼部瘙癢、流鼻涕、鼻塞、咳嗽等。嚴重時,還會導致皮疹或加重哮喘。
因此,發(fā)現(xiàn)衛(wèi)生間地磚有縫隙或破損,應請專業(yè)人員及時修補、更換。
(摘自《南國健報》文/韋彥青)
肩周炎,多做4個動作
適當運動,有助于遠離肩周炎。臺灣彰化基督教醫(yī)院復健醫(yī)學科物理治療師周雅惠表示,肩周炎患者可通過4種運動來協(xié)助改善癥狀。
1.肩胛骨內收運動?;颊卟扇∽嘶蛘玖?,先放松肩膀,接著逐漸把兩邊肩胛骨向內、向下用力,促使兩邊肩胛骨靠近一點,運動過程中不要聳肩。
2.鐘擺運動。采取坐姿或站立,肩膀放松,手握礦泉水瓶,再向前、向后擺動,幅度由小到大,來放松肩關節(jié)。
3.木棍運動?;颊呖上绕教?,雙手掌心向上,握住棍子兩端,接著逐步往上舉至極限的角度,停留約10秒后再慢慢放下來;雙手掌心向上,握住棍子兩端,然后兩手肘彎曲呈90度,接著逐步將棍子往受限角度的關節(jié)方向移動,大約停留10秒后,再慢慢放松。
4.肩關節(jié)外展運動。患者可采取坐姿,肩膀放松,將受限關節(jié)的手臂放在桌上,手肘彎曲呈90度,再逐步將前臂往上抬,一直抬到受限角度后,停留約10秒,再慢慢放下來。注意,必須等前面3個運動結束后,再做這個運動。
值得注意的是,肩周炎患者剛運動時,可能會有酸痛感。建議運動時動作要和緩,逐步增加角度和難度。
(摘自《新生報》文/李叔霖)
商場免費按摩,
4類人別做
不少人趁著逛商場、大型超市的機會,享受免費試用的按摩儀器,認為不花錢還能做按摩很值。但4類人群并不適合享受這種免費按摩:頸、腰椎病患者;心血管病患者;骨質疏松患者;局部有皮膚破損、潰瘍、出血及結核、腫瘤患者。
按摩器械多以高頻機械振動和滾動來對人體肌肉、骨骼進行刺激,使用不當或長時間使用,很有可能會對某一部位造成損害。相比之下,徒手按摩和推拿更安全可靠。
(摘自《大河健康報》文/周建斌)
夜尿多,揉腳踝
冬季,老年朋友夜尿增多,按揉腳踝可減少起夜次數(shù)。中醫(yī)認為,腎主水,以陽開陰合維持人體水液平衡,調控尿液生成、排泄。冬季陰長陽消,夜間陽氣更虛,體內水液不能蒸騰氣化,生成的尿液就會變多。
腳踝處的照海穴是八脈交會穴之一,字面意思是陽光照在大海上,具有助陽生火、蒸騰氣化的功效。經常按揉此穴,可以激發(fā)人體下部陽熱之氣,使其從腳部向上蒸騰,讓體內水液得到氣化,尿液生成就會減少。照海穴位于腳內踝骨下方凹陷處,左右腳各一處,按揉時要兩側同時進行,每天早7點、晚9點各1次,每次10分鐘。
(摘自《溫州都市報》文/趙永峰)
含漱口水超30秒才抑菌
一項調查發(fā)現(xiàn),41%的人含漱口水的時間不夠30秒。漱口水的主要成分是氟化物、木糖醇、抑菌劑、酒精及精油等,建議大家含漱口水的時間至少應在30秒到1分鐘,才能達到抑菌的效果。成年人1次使用量約為15~20毫升即可,不用加水稀釋。
調查發(fā)現(xiàn),近九成人認為清涼刺激的漱口水才能清潔口腔;近四成人認為,漱口水酒精濃度越高越有效。其實,人體口腔環(huán)境是中性的,使用過度清涼刺激或含有過多酒精的漱口水,都可能令口腔黏膜受損,反而會使有害物質趁虛而入。建議選購中性、溫和的漱口水。
不過,漱口水只是輔助口腔清潔的手段,潔牙應以刷牙和使用牙線為主;接受牙齒矯正、植牙以及牙周病治療期間,需要使用較高濃度的漱口水。
(摘自《聯(lián)合報》 文/詹建富)
老人猛咳后稍坐一會
患有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肺氣腫等慢性病的老人,經常動不動就猛烈咳嗽一番,有時會導致意識短暫喪失,甚至發(fā)生暈厥跌倒。中醫(yī)認為,這是痰氣上逆所致,稱為“痰厥”。
痰厥屬于神經性休克,主要是因劇烈刺激使迷走神經興奮,導致心臟回心血量不足,致使腦部缺血缺氧。因此建議老人,一旦忍不住要劇烈咳嗽或咳痰時,身體應盡量放松,咳完要在沙發(fā)上坐會兒,或半臥休息,切忌頻繁走動。猛咳后會引起不同程度的脫水,加重呼吸道炎癥和分泌物黏稠度,這時要給老人喝水,以稀釋并幫其咳出分泌物。
若發(fā)生暈厥,應立即讓病人平臥,頭部稍低,以增加腦部供血;解開其衣領,使頭部偏于一側,防止舌后墜堵塞氣道?;颊咛K醒且全身乏力的癥狀緩解后,方可坐起和站立。
(摘自《當代健康報》文/朱凱)
老人需要練力量
老年人往往認為自己年紀大了,力量也小了,不適合練啞鈴等力量練習。事實并非如此,正因為力量下降了,才更需要力量訓練。
老年人進行啞鈴訓練應以循序漸進為原則。先從3~4公斤左右的啞鈴開始,鍛煉適應一段時間后,再逐漸增加重量。每天練習30~60分鐘,每周至少2次,以不引起勞累為度。
練習時講究圓、柔,訓練時不要發(fā)力過猛,以免造成骨折或肌肉損傷。
(摘自《快樂老人報》文/劉莉)
挑加濕器,測噴氣口
冬季天氣干燥,加濕器成了人們家庭里常用的工具。面對種類多樣的加濕器,應該如何挑選并正確使用呢?
經實驗測定,相對濕度在40%~60%時,人們感覺最舒適、最有利于健康。因此,最好選用具備自動恒濕功能的加濕器,只有當室內濕度低于標準范圍時,機器才會啟動,高于此范圍則減少霧量至停止加濕。若使用沒有自動恒濕功能的加濕器,最好在室內放一個濕度計,以隨時了解空氣濕度,并根據(jù)濕度調整加濕器的工作狀況。
在選購加濕器時也有一個小竅門。將手放在噴氣口大約10秒鐘,若手心未出現(xiàn)水珠,說明超聲波加濕器最重要的部件換能片的均勻程度好,反之,則表明其工藝粗糙。
(摘自《揚子晚報》文/葛春麗)
偏頭痛,按3個穴位
有些人長期受到偏頭痛的困擾。臺灣屏東基督教醫(yī)院中醫(yī)科主治醫(yī)師鐘貴馨指出,影響頭痛的原因很多,大多是由于過度疲勞、壓力大、失眠所致。中醫(yī)認為,穴位按摩可有效緩解偏頭痛。
偏頭痛時,可按壓或環(huán)形按揉以下3個穴位:
百會穴,位于頭頂正中心,兩耳交連線和頭頂正中線的交點處。百會穴是全身氣之匯集處,頭痛時按壓此穴,能讓全身氣血通暢,有效緩解頭痛。
風池穴,位于耳后頭枕骨下,發(fā)際附近的凹陷處,此穴具有清熱降火,通暢氣血,疏通經絡的功能,其止痛作用迅速。
合谷穴,又名虎口穴,位于手背,第1、2掌骨間中點處。合谷穴具有鎮(zhèn)靜止痛、通經活絡、清熱解表的功效。
(摘自《元氣周報》文/蕭雅娟)
第一道茶水漱口防齲齒
用第一道茶漱口有兩大妙處:首先,漱口可以及時將口腔及牙齒間的殘渣沖除;其次,茶葉含氟量很高,能有效防蛀。甜食等帶來的酸可能使得牙齒表面脫礦,從而容易致齲,而氟化物恰好可以促進牙齒的再礦化,所以,用含氟茶水漱口比清水效果更佳。再次,茶葉中所含的茶多酚也具有較強的清除自由基作用,對致齲的變形鏈球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茶葉的氟含量是隨葉齡的增長而升高的,春季采摘的茶葉含氟量最低。而磚茶、邊茶的含氟量非常高,經沸水浸泡后,氟含量瞬間可達到其他茶葉的100倍。建議用“老茶”漱口防齲,但喝“老茶”最好不要“貪杯”。
(摘自《當代健康報》文/涂端玉)
老人背部別受風
老人對環(huán)境的適應性較差,尤其是患有心腦血管疾病、骨關節(jié)炎、支氣管炎、哮喘等慢性病的老人,容易受到寒冷的侵襲。因而,保暖對于他們來說顯得特別重要,尤其是背部。中醫(yī)認為“背為陽”,背部是督脈及膀胱經循環(huán)的部位,督脈是“陽脈之?!?,總管人體一身陽氣。如果背部保護不好,風寒之邪從背部侵入人體,會損傷陽氣。對本身陽氣已經較為虛弱的老人而言,無異于雪上加霜。
老人防背部受風應做到:
1.坐著時,椅子盡量靠墻放,如果實在不方便靠墻,最好在椅子后面設置一個屏風,來阻擋風邪。
2.準備幾件背心,冬季穿棉背心,春秋穿毛背心,夏季也要準備一件單層純棉背心。所謂“夏不敞胸,熱不涼背”,也是提醒老人預防背部受寒。
3.老人坐在椅子上閱讀或靜坐的時間不宜過長,半小時左右就應該起身活動活動,敲打背部或全身。
(摘自《家庭醫(yī)生報》文/郝建莉)
冬天要防“家庭主婦手”
秋冬季節(jié)天氣干燥,雙手經常沾水和化學洗滌用品的主婦,易患上一種名為指掌角化癥的皮膚疾病,表現(xiàn)為手指皮膚皸裂,相繼脫皮,洗手后皮膚緊繃、發(fā)癢,感覺遲鈍等癥狀。
該病與天氣干燥、人體皮脂分泌減少有關,但只要做好防護,仍然可以讓纖纖玉手溫潤柔軟。需長時間沾水或接觸洗滌用品時,應佩戴手套。每次洗手或臨睡前,及時涂抹尿素和魚肝油軟膏,防止因皮脂分泌減少而導致的皮膚干燥。平時多吃果蔬及養(yǎng)陰潤燥的食物。此外,還應注意不可過度洗手。
(摘自《中國中醫(yī)藥報》文/禤影妍)
胃病揉腹,一早一晚
不少患有慢性胃病的人都知道,經常揉一揉腹部可以讓胃更舒服。但要注意,如果選準按揉時間,對護胃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揉腹最好在早晨起床之前(5:00~7:00),以及夜間入睡前(20:00~21:00)。因為這兩個時段胃酸分泌開始增加,按揉可抑制胃酸分泌,起到保護胃黏膜的作用。另外,此時按摩能更好地祛除寒氣,減少腹部脂肪堆積。按揉時應排空小便,取仰臥位,雙膝微屈,全身放松,左手按在腹部,手心對著肚臍,右手疊放在左手上。先按順時針方向繞臍揉腹50次,再逆時針按揉50次。按揉時用力適度,按揉結束后,可以喝杯溫開水。
(摘自《老年日報》文/韓軍)
寒冷季節(jié)不戴帽,3/4熱量會跑掉
研究資料表明,氣溫在l5℃左右時,人體約1/3的熱量從頭部散發(fā);氣溫在4℃左右時,人體約一半的熱量從頭部散發(fā);而氣溫在零下l0℃左右時,竟會有3/4的人體熱量從頭部“跑掉”。由此可見,頭部與人體熱平衡的關系很大。一個人如果只是多穿幾件衣服,而不戴帽子,那就會像熱水瓶沒有塞子一樣,讓熱氣源源不斷地向外“輸出”。
(摘自《中國中醫(yī)藥報》文/楊景波 )
做伸展操,排便更順暢
上班族因久坐或果蔬攝入不足,易出現(xiàn)便秘問題。臺灣中山運動中心瑜伽老師王怡方建議,上班族可以做些簡單的瑜伽動作,以促進胃腸蠕動,緩解久坐后引起的腰部酸痛。
具體方法:1.雙腳分開與肩膀同寬,腳掌向外45度。2.屁股向后推,慢慢蹲下。3.雙手合十,手肘頂住膝蓋內側,身體挺直,雙腿盡量向外伸展,停住30秒到1分鐘,并調整呼吸。
(摘自《當代健康報》文/邱瓊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