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經濟學課程群建設的思路是體現(xiàn)其基本功能、突出其特點、面向受教育者。按照這一思路,構建體現(xiàn)共性和個性化的四層次經濟學課程群,提出教學內容優(yōu)化設計原則,強化教材、教輔資料和網絡教學資源的建設,優(yōu)化教學團隊建設,搭建實驗、實踐和創(chuàng)新平臺,實現(xiàn)對受教育者經濟學素質、應用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提高的目標。
關鍵詞:經濟學課程群;四層次;資源;團隊;平臺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43-0223-03
進入到21世紀,我國大多數(shù)高校越來越重視課程群建設,許多教師就課程群及其建設的有關問題開展了研究??偫ㄆ饋碇饕菑恼n程群的概念、課程群建設的目的、課程群內容建設、教學方法的改革等方面開展研究。王衛(wèi)平(2007)認為課程群是指屬于同一學科、具有內在邏輯聯(lián)系、課程內容緊密相關的一系列課程構成的整體。謝文武、韓瑾(2010)認為課程群建設的目的是為了去除課程間重復的內容,提高課程實施效率;要對課程群教學大綱和計劃進行再設計,對教學內容進行不斷更新和不斷優(yōu)化。并且結合金融學專業(yè)特點,從實踐教學的角度分析了金融課程群課程教學內容的融合。渠長根(2010)認為課程群建設中對教學方法的改革,應強化師生教學相長,雙向互動機制,提倡啟發(fā)式、參與式、研究式教學。就經濟學課程群建設,王衛(wèi)平(2007)認為經濟學課程群建設的目的很明確,就是為學生畢業(yè)后進入市場打下堅實的經濟學理論與應用性基礎。張吉國、薛興利、岳書銘(2008)認為要科學構建經濟學課程群組成體系,要分清主次,應當將重心放在課程群內課程之間內容的整合上。筆者認為經濟學課程群建設涉及面廣泛,需要系統(tǒng)地加以思考,其建設始終要圍繞實現(xiàn)對受教育者經濟學素質、應用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提高的目標展開。
一、明確經濟學課程群建設思路
對經濟學課程群的建設,必須有一明確的思路。關于這一建設思路筆者認為,一是要體現(xiàn)其基本功能,即以經濟學知識、理論、方法的傳授為基,以運用經濟學知識、理論、方法分析解決社會實際問題的實訓實練為本。二是要突出其特點,即多學科交叉融合、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目標導向兩大特點。三是要始終面向受教育者,即面向經濟類專業(yè)學生、管理類專業(yè)學生、非經濟管理類學生、社會培訓學員四類受教育者。
二、構建四層次的經濟學課程群
根據經濟學課程群建設思路,可以考慮構建由基礎課程、方向課程、共性能力課程、個性化能力課程組成的四層次經濟學課程群。
第一層次的基礎課程是面向四類受教育者都必須開設的,這是具有共性的課程群,它體現(xiàn)的是對他們進行經濟學基本素質的培養(yǎng)。這些課程包括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統(tǒng)計學。
第二層次的方向課程是面向不同類受教育者開設的,這是對不同類的受教育者具有差異而對同一類受教育者具有共性的課程群,它體現(xiàn)的是對他們進行經濟學專業(yè)素質的培養(yǎng)。面向經濟類專業(yè)學生的課程包括國際經濟學、計量經濟學、產業(yè)經濟學等;面向管理類專業(yè)學生的課程包括管理經濟學、勞動經濟學、技術經濟學等;面向非經濟管理類學生的課程包括工程經濟學、衛(wèi)生經濟學等;面向社會培訓學員的課程開設,依據學員從事的工作性質來定,如學員從事的是社會保障方面的工作,就可以開設公共經濟學、福利經濟學等。
第三層次的共性能力課程是面向四類受教育者都必須開設的,這是具有共性能力教育的課程群,它體現(xiàn)的是對他們進行基本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這些課程包括用于分析社會經濟問題起到工具性作用的課程,如SPSS實驗、電子商務實驗等,以及第二課堂學科競賽,如與經濟學知識、理論、方法有密切關聯(lián)的全國數(shù)學建模大賽等。當然根據社會培訓學員的實際情況,第二課堂學科競賽可以不進行。
第四層次的個性化能力課程是面向不同類受教育者開設的,這是凸顯應用能力差異化教育的課程群,它體現(xiàn)的是對他們從實驗、實踐或創(chuàng)新等方面進行綜合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當然這些個性化能力課程應該是經濟學知識、理論、方法在實際中的具體運用。面向經濟類專業(yè)學生的課程,如證券投資實驗與實踐等,以及突出經濟類專業(yè)特點的第二課堂學科競賽,如網絡經濟創(chuàng)新大賽、全國金融投資模擬交易大賽等;面向管理類專業(yè)學生的課程,如投資與風險控制模擬實驗等,以及突出管理類專業(yè)特點的第二課堂學科競賽,如激勵機制設計大賽等;面向非經濟管理類學生的課程,如資本運作模擬實驗等,以及突出非經濟管理類專業(yè)特點的第二課堂學科競賽,如創(chuàng)業(yè)投資大賽等;面向社會培訓學員的課程,依據學員從事的工作性質來定,如學員從事社會保障方面的工作,則可開設社會保障機制設計實踐課程,以及突出社會培訓特點的第二課堂學科競賽,如開展社會保障方面的調研報告評獎活動等。
三、四層次經濟學課程群教學內容優(yōu)化設計原則
經濟學課程群建設是實現(xiàn)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目標層面上的具體化工作之一,是體現(xiàn)人才培養(yǎng)特色、提供優(yōu)秀課程資源的基礎。為此針對經濟學課程群不同層次的課程內容進行優(yōu)化設計是很必要的。對四層次的課程教學內容優(yōu)化設計的原則有三:一是要使不同層次的課程之間不出現(xiàn)內容上的交叉,要使同一層次的課程之間不出現(xiàn)內容上的重復。二是第一層次的基礎課程和第三層次的共性能力課程內容設計,要突出共性,滿足受教育者經濟學基本素質和基本應用能力培養(yǎng)的需要。三是第二層次的方向課程和第四層次的個性化能力課程內容設計,要突出個性,滿足不同類受教育者經濟學專業(yè)素質和綜合應用能力培養(yǎng)的需要。
四、強化經濟學課程群教學資源建設
一是教材、教輔資料的建設。對于四層次經濟學課程群中的課程,如果某門課程能選用到與教學內容匹配的優(yōu)秀教材和教輔資料,則就選擇這些高級別的優(yōu)秀教材和教輔資料。如果選用不到相匹配的,則組織力量編寫。在編寫教材和教輔資料時,應突出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目標導向。對面向經濟學課程群第一層次和第二層次課程教材和教輔資料的編寫,要特別注重編寫涉及相關經濟學原理并且與現(xiàn)實經濟生活密切相聯(lián)的大量案例,將趣味性和知識性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受教育者能更直觀地理解教材中比較深奧的經濟學原理和方法。對面向經濟學課程群第三層次和第四層次課程的實驗課程教材和實踐課程、各種學科競賽指導書的編寫,要緊扣經濟學知識、原理和方法在實驗、實踐和競賽中的運用,突出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的特色。endprint
二是網絡教學資源的建設。要充分利用現(xiàn)代網絡技術,針對經濟學課程群中的課程,對適合于開展網絡視頻教學的課程,開通網絡視頻課;對于適合于開展網站教學的課程,開通課程網站;對于適合于網上進行模擬實驗的課程,開通網上模擬實驗課。當然不管哪種網絡課,應該面向四類受教育者全天候開放,使他們能隨時隨地進行學習,參與實驗。
五、優(yōu)化經濟學課程群教學團隊建設
對承擔經濟學課程群課程的教師隊伍進行重組和建設。在重組和建設時應該考慮以下幾點:
一是按不同層次優(yōu)化教學團隊,每一個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長選擇進入不同層次的教學團隊。但是對于教師進入不同層次教學團隊的個數(shù)應有所限制,以同時進入兩個不同層次的教學團隊為宜。這樣既可以確保教師有更多時間和精力搞好教學工作,又可以充分利用教師資源。所以對于“雙師型”的教師,可以同時進入第一層次教學團隊和第二層次教學團隊中的任何一個教學團隊,以及第三層次教學團隊和第四層次教學團隊中的任何一個教學團隊;對于非“雙師型”的教師,可以同時進入第一層次教學團隊和第二層次教學團隊,或者同時進入第三層次教學團隊和第四層次教學團隊。不管教師進入哪一層次的教學團隊,都應采取以經濟學課程群中的課程為紐帶,把相關教師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
二是建立定期集體備課和教學研討制度,全面提高教學團隊中每位教師的教學水平。講授同一課程的教師每星期應集體備課一次,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在教學過程中遇到的新問題等進行集體研討,最后形成最優(yōu)化教案,實現(xiàn)教學資源在講授同一課程教師之間的共享。同時根據需要可以考慮每個月安排講授不同課程的教師進行交流,相互吸取合理建議,從而充分發(fā)揮教學團隊在教學、教學研究方面的優(yōu)勢作用。
三是采取有效措施提升經濟學課程群教師團隊的整體素質。通過“柔性引進”的方式,有針對性地引進國內外經濟學領域的知名專家和學者,聘請他們擔任特聘或兼職教授,采用適當?shù)姆绞阶屗麄兂袚洕鷮W課程群的教學任務;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通過選派教師參加國內外訪學或培訓,選派青年教師攻讀博士學位或掛職鍛煉,積極開展示范課等活動,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采取有效的激勵措施,激活教學團隊中的每一位教師,使之能主動提高自身在教學方面的綜合素質。
六、搭建經濟學課程群實驗、實踐和創(chuàng)新平臺
經濟學課程群實驗平臺的搭建包括兩類:一類是對各類受教育者進行共性能力培養(yǎng)的基礎實驗平臺,另一類是對各類受教育者進行個性化能力培養(yǎng)的專業(yè)實驗平臺。不管是基礎還是專業(yè)實驗平臺,都必須建成功能完備、全天候、開放式的實驗室,便于各類受教育者隨時進行經濟學基礎或專業(yè)方面的實驗。同時,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鼓勵教師或者師生合作開發(fā)把經濟學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方法的運用融于現(xiàn)實經濟問題中的實驗軟件,開展一些具有特色的實驗,以提升各類受教育者的綜合能力。
經濟學課程群實踐平臺主要通過與企事業(yè)單位共建實踐教學基地的方式搭建。定期派受教育者進駐實踐教學基地參與同社會經濟生活緊密聯(lián)系的實踐活動。采取雙導師制,在實踐進行前,指導教師根據實踐指導書,對實踐的具體內容、實踐方法、實踐數(shù)據的處理等進行指導。然后,受教育者根據實踐指導書的要求,參與實踐活動,完成相應的實踐研究報告。
經濟學課程群創(chuàng)新平臺主要通過第二課堂學科競賽的方式搭建。除了開展全國數(shù)學建模大賽、網絡經濟創(chuàng)新大賽、全國金融投資模擬交易大賽、激勵機制設計大賽、創(chuàng)業(yè)投資大賽外,還可以考慮其他方面的競賽。如讓受教育者觀看某些社會經濟現(xiàn)象的視頻錄象資料,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如3小時內,要求他們提交一份對該社會經濟現(xiàn)象分析和評論的報告;讓受教育者深入社會1~2周,就某一經濟問題進行調查,提交一份調研報告等等。根據受教育者提交的報告,進行評獎,對優(yōu)勝者給予相應等級的獎勵。這些競賽活動,能促使受教育者從新的視角去挖掘社會經濟的深層次問題,用新思維、新方法去解決這些問題,提升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
參考文獻:
[1]謝文武,韓瑾.課程群建設中課程內容的融合——以金融核心課程群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S1).
[2]渠長根.以國家精品課程建設為龍頭推進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群建設[J].教育教學論壇,2010,(6).
[3]曾宇平,田野,覃朝暉.經濟學課程群建設與學生經濟學素質培養(yǎng)[J].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S2).
基金項目:2012年三峽大學教學研究重點項目“以省級精品課程經濟學建設為重點的相關課程群建設與研究”(項目編號:J2012013)
作者簡介:曾宇平,男,三峽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