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云芳
中圖分類號:G625.1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4)19-0305-02
都說"愛自己的孩子是人,愛別人的孩子是神",而愛別人不愛的孩子,折射出的是美麗的師愛,那便是師愛的最高境界。那些在學習、思想、行為等方面存在一定偏差的學生,我們稱之為"問題學生"。他們往往被忽視、被冷落,是最不值得愛的,而事實上,他們卻最需要愛。面對這樣的學生,我們常常從自己出發(fā),認為他們無法給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帶來好處,且費時費力,于是,將他們置于被愛遺忘的角落,任其自生自滅。要知道,當我們出于為師的"公心",把自己無私而真誠的愛撒向他們時,我們所收獲的,不僅是孩子們?nèi)烁竦奶嵘?,靈魂的健康地成長,更是教育的良性發(fā)展。盡可能地關注問題學生,讓師愛溫潤他們塵封的心地,喚醒他們內(nèi)心"我是好孩子"的感覺,那么,我們的教育就會陽光燦爛。
在我的班上,有幾個孩子幾乎是辦公室的常客,而他們所犯的事,不是什么大錯,儼然"大法不犯,小法常犯"的態(tài)勢。我時不時地總要抽出些時間來管理這些事,真讓我力不從心,有時真想放棄。然而,因為他們常犯事,又嚴重影響了其他同學的學習。尤其是最令我最頭疼的搗蛋大王馮梓元同學。平時他人打架他喜歡拍手稱好,自己更愛打架罵人,還故意損害公物,同學們都怕他。每當他做錯了事,我并不當眾責備他,總是單獨地跟他談話,可光說沒多大效果。為了爭取家長的配合,我決定去家訪。沒想到,來到學生馮梓元家,剛一進門,孩子的媽媽迎上來就問:"老師,這小子在校是不是又打架了?"一句話問得我無言以對。還有一次,我家訪完走出家門。聽到隔壁鄰居七嘴八舌地議論著,"瞧,老師追到家里來了,肯定又打架了。"事實上,這兩次我都是去了解情況,并沒有告狀的行為。看來,是家長和鄰居誤會了,這一方面,與孩子的表現(xiàn)有很大的關系,另一方面,也道出了人們的觀念出現(xiàn)了問題。這也與我們家訪走了極端有關系,因為要么報喜不報憂,要么報憂不報喜,導致家長及鄰人不能正確對待家訪。為此,在家訪中,我總是實事求是地與家長交流,共同商討教育孩子之策。但同時,我也決定真正走近孩子,進一步地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現(xiàn)情況。
于是我就悄悄觀察他在校的表現(xiàn)、他的朋友圈有哪些人能成為我轉化馮梓元同學橋梁的。在觀察中,我發(fā)現(xiàn)楊慶同學可以勝任,于是,我便真誠地把我的想法與做法說出來,并和它交換意見,楊慶同學很樂意配合。在楊慶的幫助下,馮梓元有了一些變化,尤其是回到家里,給家長的印象好點了,此時,我再次到他家,告知孩子在學校的良好表現(xiàn),并與家長溝通,建議家長從關愛入手,幫助馮梓元克服不良的行為習慣。因為家長的看法改變了,加之我多管齊下,時時不忘融入我的愛,讓他享受到來自方方面面的關注,他也漸漸地朝向我所期待的方向在發(fā)展。
作為教師,應該有足夠的耐心面對每一位學生,尤其是學困生和淘氣、調皮的學生,應該用寬容的眼光看待他們:或許在您的寬容中,學生的學習興趣、探索精神得以提升和張揚;或許在您的寬容的眼光呵護下,成長起了許多個性鮮明的學子;或許在您的寬容的目光中,會涌現(xiàn)出許多愛迪生、牛頓的身影;或許就因有了你的寬容,也成就了自己的事業(yè)。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既有耐心又有寬容之胸懷呢?有專家說過這樣的話:有的事情不好解決時,不妨先試著回答幾個相關問題。據(jù)此,我們不妨捫心自問這樣幾個問題:教育這個行業(yè),對教師來說到底意味著什么?教育對教師自身有何要求?新課改中教師應如何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我們?nèi)绾尾拍苷_把握學生?新的師生關系應該如何建立?你有沒有把學生分成三六九等?你是如何解決問題學生或掉隊的學生的?有沒有向學生發(fā)過火,向家長告過狀?我們試著回答出上面的問題,或許就會找到答案。一代名師霍懋征老人從教六十載,從沒有讓一個孩子掉隊,從沒有向學生發(fā)過火,從沒有向家長告過狀。這些教育生涯中的小事情,能長久的堅持做下去,沒有極大的耐心和寬容之心,談何容易?霍老師曾說過:"一個好教師的標準就四個字:敬業(yè)、愛生。"敬業(yè)、愛生,兩個簡單的詞語,所包含的內(nèi)容是相當豐富的,但不管怎么說,只有教師拋棄私心、私欲,一切為著教育,為著學生的發(fā)展而盡心竭力,我們的愛就會更純潔,更富有智慧,更能滋潤學生成長的路途,喚醒學生的心靈,激勵學生積極向上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