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碧婷 邱添
摘 要 通過介紹聲紋鑒定技術概念、產生、發(fā)展以及原理,來探討聲紋鑒定的步驟、理論依據、法律依據、案件適用的類型,討論聲紋鑒別在個人身份證明、刑事偵察、軍事、通信、防偽等領域的應用,展望聲紋鑒別的應用前景??紤]到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新型詐騙等案件越來越多,而聲紋鑒定技術為確定案件性質、提供破案線索、印證其他證據或說話人同一認定起到的重要作用,希望聲紋鑒定技術在未來可以為人們的生活安全、打擊犯罪問題提供保障。
關鍵詞 聲紋 聲紋鑒定 運用
作者簡介:夏碧婷,北京工商大學法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商法;邱添,北京工商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與當代政治。
中圖分類號:D9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592(2014)12-127-03
一、聲紋鑒定概述
(一) 聲紋鑒定概念
人類在內的一些動物通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辨識聲音,即利用自身的器官如聽力器官、大腦器官等分辨出所聽到的聲音是何種聲音、源自何處。以這種利用自身器官對所聽到的聲音之種類和來源作出決斷活動的為依據,通過聲譜儀對未知人語音材料(檢材)與已知人語音材料(樣本)的語音學特征進行檢測比對和綜合分析,以作出是否同一的判斷過程就是聲紋鑒定。
(二)聲紋鑒定的產生、發(fā)展
1941 年在貝爾實驗室工作的Kersta 博士發(fā)明了聲譜儀。聲譜儀的基本原理是通過把聲音樣本轉換成為聲譜圖,使聲音的特征在圖上得到再現,由于每個人的聲音都是不同的,因此聲譜儀可以準確的反映出這種特性。
20世紀50年代后期,美國經濟高速發(fā)展,電話通訊得以推廣和普及,利用電話進行敲詐、恐嚇的案件也數量劇增,警方遂將此案件統(tǒng)稱為“電話犯罪”。警方委托貝爾實驗室開展研究??扑顾袚舜隧椦芯咳蝿?,并在報告中首次提出了“聲紋”(voiceprint)的概念,認為聲紋可以與指紋(fingerprint)相比,是認定個體(即人身)同一的有效方法之一。自此,“聲紋鑒定”一詞也也漸為人知。
1976年3月,國家科學研究理事會之行為與社會科學聯(lián)合會組建了聲譜評價委員會,接受聯(lián)邦調查局的委托進行嗓音鑒定研究。1979年,相關的研究得以完成,相關的研究報告《說話人鑒別的理論和實踐》(Theory and Practice of Voice Identification)也得以發(fā)表。
隨后日本、羅馬尼亞、聯(lián)邦德國、蘇聯(lián)、印度、法國等國家先后開始進行說話人鑒定的研究并應用于司法實踐。現今,已誕生了專門的以聲學知識為基礎、以語音為研究對象的“聲紋鑒定”技術,而說話人鑒定則是聲紋鑒定的重要內容之一。
我國聲紋鑒定技術,起步較晚,但發(fā)展并不慢。1988年,國內聲紋鑒定創(chuàng)始人岳俊發(fā)教授領導的中國刑警學院文檢系引進美國的KAY Sona Groph 7800聲譜儀,率先開展了聲紋鑒定的研究、辦案和教學工作。1989年,公安部物證鑒定中心進行了新型號的KAY Sona Groph 5500聲譜儀,開展了聲紋鑒定的科研和鑒定實踐。1992年以來,最高人民檢察院、司法部司法鑒定研究所、深圳市人民檢察院、廣州市公安局、廣東省公安廳、深圳市公安局、遼寧省公安廳等多家單位也先后開展了聲紋鑒定工作。目前,我國已有超過70個法庭科學實驗開展了聲紋鑒定工作。
二、聲紋鑒定的主要內容
之所以可以根據語音鑒定說話人,是因為語音一旦形成,即具有獨特的聲學特征,雖然該聲學特征在不同話次時可能表現出一定的變異,但總體而言是相對穩(wěn)定的,其變異通常小于不同人在音聲學特征方面存在的差異,故還是可以被我們所認識,進而可借助現在分析儀器加以鑒別。聲紋鑒定是將一個人的聲音輸入語音分析儀,并畫出在不同頻率范圍內聲音強度的分布曲線,就可以看到這個人的聲紋。在刑事技術和司法鑒定實踐中,人們比照指紋,形象地把它稱作聲紋,可見它的穩(wěn)定性和特殊性。
聲紋鑒定從廣義來理解,即使司法語音及聲學檢驗。從這一視角看,聲紋鑒定的主要內容在我國和國外分別是:
1.我國聲紋鑒定的主要內容。在我國,司法語音及聲紋檢驗統(tǒng)稱為聲紋鑒定,其主要內容有:(1)司法語音學檢驗(forensic phonetic)。主要包括說話人鑒定、語音人身分析、語音內容辨識等。第一,說話人鑒定:對檢材(未知說話人或不確定說話人)的語音聲學特征與樣本(已知說話人)的語音聲學特征進行綜合分析對比,作出兩者是否為同一人的鑒定。第二,語音人身分析:通過檢驗,分析說話人的性別、年齡、方言口音、文化水平、職業(yè)特點、生理及病理特征等,為偵查等訴訟活動提供線索、指明方向。第三,語音內容辨識:對聽辨困難的錄音內容進行辨識。
(2)司法聲學檢驗(forensic acoustic)。主要內容包括錄音的真實性檢驗、降噪音及信號增強、噪音分析、音源同一鑒定、錄音器材鑒定等。第一,錄音的真實性檢驗:檢驗錄音內容是否經過剪輯等變造形成。第二,提高語音信噪比:對錄音進行降低噪聲、增強語音信號處理。第三,噪聲分析:對錄音中的噪音進行分析,確定案件現場所處的環(huán)境或地點特征。第四,音源同一鑒定:鑒別不同音像制品中內容相同的聲信號是否出自同一音源。第五,錄音器材鑒定:鑒定某錄音媒體是否由某特定的錄音設備所錄制。
2.國外相關檢驗的主要內容。國外把聲音司法檢驗鑒定稱為司法語音及聲學檢驗,主要內容為:(1)音頻分析(audio analysis)包括:第一,錄音真實性檢驗(authentication)主要指鑒定人員應利用指定的原始錄音設備對指定的原始錄音進行檢驗。鑒定結果必須科學地表明是由指定的原始錄音設備錄制了指定的原始錄音,錄音沒有發(fā)現篡改、擅自編輯或有意刪除的痕跡;第二,語音增強處理(speech enhancement)在語音通訊中, 隨時隨地都會受到各種各樣的噪聲干擾, 噪聲環(huán)境中的通訊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運用現代技術手段對語音處理后, 語音信號中保留有大量的純音噪聲;第三,有爭議語音內容的檢驗(disputed utterance examination);第四,非語音音頻分析(analysis of non-speech events)屬于音頻場景研究的范疇。(2)說話人鑒定(speaker identification)(3)司法語音人身分析(authorship identification )。顯然,我國聲紋鑒定的主體內容與國外聲紋鑒定的主體內容大致相同。
三、聲紋鑒定在我國訴訟中的運用
(一)聲紋鑒定的程序
1.正確提取嫌疑樣本。對嫌疑對象的聲音進行采樣,是聲紋鑒定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采樣前要準備好錄音設備,錄音環(huán)境盡量避免噪音的干擾。采樣時一般有自由交談和聽說兩種形式。自由交談錄音,是在對方不知道的情況下進行的,嫌疑對象發(fā)音自然,但不容易找到與樣本相同的語句。聽說錄音時為了方便對比鑒定,有意讓對方說與樣本一樣的語句,但嫌疑對象因為緊張,或進行偽裝,會增加鑒定難度。采樣時往往兩種方式都要進行。
2.按程序檢查案件檢材。在聲紋鑒定前要對案件錄音檢查進行審查,首先通過磁帶的語音是否連續(xù),背景噪聲是否連貫,還有一些信號的波形頻譜分析,認定檢查是否經過剪輯。當認定沒有剪輯痕跡時,需對檢材進行一定的處理,如通過濾波處理,減低噪聲,突出增強語音部分的信號。對檢材聲音進行辯聽,對具有鑒定價值的語音段進行摘錄,特別是選擇穩(wěn)定性好的語音段作為鑒定的樣本。
3.數量足夠、質量合格的聲紋鑒定基礎資料。數量足夠,是指資料的覆蓋面要大,就一個完整的體系而言,要發(fā)揮整體功能,資料種類上也要匹配完整。如結合犯罪情報系統(tǒng)建立重點人口語音庫、建立不同地域、不同年齡語音庫、建立現場背景語音庫等,這些語音資料搜集應在日常工作中長期持續(xù)的進行搜集。質量合格是指搜集語音信息準確,并在科學整理的基礎上,形成匹配有序、規(guī)范合理的語音資料體系。質量部合格,則無法利用。
(二)聲紋鑒定適用案件類型
一般來說,凡是能獲得與案件真實情況有關的聲音材料的各種案件,都是聲紋鑒定適用的案件。目前,我國電話通信技術正在飛速發(fā)展,留下的唯一線索是作案人錄音的案件,也在日益增多。實戰(zhàn)中經常能獲得錄音、視聽資料,適用于聲紋鑒定的案件類型如下:(1)綁架案;(2)敲詐勒索案;(3)詐騙案;(4)誣告陷害案;(5)誹謗案;(6)貪污、行賄、受賄案;(7)謊報“110”報警電話、“120”急救電話、“119”火警電話等案件、病情,電話騷擾等治安案件;(8)民間經濟交往中的錢物、財產糾紛案。
(三)聲紋鑒定在我國的法律依據
實際上,視聽資料很早以前也是能作為證據的,那時候由于電話、錄音、錄下,以書證或物證的形式出現在法庭上的。20世紀80年代以來,電話、錄音、錄像等聲像技術在我國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電話和錄音有關的犯罪及糾紛迅速增多,同時視聽資料的證據作用也在法庭爭論中頻繁出現。由于司法實踐的需要,1981年公安部在《關于預審部門使用錄音機、照相機規(guī)定的通知》中指出:對有些證人的重要證言進行錄音,以便及時取得證言,作為證據,為法庭開庭審判提供證詞。1982年《民事訴訟法》(試用)就將視聽資料列為獨立證據。后來,行政、民事、刑事三大訴訟法相繼將視聽資料的法律地位作出了明確的規(guī)定:1989年通過的《行政訴訟法》第五章第三十一條規(guī)定第三種證據為“視聽資料”;1991年通過的《民事訴訟法》第六章第六十三條規(guī)定第三種證據為“視聽資料”;1996年全國人大八屆四次會議修訂的我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編第五章第四十二條將“視聽資料”列為第七種證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法證據的若干規(guī)定》第六十八條明確規(guī)定:以侵害他人合法權益或者違反法律禁止性規(guī)定的方法取得的證據,不能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自此,只要不是違法錄音(如將錄音器材放到別人家中進行竊聽),即具有證據價值。從而使聲紋鑒定技術在民事訴訟中也有了廣闊的發(fā)展前景。
對于《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guī)定》第六十八條應該作以下理解:(1)除法律有禁止性的規(guī)定外,公民在其合法參與的場合,不管是進行商務談判、私訪,還是就診問醫(yī)、咨詢解疑、協(xié)商對話,私自進行錄音都不會侵犯他人的合法權益。
(2)在訴訟中,如果對方否認錄音證據合法,對方應負責舉證;如果對方否認錄音中的談話是其本人的談話,可以申請對其進行聲紋鑒定;如果對方否認其在錄音中的談話是真實意思表示,還可以申請對其進行測謊試驗。
對一方當事人提出的有其他證據佐證,并以合法手段取得的、沒有疑點的視聽資料,或者與視聽資料核對無誤的復印件,對方當事人對其提出異議,但缺乏足以反駁的相反證據時,法院就可以確認這種證據的證明力。
(3)證據的取得不得侵害他人的合法權益,不能違反法律的禁止性規(guī)定。法官應該能夠判斷清楚什么行為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權益,哪些行為觸犯了法律的禁止性規(guī)定。以脅迫、利誘、威脅或者刑訊逼供等手段獲得的錄音當然是不合法的。公民要想保護自己,制作錄音證據的時候就要合法取得,不能隨意剪輯、篡改,更不能以竊聽的方式獲取。
(四)聲紋鑒定在訴訟中主要作用
由于聲紋鑒定是對視聽資料中的聲音進行檢驗鑒定,以證明其與案件事實是否存在關聯(lián)的科學。因此,可以簡要概括聲紋鑒定的作用是為偵查破案、法庭審判提供線索和證據。由于錄音資料中既有說話人,又有說話人談話內容,聲紋鑒定能夠真實、準確地反映案件的具體情節(jié)和過程,分析說話人的行為和說話人之間的關系,以及說話人和案件的內在聯(lián)系。因此,錄音資料相對于其他種類的證據而言,其證明力更強、更直接。它能夠使人們有耳共聽,聞其聲如見其人,所以被稱為“會說話的證據”。當然,錄音資料證據在不同的具體案件中的作用是不一樣的。由于錄音手段的科學性強,技術性高,保密程度好,對于某些人類的感官無法直接感知的事實來說,就顯示了其特殊的證明作用。
語音材料及其鑒定結論在刑事、民事和行政訴訟案件的偵查、起訴、審判中提供線索和證據的作用,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聲紋鑒定可以為甄別案件性質,確定是否立案發(fā)揮作用。在獲得錄音材料的某些民事糾紛和以電話通信為手段謀取錢財的敲詐、詐騙等刑事案件中,可以利用語音材料中談話內容反映的實際案情,對案件性質的甄別及是否達到立案標準發(fā)揮書證的作用。特別是談話內容模糊不清,可以通過降噪技術,增強語音清晰度,進而辨識出與案件性質有關的關鍵性話語。
第二,聲紋鑒定可以為案件偵查提供線索、方向和范圍。聲紋鑒定可以為綁架、敲詐、詐騙、誹謗等案件的偵查提供線索、方向和范圍。當這些案件尚無犯罪嫌疑人時,可對案件中獲取的作案錄音進行言語人身和環(huán)境噪音分析,從而推斷出未知作案人的方言地區(qū)、年齡、性別及作案地點等,為破案提供偵查線索、方向和范圍。當這類案件中語音聲樣充分時,可以進行作案人全面的人身分析,當語音聲樣過少時,只能進行作案人部分的、一般人的人身分析。這方面的研究工作尚需深入,才能適應實際案件偵查的需要。
第三,聲紋鑒定可為案件偵查、法庭審判提供證據。對語音材料中未知作案人、當事人,偵查中發(fā)現的犯罪嫌疑人、審判中已知當事人作出說話人同一性結論時,語音材料和聲紋鑒定結論便可成為證實案件真實情況的證據。根據說話人在語音材料中所反映的實際情節(jié)和過程,說話人的角色和行為,語音材料在有些案件中可成為直接證據,有的可成為間接證據,甚至在某些案件中將會成為唯一證據。
四、聲紋鑒定未來的發(fā)展方向與建議
人們有時能夠憑借聽到的嗓音彼此進行辨別。毫無疑問,這是一種普通的經驗。問題是在各種條件下,特別是在法庭情況下,聲紋譜用來作為仔細聽辨的一種輔助手段,鑒別的精確程度就不能確定了。對聲紋鑒定的理論與實踐的回顧,使我們意識到了目前的局限性和將來在實驗上的可能性。用視聽方法進行說話人鑒別,在實驗室條件下可以達到很高的精度,誤差可低到1%~2%。這一觀察和其他證據表明,聲紋鑒定實踐能夠發(fā)展成為建立在科學認識上的一種成熟的工作。
在世界范圍內, 聲紋鑒定技術正廣泛應用于諸多領域。聲紋識別產品的市場占有率為1 5 . 8 %, 僅次于手指和手的生物特征識別,并有不斷上升的趨勢。目前, 我國市場尚屬啟動階段, 其發(fā)展空間更為廣闊, 在金融、證券、社保、公安、軍隊及其他民用安全認證等行業(yè)和部門有著廣泛的需求。
1.用于銀行、證券系統(tǒng)。隨著電話銀行、網上銀行、遠程炒股等業(yè)務的不斷增加, 這些業(yè)務對用戶所做的身份認證只是采用密碼方式, 其安全性令人擔憂。如果采用說話人確認技術并結合原來的密碼, 可安全有效地實現用戶身份的確認, 這對用戶來說并沒有增加任何負擔。
2.為網絡安全出力。現在人們越來越多地依賴于口令和密碼, 隨著不同場合的頻繁應用其缺陷越發(fā)明顯。在聲紋鑒定過程中, 每次發(fā)音都由隨機產生的提示文本來控制, 可有效地防止復制和剽竊, 可以說, 聲紋鑒定技術與其他生物識別技術相比有著明顯的優(yōu)勢, 可以為日益發(fā)展的網上購物、電子商務、國際貿易保駕護航, 且操作方便、簡潔, 很容易為廣大計算機使用者接受。
3.在軍隊安全系統(tǒng)中的應用。聲紋鑒定技術可以辨認出電話交談過程中是否有關鍵說話人出現,繼而對交談的內容進行處理。另外,在通過電話發(fā)出軍事指令時,可以對發(fā)出命令的人的身份進行確認。
4.在日常生活中測謊的應用。通過聲紋鑒定技術研制出簡便、快捷的測謊產品及軟件,將對話中的言語信息進行處理、分析進而得出內容真實性與否的結論。為人類日常生活中辨別說話內容的真?zhèn)?、發(fā)掘其言語中潛在的信息提供幫助。
參考文獻:
[1]閻萍.聲紋鑒定及其在偵查破案中的作用.遼寧警專學報.2008(1).
[2]金光正主編.司法鑒定學.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5.
[3]徐立根編.物證技術學.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
[4]鄭永紅.聲紋技術在偵查中的應用.廣州公安科技.2003(4).
[5]楊俊杰編.司法話者識別.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