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娟,劉嬋,萬丹,張水寒*,黃惠勇*
(1.湖南省中醫(yī)藥研究院,湖南 長沙 410013;2.楊永華全國名老中醫(yī)專家傳承工作室,湖南 長沙 410013)
湖南省科技廳重點項目(2012TF1005)
*
張水寒,研究員,研究方向:中藥制劑及分析研究;E-mail:zhangshuihan0220@126.com
黃惠勇,教授,研究方向:中醫(yī)外科研究;E-mail:hntcmakj@163.com
綜合評分法優(yōu)選番瀉葉的初加工方式△
肖娟1,2,劉嬋1,萬丹1,2,張水寒1,2*,黃惠勇1*
(1.湖南省中醫(yī)藥研究院,湖南 長沙 410013;2.楊永華全國名老中醫(yī)專家傳承工作室,湖南 長沙 410013)
目的選出番瀉葉鮮品的最佳初加工方式。方法以番瀉苷A、B,異鼠李素-3-O-β-2-龍膽二糖苷及外觀為評價指標,考察曬制、陰干、微波制、炒制等6種初加工方式,采用綜合評分法從中選出番瀉葉最優(yōu)的初加工方式。結果最佳初加工方式為微波制、中火力微波制2 min。結論優(yōu)選的番瀉葉初加工方式合理可行、操作簡便,可對番瀉葉的初加工起到規(guī)范和指導作用。
番瀉葉;初加工;綜合評分
番瀉葉為豆科植物狹葉番瀉CassiaangustifoliaVahl.或尖葉番瀉CassiaacutifoliaDelile的干燥小葉,具有瀉熱導滯,通便利水的功效[1],臨床用于熱結積滯,便秘腹痛,水腫脹滿,導瀉成分主要為番瀉苷A、B、C、D[2]。由于番瀉葉具有顯著瀉下作用,不僅用作藥用,在保健品中也被廣泛利用。番瀉葉于生長盛期葉片采摘以后,應及時加工處理,以免其質量受到影響,發(fā)生葉片變黃等情況。長期以來,如何對番瀉葉鮮品進行初加工沒有具體的工藝可參考。本文通過實驗研究,優(yōu)選出最適宜初加工方式,為番瀉葉的初加工提供具體可參考工藝。
LC-20A高效液相色譜儀(日本島津公司);T-214型電子分析天平(北京賽多利斯儀器系統(tǒng)有限公司);101-1型電熱鼓風恒溫干燥箱(上海天緣實驗儀器廠);微波爐(格蘭仕集團);電磁爐(美的集團)。
甲醇、乙腈和冰醋酸為色譜純,其他試劑均為分析醇,水為重蒸餾水。番瀉苷A(批號:A0182)、番瀉苷B(批號:A0183)購于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異鼠李素-3-O-β-2-龍膽二糖苷由中國中醫(y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王祝舉教授提供。番瀉葉鮮葉采購于云南,經湖南省中醫(yī)藥研究院中藥所生藥鑒定室鑒定為豆科植物狹葉番瀉CassiaangustifoliaVahl.的葉子。
2.1 不同初加工方式處理番瀉葉
2.1.1曬干 稱取番瀉葉鮮葉60 g,均勻平鋪于竹篩網內于日光下曝曬,曬干保存于干燥箱內備用。
2.1.2陰干 稱取番瀉葉鮮葉60 g,均勻平鋪于竹篩網內于陰涼通風處,自然陰干,陰干保存于干燥箱內,備用。
2.1.3微波制 取番瀉葉鮮葉9份,每份60 g,均勻平鋪于微波爐盤內,分別于微火力、中火力、高火力檔微波2、3、4 min,保存于干燥箱內,備用。
2.1.4烘制 取番瀉葉鮮葉9份,每份60 g,分別于恒溫干燥箱中40 ℃、60 ℃、 90 ℃烘制30、45、60 min,保存于干燥箱內,備用。
2.1.5炒制 取番瀉葉鮮葉4份,每份60 g,分別于鐵鍋中100 ℃炒制2、3 min;110 ℃、120 ℃分別炒制2 min,保存于干燥箱內,備用。
2.1.6蒸制 取番瀉葉鮮葉3份,每份60 g,分別于蒸屜中100 ℃蒸制3、5、8 min,置于陰涼通風處,陰干,保存于干燥箱內,備用。
將以上處理樣品編號,見表1。
表1 不同處理方式的番瀉葉樣品
2.2 番瀉葉中番瀉苷B、番瀉苷A及異鼠李素-3-O-β-2-龍膽二糖苷的測定[3]
2.2.1 色譜適用性條件 色譜柱為依利特Hypersil ODS2柱(4.6 mm×250 mm,5 um),流動相為乙腈(A)-1%冰醋酸溶液(B),檢測波長為270 nm,流速為1 mL/min,柱溫為40℃,進樣量為10μl。梯度洗脫洗脫程序:0→5 min,5→10%A;5→25 min,10→15%A;25→30 min,15%A;30→40 min,15→19%A;40→45 min,19→25%A;45→55 min,25→5%A。對照品及樣品的HPLC色譜見圖1。
A.混合對照品 B供試品1.異鼠李素-3-O-β-2-龍膽二糖苷 2.番瀉苷B 3.番瀉苷A圖1 對照品及樣品的HPLC色譜
2.2.2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精密稱取對照品番瀉苷A 8.8 mg,番瀉苷B 7.1 mg,異鼠李素-3-O-β-2-龍膽二糖苷6.3 mg用50%甲醇溶液溶解并定容至100 mL量瓶中配制成混合對照品溶液。
2.2.3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稱取番瀉葉細粉0.05 g,精密稱定,置錐形瓶中,精密移取25 mL 50%甲醇,稱重,超聲提取15 min,冷卻至室溫,補重,過濾,取續(xù)濾液過0.45 μm微孔濾膜,得供試品溶液,備用。
2.2.4線性考察 精密量取配制好的番瀉苷A、B和異鼠李素-3-O-β-2-龍膽二糖苷混合對照品溶液1、2、4、6、8、10、20 μL,進樣測定,以進樣量為橫坐標,峰面積為縱坐標,得到回歸方程:番瀉苷A為Y=1 826.4X+3 917.1(r=0.999 3),線性范圍0.071~1.42 μg;番瀉苷B為Y=1 987.6X+3 187.9(r=0.999 4),線性范圍0.088~1.76μg;異鼠李素-3-O-β-2-龍膽二糖苷為Y=1 327.3X-987.52(r=0.999 3),線性范圍0.063~1.26 μg。
2.2.5精密度試驗 取番瀉葉鮮品適量,稱取1份,按2.2.1項下方法測定,連續(xù)進樣5次,結果為番瀉苷A的RSD=1.08%,番瀉苷B的RSD=1.08%,說明精密度良好。
2.2.6穩(wěn)定性試驗 取番瀉葉鮮品適量,稱取1份,按2.2.1項下方法制備,分別在制備后0、2、4、6、8、12 h精密吸取10 μL,注人液相色譜儀,測得峰面積,結果為番瀉苷A的RSD=1.12%,番瀉苷B的RSD=1.07%,說明樣品溶液在12 h內穩(wěn)定。
2.2.7重復性試驗 取番瀉葉鮮品適量,稱取5份,按2.2.1項下方法測定,結果為番瀉苷A RSD=1.67%,番瀉苷B的RSD=1.83%,說明重復性良好。
2.2.8回收率測定 稱取已知異鼠李素-3-O-β-2-龍膽二糖苷和番瀉苷A、B含量的番瀉葉鮮品6份,每份0.05 g,精密稱定,平行6份,置25 mL容量瓶中,分別加入0.052 mg·mL-1濃度的番瀉苷A,0.051 mg·mL-1濃度的番瀉苷B,0.054 mg·mL-1濃度的異鼠李素-3-O-β-2-龍膽二糖苷10 mL。按2.2.3項下供試品溶液制備方法處理,制得加樣回收供試品溶液,注入高效液相色譜儀進行檢測,計算番瀉苷A、B和異鼠李素-3-O-β-2-龍膽二糖苷的加樣回收率,結果見表2(A為番瀉苷A,B為番瀉苷B,C為異鼠李素-3-O-β-2-龍膽二糖苷)。
2.2.9樣品測定 精密稱取樣品粉末約0.05 g,按2.2.3項下方法制備供試品溶液,按2.2.1項下色譜條件進行測定。
表2 4種對照品回收率試驗結果
2.2.10 對實驗結果進行綜合評分
對表1中加工方式所得樣品外觀進行評分:樣品顏色鮮艷,葉片外形完整,計10分;樣品顏色暗淡稍許變黃,葉片外形完整,計9分;樣品顏色變黃,葉片外形完整,計8分;樣品顏色焦黃,葉片外形不完整,計7分。
用多指標的評分公式,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根據所測成分在番瀉葉中的重要性,考慮番瀉苷A、B占30%,異鼠李素-3-O-β-2-龍膽二糖苷占20%,,外觀占20%。參照2.2.1項下,制備15份樣品,并按2.2.3項下方法制備供試品溶液,分別精密吸取番瀉苷A、B和異鼠李素-3-O-β-2-龍膽二糖苷混合對照品溶液10 μL,供試品溶液10 μL,注入液相色譜儀,按上述色譜條件進行測定,結果見表3。分別計算各樣品綜合評分[2],綜和評分=(M1/M1max)×0.3+(M2/M2max)×0.3+(M3/M3max)×0.2+(M4/M4max)×0.2,其中M1、M2分別為番瀉苷A、B的量,M3為異鼠李素-3-O-β-2-龍膽二糖苷的量,M4為外觀值,總分計為1分,分析結果見表3。
表3 實驗結果及其綜合評分
由表3實驗結果可以看出,微波制法綜合評分高于其他初處理方法,其次是蒸制法和陰干,曝曬、烘制法和炒制法綜合評分較低。其中中火力微波2 min番瀉苷A、B含量最高,外觀也最佳。
曝曬與陰干制法相比,番瀉苷A、B含量較低,但番瀉葉外觀較好;微波制得到的番瀉葉不僅指標成分含量較高,且葉片外觀好,但隨著火力加大,到高火力時,指標成分含量下降;烘制法中溫度變高到100 ℃時,番瀉苷A、B含量明顯較低,且炒制法中在溫度為110 ℃以上時,也出現同樣實驗結果,這可能是由于番瀉苷A[3]、B在高溫下不穩(wěn)定引起的,所以初加工時溫度不宜過高,應選擇合適的初加工方式。
番瀉葉鮮品采摘后,不及時進行初加工處理和處理方法不當,將會造成番瀉葉質量下降葉片發(fā)黃生斑,貯存時易發(fā)霉、生蟲。本實驗優(yōu)選出的初加工方式為微波處理,中火力微波2 min,得到的樣品不僅主要有效成分含量高,葉片顏色呈原綠色,葉片形狀整齊完好,散發(fā)清香味。
[1]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國藥典[S].一部.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10.
[2] LemLi,S Toppet,J Cuvcele,et al.Naphthalene glycosides inCassiasennaandCassiaangustigolia[J].J pharmacol,1998,36(suppl1):326.
[3] 邵 怡,張水寒,蔡光先.番瀉葉超微粉體HPLC指紋圖譜的研究[J].中草藥,2012,34(3):397-400.
[4] 馬春娟,孫俠.利用HPLC法測定番瀉葉中番瀉苷A的含量[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10,31(2):37-38.
OptimizationofOriginalProcessingTechnologyforSenneaFoliumbyComprehensiveScoreMethod
XIAOJuan1,2,LIUChan1,WANDan1,2,ZHANGShuihan1,2*,HUANGHuiyong1,2*
(1.HunanAcademyofChineseMedicine,Changsha410013,China;2.YangYong-huaNameofOldChineseMedicineExpertsHeritageStudio,Changsha410013,China;)
Objective:To choose the optimal processing technology for sennea folium.MethodsTaking the contents of iso rhamnetin-3-O-β-gentiobioside,sennoside B,C-sennoside A and sennea folium appearance as indicators,comprehensive score were used to optimize the best original processing technology for sennea folium.Through inspecting drying in the sunshine,shade,microwave drying and frying.ResultsThe optimal original processing technology was microwave drying to deal with sample at medium fire in 2 minutes.ConclusionThe optimal original processing technology is reasonable and feasible,and could be used as a standard and guidance.
Sennea folium;Original processing technology;Comprehensive score
10.13313/j.issn.1673-4890.2014.06.010
2013-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