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華
摘 要:漢語言文學自身具有獨特的魅力。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與溝通需要借助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和語言基礎,以此實現交流的目的。與此同時,在進行漢語言文學品讀的時候,對于漢語言的使用和揣摩,也是一個非常享受的過程。所以,注重漢語言文學語言的使用及使用意境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本文就將針對漢語言文學的使用及分析進行簡單介紹,希望可以對漢語言專業(yè)的發(fā)展起到促進作用。
關鍵詞:漢語言文學;使用;意境
漢語言文學具有很強的人文氣息,在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積淀中成為歷史文化的載體,傳承著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文化精髓,繼承并發(fā)揚著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正因為這樣,漢語言文學才能在中國歷史的長河中成為一顆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輝。但是這顆明珠在信息時代下卻變得暗淡許多,尤其是漢語言文學中的精神財富已經漸漸遠離人們的生活。所以,作為漢語言專業(yè)的講師,有必要為漢語言文學的傳承奉獻出一份力量,讓更多的年輕人了解漢語言,了解漢語言文學中的文化精髓。
一、漢語言使用與意境分析的作用
作為漢語言專業(yè)講師,應該強化學生對漢語言的應用能力和對語言意境分析的能力,這也是豐富學生情感的重要手段。所以,漢語言的使用和意境分析是所有漢語言專業(yè)學習過程中必須經歷的一個階段。
1.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語言文學素養(yǎng)
語言的生命力在于能夠靈活使用,否則,語言就始終處于靜止狀態(tài)。所以,漢語言的應用也就促成了漢語言的使用意境。語文知識的形成與漢語言素養(yǎng)強化相得益彰。例如,在形容風景的時候人們經常使用“風光旖旎、風景秀麗”,如果用作“風光靚麗,風景艷麗”,不僅讀起來拗口,就連基本意思也被扭曲,讓美麗的風景變得艷俗無比,讓人無語。雖然四個詞語單獨拎出來都是形容詞,但是用法差別很大。所以,漢語言的應用會直接影響語境的塑造,說“風光旖旎、風景秀麗”人們會眼前一亮,甚至可以想象出美好的景色,但是如果用“靚麗、艷麗”形容風景,只會讓人們倒胃口,很難找到美的感覺。
2.培養(yǎng)學生文學作品的欣賞能力
當今社會,人們除了需要語言交流,還需要借助安靜、舒適的文學閱讀來提高修養(yǎng)。所以,在品讀漢語言文學作品的時候,不僅需要對漢語言的使用環(huán)境進行了解,還要對語言的使用意境進行深入地了解。如果不了解漢語言的使用方法和意境,就無法安心閱讀,也不能完全理解文學作品中極盡深刻而優(yōu)美的語言。例如,在欣賞海子的詩歌《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最后四句包含作者所有的寄托:“愿你有一個燦爛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終成眷屬,愿你在塵世獲得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焙唵蔚恼Z言樸素明朗卻又雋永清新,作者對世界充滿希望,充滿感恩,善良虔誠的祈禱,愿每一個人在塵世間都可以獲得幸福,而自己卻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僅僅依靠語言根本無法理解全詩的深刻內涵,必須深入體會詩歌描繪的意境,才能在眼前出現一幅美麗的畫面,才能全面、深刻地理解詩歌。所以在學習漢語言文學的過程中,文學鑒賞能力會逐漸得到提高,欣賞者的審美觀也會更加準確和健康。
二、如何提高漢語言的使用和意境分析能力
1.增加閱讀、朗讀的訓練
朗讀是學習語言最好的途徑之一,增加文章的閱讀量,可以讓學生盡快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的主題思想。所以,增加閱讀量有助于理解漢語的應用,同時漢語言的意境分析能力會逐漸提高。最終,學生可以準確把握文章的基調,易于挖掘文章深處的含義,提高對漢語言的應用和分析。
2.增加必要的背誦
背誦是提高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最佳途徑,無論中國人學習外國語言還是外國人學習漢語,增加背誦量必然會提高語言的運用水平。我國具有五千年的歷史文明,從古到今流傳下來很多經典名篇,學生如果可以對這些經典文學進行背誦,不僅可以弘揚中國優(yōu)秀的文化歷史,還能增加漢語言的理解和應用。最終,通過深刻記憶,學生可以在自己的文章中引經據典,增加文章的亮點,提高文章的層次,使文章更具有靈性。
參考文獻:
[1]潘連根,王靜義,李佩侖.關于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學生寫作能力培養(yǎng)的思考[J]. 紹興文理學院學報(教育教學研究版),2010(01).
[2]宋玉朝,孫春青.漢語言文學[J]. 唐山師范學院學報,2010(01).
(作者單位:韓國瑞逸大學中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