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 然
(北京市豐臺區(qū)豐臺第二中學,北京 100071)
?
體育教師運用反饋教學法的調查研究
——以北京市豐臺區(qū)豐臺第二中學為例
史然
(北京市豐臺區(qū)豐臺第二中學,北京 100071)
本文主要采用文獻資料法、觀察法、邏輯推理法等研究方法,對北京市豐臺區(qū)豐臺第二中學(以下稱“豐臺二中”)體育教師運用反饋教學法的情況進行研究,并提出相應建議。
體育教師;反饋教學法;豐臺二中
1.1定 義
反饋教學法是運用系統論、信息論、控制論“三論”原理建立的新教學法,是師生雙方在融洽、合作的氣氛中,有教師引導(控制)學生進行系統的、有創(chuàng)造的學習,以應用知識和發(fā)展能力為目標,突出教與學之間信息交流和信息反饋的及時性,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一種新穎科學的及各種教學法的優(yōu)點于一體的綜合教學法。
1.2特 點
把學習結果返還教師和學生中,從而調整教與學,重新組成第二次學習,查漏補缺,使絕大多數學生能夠掌握所教內容,并把教學與評價結合起來。信息反饋主要有3個要素,即反饋的時機、反饋的方式、反饋的數量。
2.1研究對象
體育教師運用反饋教學法提供反饋信息的數量、方式、時機的實際情況
2.3研究方法
2.3.1文獻資料法 通過中國知網、首都體育學院圖書館查閱相關資料,對所研究的內容進行加工和整理,獲得較為系統的理論知識,為本研究開展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
2.3.2制訂觀察記錄表,通過每周20節(jié)課程的觀察,填寫記錄表。前一半課程選擇非介入式觀察,主要觀察教師反饋信息的時機、數量和方式并完成觀察記錄表;后一半課程采用介入式觀察,主要觀察教師的的反饋信息的時機、數量、質量和學生的反應,主要將教師運用反饋教學法的特點記錄下來。
2.3.3運用邏輯學知識對收集到的資料和數據進行分類、歸納、推理,最后進行綜合分析。
圖1 學期反饋時機模式
3.1提供反饋信息的時機
3.1.1反饋時機程序模式 學習是由一個不會到會再到熟練的過程,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有反饋。在一整個學期的學習過程中有幾次反饋高潮。
從圖1中可以看出,每一次教學的完整過程都有這4大反饋高潮和學生學習的高潮。在豐臺二中,體育教師的反饋高潮集中在學習探索和提高鞏固中。體育課注重學生對運動技能的掌握能力。根據體育課的目標,每一節(jié)課的內容重點都不一樣。根據體育課的4個教育目標維度,體育課的主要目的是教會學生掌握運動技巧和運動知識。所以,在集中反饋中更加注重學生對運動技能的掌握和對該運動技能理論上的認識。
3.1.2一節(jié)課中的反饋模式 在大的學期教學計劃中,下面還有課時計劃。不僅在學期計劃中有反饋的高潮存在,課時計劃中反饋也貫穿其中。
從表1可以看出,在以集體反饋為主的2種反饋方式中,環(huán)節(jié)反饋占的比例要比結果反饋的多,教師更加注重過程中學生對技能的掌握。環(huán)節(jié)反饋有利于教師發(fā)現錯誤,及時糾正,在這一時間反饋信息給出的及時,對糾正學生錯誤動作和建立動作完整表象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過程反饋中雖次數最多,但主要是以學生單個個體為反饋對象,與其余2種相比它的針對性更高,因材施教的因素比例也高。2種不同的反饋形式并存,在了解大多數的學生狀況利于更改目標循循漸進的同時也有利于教師觀察每一位學生的狀況,隨時幫助距離教學目標遠的學生,使其可以盡快跟上教學進度。在教學中反饋教學法起到調整、控制的功能。
3.1.3單個動作的反饋模式 單個動作的反饋方式,因教學內容不一樣其反饋的方式有所不同。
表1 以課為單位的反饋時機模式
表2 單個動作的反饋隊形和時機
表3 不同授課節(jié)段反饋信息數量
表4 不同年級學生反饋信息數量
如表2所示,在相同的隊形中,跳遠起跳的反饋時機多在完成動作后。而蹲踞式起跑的反饋時機多在動作完成中。因教學的內容特點不一樣,跳遠的騰空是不可停頓的。在動作完成后,學生還留有剛剛做動作的感覺。根據運動生理學人類機體特點,完成動作后在相距最短的時間里,機體對剛剛完成的動作感覺明顯,隨著時間的遷移感覺慢慢變弱。因此,在動作完成后,機體感覺遠要比再一次的做動作前的機體感覺要清晰。因此多數教師在針對不能停頓或者連續(xù)性較強的動作時反饋時機常常是在動作完成之后。蹲踞式跳遠可以采用分解教學法配合反饋教學法,將動作逐個分解學習,但只有空中動作無法細分學習,因此像這類的運動常常是在完成后給予學生反饋信息??鐧诘臋谏蟿幼髋c跳遠起跳的原理相同,欄上的動作不可停頓或是分解,反饋的時機與跳遠起跳是一樣的。
圖2 反饋方法
3.2提供反饋信息的數量
3.2.1不同授課階段的反饋數量 反饋信息的數量,可以提高學生對自己動作的認識。隨著不同教學階段的教學目標不一樣,對學生掌握運動技能的要求也不一樣,所以反饋信息的量也有所不同(表3)
如表3所示,教師都比較注重開始階段學生的掌握,集體反饋為最多。在一開始時學生是掌握動作最為薄弱的時候,在這之中可能會出現錯誤的技術動作,因此大部分教師將重點放在開始的階段,在這個階段充分觀察學生,提供反饋信息,減少常見錯誤動作的形成。因此,此階段的反饋信息最多。減少錯誤動作形成的同時也為后2個階段打下了基礎,只糾正單個學生的錯誤,減少了集體反饋信息的數量。在開始掌握階段,按課的比例和反饋信息數量可知每節(jié)課反饋信息數量在2~7個之間,而且是逐漸減少的趨勢。反饋信息的提供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但是如果反饋信息數量很多,就失去了體育課的意義,學生就不會注重獨立思考,而過于依賴教師的反饋,因此這也是在后面2個階段反饋信息數量減少的主要原因之一。
3.2.2不同年齡階段的反饋數量 因不同年齡學生的身心狀況不一樣,生理機制也不盡相同。掌握不了學生的學習心理和體育基礎以及學生接受信息和加工信息的能力,就不能很好地調控教學過程,很難達到預計的教學目標。
如表4所示,對初中年級的學生,教師反饋的信息數量相對于高中年級較多,這與初中學生的身心狀態(tài)有關。初中學生相對于高中學生而言,接受信息的能力和加工信息的能力尚薄弱。正處于青春期的初中學生們對新的知識有著較強的求知欲中,但是逆反心理明顯,精神在上課時不易集中。
3.3提供反饋信息的方式
3.3.1反饋信息的方法 提供反饋信息的方法有很多,但是比例不同,如圖2。每個反饋方法都會給出反饋信息。每個信息都是由視覺、聽覺、觸覺共同作用的,才可以提高反饋信息的質量。以語言類的反饋信息為例,要求反饋的質量高才能被學生所接受并加工成為自己的知識。語言類反饋信息要求清晰、簡明。不能用簡單的好和壞來表達,好好在哪里,壞壞在哪里都要一一說明,并配合非語言的反饋。
例如,教師在對學生的評價在反饋的過程中通過語言和肢體上的感覺來建立反饋信息的回路。
3.3.2學生之間相互反饋信息的方式
學生之間的反饋經常采用的反饋隊形為4列橫隊,第一、第三列的學生向后轉,形成2人1組。有的學生還沒有完全掌握動作,在給別人反饋信息時不免有干擾信息。有93%的教師在學生2人1組,或者是多人一組地進行學生反饋時,沒有輔助方法。有不少學生在練習中進行錯誤動作的練習。沒有固定的標準,在學生對運動技能的結構理解上不完全時經常容易出現錯誤。(表5)
表5 教師對學生之間相互反饋信息的操控
4.1結 論
4.1.1豐臺二中的體育教師,在運用反饋教學法時反饋信息的時機主要在開始掌握階段和提高鞏固階段,對動作連貫性強的技術動作常在完成動作后提供反饋信息。4.1.2 豐臺二中的體育教師,在運用反饋教學法時,反饋信息的數量多集中在開始掌握階段,對高年級的學生反饋數量相對低年級的學生較少。
4.1.3在提供反饋信息質量上,豐臺二中的體育教師肢體語言多于語言。在指導學生互相反饋中,較少采用輔助練習。
4.2建 議
4.2.1反饋教學法在教學運用中,多注重多種感覺上對動作的認知,讓學生建立好完整正確的動作表象。
4.2.2在運用反饋教學時,多注意學生所處的生理階段和身心狀況。根據學生的需要更改反饋信息的提供方法。
[ 1 ] 汪忠亮,王愛新.對運動技能反饋教學法的研究[ J ].浙江體育科學,1989(3).
[ 2 ] 殷小川,劉春艷,鞏凌.反饋教學法在體育教學中的運用[ J ].教育理論與實踐,2006(6) .
[ 3 ] 安卓炯.反饋原理在體育教學的合理應用[ J ].體育世界:學術版,2009(7).
G807.3
A
1674-151X(2016)05-071-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6.10.037
投稿日期:2016-05-02
史然,體育教師。研究方向:體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