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英可
4月4日,清明節(jié)前一天,這個春天最為明媚的一天,我駕車跟著老母親和姐姐回鄉(xiāng)祭祖。上午九時許,車至廣宗縣件只村東北十字路口時,我們發(fā)現(xiàn)一個人趴在路口東南方的路基上一動不動,旁邊還有一輛紅色摩托車倒在路邊上。有人出車禍了!我扭頭看看坐在后排的老母親,然后靠邊停車,拉開車門跑了過去。我上前首先給傷者打招呼,看其意識是否清醒。傷者尚能說話。他說自己全身都不能動了。我迅速檢視了他的全身,見除嘴部有血外并無其他外傷。我想上前把他抱起,他腿腳不聽使喚,無法站立。我只好把他拖到地勢平坦之處,讓他斜靠在一個電線桿子上。
把傷者初步安頓后,我立即用自己的手機(jī)打了120急救電話,又打了110報警。之后,我試著和傷者的家人聯(lián)系,可是處在驚恐狀態(tài)下的傷者怎么也記不起自己家人的電話了。我就從他的上衣兜里掏出他的手機(jī),打開了通訊錄,一一與上面的人通電話,最終如愿聯(lián)系上了傷者的女兒和弟弟。此時,附近的老農(nóng)漸漸圍了過來,警察也及時趕到。我把傷者交代給警察就離開現(xiàn)場回到自己車上。
“人沒事吧?”這時候母親問我。
“應(yīng)該沒有大事兒,能說話,救護(hù)車一會兒就來?!?/p>
“沒事就好,沒事就好?!蹦赣H說完停頓了一下,之后似是問我又似是自言自語地說了一句:“不知去年那個人怎么啦?!?/p>
母親說的,是另外一件事。前年夏天(母親記錯時間了)的一天,我駕車帶母親返鄉(xiāng),路經(jīng)廣宗城北不遠(yuǎn)的一條公路時,發(fā)現(xiàn)公路正中央躺著一個人一動不動。此處距村子不遠(yuǎn),路上也有不少行人來往,但并無人駐足查看救治。我見狀趕緊停車查看,并打110、120報警求救。不一會兒,警察趕到,把人救走。
“現(xiàn)在的人見到這樣的事誰還敢救呀!他們碰到咱娘,算是碰到菩薩了。”同車的姐姐發(fā)出來了這樣的感嘆。
是呀!這兩人遇到我的老娘,從某種角度講,還真是遇上菩薩了。說實話,在駐車救人前,我并不是沒有猶豫,也怕遭訛詐,可是我回頭一看身后九十歲的老母親,即刻打消了所有顧慮,立馬下車救人。如果我就此揚長而去,這個歷盡滄桑、樸實善良的老太太會怎么看待自己的兒子?。?/p>
母親略通文墨,是一個大家閨秀,從小教誨我們兄弟姊妹幾個本分做人。我是家中老小,性格叛逆,自小到大特立獨行,很是讓母親大人不放心。就是到了這把年紀(jì),混到了一般人看來“成功人士”的份上,老母親依然對我“憂心忡忡”,生怕我做錯人、辦錯事。即使現(xiàn)在我回家晚了,她都會追問我會了何人,都跟誰在一塊玩,辦了何事等等。這縱然有我常年不在老人身邊對我工作生活了解不夠的因素,我想更多的是我之所作所為還沒能充分撫慰母親那顆樸實善良的心。我經(jīng)常為此自責(zé)不已,也遺憾沒有更好的辦法消除我們母子之間的某些隔閡。
眼前情景的出現(xiàn),是上天對我這個自稱法律人的思想情懷的拷問,更是我在母親面前展現(xiàn)自己的絕佳機(jī)會。在這樣特殊的時刻,老人的向善之心,由她自己的兒子——我化為實實在在的行動,她老人家豈能不心滿意足,快慰不已?有了母親的肯定和賞識,我下去救人還怕遭什么訛詐!
母親屬牛,1925年出生,今年虛歲九十。九十年滄桑,可謂閱盡人間冷暖。尤其是在自己逐漸喪失生活能力的晚年,更是明了社會的弱者(包括受難者),是多么需要他人的援助之手。如今,母親年老體衰,飯都做不成了,她的衣食住行、點點滴滴、生活中一切的一切,都需要他人的幫助。求人不如求己,別人幫助的態(tài)度和質(zhì)量,肯定與自己的生存需求有一定的差距。這樣的差距給老人帶來的心理擠壓,不身臨其境是不會體察到的。
去年冬天,我的哥哥——母親鐘愛的長子辭世,給老母親帶來最為沉重的打擊。她老人家認(rèn)為這是自己德行不足以致兒不長壽。在那段時間里,母親常常在自己供奉的神像前長跪不起,淚流滿面。可我心里明白,老人的悲傷除卻喪子之痛外,還有就是對自己今后生活的憂慮。以往哥哥在家侍奉左右,我則供應(yīng)給養(yǎng)。衣食無憂,照顧周到,其樂融融。如今哥哥辭世,在農(nóng)村老家無人照應(yīng),來我這里又不能適應(yīng)城市生活,過去穩(wěn)定幸福、令人羨慕的生活就這樣一下子傾覆了。自己過去有兩個兒子可以依托養(yǎng)老,如今只留一個獨撐。撐與不撐,撐得好壞,自己又不能左右控制,你說她老人家能不擔(dān)憂、能不悲傷嗎?在哥哥大限來臨之際,我也曾對母親做過這樣那樣的保證和承諾,可聰明莫過過來人,她豈能單憑我的幾句好聽話,就對此全部釋懷啊?
怎么辦?怎么消除這次變故給母親帶來的心理沖擊?思來想去,還是覺得實際行動是最好的解決辦法。此次救人事件雖然不大,但我就是要以類似行動告訴母親——我這個兒子是個好人,且正努力在社會上去做個更好的人。我在社會上能做個好人,自然就能在她跟前做個好兒子。這樣,我也就會慢慢消除老母親心底的某些憂慮,讓母親仍能感受同哥哥在世時一樣的幸福。
這是我作為一個兒子對母親養(yǎng)育之恩的基本報答,更是我作為一個社會人對社會責(zé)任的基本擔(dān)當(dāng)。
我回頭望望坐在車后座的母親臉上的笑容,心里舒坦了許多:九十歲老母,是我孝心必須面對的一尊菩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