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亮
2011年版《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提到:鼓勵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體驗、實踐、參與、探究和合作等方式,發(fā)現語言規(guī)律,逐步掌握語言知識和技能,不斷調整情感態(tài)度,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fā)展自主學習能力。集賢小學自2010年以來在廣州市第八十中學教育集團的帶領下開展了“高效課堂”的課堂教學改革的嘗試,歷經三年風雨,學校的課堂從最初的“小主人三維目標課堂”到現在的“小主人自主體驗”課堂,學校課堂已經從模式化走向了內涵式發(fā)展。英語教學在這種課堂里面,通過學生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學習形式,讓學生體驗到了學習的樂趣,提高了學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通過不斷地摸索和實踐,筆者認為在這種課堂模式下的小學英語教學需要注重學生合作學習的實效,因為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對合作學習的理解不夠深刻,還需要老師們的正確培訓和引導。在此,談談在小學英語教學課堂上實踐小組合作學習提高實效性的一些做法。主要從課前、課中和課后三個方面來談談。
一、課前合作
1.Free talk訓練
在課堂上,教師通常利用Free talk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來激活學生的情感,讓學生在思維開放的狀態(tài)中進入新內容的學習當中,這是英語教學中常用的一種情境引入的做法。一般做法是老師在上課一開始就拋出一個話題,讓學生根據這個話題來練習口語或者是復習舊知識,為下一步的新知呈現做好鋪墊。很多時候,老師將話題拋出來之后,會讓學生稍微思考一下,然后自由討論再自由發(fā)言。為了形成學生合作學習的習慣,教師事先適當地提出Free talk的主題,將這個主題直接分配到小組,讓學習小組在組員個人準備的基礎上進行集體加工,然后在課堂上采用小組推選代表演講、教師指定報告學生或小組組員集體表演等形式進行。如:在學習六年級“Waiting for another hare”的寓言故事之前,教師事先規(guī)定Free talk的主題是說說自己最喜歡的寓言故事,每一組通過討論只能確定一個故事。在做報告的時候,可以讓全組學生一起展示,以他們喜愛的形式來演示這個故事。這樣既能培養(yǎng)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又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還能營造課前合作學習的氛圍。
2.預習環(huán)節(jié)的合作分工
由于筆者學校從開展課堂教學改革以來,都是運用導學案來進行教學工作,學生必須提前根據導學案的提示和要求進行預習,否則在進行新知學習的時候就無法跟上。所以,預習環(huán)節(jié)在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中是非常關鍵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教師事先將導學案發(fā)給學生,同時把預習的內容及要求告訴學生,讓小組同學根據要求查閱生詞、預習對話或課文及語法要點,經小組討論,將組內無法解決的疑難問題記錄在導學案上交給教師檢查。教師根據學生的預習結果,有的放矢地安排學生進行展示,逐一解決疑點。例如,在教學Shall we go to the zoo?這一單元時,筆者就要求學生預習時做到:①準備有關動物圖片,查閱動物的英文名稱,并用英語描述其中兩種動物的外形及習性等;②預習課文、查閱生詞、理解文章意思,并將疑難點記錄下來;③討論回答Do you think it is good to feed animals in the zoo? Why or why not?幾乎每個小組都準備得相當充分,收集了許多動物的習性愛好,對游客喂食的好壞提出了自己的見解。這樣,不僅課上得輕松,學生參與的熱情也高,而且能學到許多書本以外的知識,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學生如果只是通過獨學來完成這個過程的話,就難以體驗合作過程中的快樂。
二、課中合作
1.引導學生合作表演和展示
學生學完一段對話后,一般要求他們角色表演。如果單純地照本宣讀,易使人感到乏味。教師可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競賽。進行這一活動的關鍵是教師不能布置任務后馬上進行,應讓學生有時間準備,最后從讀音是否標準、對話是否有感情、表情是否自然、表演是否得體等各方面綜合考評,選出最佳小組。為了小組的榮譽,每個學生都不甘落后。一般來說,英語成績好的學生都樂于承擔內容較復雜的角色,英語成績較差的學生也不甘示弱,努力演好自己的角色,每個組員都能在小組活動中充分鍛煉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最后教師比較各組的表演,表揚表演得好的,對較為典型的問題做適當評析,并幫助表演有欠缺的小組分析原因,引導他們認真總結經驗教訓,爭取下次演得更好。
2.合作分析試卷
每次單元測驗后,教師會講評試卷,針對一些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但由于錯題類型各不相同,教師不可能在一節(jié)課內講解所有題目,怎么辦?可以在小組內讓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幫助成績較差的學生,成績中等的學生相互探討,共同訂正試卷上的錯誤。這樣能營造同學之間、師生之間共同學習、探索、研究問題的氛圍,樹立對話式、互動型的教學形式。
3.合作寫作
寫英語小作文是使小學高年級學生覺得很煩惱的一件事情,因為沒有英語的語言環(huán)境,他們的英語思維也相對比較弱一些,特別是對于那些英語底子比較薄弱的學生來說更加頭痛。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筆者曾做過這樣的嘗試。在教學生寫一篇關于自己家庭的作文時,筆者以小組為單位按照五個步驟來安排整節(jié)課任務。①討論。讓學生討論作文需要的主要時態(tài)、格式以及重要的短語,為小作文做準備。②確定寫作思路。首先讓中等生確定整篇作文的思路,鼓勵差生大膽參與,優(yōu)生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③展示。選擇一兩個小組口頭報告討論結果,并讓其他組評價指正。④點評。教師進行整體評價,并提出寫作方法。⑤學生獨立寫作。通過這種合作方式,學生不再害怕寫英語小作文,也慢慢形成了一定的語感。
三、課后合作
1.合作完成作業(yè)
傳統的英語作業(yè)往往以書面形式由學生個別完成。新課程標準則要求改變過去單一的作業(yè)形式,力求作業(yè)多樣化。如:聽寫單詞句子、寫英語小作文、與外國朋友通信、閱讀英文書籍、表演對話、制作英文賀卡、編輯英語小報等。這些作業(yè)可以個別完成,但小組合作完成效果更好。在小組合作過程中,學生培養(yǎng)了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感受到集體智慧的力量,分享了成功的喜悅,真正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和做作業(yè)的樂趣。
2.合作復習單詞
在英語教學中,詞匯的學習一直是一些基礎較薄弱的學生的攔路虎。但由于教學時間較緊,學生人數多,教師難以一一面授輔導。這時,教師就可充分發(fā)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優(yōu)勢,先檢查部分學生的發(fā)音,然后組織若干學生一同學單詞。由發(fā)音較好的學生指導發(fā)音較差的學生,最后組織小組競賽。這樣既能增加學生的練習量,又能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我們會看到平時怕背單詞的學生這時也表現得很積極,組員之間更是互相幫助、互相鼓勵、互相督促。
3.合作進行課外閱讀
說到課外閱讀,我們第一意識就是想到語文的課外閱讀,讀名著、讀詩歌等。其實,作為英語學習者,也是需要進行一定的閱讀來擴大知識面,培養(yǎng)英語的語感。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教師可以要求不要太高,可以利用課余時間來給低年級學生看一下有趣的英文原版動畫片等。但是,對于高年級的小學生來說,有一定量的英語閱讀是很有必要的。英語閱讀在香港做得是比較好的,值得我們去學習。具體做法是一個小組從教師那里領取需要閱讀的主題,然后充分利用圖書館的資源,查閱資料,一個小組合作完成一份閱讀報告。整個報告都需要用簡單的英語來完成,小組的每一個人都有一定的任務。所以整個小組的成員都必須進行閱讀后才能完成任務。這樣長期堅持下來,相信學生的知識面會大為增加,英語寫作和閱讀水平都能得到很好地提高。
(作者單位 廣東省廣州市白云區(qū)集賢小學)
編輯 楊兆東