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語文是小學各類學科的基礎,只有學好語文,才能提高學生的理解和認知能力,為學好數學、思想品德、自然等其他學科奠定堅實的基礎。就小學語文教學學情分析的方法進行探討,希望通過學情分析,更好地幫助學生學習語文課程。 關鍵詞:學情;分析;原因;意義
由于學習能力、智力狀況以及家庭因素的影響,學生個體存在較大差異,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時不能采取“一刀切”的籠統做法,而應根據不同的學生制定不同的培養(yǎng)方案。對小學語文教學學情進行分析和把握,根據學生學習情況的不同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是教師的工作重點。
一、對小學語文教學學情分析的原因
1.滿足學生發(fā)展的需要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學生是祖國的花朵,教師是花園里的園丁,園丁的職責在于通過自己辛勤的勞動使花朵茁壯成長。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切實掌握學情,清楚地知道學生的優(yōu)勢和不足,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況因材施教,以學生為主體,一切教學活動只為滿足學生的需要,旨在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fā)展。
2.改進教師教學的需要
教師的教是針對學生的學,如果脫離了學生這一主體,教師的教也就失去了意義。在對學生進行教學時,一定要清楚地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只有基于這一情況的教學才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如果對學生的學習情況了解不透徹,那么一切的教學活動就猶如空中樓閣,完全沒有任何意義。
3.促進教育發(fā)展的需要
教育是針對學生的教育,如果教育不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那么教育就是失敗的。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需要以學生為藍本,學生的學習質量是判定教師教學水平的標準,也是衡量一種教育模式的有效指標。如果不對學生進行學情分析,就不能找出學生在學習中的不足,不能找出對策幫助其解決問題,也就不能幫助學生進行學習水平和學習能力的提升,從宏觀的角度看,也就阻礙了整個教育的發(fā)展。
二、如何對小學語文教學學情進行分析
1.對學生原有的知識和能力進行分析
對小學生已掌握的知識和能力進行測評分析,了解學生的學習水平和學習狀態(tài),從而為其制定相應的培養(yǎng)方案。以蘇教版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為例,教材中有一篇課文《日月潭的傳說》,在對這篇文章進行教學時,首先,教師可以讓學生認讀課文中的生字,朗誦課文;其次,在進行課文內容教學時,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講述文章所描繪的內容;最后,教師要進行深層次的教學,讓學生試著把握作者所表達的情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了解和掌握學生的課堂表現情況,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看到學生的長處和不足,并為其制定具體的學習方案。
2.對學生的學習方法進行分析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會形成一套自己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以學習《日月潭的傳說》為例,在學習這篇課文時,有的學生會進行課前預習,自主查閱課文中的生字,標注文章的段落,這些都是非常好的學習方法。在對這些學情進行了解和分析后,教師可以適當地提高教學要求、增加教學難度,在學生掌握基本課文知識后,培養(yǎng)小學生的思維能力,深入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3.對教材內容和學生生活經驗進行統一分析
學生的生活經歷不同,所了解、認知的事物也不一樣。北方的孩子難以想象南方的江南水鄉(xiāng),南方的孩子也無法感受北方的冰天雪地。教師在進行學情分析時,要充分考慮這些因素對學生學習的影響,以便采取相應的措施來彌補學生生活經驗不足對學習的限制。例如,在學習《雪兒》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播放有關雪花的視頻資料,讓學生對雪兒有更進一步的認識和了解。
4.對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分析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敝挥袑φZ文學科感興趣,學生才會積極主動地學習語文,才能學好語文課程。所以,教師在進行學情分析時,一定要對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分析。具體的方法如下: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情況,了解學生的興趣所在,在對學生的興趣有了一定了解之后,改進教學方法。注重對學生感興趣內容的課堂教學,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
三、掌握學情對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意義
1.有助于教師的因材施教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學生的學情進行分析是每個教師必須做到的,要對學生進行教導,就必須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明白學生需要什么,這樣教師才能對學生進行整體把握,根據學生的需要,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以適應學生的發(fā)展需要。
2.有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全面的把握,根據學生學習的具體情況,為其制訂切實可行的學習計劃和學習目標,這樣學生就有了努力的方向,也就能在教師的指引下沿著正確的道路前進,
這樣一來,學生要實現全面發(fā)展也就不再只是口號,而是一定會實現的偉大目標。
搞好學情分析是教師了解學生學習情況、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的有效途徑。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學情分析時,教師要做到“透過現象看本質”,發(fā)現學生的優(yōu)點和不足,不斷改進教學策略和方法,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和培養(yǎng),促進學生的全面提高,從而實現小學語文教學健康、穩(wěn)定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唐亞娟.小學語文教學設計中的學情分析研究[D].課外語文,2012.
作者簡介:史淑麗,女,出生于1973年10月,本科,江蘇省徐州市豐縣常店鎮(zhèn)中心小學,研究方向:小學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