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利輝
河北省新樂市職業(yè)技術教育中心
語文教學零碎化問題的思考
路利輝
河北省新樂市職業(yè)技術教育中心
語文教學的零碎化現(xiàn)象有:朗讀現(xiàn)象的零碎化;教師問題設計的零碎化;寫作教學的零碎化;實施“完整育人觀”的零碎化。作為一線老師的我們怎么去解決語文教學的零碎化問題真的是個龐大的工程,需要理念系統(tǒng)、行為系統(tǒng)、反饋系統(tǒng)和培訓平臺系統(tǒng)的全力支撐、作為基層老師的我們能夠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去盡力做一些改變,做一些改進,就無愧于我們的職責。
語文教學;零碎化
實事求是地說,目前我們的語文教學真的經(jīng)不起多問幾個為什么,如:為何語文課堂上少了瑯瑯的讀書聲?為何我們閱讀教學問題越來越零碎?為何我們的作文教學越來越瑣碎?為何我們語文教學多年來沒有突出重圍?多年來,筆者從事語文教學,對語文教學的零碎化現(xiàn)象有著痛徹心扉的感受。下面筆者淺談一下對語文教學零碎化問題的思考。
語文課堂最應該是書聲瑯瑯的課堂,最應該通過讀來明事悟理,怡情冶性的課堂。而眼下我們的孩子愿意讀的有幾個呢?能讀好的又有幾個?即使在要求讀的課文當中,也是在老師的要求下讀某些段落以求達到對重點片段的深度理解。在讀的時候,以慷慨激昂的方式居多,這樣片段化的閱讀、單一化的方式真的對理解文章有成效嗎?我們都知道文章是有生命的,我們也是有生命的,孩子們也是有生命的,我們的使命是以我們的生命帶著孩子的生命去理解文章的生命,這點我們做到了嗎?讀,整體讀、以讀入文,以讀入情,以讀入理,以讀入味,有讀的課堂才真正符合語文的課堂,才是真正的以生命帶著生命去理解生命、感悟生命的課堂,而這樣的課堂我們真的太缺乏了。
那么我們應該怎樣讀呢?讀經(jīng)典,現(xiàn)在我們的孩子離經(jīng)典越來越遠了,但是能陪伴一生,給人一生提供源源不斷的幫助的是經(jīng)過千年沉淀后的經(jīng)典。陶淵明有言:“好讀書,不求甚解”,這就是最好的讀書的方式之一。古代老師引導學生搖頭晃腦的吟誦曾經(jīng)被我們批評,那時的學生對內容能真的理解嗎。不理解沒關系,關鍵是讀下去,隨著閱歷的增長,慢慢就會理解。當然,我們還要要求學生“好讀書,求甚解”,對這樣的要求我們應該怎么辦呢?答案還是,我們老師先“求甚解”,自己讀下去,讀進去,然后引導學生也讀下去,讀進去?!白x書百遍,其義自現(xiàn)”,即使在淺閱讀化的今天,我們也應該帶領孩子們讀下去,因為網(wǎng)絡時代,如果在學生時期都達不到深閱讀,恐怕這一生很難進行深閱讀了。
這個現(xiàn)象,在中國比比皆是,在閱讀教學中,有相當一部分老師從滿堂灌變成了滿堂問。但是許多問題真的有必要問嗎?我們都知道未必一定要問。但“問來問去”的結果是嚴重的。不少學生的思維被零碎了,情感被片段了,語言表達也被殘缺了。更為嚴重的是,在問題零碎化的背后是老師思維的懶惰,而老師思維的懶惰造成了學生思維的僵化,這是對學生創(chuàng)造力最大的戕害,這一點我們每個語文老師意識到了嗎?也許有的老師說,我們備課盡力了,我們講課盡心了,可是事實卻為何不盡如人意,也就是說有時我們的“作為”還不如“不作為”更能接近教育的本質。這點我們的老師意識到了嗎?
那么,我們應該如何提問學生呢?筆者想我們應該“化問題為片段”,我們可以把各項問題按照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編制成類似作文片段的格式讓學生進行整體化回答,進行整體化鑒賞,不更好嗎?如一位老師在講《旅夜書懷》時,其中一個環(huán)節(jié)是這樣設置的:“因為當時的時代____;因為作者的經(jīng)歷____;因為作者所見到的景物____,所以作者睹景思世,睹物思人,在旅途中寫下此詩?!边@位老師,先讓學生按照排比段的格式進行填空,然后讓學生讀自己所填寫的部分,最后讓一個學生在講臺上帶領全體學生讀所填寫的答案。很明顯,這樣的問題設置既克服了問題零碎化的弊端,又使學生在讀中得到思維、情感和語言的整體性訓練。所以說,問題設置的整體化、系統(tǒng)化是克服問題零碎化最有效的方法,這也是筆者多年的教學感悟。
我們的寫作教學零碎化現(xiàn)象在表面上看不嚴重,其實從教學的本質來看,寫作教學比閱讀教學零碎化更為嚴重,而且嚴重到我們不知道嚴重的地步。其一是我們寫作教學中沒有依據(jù)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狀況、現(xiàn)有知識狀況和生活體驗狀況建立一整套寫作教學教材體系,小學到高中階段各個學段的寫作教學基本上是各自為政,小學與初中、初中與高中的過渡環(huán)節(jié)基本上是空白;其二是我們在寫作教學中沒有把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進行有效結合,閱讀教學是閱讀教學,寫作教學是寫作教學,二者基本上處于分離狀態(tài);其三,在具體的寫作教學中,對整篇文章的系統(tǒng)性訓練嚴重不足,隨意性太強。這些寫作教學的零碎化已經(jīng)嚴重影響到孩子們思維和表達、情感和價值的系統(tǒng)化。
當然,筆者提出這些問題,是不是依我個人之力就能很好地解決呢?實事求是地說,筆者解決了一部分,如在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的融合方面筆者建立一套“閱讀寫作一體化”教學機制,具體來說在閱讀教學中讓學生用多種方式改編文章,自己根據(jù)改編的文章“按照題目、結構、語言、主題”等方面自出閱讀題,這樣實現(xiàn)了對文本的深閱讀,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再通過自出習題、自改或互改習題提高了學生深閱讀能力。寫作教學,學生寫完作文后,也進行自出習題互改習題的訓練,這樣把閱讀寫作有機融合在一起。但打通各個學段的教材體系建設是需要專家團隊來共同進行,不是我一個基層老師力所能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