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松超
摘 要:教育生活面對的是鮮活的有創(chuàng)造性的生命,這是教育工作的獨特性,因此教育事業(yè)呼喚“愛與責任”,只有對教育事業(yè)充滿激情和飽含深情才能真正享受到教育生活帶來的幸福。平凡而又偉大的教育生活成就了教師的幸福,教師要想在繁忙瑣碎的工作中體驗到幸福的滋味,就要學會細細品味自己的教育生活,首先找準自己的定位,體會幸福;其次要有一顆平常心,感受幸福;再次要做一名有思想的教師,體驗幸福;最后要善于總結(jié)與思考,成就屬于自己的幸福。
關(guān)鍵詞:教育生活;品味;幸福
一、導言
教師這份職業(yè)特別需要激情與愛,需要全身心投入,沒有對于教育工作發(fā)自內(nèi)心的熱愛,就不會有真正的教育。通過和教師近距離接觸,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教師都在抱怨教學壓力大,家長要求高,社會分配差距大等問題,對于他們教育生活的就是繁瑣、重復、任務(wù)多、壓力大,教師這份職業(yè)毫無幸福可言。我們在表示同情和理解的同時不能不深思教師自身的幸福觀是否出現(xiàn)了問題,教育生活究竟給教師幸福帶來了什么,教師應(yīng)該如何面對自己的教育生活?
二.教育生活的特點
要做一名幸福的教師,就要深刻理解教育生活的特點,在繁忙而平凡的工作崗位上踐行“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的偉大,教育工作的特殊性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 教育是面向鮮活生命的活動
教育工作的對象具有特殊性,作為正在成長中的學生,雖然內(nèi)心發(fā)展還不成熟,但他們有屬于自己年齡段的獨特視角,教師不經(jīng)意間的一句話、一個動作都有可能深深影響他們的幼小心靈。教育生活追求一種和諧的境界,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人所獨有的思想自由與創(chuàng)造得以表現(xiàn),個體得到尊重,生命的活力得以展示,生命價值得以實現(xiàn),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達到了和諧與統(tǒng)一[1]。為了每位學生全面和諧的發(fā)展是每位教師孜孜以求的理想,在日常教育活動中,教師所做的一切都應(yīng)是朝著這個目標努力。教師工作主要是精神性的勞動,這份勞動帶給社會的最大價值是精神價值,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受到精神的熏陶和情感陶冶。學生的學習成績的進步,身體的健康成長、內(nèi)心情感的升華都是教師感受幸福的重要源泉,這些用金錢都是無法衡量的[2]。
(二)教育是一種富含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
教育情境的營造、教育內(nèi)容的選擇和組織都需要教師發(fā)揮自身的創(chuàng)造性。教育面對的是具有豐富情感和復雜心靈世界的人,時時刻刻都會出現(xiàn)由各種不確定的新的情境,教師的每一步行動都意味著創(chuàng)造。只有具備創(chuàng)造精神,教師才能應(yīng)對教育過程中的各種問題與挑戰(zhàn),才能確保教育活動的正常開展,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教師能體會到自己創(chuàng)造性思維帶來的幸福感。只有具備創(chuàng)造精神,教師才能跳出日復一日的簡單重復,超越庸常的教育事務(wù),深入到教育生活之中,體味教育生活的意義和情趣,向著新的生活境界不斷躍升[3] 。
在創(chuàng)造激情的驅(qū)使下,教師敢于突破陳規(guī),勇于挑戰(zhàn)權(quán)威,不斷追求教育的理想境界和教育生活的意義,真正擺脫教學工作簡單的重復,并積極引導學生創(chuàng)造精神的發(fā)展。在教育實踐中,教師不僅通過“解惑”,而且通過“生惑”獲得意義和價值感,體驗教育之樂 [4] 。
(三)教育生活是一種慢的藝術(shù)
現(xiàn)代教育都采取班級授課制的形式,這種形式節(jié)約成本,而且效率比較高,但是缺點也比較明顯,很難兼顧學生的個體差異。學生的理解能力、消化知識的能力有快有慢,因此教師要有足夠的耐心,讓這些反應(yīng)慢的孩子慢慢成長,鼓勵多一些,微笑多一些,孩子從你的鼓勵與微笑中收獲的是滿滿的自信,他會因為喜歡你而喜歡這門功課,會因為你而花費額外的時間補習功課,以此來證明自己,得到你更多的肯定。所以說啟蒙教育很重要,甚至能影響孩子的一生。因此教育生活是一種慢的藝術(shù),在期待的眼神與鼓勵的話語中,在潛移默化中,學生便學會了獨立思考。龍應(yīng)臺在《孩子,你慢慢來》中寫道:“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望著這個眼睛清亮的小孩專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jié)扎好,用他五歲的手指。 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 [5]。教師應(yīng)根據(jù)學生先天稟賦不同,要有耐心,學會“等”,多一些鼓勵,少一些嘲諷,今天的等待也許就成就了學生明日的輝煌。教師對學生的某些影響,將超越時空的限制,伴隨學生一生,在教師退離教職以后,教師以這些學生為榮,這種自豪感和幸福感也伴隨教師終身 。
教育事業(yè)是一項偉大的事業(yè),每位教師更是被賦予了神圣的責任,所以作為一名負責人的教師還是需要一定的奉獻精神的,奉獻的背后便是愛與責任,這是成就教師幸福的前提。
三.教育生活與教師的幸福的關(guān)系
(一)在教育生活中播種“愛”,收獲幸福
教育生活是面對生命的活動,對待生命的教育就是對學生全身心的愛,有愛才會關(guān)心、尊重學生;有愛才會理解、享受學生帶來的愉悅;有愛則所有壓力帶給我們的不是負擔而是強大的動力。如果教師的內(nèi)心充滿愛,那么每位學生的眼睛對教師來說都意味著某種深具個性的東西[6],愛與責任相伴而行,由于對學生的真心的愛,教師便會堅守內(nèi)心的責任感,對學生負責,對家長負責,對社會負責。因為有愛與責任,教育生活中的困難與壓力在教師心中便轉(zhuǎn)化成一種前進的動力,在克服一個個教育難題中,教師會收獲意想不到的快樂和幸福。
(二)放眼未來,幸福就在前方
幸福的實現(xiàn)離不開一定的物質(zhì)基礎(chǔ),但是這些條件暫時還不具備或是還達不到要求的情況下,教師是否就只能抱怨,毫無幸福可言呢?這些外在條件不是教師在有限的生命時段里能夠控制,教師應(yīng)調(diào)整心態(tài),主動追求最大可能的人生幸福,并通過自己對于幸福的積極追求創(chuàng)造更多的幸福?!吧碓诟V胁恢!钡拇罅渴聦崋⑹疚覀?,教師自身的幸福能力是更為根本的,幸福并不是給定的,人生幸福是可以由自己把握的,是可以積極追求和爭取的。教師要在埋頭備課之中,在三尺講臺之上,在與學生溝通交流時,逐漸完善自己,每天讓自己的各方面進步一點點,教師在這些點滴進步之中就能體會到教育帶來的幸福。
剛踏上教師崗位的新教師都是滿懷教育的理想與激情,希望依靠自己的學識將所有學生都教好,也夢想著能讓學生都能考上名校,以成就自己的教育輝煌。如果教師能時常提醒自己靜一靜,想一想,就可以更加順利的走到成功的彼岸。
四、在品味教育生活中做一名幸福的教師
(一)為自己找準定位,體會幸福
同樣是教師,為什么有的人覺得自己異常辛苦,學生難以調(diào)教,還抱怨自己不被重用?而有的人則覺得自己工作很踏實,很有成就感,工作還能得到校方的肯定?其實,原因很簡單:關(guān)鍵在于你是否真正認識了自己。認識自己,就是要看清自己所處的環(huán)境,看到自己的優(yōu)勢,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教師只有看清了自己,認識了自己才能準確的把握自我,才能正確認識自己的職業(yè)價值,理解自己所從事工作的意義,想辦法悅納自己的職業(yè),這是教師在繁重的工作中保持心理健康的一劑良藥。正如羅素所言,“成功只能是幸福的一個組成部分,如果不惜以犧牲其他一切來得到它,那么這個代價是太昂貴了[7]” 。
教師既要充滿自信,又要謙虛謹慎。從日常的教育生活中獲得自己個性,能力的信息,發(fā)現(xiàn)自己的長處和不足,重視他人的評價。對自己做過的不盡人意的事情不去一味自責,相信金無足赤,人無完人,能從錯誤中吸取教訓,積累經(jīng)驗[8]。
(二) 保持一顆平常心,感受幸福
循環(huán)往復、周而復始的工作會使一些教師感到機械而麻木,平淡而乏味,但只要抱著一顆平常心,在忙碌與緊張中尋找屬于自己的舞臺,尋找自己的快樂,就能感受到教育的芬芳。有些教師在公開課時熱情洋溢、教學生動,而日常教學時態(tài)度冷漠、教法老套。這樣的老師只做表面工作終日為欲望所累。著名教育家魏書生說過這樣的話,“ 成功固然可喜,失敗卻也是一筆不小的財富。埋怨環(huán)境不好,常常是自己適應(yīng)能力太差;埋怨別人太狹隘,常常是自己不豁達;埋怨學生難教,常常是我們方法太少。無論做什么事情,一個人的心態(tài)決定一個人的“高度”。激情而投入地工作與麻木而呆滯地工作,是完全不同的兩個天地”[9] 。
在這個大千世界里,每個人都只不只是匆匆的過客。任何人的存在都有自己的人生價值,應(yīng)該放平自己的心態(tài)。不論在什么樣的崗位上,都可以成為人才,每一位教師都應(yīng)該擁有一顆平常心,不斷上進,持之以恒,成功就會屬于自己。
(三)做有思想的教師,體驗幸福
由于各種原因,現(xiàn)在教師對于“教育”的理解還有所偏差,對于教育的實踐還缺乏深刻的反思[10]。大多數(shù)教師上課只是停留在課本知識上,缺乏對于學生精神上的引領(lǐng),甚至有些教師連課本知識都解讀不好。教師只有作為思想者,才會對教育有深刻的思考,才會有對生命與幸福的真切感悟。如何成為有思想的教師呢?
“廣泛閱讀、仔細咀嚼”是教師成長的必要條件?,F(xiàn)在大多數(shù)教師的閱讀量太少,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工作量太大,心理壓力大,沒有時間也沒有心境去閱讀。但缺乏閱讀的習慣和閱讀的需求是很重要的原因?!白x書、讀書、在讀書!——這是教師的教育素養(yǎng)這個品質(zhì)要求的”[11]。蘇霍姆林斯基在任帕夫雷什中學校長時就規(guī)定教師必須讀一些教育名著。讀書的過程就是與世界進行交往的過程,一個從狹隘走向廣闊的過程,它有利于提高人的精神品味,培養(yǎng)教師的讀書人的氣質(zhì)。教師的專業(yè)成長離不開讀書,不讀書的老師只能當庸師。蘇霍姆林斯基還有句名言,“教師,要把讀書當作第一精神需要,當作饑餓者的食物。一些優(yōu)秀教師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們持之以恒的讀書,不斷補充他們的知識的結(jié)果”[12]。
教育是一個價值引導過程,教師的思想豐富、深刻,學生的心靈才會豐厚、光明。有思想的教師能夠從更多的角度、更細微的視角看待問題,潛移默化地給予學生精神滋養(yǎng)。
(四)不斷反思與總結(jié),成就幸福
“行是勇氣,停是智慧”[13]。要做一個明智的教師,就必須每天擠出一點時間進行教學反思,這是教師自身成長的主要途徑。作為教師,在教書育人的過程中并積極探索,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教育過程。
如果教師能用研究的目光看待自己的所作所為,不是簡單的重復,經(jīng)常有意識的反思總結(jié),便會漸漸體會到研究也是幸福的。身為教師,只有通過不斷鉆研,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zhì),不斷學習和掌握新的知識,盡快適應(yīng)新的教學觀念,才能尋求新的發(fā)展,才能真正擁有心靈上的幸福感。每一次錯誤,對于善于反思的教育者來說,都是一個進步的臺階。相反,對于那些從不去思考,不去研究自己的人,每一次自我原諒都是新的錯誤的開始。古人說過“君子博學而日三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反思的過程也是自我發(fā)現(xiàn)和提升的過程,通過反思制定解決具體問題的策略和辦法,豐富知識、深化理論,在實踐中增強自己的教育智慧,促使自己得到較快的成長和發(fā)展,這應(yīng)是每一位教師最大的心愿。教師可以從影響教學活動的各種因素出發(fā),分析與學生發(fā)展和自身發(fā)展相關(guān)的方面,最后對人際關(guān)系的思考。
五、結(jié)語
教師幸福不僅是教師個體的畢生追求,也是實施幸福教育的重要前提。有了幸福的教師,才可能有幸福的教育,才可能有伴隨幸福的學習。教育生活是教師幸福的沃土,具有品味教育生活的能力是教師幸福能力的靈魂。教師幸福的積極追求與品味教育生活的結(jié)合,是提升教師幸福能力和超越當前困境的必經(jīng)之途。面對自己的職業(yè)人生,教師應(yīng)當多一份自信,多一份熱情,少一點觀望和抱怨。幸福之路就在腳下,幸福人生就在積極追求的過程之中,愿所有教師都能在平凡的崗位上把握屬于自己的那份幸福。
參考文獻:
[1] 沈又紅.論師德修養(yǎng)與教師幸福[D].湖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5
[2] 《論語·子路》
[3] 沈又紅.論師德修養(yǎng)與教師幸福[D].湖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5
[4] 張煥庭.西方資產(chǎn)階級教育論著選[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4, 367.
[5] 龍應(yīng)臺.孩子你慢慢來[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9
[6] 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7] [英]羅素.羅素文集(第一卷)[M].靳建國等譯.呼和浩特:內(nèi)蒙古人民出版社,1997, 307.
[8] 趙國忠主編.教師最需要什么:中外教育家給教師最有價值的建議[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8
[9] 魏書生.心靈的軌跡—魏書生日記選[M].沈陽:沈陽出版社,2000.
[10] 肖川主編.成為有思想的教師[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11] [蘇]B.A.蘇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學[M].趙瑋等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3.
[12] [蘇]B.A.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M].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13] 鄭杰斌主編.教師幸福之路的思考[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